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120)
- 2021(119)
- 2019(273)
- 2018(231)
- 2017(583)
- 2016(328)
- 2015(438)
- 2014(506)
- 2013(482)
- 2012(420)
- 2011(393)
- 2010(415)
- 2009(390)
- 2008(485)
- 2007(486)
- 2006(467)
- 2005(519)
- 2004(497)
- 2003(486)
- 2002(520)
- 学科
- 济(1931)
- 经济(1929)
- 方法(1274)
- 银(1215)
- 银行(1215)
- 行(1167)
- 数学(1103)
- 数学方法(1097)
- 制(975)
- 管理(908)
- 业(887)
- 融(867)
- 金融(867)
- 企(807)
- 企业(807)
- 理论(556)
- 业务(535)
- 制度(535)
- 度(535)
- 中国(528)
- 体(485)
- 财(470)
- 银行制(461)
- 体制(450)
- 学(367)
- 教育(356)
- 务(322)
- 财务(321)
- 财务管理(321)
- 企业财务(310)
- 机构
- 大学(6698)
- 学院(6289)
- 济(2858)
- 经济(2792)
- 中国(2295)
- 研究(2136)
- 管理(2041)
- 财(1990)
- 银(1703)
- 银行(1661)
- 财经(1521)
- 行(1515)
- 理学(1467)
- 理学院(1450)
- 管理学(1428)
- 管理学院(1412)
- 京(1409)
- 融(1351)
- 金融(1345)
- 经(1343)
- 江(1330)
- 财经大学(1153)
- 所(1144)
- 人民(1138)
- 中心(1136)
- 州(1133)
- 经济学(1065)
- 国人(997)
- 系(996)
- 中国人(993)
共检索到124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志耘
论公债货币化对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影响赵志耘纵观当今世界各国的财政收入形式,公债已经普遍成为各国筹集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手段之一。然而,为了弥补巨额的财政亏空,如果政府单靠发行公债就有可能会导致市场利率水平明显上升。为了抑制利率上扬,政府采取的措施之一...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黄安仲
有学者依据费雪效应而提出名义利率是通货膨胀理想的指示器,但也有学者对此提出质疑,认为随着通货膨胀的变化,真实利率并不是固定的,因此通货膨胀的变化并不一一对应地反映在名义利率的变化上。笔者则认为,即使通货膨胀和名义利率之间的关系不是固定的,只要两个序列是协整的,二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通货膨胀的变化就会以某个比例反映在名义利率的变化中,名义利率就依然是通货膨胀理想的指示器。研究表明,名义利率适合作为我国通货膨胀的指示器。
关键词:
名义利率 指示器 协整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田素华 王丽
新费雪效应(Neo-Fisher Effect)认为,可信的永久性名义利率提高,不仅在长期会产生通胀上升效应,在短期也会引起通胀立即上升和实际利率立即下降。本文采用卡尔曼滤波状态空间SVAR模型,基于贝叶斯方法,对中国1992年第1季度至2018年第4季度数据作后验估计和脉冲响应分析,研究发现:(1)永久性名义利率提高,在短期会引致通胀率上升和实际利率下降,中国存在新费雪效应;(2)暂时性名义利率提高,在短期会引致通胀率下降和实际利率提高;(3)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紧缩政策对通胀率的作用具有等价性;(4)新费雪效应产生于居民消费、企业投资和净出口等总需求渠道。
关键词:
名义利率 通货膨胀 新费雪效应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宏瑾 纪淼
本文利用中债收益率曲线数据,对我国费雪效应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费雪效应在我国是成立的。尽管中短端与长端实际利率是否稳定存在不同的结论,但实证结果表明,国债名义利率包含了未来通货膨胀的信息,因而可以对未来通货膨胀进行预测。总体而言,2012年我国CPI可能达到3.3%,全年物价将呈前高后低的走势,通胀压力不大,这说明2011年以来的稳健货币政策正在发挥积极作用。不过,我们也应认识到我国宏观经济环境更加复杂,物价压力得到有效缓解的同时,经济增长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局面,这对货币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
关键词:
费雪效应 通货膨胀 收益率曲线 名义利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巴曙松 邵杨楠 廖慧
央行实行负利率的目的通常有两个:一是扩大信贷,提升通货膨胀预期;二是稳定汇率,降低本币升值压力进入2016年以来,"负利率"开始成为全球金融界关注的重要话题,其原因主要在于日本央行出乎市场预料地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娄飞鹏
2月16日,日本央行将金融机构存放央行的超额准备金利率下调至-0.1%。此消息公布后立刻受到全球的高度关注。加上之前已实施名义负利率政策的丹麦央行、瑞士央行、欧洲央行、瑞典央行,全球已有5家央行实施名义负利率政策,加拿大央行也表示其利率的有效下限是-0.5%。在发达国家本身利率水平已经很低,美联储去年12月刚进入加息通道的情况下,多国央行实施名义负利率政策,货币政策反差较大,让各界对全球经济发展更加焦虑。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许雄奇 张勋杰
财政赤字增加是否提高了利率水平的问题是国内外理论界争论的焦点。综合考虑影响利率水平变动的诸种因素,在5变量系统内检验了我国财政赤字与名义利率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财政赤字增加导致名义利率水平提高。其政策含义在于:在制定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时,不能完全忽略和否认财政赤字增加对名义利率水平的影响;同时,需要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增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封福育
本文利用我国1990年1月至2007年2月的月度数据,通过建立门限模型考察我国是否存在"费雪效应"。实证研究的结果发现,模型具有显著的门限效应,且门限数目为2。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不同的通胀水平下,名义利率与通胀之间的关系并不一致。温和通胀状态下,存在部分"费雪效应",通胀率上升1%,名义利率将提高0.43%;高通胀状态下,也存在部分"费雪效应",通胀率上升1%,名义利率仅提高0.23%;而在通货紧缩状态下,"费雪效应"完全不存在,此时名义利率与通胀之间没有显著关系。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维俊 裘翔
近几年,发达国家央行在零名义利率下陆续推出各种非传统量化宽松政策,目前国内对于这些量化宽松政策的外溢效应鲜有基于规范框架的研究和分析。本文在一个价格黏性和垄断竞争的新凯恩斯开放经济模型下,分别将通胀目标制、名义GDP目标制和混合目标制下的量化宽松政策引入模型,探究处于零名义利率状态时,外国央行量化宽松政策对本国居民福利损失和本国央行最优货币政策产生的影响。我们发现,外国央行的量化宽松政策随着冲击持续性的不同、政策组合的不同以及执行力度的不同,会形成"双赢"、"以邻为壑"和"两败俱伤"三种局面,本国央行不仅应当审时度势做好政策应对,还应当积极进行国际政策协调。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刘金全 张营
货币政策的"流动性陷阱"是名义利率接近零水平时出现的货币政策弱效现象。近年来我国名义利率水平出现了比较显著的波动性,我们需要利用具有随机系数的货币需求函数来估计货币需求的动态弹性系数,从名义利率的弹性轨迹上判断利率政策的作用效果。实证检验发现我国目前没有出现显著的货币政策"流动性陷阱",在本轮宏观经济调控过程中,名义利率仍然是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名义利率 流动性陷阱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娥 王晓芳
该文首先基于汇率和利率联动关系的经典理论分析了两者在短期和中长期内的不同传导路径,接着采用集总平均经验模态分解方法(EEMD)将名义汇率和名义利率分解为波动频率不同的分量,并在对各分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其划分为短期分量、中长期分量和趋势项,最后采用滚动窗口相关系数、状态空间模型实证研究了两者之间的动态联动关系,结果发现,名义利率和名义汇率不同波动频率的分量之间均存在异质性,即波动频率不同,两者之间的关系体现出不同的特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娥 王晓芳
该文首先基于汇率和利率联动关系的经典理论分析了两者在短期和中长期内的不同传导路径,接着采用集总平均经验模态分解方法(EEMD)将名义汇率和名义利率分解为波动频率不同的分量,并在对各分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其划分为短期分量、中长期分量和趋势项,最后采用滚动窗口相关系数、状态空间模型实证研究了两者之间的动态联动关系,结果发现,名义利率和名义汇率不同波动频率的分量之间均存在异质性,即波动频率不同,两者之间的关系体现出不同的特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