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66)
- 2023(3253)
- 2022(2731)
- 2021(2511)
- 2020(2270)
- 2019(4970)
- 2018(4752)
- 2017(8967)
- 2016(4652)
- 2015(5136)
- 2014(5081)
- 2013(4780)
- 2012(4444)
- 2011(3700)
- 2010(4399)
- 2009(4313)
- 2008(4059)
- 2007(3652)
- 2006(3201)
- 2005(3116)
- 学科
- 业(16077)
- 济(14998)
- 经济(14965)
- 审计(12119)
- 企(11595)
- 企业(11595)
- 管理(11420)
- 险(10704)
- 保险(10613)
- 中国(8384)
- 方法(7712)
- 银(6278)
- 银行(6276)
- 财(6162)
- 数学(6139)
- 数学方法(6090)
- 行(5906)
- 各类(5862)
- 制(5672)
- 融(5607)
- 金融(5607)
- 各种(4355)
- 农(4291)
- 类型(4282)
- 种类(4274)
- 各种类型(4270)
- 务(4092)
- 财务(4087)
- 财务管理(4022)
- 企业财务(3846)
- 机构
- 大学(63223)
- 学院(61877)
- 济(25913)
- 经济(25337)
- 管理(24781)
- 理学(20207)
- 中国(20128)
- 理学院(20025)
- 管理学(19765)
- 管理学院(19648)
- 研究(18670)
- 财(17559)
- 京(14244)
- 财经(13468)
- 经(12274)
- 财经大学(10286)
- 江(10187)
- 中心(9856)
- 科学(9526)
- 所(9165)
- 北京(8817)
- 融(8466)
- 金融(8328)
- 经济学(8179)
- 州(7886)
- 研究所(7613)
- 农(7599)
- 公司(7591)
- 商学(7401)
- 经济学院(7401)
- 基金
- 项目(37671)
- 科学(29916)
- 基金(28757)
- 研究(28393)
- 家(25446)
- 国家(24735)
- 科学基金(21207)
- 社会(19175)
- 社会科(18092)
- 社会科学(18081)
- 基金项目(14706)
- 自然(13370)
- 省(13342)
- 自然科(13000)
- 自然科学(12995)
- 自然科学基金(12777)
- 教育(12531)
- 资助(12338)
- 划(11307)
- 编号(11137)
- 成果(9768)
- 部(8919)
- 性(8462)
- 重点(8240)
- 国家社会(8146)
- 教育部(8075)
- 人文(7823)
- 制(7759)
- 科研(7642)
- 创(7627)
共检索到1066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赵息 张世鹏
国家审计是受托经营管理者、审计人员、审计机关和审计委托方四方博弈的过程,其间审计风险的产生根源就是信息不对称。本文以信息不对称为基础,通过构建这四个局中人的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国家审计各参与方的行为选择和影响因素,及各决策策略对应的收益成本。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博弈决策树,进而计算分析了受托经营管理者采取合规经营、审计人员采取合规审计、审计机关实施高质量管理、审计委托方实施高质量监督的博弈策略条件,以及影响策略选择的关键因素。根据博弈结果分析,提出了提高国家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的主要措施:加大对受托经营管理者违规的惩罚力度,强化对审计人员的监督考核,改进审计方式方法,加强审计信息的公开和监...
关键词:
国家审计风险 信息不对称 博弈分析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廖洪
加强和重视审计风险的研究,对于实施合理有效的审计程序,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保护审计主体自身权益,总之对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都有重要意义。然而,长期以来,在我国国家审计中,许多人审计风险意识淡薄,认为只有民间审计有风险,国家审计无风险,因而在实际工作...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余春宏 辛旭
国家审计风险可以按形成原因不同、形成时间不同以及能否控制进行科学的分类。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和潜在性、产生原因的特殊性、影响的深层次性、损失的相对有限性和可控性 ,构成了国家审计风险的基本特征。审计风险的产生 ,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只有加强审计法制建设 ,理顺审计管理体制 ,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缩小国家审计范围 ,选择恰当的审计方法 ,强化对被审单位的综合管理 ,才能从根本上防范和化解国家审计风险。
关键词:
国家审计 风险 审计方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吉成
我国正在进行国家审计体制变革,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试图构建中国国家审计体制风险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对各影响因素进行管理和控制,使转轨风险最小化。
关键词:
国家审计 风险模型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李勤
我国发布的审计风险准则征求意见稿提出了新的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昭示我国民间审计将全面实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本文通过比较国家审计风险和民间审计风险的异同,以期发现民间审计实行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对控制国家审计风险值得借鉴的地方,以完善我国国家审计对风险控制的措施。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张丽萍 钱强
国家助学贷款属信用贷款 ,在约束机制、保障机制尚不健全以及学生信用意识相对淡漠情形下 ,实施国家助学贷款势必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本文分析了国家助学贷款风险存在的原因 ,以及风险规避原则 ,并就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规避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作了探讨
关键词:
国家助学贷款 风险 规避 原则 对策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德增 伍敏
审计结果公告是国家审计机关贯彻“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同时,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也对国家审计风险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变化的审计环境出发,构建了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下国家审计风险模型,并对如何控制国家审计风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国家审计 结果公告 风险控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孙文远 孙媛媛 孔楠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中首次提出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的要求。在审计全覆盖的背景下,国家审计出现了审计资源供给不足、供需不匹配等问题,从而造成审计质量提升进展慢,审计效率及效果受阻等现象。为了提高审计质量,提升审计效率和效果,国家审计开始逐步利用社会审计资源。因不同审计主体及审计目标、审计手段的差异性,导致国家审计在利用社会审计资源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审计风险。文章基于审计业务流程,分析了国家审计利用社会审计的理论基础,探讨国家审计利用和整合社会审计资源的路径。同时从审计的审前阶段、实施及完成阶段剖析整合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关键词:
国家审计 社会审计 资源利用 风险防范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红英
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对国家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而言,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当前,我国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无论从法律法规体系,还是从实际操作过程来看,都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规范和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合理选择审计公告项目、建立审计公告质量控制制度和审计公告结果信息反馈制度等是防范和控制国家审计公告风险的新举措。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翠琳 李叔玲 李莉
国家审计购买社会审计服务基于审计全覆盖的背景展开,在整合利用社会审计资源、有效发挥财政资金的效用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风险识别的完整性、系统性和重要性原则,通过流程图分析法,对编报购买计划、购买审计服务、实施审计计划以及验收审计成果四个阶段的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并对风险管控责任在国家审计机关和社会审计组织之间进行归类,旨在为审计实务中的风险识别、评估提供依据,从而有助于进行风险管控、保证国家审计机关购买社会审计组织服务的质量。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邱声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特区建设蓬勃发展,成效卓著,举世瞩目。国家审计机关如何审时度势,通过履行职能,促进特区经济健康发展,是广大审计界人士普遍重视的问题。本文针对经济特区的具体情况,就国家审计在经济特区的地位、作用和工作重点、方法等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想法。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雷俊生
审计问责作为完善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其边界反映着审计机关与国家治理需要之间的功能适配程度,具有动态性、模糊性和相对确定性等特点。现有的人民利益边界观和财政资金边界观,属一维界定,对审计问责的重点和参与治理的范围不能给予必要回应,制约着审计问责的功能输出。高效的国家治理,需要审计问责构建一个由财政性资金维度、公共利益维度所组成的"弥散型"的二维边界区域,以实现问责范围视觉化、问责力度精细化、问责治理协同化。
关键词:
国家治理 国家审计 问责 边界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胡贵安
作为国家审计法律制度的核心范畴,国家审计权不仅具有独立性、主动性和监督性等鲜明的表象特征,还具有实施监督事项的本源性、监督对象的广泛性等内在特征。其中,表象特征使得其从性质上无法归属于传统的立法权、行政权与司法权,而内在特征则是从根本上决定了其具有从财政监督的源头上制约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尤其是行政机关行使国家经济权力乃至整个国家权力的独特价值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审计权在性质上当属传统"三权"之外的新型国家权力形态。
关键词:
国家审计权 特征 权力形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