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64)
- 2023(2900)
- 2022(2260)
- 2021(2110)
- 2020(1760)
- 2019(3625)
- 2018(3294)
- 2017(6539)
- 2016(3623)
- 2015(3937)
- 2014(3611)
- 2013(3381)
- 2012(3152)
- 2011(2791)
- 2010(2831)
- 2009(2744)
- 2008(2746)
- 2007(2605)
- 2006(2349)
- 2005(2169)
- 学科
- 管理(15470)
- 业(13060)
- 企(12303)
- 企业(12303)
- 济(12258)
- 经济(12242)
- 财(8437)
- 制(7001)
- 家(6773)
- 国家(6698)
- 体(6332)
- 体制(5817)
- 财政(4913)
- 方法(4572)
- 工作(4293)
- 政(4196)
- 机关(3842)
- 国家机关(3841)
- 农(3808)
- 业经(3701)
- 数学(3656)
- 数学方法(3632)
- 中国(3569)
- 务(3506)
- 财务(3495)
- 财务管理(3477)
- 企业财务(3384)
- 人事(3309)
- 人事管理(3306)
- 税(2899)
- 机构
- 大学(49963)
- 学院(49368)
- 管理(20620)
- 济(19390)
- 经济(19012)
- 理学(17920)
- 理学院(17778)
- 管理学(17607)
- 管理学院(17493)
- 研究(15246)
- 财(13724)
- 中国(11609)
- 财经(9883)
- 京(9789)
- 经(9029)
- 科学(7636)
- 财经大学(7395)
- 江(7360)
- 中心(7090)
- 所(6883)
- 北京(6138)
- 经济学(6110)
- 范(6100)
- 师范(6043)
- 州(5967)
- 研究所(5825)
- 院(5743)
- 经济学院(5489)
- 商学(5482)
- 商学院(5425)
共检索到757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明光 毛蕾 靳小龙
根据唐朝史实,本文对"政府购买"概念作出了新的定义,指出唐朝的政府购买应分为两大类:一是直接的政府购买,即以实际持有的财政性资金或物品进行的政府购买;二是间接的政府购买,即动用预期的财政收入(主要是预期的赋役征调)进行的政府购买,亦称为替代性政府购买。由于唐朝前后期的赋税制度、财政管理体制和社会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赋役的折纳折免与政府购买、地方治理之间的关联有明显变化,所造成的社会经济影响也有不同。特别是替代性政府购买,既可节省政府购买的成本,也容易传导赋役固有的强制性,给纳税人增加额外负担。认识唐朝替代性政府购买的形式、内容、特点及其强制性的由来,有助于重新探析宋代"折变之赋""非法折变"的历史蕴含。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靳小龙 陈明光
建中元年(780)唐朝中央通过实行两税法,建立起中国古代第一个“划分收支,分级管理”的国家财政管理体制,同时严行禁止税外科配。然而直至唐末,地方官员在两税外的“别率”“科配”仍禁而不止,其重要原因在于财政体制存在明显缺陷,即中央在采用“以支定收”的方法确定两税留州额与留使额时,未能涵盖地方政府的基本财政支出项目,以致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不匹配,从而引起普遍性的税外科配。对两税外的科配,唐中央除了一再重申有关禁令之外,极少从财力上给予地方政府实际资助,相关治理鲜有成效。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申斌
明洪武到弘治年间,州县官府的赋役管理从基本不依赖核算向需要且能够进行核算的状态转变。洪武、永乐时期,在官府体系内部,只有田赋被部分地纳入核算管理,其他赋役征发则完全或绝大部分无法计量,也没有计划性。宣德以降,地方官员吸收民间粮里阶层分担赋役负担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旨在"均平"的改革,以确保赋役的可持续征发。在探索均平之道的过程中,不同地方官员多采取量化赋役负担、预定征收计划、将派征对象标准化并进行摊派核算的方式。其中,田赋额等开始扮演摊派对象的角色。这开启了州县层面赋役征收核算体系的发展之路,也导致府、州、县与户、工等部及布政使司之间产生了赋役核算信息不对称,出现了二重会计结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波 李科 杨阳
本研究将合作博弈引入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中,分析地方政府、企业及第三部门各自的目标函数和博弈资源,构建地方政府网络治理主体合作博弈模型。研究表明:各治理主体通过合作可以实现资源互补与共享,获得合作收益,各主体基于各自目标函数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冲动引致了博弈,并在博弈的过程中表现出利益二元化的特征,在权衡自身利益、合作收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后不断调整策略;为确保良好的治理效果,提出从监督、信任、利益分配、信息披露与共享四个方面规范治理主体的行为。
关键词:
网络治理 地方政府 公共服务 博弈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侯江红
一定时期的政府职能就是政府满足社会需求的结果。纵观唐朝,在继承重农职能的同时,政府权力开始了部分适度剥离,从原先的全方位对社会经济的强烈干预到逐渐退出尽量使经济自主运行。唐朝政府职能方式的转变由微观管理、直接干预开始转向采用宏观调控、间接管理。政府职能在一个不断连续调整中逐渐优化,但仍就存在着职能的缺位和越位。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家永 于琨昊
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根本目的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借助市场机制降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成本和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以实现社会总效益和总福利的最大化。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法律法规、政府职能、制度体系、运行方式、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和市场培育等方方面面,地方各级政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家永 于琨昊
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根本目的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借助市场机制降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成本和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以实现社会总效益和总福利的最大化。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法律法规、政府职能、制度体系、运行方式、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和市场培育等方方面面,地方各级政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杨际平
东晋南朝的赋役制度,史学界已有许多论著、论文作了深入的研究,但因这一时期史事纷繁,有关资料又很不足,所以仍有许多问题尚待进一步探究。本文拟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就正于方家。 一、田租 东晋初年的田租制度仍西晋之旧,“凡民丁课田,夫五十亩,收租四斛”,“女及次丁男为户者半输。其诸边郡或三分之二,远者三分之一。……远夷不课田者输义米,户三斛,远者五斗,极远者输算钱,人二十八文”。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唐建纲
文章通过对加速折旧研究成果相关文献的梳理,总结加速折旧的本质,进而研究对政府会计改革的意义,加速折旧能够满足政府资产绩效管理,有利于政府修购基金制度改革,提高政府会计信息质量和透明度,推动政府成本会计发展,从而明确加速折旧对政府会计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加速折旧在政府会计中应用的概念框架及实施路径,供广大政府会计理论及实务工作者探讨。
关键词:
政府会计 固定资产 加速折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唐建纲
文章通过对加速折旧研究成果相关文献的梳理,总结加速折旧的本质,进而研究对政府会计改革的意义,加速折旧能够满足政府资产绩效管理,有利于政府修购基金制度改革,提高政府会计信息质量和透明度,推动政府成本会计发展,从而明确加速折旧对政府会计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加速折旧在政府会计中应用的概念框架及实施路径,供广大政府会计理论及实务工作者探讨。
关键词:
政府会计 固定资产 加速折旧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守军
春秋时期的赋役思想东北财经大学张守军春秋时期(前770-前476)是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时期。奴隶制的井田制开始瓦解,出现了新的封建上地占有关系。一些占有大量土地(包括私田和井田)的贵族和平民开始把土地租给奴隶耕种,收取地租,从而出现了新的地...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倪东生
在公共服务采买项目中,一些服务商会利用信息的不对称以及契约的不完全性,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寻求投机行为,以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使购买公共服务者增加成本,给财政添加负担,形成不良影响。针对服务商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投机行为,从政府监管视角出发,构建服务商与政府监管机构间的演化博弈模型,运用博弈理论和Vensim仿真工具分析四种情形下的演化稳定策略和参数变化对演化稳定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服务商努力供给获得的补贴额和采取投机行为付出的成本、政府监管机构的监管投入和监管收益是影响服务商与政府监管机构策略选择的主要因素;惩罚作用存在一定的条件限制,也存在失效的可能。因此,要充分依靠补贴或奖励的正向激励作用,提高违规努力成本,降低监管投入成本来构建监管保障机制;政府应将公共服务项目运营监管纳入工作考核之中,在制定监管策略时要明确在政府监管的条件下惩罚才会起到威慑效果,若政府监管机构存在失职行为,也应对其予以重罚。
关键词:
公共服务 政府监管 博弈 投机 惩罚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国磊 张新文
当前,日益严重的农村环境问题倒逼基层政府环境治理改革,在农村环境治理领域实行政府购买服务是现实背景下的制度安排。虽然,基层政府购买农村环境治理服务能够缓解农村环保投入不足的局面、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和激活市场主体参与治理推进农村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但存在缺乏制度配套与政策执行滞后,承接主体缺失与评估机制不健全,社会组织选择性承接与民众参与度低等制度困境。因此,通过加强契约监控与促进部门协作相结合,培育承接主体与完善绩效评估相结合,实行精准购买与村规民约引入相结合的创新路径,确保政策落地,推动农村环境协同治理。
关键词:
基层政府 政府购买服务 农村环境治理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国磊 张新文
当前,日益严重的农村环境问题倒逼基层政府环境治理改革,在农村环境治理领域实行政府购买服务是现实背景下的制度安排。虽然,基层政府购买农村环境治理服务能够缓解农村环保投入不足的局面、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和激活市场主体参与治理推进农村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但存在缺乏制度配套与政策执行滞后,承接主体缺失与评估机制不健全,社会组织选择性承接与民众参与度低等制度困境。因此,通过加强契约监控与促进部门协作相结合,培育承接主体与完善绩效评估相结合,实行精准购买与村规民约引入相结合的创新路径,确保政策落地,推动农村环境
关键词:
基层政府 政府购买服务 农村环境治理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薪茹 茹宁
政府购买职业教育服务既是政府职能转型的现实要求,也是社会组织参与职业教育治理创新的一个重要尝试。与购买硬件不同,政府购买职业教育服务具有自身特性。目前,大部分研究多聚焦于政府购买职业教育服务应然性流程设计,而缺乏对购买实践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必要分析。在政府购买职业教育服务过程中,按照政府购买职业教育服务事件的时间顺序,面临的风险划分为事前风险、事中风险以及事后风险。针对不同阶段的风险,需在政府购买职业教育服务设计上对风险采取针对性治理措施,以提高政府购买职业教育服务的绩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