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13)
2023(8549)
2022(7171)
2021(6600)
2020(5369)
2019(12237)
2018(11877)
2017(23529)
2016(12696)
2015(13378)
2014(13112)
2013(12808)
2012(11891)
2011(10902)
2010(10951)
2009(10043)
2008(9859)
2007(8597)
2006(7675)
2005(6772)
作者
(36419)
(30358)
(30025)
(28479)
(19472)
(14610)
(13668)
(11779)
(11522)
(10823)
(10264)
(9872)
(9676)
(9590)
(9507)
(9394)
(9316)
(9046)
(8857)
(8778)
(7673)
(7377)
(7336)
(7063)
(7001)
(6712)
(6647)
(6595)
(6021)
(6017)
学科
(47222)
经济(47165)
管理(35910)
(34897)
(27006)
企业(27006)
方法(20714)
数学(18454)
数学方法(18253)
(15197)
(14618)
贸易(14615)
(14351)
(14214)
中国(12964)
业经(10476)
(9974)
农业(9767)
(9664)
(9409)
金融(9409)
(9140)
银行(9109)
(8726)
(8723)
地方(8214)
(7804)
财务(7791)
财务管理(7779)
技术(7697)
机构
学院(175836)
大学(174677)
(77880)
经济(76462)
管理(67890)
研究(61987)
理学(58769)
理学院(58174)
管理学(57310)
管理学院(57003)
中国(48384)
科学(36650)
(36403)
(35460)
(34346)
(31562)
研究所(28696)
中心(28393)
财经(28365)
业大(28092)
农业(27266)
(25896)
(25839)
经济学(23941)
北京(22173)
(22068)
经济学院(21812)
(21095)
财经大学(21084)
师范(20798)
基金
项目(117904)
科学(92888)
基金(87007)
研究(83202)
(77391)
国家(76740)
科学基金(65079)
社会(54433)
社会科(51845)
社会科学(51834)
基金项目(45506)
(44953)
自然(42727)
自然科(41782)
自然科学(41767)
自然科学基金(41056)
(38940)
教育(37667)
资助(35776)
编号(32457)
重点(26563)
(26369)
成果(25932)
(25441)
(24986)
创新(23356)
科研(22889)
国家社会(22859)
课题(22598)
教育部(22489)
期刊
(82328)
经济(82328)
研究(53319)
中国(31551)
(30391)
学报(29446)
(26234)
科学(26153)
管理(23541)
(22822)
金融(22822)
大学(21997)
学学(21082)
农业(20245)
教育(14979)
经济研究(14724)
业经(13824)
财经(13775)
国际(12926)
技术(12648)
(12483)
(11764)
问题(11288)
(10608)
世界(8787)
商业(8746)
(8332)
理论(8136)
技术经济(8098)
科技(8046)
共检索到2625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廖文义  
试论国际收支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及对策广州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廖文义随着对外开放,我国经济从封闭式走向开放型,国际间商品、劳务以货币资本的相互流动,通过国际收支对我国货币供求和货币政策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199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顺差和外汇储备的大幅...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彭兴韵  
国际收支与货币供给彭兴韵国际收支顺差或逆差是否会导致一国国内货币供给的增加或减少,关键在于国际收支状况的变化是否会引起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的变动或者商业银行准备金的变动。而这两者不仅依存于汇率制度的选择,而且还依赖于一国的外汇管理体制的安排。即使在浮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熊丹  涂竞  
本文根据三元悖论的理论,对国际收支持续高额顺差下的货币政策独立性进行分析,发现高额顺差对我国经济内外均衡带来冲击,同时也对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产生制约。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谨  刘玉操  
论国际收支效应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南开大学金融学系李谨刘玉操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其对外部因素的敏感度也随之上升。尤其是自1994年新的外汇管理体制出台和人民币汇率下调以来,我国的贸易收支连年出现顺差;同时期,外商投资的规模继续扩大,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朱光健  汤志江  
论文简要分析了我国国际收支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渠道;并利用实证分析,描述了我国国际收支对货币供给乃至国内经济的影响,并指出这种影响存在的负面作用;最后提出央行如何在维持汇率稳定的同时减轻这种负面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吴青  
国际收支管理是一国宏观经济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70年代固定汇率制度被浮动汇率制度取代后,理论界曾经有过这样一种观点,即通过汇率的自动浮动可以自发调节一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活动。因此,国际收支管理的重要性也有所降低,对汇率的研究和关注远超过了对国际收支本...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蒋志芬  
国际收支持续大规模的双顺差导致外汇储备大幅增长,外汇储备的持续快速增长,迫使央行增加基础货币投放,导致货币过量供应。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到了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受到汇率政策的制约,货币政策陷入了因双顺差持续增长带来的汇率、利率、市场流动性、经济增长的协调困境。本文提出,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转变出口导向的外贸战略,采取综合措施化解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性矛盾,有助于缓解国际收支双顺差给货币政策带来的困境。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许健  
国际收支规律与我国货币供给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政策研究室许健我国金融国外净资产运用对货币控制的影响是通过国际收支变化表现出来的。国际收支变化与中央银行基础货币运作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基础货币变化又决定了金融资产总量运用的规模。因此研究金融国外资产运作对基础...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卢静  
从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总量的关系入手,分析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际收支和货币供给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开放经济对我国转轨经济时期的货币政策框架影响进行分析探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朱亚培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深化,国际收支在中国经济中暂居重要位置,其所带来的外汇占款可能已成为干扰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变量之一。本文在这一背景下建立了三层次实证分析模型,就近年来外汇占款对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外汇占款对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产生了较大干扰,中央银行被动使用一些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对冲,但无法对冲的外汇占款仍造成国内流动性过剩,这种过剩流动性既会影响中国经济,同时也是国际金融市场影响中国经济的渠道。因此,中央银行有必要进行一系列改革,避免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到影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尹建国  
一、货币理论的前提为什么当世界上某些国家面临国际收支逆差的同时,其它一些国家却存在顺差?同一时期,一些国家的货币升值而另一些则贬值,这些现象是怎样发生的呢?它们是国际货币经济学中心的重要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大量金融机构、各国的中央银行和政府从各个渠道进行了巨额投资,以试图预测汇率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裴平  孙兆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被逐步纳入到世界经济运行的轨道。作为货币尚未国际化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导致了严重的货币错配。本文从国际收支失衡的角度,采用AECM指数体系,对1985~2004年中国的货币错配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985年以来中国的货币错配日益严重,虽然货币错配及其风险尚未达到不可控制的程度,但已对中国经济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政府和企业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货币错配及其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黄亦君  
本文首先在对1997~1998年泰国国际收支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泰铢贬值对改善经常项目逆差尤其对贸易逆差影响十分显著,但同时贬值又会导致资本尤其是短期资本大量外逃,资本项目逆差部分冲消了经常项目盈余。然后据此得出几点政策含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柏  
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日益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已经不完全取决于国内的经济变量,因此,研究来自外部经济因素的影响就越发显得重要。本文通过Granger影响关系、VAR模型的冲击反应和误差方差分解方法证实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的变化引致通货膨胀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继而揭示了外部冲击对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具有影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晓慧  
2003年,或者更准确些说,2002年下半年以来,持续、大量的国际收支顺差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并对中国的货币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国际收支顺差使人民银行不断被动购入外汇、吐出过量的人民币基础货币,并直接增加货币供应,从而形成流动性过剩的压力。除了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的短暂例外,这个时期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使用和创新,很大程度上正是归因于对冲银行体系过剩流动性、抑制货币信贷过度膨胀的需要:公开市场对冲操作逐渐成为货币调控的重要手段,存款准备金工具被前所未有地使用,再贷款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