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83)
2023(7216)
2022(6040)
2021(5235)
2020(4415)
2019(9786)
2018(9614)
2017(18491)
2016(9727)
2015(11073)
2014(11225)
2013(11180)
2012(10656)
2011(9940)
2010(10297)
2009(10059)
2008(9778)
2007(9017)
2006(8371)
2005(8050)
作者
(28997)
(24559)
(24435)
(23382)
(15753)
(11442)
(10964)
(9291)
(9270)
(8786)
(8689)
(8240)
(7996)
(7959)
(7772)
(7498)
(7280)
(7155)
(6998)
(6695)
(6447)
(5895)
(5871)
(5626)
(5591)
(5490)
(5444)
(5248)
(4906)
(4742)
学科
(65378)
经济(65301)
管理(36215)
(28008)
(24344)
企业(24344)
方法(18071)
地方(16156)
数学(15615)
数学方法(15536)
(14256)
(13866)
中国(13416)
业经(12589)
地方经济(12016)
(10824)
(10659)
(10529)
(9484)
金融(9482)
环境(9104)
(8708)
银行(8701)
(8388)
体制(8304)
经济学(7851)
(7623)
财务(7604)
财务管理(7584)
(7197)
机构
大学(155832)
学院(155028)
(78210)
经济(76780)
管理(56213)
研究(56059)
理学(47048)
理学院(46550)
管理学(46027)
管理学院(45718)
中国(43262)
(37953)
(31842)
财经(29060)
科学(28957)
(27828)
经济学(26170)
(26042)
(24719)
研究所(24321)
中心(24285)
经济学院(23009)
财经大学(21205)
北京(20358)
(19918)
(19092)
(18824)
(18396)
师范(18270)
业大(17321)
基金
项目(92669)
科学(74035)
研究(70445)
基金(68917)
(58367)
国家(57916)
科学基金(50177)
社会(48993)
社会科(46537)
社会科学(46528)
基金项目(35404)
(35027)
教育(31408)
自然(28970)
(28583)
自然科(28240)
自然科学(28233)
资助(28115)
自然科学基金(27745)
编号(26715)
(23722)
成果(23131)
(21491)
国家社会(21186)
重点(20988)
(20723)
课题(19427)
教育部(19228)
(18963)
人文(18803)
期刊
(99936)
经济(99936)
研究(55637)
中国(33159)
(31080)
管理(24707)
学报(19615)
科学(19233)
(18639)
(17572)
金融(17572)
财经(16788)
经济研究(16674)
大学(16162)
学学(15413)
(14557)
技术(13697)
业经(12974)
问题(12494)
教育(12449)
农业(11712)
(9575)
技术经济(9383)
世界(8761)
国际(8537)
改革(7951)
(7951)
经济问题(7917)
经济管理(7621)
统计(7560)
共检索到2544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郑显文  于鹏翔  
唐代建立之后,鉴于以往的经验教训,立即着手制定了一系列法令、法规,来加强对寺院经济的限制。唐前期国家安定,统治者比较开明,各项法令制度执行得比较好,使寺院经济按照封建统治者的政治需要缓慢地发展。寺院经济在当时受到国家法令制度的制约,与国家的政治需要相一致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苏金花  
本文主要根据敦煌文献,探讨唐五代敦煌寺院畜牧业发展的特点。敦煌寺院普遍拥有牧群,牧羊业是寺院畜牧业的重要内容。寺院畜牧业经营属于民间富裕地主型规模化经营方式,委派牧人进行放养,牧人身份不同享受不同的待遇。同一时期寺院畜牧业发展并不平衡,不同时期寺院畜牧业水平有很大的差异。畜牧业经营主要是满足生产、生活中耕种、运输以及乳产品以及毛皮制品的需要,除却"食肉"需求外,寺院畜牧业用途与民间私营畜牧业基本相同。敦煌寺院畜牧业是唐五代敦煌地区民间私营畜牧业发展的表现之一。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琼  
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为纽带的基本社会单位,具有生产、生育、赡养、教育和满足性及精神生活的功能。家长制和宗法制是家庭关系的基本原则,而家庭关系的核心是财产和继承制度。文章以唐律为主线,从妻子私财、离婚后财产分配、女儿财产、女性家庭遗产继承等方面展示了唐代女性家庭财产问题的制度细节,反映了唐代女性的真实地位。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周建波  张博  周建涛  
兴起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寺院经济持续繁盛了四百多年,至唐中叶后迅速衰落。本文建立规范的经济学模型,分析这一时期寺院经济兴衰的过程及其背后机理。我们认为,导致寺院经济兴衰的最根本力量在于生产技术的进步所导致的生产方式的变化,亦即庄园经济的存与废。皇权既利用寺院又想限制寺院,只有当生产技术发生了飞跃式进步,瓦解了寺院赖以生存的庄园经济基础时,皇权方有力量将寺院规模打压到能容忍的水平,而寺院经济也随之衰退。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郝春文  
敦煌文学作品中的博士,蒋礼鸿先生在《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一书中已做过出色的考释,指出它是对有技艺的人的俗称。在唐后期五代宋初的敦煌寺院,对“博士”一称的规定却并不十分严格。通常是作为工匠的别称,如铁匠史奴奴,在净土寺“入破历”中,既被称为史博士,又被称为铁匠史都料;又如在敦煌遗书伯四九○六《某寺诸色入破历》中,同一伙人既被称为“博士与人夫”,又被称为“工匠与人夫”,等等。但在不少场合博士又是指某一行业内具有特殊技艺的人,如木匠行业中有“造床博士”、“作斗博士”,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夏寒  尹平  戚振东  
唐前期的比部审计制度在中国审计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独立性和完善性为史家所公认。本文着重分析了唐前期比部审计的制度环境,发现唐前期的预算制度、内部审计制度、财物管理部门的内控制度、御史监察制度和官员考课制度的存在或完善为比部审计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比部审计能效的发挥也有赖于上述各项制度的配合。上述研究标明,审计制度能效的发挥不仅与其本身的制度建设有关,同样还有赖于很多相关制度的配合,这一点对于我们从宏观的制度环境层面去思考如何发挥国家审计的能效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于干千  胡宏斌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剑光  
隋炀帝在前人的基础上对江南运河进行了开阔、疏浚,同时对江南运河沿岸的驿站、码头、桥梁等交通运输体系进行了建设。唐代前期,运河沿线各州继续完善运河的功能,确保了运河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运河的畅通,沟通了长江和钱塘江水系,将江南和淮南、中原连成一体,江南对全国的意义逐渐显现出来。运河在唐前期,对粮食和各种物资的运输、对各种人员的往来、对农业灌溉和水稻种植、对沿河城市的发育成长,其作用越来越直接。运河对江南经济发展的推动,直接导致了唐前期江南经济已建立起稳定的发展基础,江南经济的发展已达到一定的水准。安史之乱后,中央政府把财赋中心移到了江南,南方大量粮食运向北方局面的形成,与江南运河的促进作用是密...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祥伟  
日本杏雨书屋藏敦煌寺院经济文书羽677和羽703为同一件文书而可以缀合。羽677+羽703是公元914-918年间灵图寺或金光明寺对本寺常住斛斗进行算会的底稿,它的存世不但丰富了敦煌寺院经济文书的内容,为了解敦煌寺院经济增添了新的资料,而且还由于其记载了张承奉、曹议金等历史人物的活动而在认识归义军历史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明成满  
敦煌出土文书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寺院经济文书,国外和港台地区的学者利用这些文书研究唐五代时期敦煌寺院经济,在敦煌寺院的财产和收入、敦煌寺院支出及同外界经济交往、敦煌寺院的阶级关系、敦煌僧侣的个体经济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成果。这些成果为进一步深入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锦绣  
史界对唐前期赋税的研究多集中于租庸户税、地税等主要税收上,而对于在岭南及蕃胡内附州实行的轻税制则极少注意,甚至多有误解。轻税是唐前期赋税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不理解轻税,就不可能全面了解租庸调制,也不可能正确理解唐前期的赋税体系。有鉴于此,笔者草就此篇小文,力图对唐前期轻税的性质、内容做一较为详细的探讨。 唐前期有两种轻税,其一为客户之税,二为内附者之税。客户之轻税始于开元中,持续时间很短。《旧唐书》卷一〇五《宇文融传》云: 其新附客户,则免其六年赋调,但轻税入官。 这种轻税的数量及用途,《唐会要》卷八五“逃户”门记载云: 岁终,得客户钱百万,一时进入宫中。 “客户钱”即客户的轻税...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武绍卫  
敦煌僧众"居家过活"被视为敦煌佛教世俗化的重要表现,关于为何会出现如此现象,李正宇等先生认为源于吐蕃佛教等原因,但这实际上是过于突出敦煌的独特性了。当将整个唐帝国后期的佛教发展纳入考虑范围,便会发现居家并非敦煌一地独有的现象,诸如山东等地亦是如此。多地出现僧人居家现象,实际上是僧团严重膨胀、寺院经济衰退,以及地方僧众与世俗家庭关系不曾分割等多种因素合力的结果。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冯志强  
唐五代时期敦煌寺院会计快速发展,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四柱结算思想,且在结算方式上也由三柱结算法向四柱结算法过渡,出现了承前启后的五柱结算法。文章深入探讨五柱结算法使用的记账符号及形式,明确其与三柱、四柱结算法的差异,确定五柱结算法的特点,以期对于深入探寻我国古代单式簿记思想的发展及会计发展规律提供参考。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王玮  
作为所有宗教家园的寺院自产生以来,除了是社会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以外,有的还是独立的经济实体,特别是清真寺的寺院贸易尤为发达、而我国的清真寺贸易则更为突出,这是由它的地理条件、历史背景和教义促成的。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孝荣  李明阳  
明太祖、明成祖在位期间,先后数次归并佛寺,分寺清宗,禁止俗人从事瑜伽法事,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卓有成效的归并佛寺运动。明初的佛寺归并运动,是当时佛教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推行,整顿和限制了佛教,抑制了佛教势力,净化了道风,有利于佛教的存在和发展,也促进了佛教各宗派的融通以及禅、讲、教寺及僧众的分类,奠定了后世中国佛教宗派格局;有利于明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稳定社会秩序、巩固明王朝统治以及改善民生也发挥了一定作用。由明太祖、明成祖的归并佛寺,可以管窥明朝国力国势变化的必然走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