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1382)
- 2022(1215)
- 2021(1265)
- 2020(1083)
- 2019(2381)
- 2018(2487)
- 2017(4403)
- 2016(2605)
- 2015(3112)
- 2014(3213)
- 2013(3076)
- 2012(3214)
- 2011(2887)
- 2010(3068)
- 2009(3011)
- 2008(3346)
- 2007(3263)
- 2006(3003)
- 2005(2796)
- 2004(2492)
- 学科
- 济(10026)
- 经济(10006)
- 管理(8150)
- 业(6765)
- 企(6134)
- 企业(6134)
- 方法(4207)
- 学(3728)
- 中国(3110)
- 数学(3100)
- 数学方法(2963)
- 理论(2899)
- 财(2838)
- 制(2746)
- 农(2622)
- 教育(2175)
- 业经(2101)
- 贸(2010)
- 贸易(2007)
- 教学(1964)
- 易(1946)
- 银(1934)
- 银行(1928)
- 体(1922)
- 和(1905)
- 策(1855)
- 行(1826)
- 融(1741)
- 金融(1741)
- 务(1690)
- 机构
- 大学(43439)
- 学院(41757)
- 研究(14847)
- 管理(13227)
- 济(13184)
- 经济(12731)
- 中国(11946)
- 理学(10633)
- 理学院(10454)
- 科学(10317)
- 京(10282)
- 管理学(10048)
- 管理学院(9967)
- 所(8516)
- 农(8086)
- 江(7560)
- 研究所(7511)
- 财(7446)
- 中心(7021)
- 范(6839)
- 师范(6743)
- 北京(6629)
- 农业(6426)
- 业大(6341)
- 州(6180)
- 省(5498)
- 财经(5484)
- 技术(5361)
- 师范大学(5358)
- 系(5002)
共检索到733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龚岚
一般论者常认为宋词中"风、花、春、月"等高频字的出现,体现了宋词用字和意象阴柔化、女性化的倾向。但是当我们把这些字放在整个古汉语高频字背景之下,对比唐诗和宋词高频字的异同时,却发现它们都重点关注人与自然,对自然物象类高频字的选择倾向是基本相同的,且表示判断、否定类高频字的大量出现,也只说明古汉语语法上的共性。唐诗宋词在文体本性是相似的,只有在对比诗词文本高频字的演变时,才体现出宋词相较唐诗独具的个性和倾向。
关键词:
唐诗 宋词 高频字 倾向 共性 演变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韩玺吾
唐诗宋词中的楚天楚水意象,既保留了屈原、宋玉笔下楚天楚水意象所带有的特定的辽阔、悲愁意绪,又更多地注入了因时代更迭、作者性格不同,而生发出的雄浑浩渺、奔放壮浪、沉闷压抑、澄清邈远、悲壮恣肆等诸般复杂意蕴。其意象营构,则呈现出以楚天楚水意象组合为主,渐次融入诸多相关意象的复杂化趋势。在唐诗宋词楚天楚水意象的不断演变中,我们既可以分明地见出文学的前后承传之迹,亦能见出楚文化对诗人胸次的自然陶冶之痕。
关键词:
唐诗 宋词 楚天 楚水 意象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笃文
七百多年以前,在南宋德祐二年(1276)正月的杭州,元兵压境,危亡在即的时候。爱国诗人郑思肖写了《德祐二年岁旦二首》。其一曰:"力不胜于胆,逢人双泪垂。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这是诗中最早提到"中国梦"的记录。诗写得很悲怆。诗的大意是说,在这无力挽救亡国命运的时候,只有垂泪向人。心里萦回着强国之梦,脑子里叨念着《诗经》中的下泉之诗。离人较近的太阳还看得见,遥不可及的高天就无法去打听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济萍
夕阳的美学境界是神秘幽远的空间构成,表现为心灵与艺术的契合。在唐宋诗词意象里,诗人对夕阳情有独钟,夕阳不仅是感伤的,也是审美的。日暮西山的肃杀气氛吻合了离人的黯然神伤的情愫,温馨如画的夕阳晚照又让我们体验到了人类最深刻的审美感受。
关键词:
唐宋诗词 夕阳 情感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铁芳
“诗言志”,古典诗教敞开个体成人的基本范型。诗教之意涵乃是在引导个体打开经典诗篇的过程中涵养价值,激发志意,调理性情,变化气质。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乃是契合儿童发展、能够给予儿童以开阔气象的精神资源。唐诗之教,就是从唐诗出发来培养孩子对世界的审美感知,让个体在潜移默化之中成为世界之人,成为有世界的人,进而让唐诗作为一种生命的文本得到欣赏、体会,能够融入儿童生命之中,滋养个体以开阔的唐诗气象,年少个体也在无形之中进入中华民族活泼不已的生命长河,一点点化入民族文化精神的命脉。由此,唐诗之教乃是作为蒙以养正的教育实践方式之典范。
关键词:
唐诗之教 唐诗气象 中国少年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肖瑞峰
在唐诗璀璨夺目的艺术长廊里,浙江萧山籍诗人贺知章当然不是最具光环的诗国巨擘,所以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他都不可能成为研究的热点。但一个无法忽略的事实是,他曾与李白那样的登峰造极者交往甚密,且有提携、揄扬、奖掖之恩。据现有史料可以认定,在李白扬名立万的过程中,他发挥了重要的推手作用。如果没有他"解金龟换酒"的豪举,并赐予其"谪仙人"的美誉,初入京城、藉藉无名的李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名声大噪,迅速得领诗坛风骚。
关键词:
唐诗之路 钱塘江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袁利杰
每个人都活在时间的洪流中,对时光的思考也是每个时代的诗人关注的人生主题。文章以《唐诗三百首》为研究对象,梳理了唐代诗人对"时光"意象的思考:"时光"意象是诗人反思自我存在价值的一种方式,是诗人衡量自我与世界关系的一种方式,也是诗人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
关键词:
“时光”意象 《唐诗三百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曦东 毛凌潇 陈丙寅 裴韬 任雨
宋词是文学地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意境尤是其灵魂。"意"为词中的情感,而"境"则是其中的环境。传统的研究方法多从文学鉴赏的角度进行定性分析,缺乏对宋词意境整体的定量研究。本文通过提取所选宋词的创作时间、创作地或描述地及词人情感信息等时空数据,建立了相关的地理时空数据库,并利用制图和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宋代词人整体的情感特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变化,同时挖掘其变化的成因。研究表明:(1)宋代词人整体情感的时间变化与宋代国势发展基本吻合,随着国家的兴衰而变化;(2)词人情感在不同时段的空间分布有所不同。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曦东 毛凌潇 陈丙寅 裴韬 任雨
宋词是文学地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意境尤是其灵魂。“意”为词中的情感,而“境”则是其中的环境。传统的研究方法多从文学鉴赏的角度进行定性分析,缺乏对宋词意境整体的定量研究。本文通过提取所选宋词的创作时间、创作地或描述地及词人情感信息等时空数据,建立了相关的地理时空数据库,并利用制图和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宋代词人整体的情感特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变化,同时挖掘其变化的成因。研究表明:(1)宋代词人整体情感的时间变化与宋代国势发展基本吻合,随着国家的兴衰而变化;(2)词人情感在不同时段的空间分布有所不同。地理环境等因素造成了不同词人地方感的空间差异,而历史事件引发的民族情感,又促成了宋朝词人整体地方感的形成和变化。本文通过对不同词人的情感进行定量化处理,将以往对个体地方感的研究,整合为对整个群体地方感的研究,将小尺度上的个性转化为文人群体对整个家国的地方感,为文化地理学“学科树”中不同尺度转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为情感地理学中诗词意境的定量研究提供了新的借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翠爱
幼年便受儒家文化熏陶的陶渊明,早年有着自强不息的功业追求,所以,振兴家族、光耀门庭并实现个人的政治抱负就成了他前半生的人生追求。但陶渊明发现要想享受门第和家族带来的荣誉和利益,就必须付出"心为形役"的代价。视官场为樊笼密网的陶渊明不愿屈从外物扭曲自我,毅然地返回田园。陶渊明爱惜名利而又看破名利、不喜贫穷而又安贫守拙的人生历程深深吸引并感化着宋代的词人。宋代词人们在词作中表现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利禄的厌倦,而且陶渊明安贫知足、守拙养真的思想使多数本不贫穷的词人抑制了物欲的膨胀,也使部分贫穷的词人因之而
关键词:
陶渊明 宋词 休闲 自我超越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谟润
浙东唐诗之路,伴随两晋六朝佛寺文化的发展而逐渐兴盛。中国佛教史与文化史一些重要事件直接发生在浙东佛寺,或与此地佛寺有关,由之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浙东建寺不久,文人就经常到佛寺活动。在唐代,不论宦游、漫游、流寓,还是本土长期寓居,浙东诗路上,文人与佛寺结缘更为普遍,并成为习尚,佛寺成了文人经常活动的场所。文人游寺、寓寺,感受寺院自然与文化氛围,一些群体性文学活动发生于此,一些诗僧亦于此过着独特的寺院生活。佛寺文化因而融入浙东诗路,影响诗路文学与诗路文化。
关键词:
佛寺 浙东诗路 游寺寓寺 宦游 漫游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翁礼华
作为特殊饮品的酒,源远流长,仰韶文化遗址上出土的酒器,证明中国已有6000年酿造和饮酒历史。远古时代,野果和蜜是人们酿酒的理想而又易得的原料。进入农业社会以后,就有了粮食酒,商周时用谷物酿酒已相当普遍。奢侈的商纣王所居住的宫殿竟有肉林酒池。到了周代,农业更为发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腊梅
清乾隆年间,李怀民裒辑中晚唐诗人32家,分为张籍、贾岛两派,编为《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一书。是为中晚唐诗研究中的重要一说,但历来为人所忽视。本文考查"张、贾两诗派"说的建立始末,并对李怀民之说的主要内容略加介绍和评析。
关键词:
李怀民 中晚唐诗 张、贾两诗派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