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21)
2023(5823)
2022(4800)
2021(4225)
2020(3447)
2019(7472)
2018(7307)
2017(13758)
2016(7181)
2015(8021)
2014(7955)
2013(7985)
2012(7971)
2011(7619)
2010(8009)
2009(7529)
2008(7319)
2007(6731)
2006(6395)
2005(5919)
作者
(23226)
(19913)
(19695)
(18639)
(12819)
(9221)
(8761)
(7560)
(7412)
(7207)
(7184)
(6672)
(6611)
(6432)
(6222)
(6055)
(5774)
(5752)
(5696)
(5341)
(5188)
(4822)
(4819)
(4703)
(4539)
(4526)
(4312)
(4024)
(4021)
(3917)
学科
(57508)
经济(57471)
管理(18445)
地方(15879)
方法(15581)
(14402)
数学(13567)
数学方法(13443)
地方经济(12034)
(11348)
中国(11097)
(10751)
企业(10751)
业经(9700)
(9493)
(7873)
环境(7047)
经济学(6943)
农业(6690)
(6671)
金融(6670)
(6567)
(6265)
(5948)
贸易(5945)
(5901)
(5759)
产业(5647)
(5647)
理论(5636)
机构
大学(121508)
学院(121321)
(61094)
经济(60074)
研究(48289)
管理(40256)
中国(34833)
理学(34054)
理学院(33557)
管理学(32904)
管理学院(32670)
科学(28078)
(25585)
(25561)
(25297)
研究所(22968)
经济学(20822)
财经(20432)
中心(19779)
(19139)
(18607)
经济学院(18376)
(18349)
(17402)
师范(17272)
(16872)
北京(16337)
业大(15415)
科学院(15128)
财经大学(14884)
基金
项目(73772)
科学(58163)
基金(54046)
研究(53743)
(47322)
国家(46970)
科学基金(39330)
社会(36525)
社会科(34602)
社会科学(34590)
(28038)
基金项目(27855)
教育(23851)
自然(23509)
(23439)
自然科(22941)
自然科学(22931)
自然科学基金(22522)
资助(22126)
编号(20285)
(17822)
重点(17256)
成果(17078)
(16184)
国家社会(15882)
课题(14993)
发展(14833)
(14639)
(14460)
(14460)
期刊
(78895)
经济(78895)
研究(42148)
中国(21481)
学报(18577)
(18471)
科学(18070)
(17797)
管理(16444)
大学(14236)
经济研究(13829)
学学(13629)
农业(12031)
财经(11632)
(11216)
金融(11216)
业经(10324)
(10207)
技术(10151)
问题(10022)
教育(9662)
技术经济(7777)
世界(7735)
(7687)
国际(7089)
统计(6941)
经济问题(6281)
商业(5962)
改革(5926)
(5926)
共检索到1933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何道隆  
当前,国际局势发生急剧变化。南北经济差距的现状及其前景是举世瞩目的问题。探讨它无疑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黄少安  谢冬水  
文章从中心城市增长极作用差异的视角,探讨了我国南北方经济差距扩大的成因和作用机制。理论研究发现,在中国城市发展过程中,南方中心城市的创新能力及其对周围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较强,北方中心城市的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则相对较弱,这种南北中心城市极化作用差异是导致南北经济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而南北中心城市极化作用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受到城市形成机制的影响,南方地区更多地依靠市场机制主导形成城市,中心城市与周围地区构成了一个经济有机体;北方地区的城市则更多依靠行政机制向周围吸取资源,形成了一个资源向中心城市单向流动的资源堆。这种不同的城市形成机制塑造了南北中心城市的功能差异,最终导致南北经济差距不断扩大。基于2008—2018年城市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表明,南北中心城市存在显著的极化作用差异,而这种极化作用差异对南北经济差距具有显著影响,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和创新能力越强的地区经济增长率越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城市形成机制是影响南北中心城市功能差异和南北经济差距的重要机制,越是依靠市场机制形成和扩大中心城市的地区,其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和创新能力越强,从而越有利于促进地区整体的经济增长。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盛来运  郑鑫  周平  李拓  
党的十九大报告准确阐释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发展的不平衡是矛盾的重要方面。从区域角度看,当前我国发展的不平衡性出现了"南快北慢"的新特征,南北经济差距问题值得关注。基于此,本文使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2~2017年的面板数据,分析我国南北经济增速差距的主要表现,从区域、生产、需求3个角度对南北经济增速的差距进行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分析各类因素对南北经济增速差距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1)南北经济差距表现在多个层面,并且有逐渐扩大的趋势;(2)北方经济增长困难较多,主要受东北、华北地区增长较慢、工业服务业发展放缓、投资增速回落较多等因素的影响;(3)南北经济差距扩大的最重要原因在于北方资本积累速度较慢,而经济体制机制改革滞后、经济结构不合理、劳动力数量减少等也是重要原因。此外,研究发现北方人力资本优势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南北经济增长的差距。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对促进我国南北经济平衡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吕承超  崔悦  
南北地区发展问题近年来逐渐凸显,促进南北地区协调发展有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利用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Markov链方法,使用1978—2019年中国31个省份人均GDP、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水平、固定资产投资额和进出口额数据,测度中国南北地区经济差距,并对其时空演进趋势作出预测。研究表明,1978年以来中国南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南方地区人均GDP、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水平、固定资产投资额和进出口额均高于北方。Dagum基尼系数结果发现,人均GDP、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水平、固定资产投资额和进出口额的地区差距主要来源均为地区内差距,考察后期南北地区间基尼系数均呈现升高态势。空间Markov链结果表明,南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空间依赖性,南方地区在人均GDP、进出口额方面向上转移概率较高,北方地区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水平和固定资产投资额方面向上转移概率较高。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金龙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南北差距日趋扩大。为此,我们应改良国际经济旧程序,完善和重建国际宏观调控机构,加强发展中国家间团结与合作,建立发展中国家自已的科技创新体系。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罗必良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区域经济差距是发展不平衡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尽管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近年来趋于收敛,但南北区域差距自2013年以来越发突出(杨多贵等,2018;盛来运等,2018;李善同等,2019;杨明洪等,2021)。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吕承超  索琪  杨欢  
研究目标: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背景下,探究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方法:选取1978~2017年省际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测度中国地区经济差距,使用二次指派程序(QAP)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总体呈现"下降—上升—下降"趋势。地区间差距和地区内差距分别为"东中西"和"南北"地区经济差距的主要来源。"东西"方向地区之间经济差距大于"南北"方向。全样本QAP回归结果表明,人均资本、城镇化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等数量型因素是影响地区经济差距的主导力量,而全要素生产率和人力资本等质量型因素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并不显著。基于分时期、分年度和分地区的QAP回归结果存在异质性。研究创新:从"东中西"和"南北"两个视角,全面、系统地测度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变化趋势,并识别差距形成的内在机理。研究价值:揭示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演变趋势和差距来源,为缩小地区经济差异、推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戴德颐  
先富带动后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的长期国策。但由于各种原因,地区发展差异一直存在,当前我国南北发展差距日益扩大,逐步成为地区发展差距中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使用全国各省区2003-2017年数据,分别运用截面回归和面板回归方法,实证分析各因素对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地处南方或北方并不对经济发展构成显著影响,南北方经济发展差距主要由要素资源投入的数量及效率差异导致。北方省区更依赖资本投入,而南方省区对劳动的依赖性更强;地理位置、行政地位等均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明显作用。在上述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叶堂林  王雪莹  李梦雪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南北经济差距现象逐渐受到关注,本文选取在营企业注册资本额这一指标分析了我国南北经济差距的主要表现:南北差距持续拉大,且以2013年为界呈现两阶段特征。基于此,本文采用2002~2020年中国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从供给侧视角分析企业投资对全国、北方及南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探讨企业投资是否是拉大我国南北经济差距的重要因素,并通过构建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进一步探究在对外开放和政府干预条件下企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投资对南、北方地区经济增长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南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远高于北方地区,加之南方地区企业获取的投资额远高于北方地区,故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2)以2013年为界,南、北方地区企业投资的经济效应均逐渐减弱,但企业投资对南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始终高于北方地区;(3)无论是北方地区还是南方地区,企业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均会随着对外开放的提高而减弱;(4)就北方地区而言,企业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效应随着政府干预的降低而增强,而对于南方地区则不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整体上看,企业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我国的南北经济差距,且南、北方企业投资领域的差异导致的新旧动能转化的差异,存在进一步拉大我国南北经济差距的可能。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杨开忠  顾芸  
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南北经济分化加剧,平衡南北成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文章深入考察了我国新时代南北经济发展差距变化趋势。文章首先通过偏离-份额法分析得出2015-2020年北方经济趋弱的原因在于其三次产业差异性竞争力均处于劣势地位、失去了第二产业结构性竞争优势;其次,进一步将差异性因素划分为区位性、机制性两方面,选取2003-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模型检验了“区位性-结构性-机制性”三大经济影响因素;另外,面向形成新发展格局和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北方区位将迎来发挥优势的契机;产业结构调整、能源转型和发展动力转型是北方结构转型的重点;南北平衡发展更亟待制度和战略创新;最后,提出加快北方发展、促进南北均衡的若干对策建议。文章试图为挖掘缩小我国南北经济差距的可能因素提供科学分析框架,期望对平衡南北发展有所助益。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安虎森  周江涛  
进入经济新常态以来,我国南北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备受关注。本文对南北经济分化的演化过程进行分析,并从投资、消费、科技创新、基础设施水平、产业结构、制度因素等角度对我国南北经济发展差距问题展开研究,发现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和南北经济分化扩大的时间线基本一致,南北差距扩大态势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进一步凸显。南北经济分化源于南北地区在经济增速换挡、动力转换方面的差异,而决定这种差异的是南北产业结构优化进程。因此,应通过加快北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投资效率、优化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加快北部体制机制改革、提高北部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使北部经济发展提速,从而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廖富洲  
东亚经济自70年代以来呈高速增长态势,本文分析了其原因和前景。作者认为,东亚各国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政府对经济的有效扶持和参与、区域内的相互投资和贸易、东方文化等是其主要原因。按照作者的观点,到本世纪末,东亚仍将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丛胜美  耿鹏鹏  罗必良  
中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根源,一直备受学界关注。其中,市场化发育的区域差异是解释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线索。然而,市场发育区域差异的生成根源却未能得到恰当的处理与阐释。文章试图从作物性质的政治经济学维度,构建"政府管制-作物性质-逃避策略"的逻辑框架,探讨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背后市场发育的决定机理。文章认为,如果将市场化进程视为政府管制放松的过程,那么管制放松就可以区分为主动管制放松与被动管制放松。由可实施逃避策略所决定的被动管制放松及其所触发的市场化进程往往具有不可逆性。由此,逃避策略选择的区域差异性,将导致区域市场化发育程度的不同进而带来经济增长的差异。基于全国1997-2016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由"无政府主义"的作物种植所表达的管制逃避策略,能够显著促进市场化的发育程度;作物种植差异及其所蕴含的种植文化特性,共同决定了南北市场化差异;源于2013年全面开展的农地确权,进一步强化"南强北弱"的管制逃避,导致南北经济差异不断扩大。本研究有助于为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提供新的洞见,从而为缓解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并推进中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政策依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汤向俊  康艳艳  
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于南北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扩大了南北经济增长差距,即北方弱化了数字经济的增长效应,这一结论在替换关键解释变量、内生性处理、删减样本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数字经济对南北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在人力资本水平低、产业结构低级的地区更大。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就业、绿色技术创新是数字经济影响南北差距的主要中介机制,即数字经济产生集聚效应,吸引劳动力、技术创新要素向南方地区流动,提高数字技术在产业中吸收和运用程度。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吸引高端要素如创新向发达城市集聚,而传统要素如资本向欠发达城市回流。基于以上结论,从加大数字经济投入力度、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强区域间协作与交流等几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