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12)
2023(6705)
2022(5242)
2021(4783)
2020(4147)
2019(9372)
2018(9481)
2017(17886)
2016(9785)
2015(10639)
2014(10620)
2013(10383)
2012(9162)
2011(7848)
2010(8292)
2009(8200)
2008(8687)
2007(7671)
2006(7213)
2005(6972)
作者
(26218)
(22004)
(21981)
(20655)
(14219)
(10284)
(9892)
(8358)
(8265)
(8060)
(7472)
(7458)
(7359)
(7038)
(6957)
(6518)
(6473)
(6323)
(6277)
(6208)
(5505)
(5482)
(5331)
(5199)
(5062)
(5011)
(4888)
(4734)
(4389)
(4268)
学科
(67743)
(65999)
企业(65999)
管理(48873)
(46367)
经济(46294)
业经(24017)
(21304)
方法(18042)
(18028)
(17144)
财务(17139)
财务管理(17127)
企业财务(16211)
(14559)
技术(14338)
农业(13675)
(12318)
(12249)
企业经济(12056)
体制(11335)
(11108)
数学(10771)
经营(10732)
数学方法(10726)
理论(10665)
(10282)
技术管理(9764)
中国(9737)
决策(8512)
机构
学院(143091)
大学(135535)
(64754)
经济(63765)
管理(61675)
理学(51899)
理学院(51509)
管理学(51159)
管理学院(50867)
研究(41853)
中国(36468)
(34043)
(28168)
财经(25461)
(24190)
(22974)
(22961)
科学(21600)
(20599)
商学(18900)
中心(18784)
商学院(18738)
经济学(18612)
(18372)
财经大学(18354)
业大(17915)
研究所(17814)
北京(17813)
农业(17730)
经济管理(17173)
基金
项目(83134)
科学(67964)
研究(66009)
基金(60897)
(50574)
国家(49988)
科学基金(45737)
社会(43573)
社会科(41320)
社会科学(41309)
(34375)
基金项目(32115)
教育(29719)
自然(27891)
自然科(27283)
自然科学(27277)
自然科学基金(26879)
(26834)
编号(26801)
(26416)
资助(23742)
(21662)
成果(20929)
(19416)
创新(19119)
(18658)
(18456)
课题(18185)
重点(18165)
(17915)
期刊
(82426)
经济(82426)
研究(46703)
(32003)
中国(30102)
管理(29776)
(22878)
业经(16412)
科学(16096)
(15793)
金融(15793)
技术(15612)
农业(15402)
教育(14376)
财经(13832)
学报(13560)
经济研究(12309)
(12054)
大学(11835)
学学(11204)
(10787)
问题(10314)
技术经济(10126)
财会(10117)
现代(8710)
世界(8363)
会计(8276)
商业(8165)
经济管理(8008)
(7759)
共检索到2297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白永秀  严汉平  
本文提出造成国有企业改革滞后的关键原因是对国有企业定位模糊不清以及没有抓住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质。国有企业应定位于只承担“特殊职能”,“特殊职能”的定位决定了国有企业不完全是企业,既具有企业的职能,还具有政府的职能,是通过企业的组织形式行使政府的部分职能。衡量国有企业绩效的标准不应是经济指标,而是看“特殊职能”的完成情况。国企改革的实质:一是对不承担特殊职能的国有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让它们从国有经济领域全部退出;二是对承担特殊职能的国有企业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让它们更好地承担“特殊职能”。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有源  
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质,一是引入有限责任制度,实现产权多元化,通过重新分割和界定初始产权来改变“官控官营”的格局;二是通过法人制度把稀缺资源集中到高素质的经理人员手中,由企业家来专心致志地经营管理企业;三是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和权力制衡机制,解决国有企业长期存在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二重角色背反”的问题,使管理者敢管,被管理者服管。遵循这三条,国有企业改革有可能步入成功之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中建  
在对国有企业的认识上,社会上存在着一些诸如“功能错位论”、“产权低效论”、“与其私下里腐败不如出卖”等似是而非的观点。迫切需要明辨是非,防止国企改革发生变异,防止变成实际上消解国有企业和私有化的浪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国有企业改革评价及国企改革指数》课题组  文宗瑜  谭静  
国有企业改革评价必须要对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本轮国企改革内涵进行准确界定,依据政策内涵设计国有企业改革进展及经济社会效应评价指标。通过设定的评价维度、选取的各类各项各档指标以及确定的各指标权重进行综合得分的定量评价。与定量评价相呼应,定性评价同时推出。在对国有企业改革进展及经济社会效应进行评价基础上,设立国有企业改革指数,即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国企改革指数(简称财科院国企改革指数)。指数基准日为2015年12月31日,指数基点为100点。通过每年计算出的改革指数,可以对2015-2020年的国有企业改革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朝阳  
本文基于一个扩展的预算软约束模型,研究国有企业承担政府职能以后的预算软约束和道德风险问题,以及政府面临这些问题的最优对策。本文认为,预算软约束和道德风险等国企问题的出现,是政府主动追求非经济性的政策收益的结果;而政府愿意对国有企业进行实质性的市场化改革,则是因为这些企业不能为政府提供有价值的政策收益。因此,我国上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实际上是政府调整非经济性的政策收益和预算软约束、道德风险等国企问题之间平衡关系的过程。基于此视角,我们可以对一边是"国退民进"另一边却是"国进民退"、一边是市场化改革另一边是央企垄断地位不断强化这些看似互相矛盾的国企改革现象给出一个统一而且内部逻辑一致的解释,并对我国下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方向提供有价值的思考。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潘益兴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万全  
战后,西方各国根据经济形势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各自建立了具有不同特点的经济管理模式,例如,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日本的“国家主导型经济”、法国的“计划指导市场经济”,虽然总体上都是以自由市场为经济基础,但各有侧重,不拘一格。而...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黄华  
在宏观层面,培育成熟的市场环境,在中观层面,提高国有产权委托代理的有效性,在微观层面,改进公司治理结构,在辅助配套层面,健全社会保障体制。近年来,中国国企发展总体是不错的,如资产从2002年的8.9万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102万亿元,净利润从2632亿元增加到2.47万亿元,上缴税收也从2927亿元增加到3.78万亿元。但是,国企改革尚在过程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自文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曹洁  侯珺然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是发展生产力、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应借鉴日本国有企业改革实践中的引入市场机制、面向广大社会公众出售国有股份、分担债务的清偿责任等经验,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要发挥所有权的激励作用;改革方式不拘一格;改革中应兼顾效率与公平等。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朱妙芬  
试论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方向朱妙芬1994年以来的现代企业制度试点,试图通过对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改造,既使国家仍然保持出资人身份,又使企业拥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并以盈利为目标参与市场竞争,国家只以投人资本额承担有限责任,从而使国有制与市场相兼容。现代企业...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汪平  
国企分红制度的设计关系到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从公司理财的角度看,国企分红的充分展开,绝菲简单的税后利润再分配问题,而是从根本上对国有企业财务职责的唤醒,是从投融资等诸多方面对国有企业运作机能的再造,是国企改革的深化。国企分红条件已完备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达捷  王松  陈耿  董春  陈小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