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47)
- 2023(6113)
- 2022(5167)
- 2021(4803)
- 2020(4015)
- 2019(8577)
- 2018(8378)
- 2017(15080)
- 2016(7559)
- 2015(8316)
- 2014(7567)
- 2013(7132)
- 2012(6667)
- 2011(5893)
- 2010(6203)
- 2009(5432)
- 2008(5346)
- 2007(5034)
- 2006(4445)
- 2005(3886)
- 学科
- 业(32587)
- 企(28723)
- 企业(28723)
- 管理(28380)
- 济(27456)
- 经济(27422)
- 技术(19056)
- 技术管理(12892)
- 中国(9541)
- 方法(9456)
- 农(8505)
- 业经(7984)
- 数学(7259)
- 数学方法(7183)
- 财(6689)
- 农业(6035)
- 制(5943)
- 理论(5927)
- 银(5496)
- 银行(5482)
- 贸(5402)
- 贸易(5393)
- 行(5289)
- 易(5271)
- 融(5265)
- 金融(5265)
- 学(5107)
- 划(5050)
- 产业(4902)
- 地方(4874)
- 机构
- 学院(103873)
- 大学(103437)
- 济(44613)
- 经济(43783)
- 管理(43395)
- 理学(36982)
- 理学院(36613)
- 管理学(36171)
- 管理学院(35938)
- 研究(35424)
- 中国(26025)
- 京(21781)
- 科学(20086)
- 财(19463)
- 所(16964)
- 江(16848)
- 中心(16394)
- 研究所(15250)
- 财经(14993)
- 农(14533)
- 业大(13870)
- 北京(13836)
- 经(13657)
- 范(13516)
- 师范(13402)
- 技术(13389)
- 经济学(13163)
- 州(13114)
- 院(12917)
- 商学(12259)
- 基金
- 项目(70832)
- 科学(57643)
- 研究(55057)
- 基金(50963)
- 家(45408)
- 国家(44548)
- 科学基金(38704)
- 社会(36184)
- 社会科(34380)
- 社会科学(34369)
- 省(29244)
- 基金项目(26932)
- 教育(25123)
- 划(23975)
- 自然(23360)
- 自然科(22908)
- 自然科学(22902)
- 自然科学基金(22559)
- 创(22476)
- 编号(21189)
- 创新(19815)
- 资助(18573)
- 成果(16979)
- 重点(16089)
- 发(16017)
- 业(15663)
- 国家社会(15474)
- 课题(15366)
- 部(15347)
- 制(14612)
共检索到1655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柳卸林
试论国家推动技术创新的方式柳卸林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技术创新是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确保国民经济稳步快速增长的必由之路。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对技术创新给予了越来越大的关注,出台了许多推动技术创新的措施,其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由国家经贸委和国家科委在1...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孔善右
技术创新对管理方式变革的激励效应是全方位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技术创新本身就是管理者管理方式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因为技术创新直接融人管理观念、管理方法及管理组织之中。当然,技术创新并不是以原生形态进入管理方式,而是转化为或内化为管理方式的构件才得以体现。所以,技术创新的存量塑造管理方式的导向,技术创新的增量则驱动管理方式的变革,这是一种抽象和具体相揉合的激励与响应。由于技术创新总是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之中,因此激励是持续的,导致管理方式随之的变革也是持续的,这种动态转化循环上升、永不停滞。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皮·杜阿尔 郑秉文
试论技术创新全球化趋势──兼评“国家创新体制”理论皮·杜阿尔,郑秉文虽然从80年代的洪斯塔特到90年代的帕瓦特等许多经济学家认为R&D(研究与开发)的国际化现象仅是个别现象(例如IBM),不是一种普遍的发展趋势,根据他们的研究,为了节省交易费用,跨国...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封凯栋
源头性技术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驱动力。近年来中国出现的源头性技术创新机构对于我国工业突破技术瓶颈、实现创新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拟以国家创新系统视角探索从基础科学技术研究到技术创新产业化的机制以及重要性,结合中国现有源头性技术创新机构的发展实践,讨论国家创新系统的动力机制。
关键词:
源头性技术创新 基础科研 产业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建勋 武治印
现有转轨经济理论研究中鲜有对转轨国家的技术创新效率问题进行探讨,而技术创新是转轨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源动力。基于此,本文运用整体分析和分段分析的研究方法,对24个转轨国家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评价和比较,发现渐进式改革的国家技术创新效率从整体上高于激进式改革的国家,并且从其阶段变化动态来看,前者的效率提升幅度也大于后者。同时,需要指出的是转轨国家技术创新效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未来转轨国家应该在政策和行动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研发支出在GDP中的比例,加快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步伐,以便尽快赶上并超过世界技术创新效率的平均水平。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效率 专利 转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郭国庆,刘洁,王军生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魏玮 郝威亚
利用85个国家1989—2011年的跨国数据,实证检验不同收入水平下,金融结构对国家技术创新的影响差异。结果显示,高收入水平国家偏向于金融市场的金融结构更加有利于技术创新。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思想,对该结果进行了解释: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创新结构不同,即自主研发和模仿创新的比例不同。从事自主研发和模仿创新的企业在风险特征、企业规模方面具有差异,这要求不同比例的金融市场和银行信贷与之匹配。由此,创新结构决定技术创新视角下的最优金融结构。因此,在特定发展阶段,存在与之相匹配的最能有效促进技术创新的金融结构。该结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冯倬琳 赵文华
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都把提高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作为提升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把科技创新投资视为最重要的战略性投资,均超前部署和重点发展战略技术产业。研究型大学之所以能在自主技术创新上表现出强大实力以及为社会作出重要贡献,主要是因为创新型国家政府掌握了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的方式与特征,明确了大学与企业的相互关系,并提供了政策支持。本文还分析了我国研究型大学在发挥自主技术创新上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如何充分发挥研究型大学在自主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创新型国家 自主技术创新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美云 宋宇
中国于2010年成为上中等收入国家,目前正处于迈向高收入行列的关键时期。技术创新能力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探究中国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努力方向极具现实意义。本文采用系统GMM一步法等方法比较中国与三类高收入国家(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表明:对中国及三类高收入国家(地区)技术创新能力均发挥正向作用的变量是研发支出、金融支持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滞后一期,均产生负向作用的变量是人力资本和制度;对三类高收入国家(地区)技术创新能力均发挥正向作用对中国却产生负向作用的变量是物质资本。研究结论对中国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凡 李娜
金砖国家整体创新能力不足,若想通过创新建立新的动态比较优势,必须寻求系统的制度体系安排,科学、定量地挖掘金砖国家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差异,对未来金砖国家寻求合作、实现共赢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首先基于金砖国家2000—2012年的相关数据,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克服了金砖国家技术创新影响因素数据相对匮乏的问题,探索性地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比较了金砖国家技术创新影响因素:贸易开放度是巴西技术创新的关键影响因素;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技术创新的影响最为重要;政府效率是印度技术创新的关键影响因素;R&D投入是俄罗斯技术创新的关键影响因素;公共教育支出则对南非技术创新的影响最为关键。基于此,笔者提出我国与未来金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纪珍 赫运涛 邓衢文
我国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是在国家和地方这两个层次开展的,在部分地方省市区构建的已有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基础上,中央正在建设国家层次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本文基于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互补性"和"服务半径"概念,提出从地方平台到国家平台构建的四种理论模式,并通过总结欧洲制造技术平台和荷兰创新平台的建设经验,提出国家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对地方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战略引领作用。最后以纺织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纺织产业的国家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应遵循动态调整的原则,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优先考虑从"布局型"过渡到"虚拟联合型"的发展模式。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群
在研究《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有关R&D补贴条款基本规定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加入WTO给国家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带来的冲击和机遇。最后对我国充分利用入世机遇,调整和完善国家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有关政策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企业技术创新 WTO 技术创新支持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斌 杜斌 王平
本文利用2007-2013年国家高新区的相关数据,构建技术创新的动力学模型,并结合不同维度的路径嵌入,分析市场导向对国家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此外,从中观层面对市场导向这一理论进行拓展,并通过路径嵌入式模拟仿真对SD模型分析法加以改进。研究表明:(1)市场导向协同激励对于国家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平均增长率为2%;(2)用户需求对国家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具有明显的规模效益递减特征,其中较低和中等水平的用户需求识别能力效率提升程度最为突出;(3)竞争驱动和主体职能协同都与国家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竞争驱动的提升效果最明显。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美云 宋宇
中国于2010年成为上中等收入国家,目前正处于迈向高收入行列的关键时期。技术创新能力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探究中国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努力方向极具现实意义。本文采用系统GMM一步法等方法比较中国与三类高收入国家(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表明:对中国及三类高收入国家(地区)技术创新能力均发挥正向作用的变量是研发支出、金融支持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滞后一期,均产生负向作用的变量是人力资本和制度;对三类高收入国家(地区)技术创新能力均发挥正向作用对中国却产生负向作用的变量是物质资本。研究结论对中国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霍明远
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机构成为环状 :核心是知识创新系统。从内到外依次为技术创新系统→知识基础与管理系统→体制与制度创新系统→观念与文化创新系统→国际接轨。知识创新是指通过科学研究获得新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的过程。技术创新是指学习、革新和创造新技术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与技术创新相关的机构组成系统和网络。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既存在源与流的关系 ,也存在着技术创新同样可以产生新知识 ,引发又一轮新的知识创新的相辅相承、共同发展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
中国 国家创新体系 有机构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