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802)
2022(782)
2021(768)
2020(641)
2019(1519)
2018(1424)
2017(3006)
2016(1754)
2015(1910)
2014(1978)
2013(2044)
2012(1986)
2011(1875)
2010(2000)
2009(1832)
2008(1852)
2007(1439)
2006(1467)
2005(1380)
2004(1225)
作者
(6022)
(5169)
(4888)
(4668)
(3244)
(2434)
(2217)
(2061)
(1951)
(1850)
(1834)
(1761)
(1676)
(1642)
(1617)
(1585)
(1522)
(1428)
(1421)
(1369)
(1274)
(1228)
(1175)
(1152)
(1122)
(1111)
(1108)
(1097)
(1018)
(1013)
学科
(7815)
经济(7809)
土地(7628)
管理(4400)
(4238)
经济学(3334)
(3172)
问题(2920)
(2237)
(2115)
企业(2115)
(1772)
中国(1737)
资源(1718)
(1608)
方法(1577)
农业(1481)
城市(1470)
(1424)
地方(1340)
数学(1291)
环境(1268)
数学方法(1238)
(1065)
利用(1053)
(1023)
开发(1013)
(979)
(948)
(919)
机构
大学(25794)
学院(25043)
研究(11098)
中国(8755)
管理(8665)
(7893)
科学(7627)
经济(7513)
(7370)
(7337)
理学(6809)
理学院(6655)
管理学(6504)
管理学院(6453)
(6179)
农业(5958)
业大(5563)
研究所(5522)
资源(5135)
中心(5042)
(4995)
(4798)
(4664)
北京(4596)
农业大学(4086)
(3986)
(3945)
师范(3910)
(3743)
科学院(3704)
基金
项目(15730)
科学(11918)
基金(11201)
(10713)
国家(10653)
研究(10113)
科学基金(8504)
自然(6342)
自然科(6133)
自然科学(6131)
自然科学基金(5989)
(5964)
基金项目(5906)
社会(5787)
(5758)
社会科(5428)
社会科学(5424)
资助(4553)
教育(4210)
编号(4191)
计划(3660)
重点(3590)
(3487)
科技(3439)
(3322)
成果(3264)
(3190)
课题(3148)
科研(3040)
(2762)
期刊
(11165)
经济(11165)
中国(10277)
研究(8397)
(6795)
科学(5892)
学报(5231)
国土(4835)
农业(4604)
土地(4515)
资源(3769)
大学(3370)
(3312)
学学(3065)
管理(2799)
(2462)
教育(2426)
城市(2247)
图书(2013)
(1947)
问题(1808)
业经(1770)
现代(1636)
技术(1551)
财经(1520)
(1514)
书馆(1510)
图书馆(1510)
业大(1482)
中国农业(1394)
共检索到446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牧  
目前正在开展的全国性的土地概查及详查工作,对于结束我国千百年来各类土地面积不清的状况和制订远期和近期的国民经济计划以及加强土地管理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查清土地资源毕竟还是一项基础工作,其目的是为了合理利用。本文试图从土地合理利用的角度,谈一下土地利用区划问题。一、土地利用区划是合理利用土地的战略措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娅  濮励杰  赵姚阳  胡晓添  
土地利用区划是从区域角度观察和研究地域综合体,探讨土地利用的发展历史、现状特点、变化过程及趋势,从最大限度发挥土地生产潜力及改善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出发,对土地的合理利用方向,包括确定国民经济各部门用地的合理分配、结构和布局形式等,在地域上进行分区。通过简要回顾国内外土地利用区划研究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土地利用区划研究的理论方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今后土地利用区划研究的重点及发展方向:从自然要素向自然与人文要素有机结合方向转变;从大空间尺度向多空间尺度方向转变;从传统的区划方法向综合集成的新技术手段转变;从静态的区划研究向多要素、多过程耦合的动态区划研究方向转变。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洁瑕  陈佑启  
研究目的:概述国内土地利用区划工作,提出土地利用区划研究的发展趋势。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研究结果: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的土地利用区划研究进入了系统研究和逐步完善期。这期间中国区划工作的主要特点为:(1)区划研究经历了由单一化向综合化、由关注自然属性为主到自然和人文属性相结合、由专家集成的定性为主向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并注重"3S"应用的方向发展;(2)众多区划方案的提出都与中国当时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需求相关;(3)区划工作大多集中在农用地,对非农用地的关注不够;(4)现有区划工作尤其在系统指标构建上未能将土地资源、社会经济以及土地生态环境区划很好地结合起来;(5)区划工作多是静态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正兴  
在处理开发和保护这一对矛盾时,传统作法是“自上而下”的简单方式,由于它忽略了基层土地用户的愿望,实施时困难重重,效果不佳。本文“交互式土地规划”的出发点是协调个体和群体的利益冲突:既考虑代表全社会利益的政府规划(自上而下),又在具体规划中重视土地用户的切身利益(自下而上),鼓励所有当事人的积极参与,既鼓励开发,又鼓励保护,因而具有许多优点,容易实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钟文  钟昌标  
[目的]土地利用区划研究不仅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有重要作用,也是扶贫开发的重要抓手。文章试图探索如何将扶贫因素纳入土地利用区划标准,实现扶贫开发与土地利用区划的创新融合,并选取云南省芒市这一典型贫困地区进行实证研究。[方法]运用文献综述法分析二者融合的内在机制;综合分析法和分区单元归并法进行综合分区;演绎法划分实施扶贫开发战略的土地利用保障区;空间迭置法构建芒市土地资源利用与扶贫开发统筹协调发展的措施体系。[结果]最后将芒市划分为4个土地利用区,即:Ⅰ东北部低山盆地区,Ⅱ东南部中低山河谷区,Ⅲ西南部低山盆地区和Ⅳ西北部中低山地区4个土地利用区域。[结论]理论探讨精准扶贫与土地利用区划的创新融合,为精准扶贫提供了新的切入点;通过实证研究,尝试提出各综合区精准扶贫与土地资源利用统筹协调发展的措施体系,对芒市乃至类似地区土地扶贫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封志明  
文章简要总结了中国土地资源利用分区工作 ,进而提出了中国土地资源利用区划的原则、依据和指标体系 ,确立了中国土地资源利用区划体系与分级。在此基础上 ,基于《全国土地利用详查》的分县汇总数据 ,以分县为单元 ,把自上而下的定性分析和自下而上的定量归并两种区划途径相结合 ,在县域土地利用结构类型聚类分析的基础上 ,承继前人的相关工作 ,提出了一个由12个土地利用区和67个土地利用亚区构成的中国土地资源利用区划新方案 ,编制完成中国土地资源利用分区图。该方案首次划分出了东南沿海区和藏东南—横断山区两个土地利用区 ,与以往的方案相比有所创新和发展 ;土地利用亚区的划分则强调国土开发的重点地区和土地严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常优  张本昀  
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认为这两项规划是国土规划中互有侧重、互为弥补、不可缺少的专项规划;其次,分析了这两项规划的主要矛盾,认为规划矛盾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规划编制指导思想与方法不同、规划编制时间的差异及规划编制基础数据的不同造成的;最后,探讨了两项规划协调的原则、步骤和内容,认为规划应主要在人口规模、用地指标、城镇规模、建设工程规划项目及基本农田的划定等方面进行协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向东  刘卫东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以来,现代土地利用规划(简称规划)涌现出很多理论流派,充分理解和掌握代表性理论的主要特征及其流变,对于开展规划研究和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现代规划理论的演变历程进行梳理和探究,以期有助于促进对现代规划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按时间顺序将现代规划理论演变分为4个阶段,阐述了每一阶段不同规划理论流派的产生背景、主要观点和实践影响,具体包括20世纪50年代前的"物质形态规划论"、"马克思主义规划论",60年代的"综合理性规划论"、"渐进规划论"、"人本主义规划论"、"自由主义规划论",70-80年代的"新马克思主义规划论"和"新自由主义规划论",以及90年代以来的"沟通规划论"、"可持续规划论"、"新制度主义规划论"和"公共政策规划论"等。这些理论派别有着不同的视角和侧重点,相互之间存在着或创新、或继承、或反叛、或补充的复杂关系。最后指出,现代规划理论深受多学科知识和规划实践的影响,具有深刻的时代烙印,并伴随产生了丰富的文献成果;尽管中国学者在现代规划理论构建中作出了一定贡献,但与欧美学者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未来尚需付出更大努力。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郑伟元  李宪文  刘康  
我国开展土地利用规划只有短短十几年时间,无论是规划理念还是规划工作制度都还不够成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对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怎样做才能使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更加完善,使其更好地发挥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作用?本文提出的应对之策虽有待进一步细化,但不无积极意义。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晓炜  赵世强  
研究目的:通过对现阶段中国土地利用规划内在特点分析,指出土地利用规划风险存在必然性和多样性。研究方法:基于土地利用规划实践。研究结果:土地利用规划中的风险可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环境风险、政治风险和技术风险。针对这些风险,建立了土地利用规划中实施风险管理的科学程序,提出了具体的风险管理措施。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任佳  
在美国,土地利用的第一步是综合规划方案。综合规划是制定城市的中长期战略目标以及土地利用、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准则和空间策略,为城市的各分区和系统的实施性规划提供指导性框架。综合规划通常既包含以文字阐明的政策也包含图籍。综合规划的正文一般阐述所采取的土地利用政策,图籍则标明应当在何处进行合理的土地利用开发活动。综合规划的程序合理的规划程序在规划过程中非常重要,它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叶笑  冯广京  
研究目的:重新审视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思路和实践,引入动态规划理念,使动态规划理论成为土地利用规划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研究方法:借助时空锥理论、人地权籍时空系统理论,探讨动态规划的机理问题。研究结果:(1)土地利用时空系统的综合性、过程性和多元性带来了纵向时间上和横向空间上的不确定性;(2)在保持土地利用规划原则性和框架性不动的前提下,应增加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灵活性和弹性;(3)土地利用规划的本质是一种过程性和发展性规划,然而当前中国土地利用规划并没有反映土地利用规划的这种本质。研究结论:(1)时空锥理论论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邹伟  
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变了土地利用区位,有利于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和土地生态保护,农户土地利用行为也将进行一定的调整。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在乡镇区划调整中也存在一定不足,主要表现在:没有突破县(市)行政区划限制,不能在更大经济区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被撤乡镇政府驻地土地闲置低效,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等有待改善;集镇集体土地房产交易缺乏相应的规范。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扬章  
研究目的: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土地规划)编制程序,为《土地管理法》修改提供参考。研究方法:价值分析和规范分析。研究结果:分析得出提高土地规划编制程序的民主性具有重要意义,并认为可以通过完善人大参与和公众参与提高编制程序的民主性,进而指出现有法律关于土地规划编制程序民主性规定的不足,对提高土地规划编制程序民主性的法律保障提出了相关建议。研究结论:地方各级土地规划应当经同级人大常委会或人大审议,全国土地规划应当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同意;县级以上土地规划草案可采用听证会、论证会、座谈会等各种方式征求意见,乡镇土地规划草案应当召开听证会征求意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