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83)
- 2023(7018)
- 2022(5794)
- 2021(5281)
- 2020(4328)
- 2019(9127)
- 2018(8877)
- 2017(16019)
- 2016(8402)
- 2015(9305)
- 2014(8685)
- 2013(8410)
- 2012(7623)
- 2011(6932)
- 2010(7017)
- 2009(6319)
- 2008(6064)
- 2007(5599)
- 2006(4889)
- 2005(4346)
- 学科
- 济(36387)
- 经济(36370)
- 业(32298)
- 管理(31220)
- 企(28619)
- 企业(28619)
- 技术(19293)
- 技术管理(12961)
- 方法(12472)
- 地方(11439)
- 中国(10297)
- 数学(9934)
- 数学方法(9824)
- 业经(9479)
- 农(8929)
- 地方经济(7503)
- 理论(7175)
- 农业(6658)
- 财(6614)
- 学(6504)
- 划(6060)
- 制(5764)
- 产业(5761)
- 和(5581)
- 环境(5557)
- 银(5472)
- 融(5457)
- 银行(5457)
- 金融(5456)
- 行(5249)
- 机构
- 学院(119792)
- 大学(117341)
- 济(49277)
- 管理(49243)
- 经济(48276)
- 理学(42645)
- 理学院(42159)
- 管理学(41582)
- 管理学院(41324)
- 研究(39869)
- 中国(28962)
- 科学(24504)
- 京(24358)
- 财(20176)
- 所(19385)
- 江(19268)
- 中心(18270)
- 研究所(17669)
- 范(16657)
- 师范(16502)
- 农(16240)
- 业大(16160)
- 财经(16097)
- 技术(15565)
- 州(15284)
- 北京(15105)
- 院(14884)
- 经济学(14585)
- 经(14584)
- 商学(13512)
- 基金
- 项目(84697)
- 科学(69528)
- 研究(64788)
- 基金(60794)
- 家(53136)
- 国家(52690)
- 科学基金(46517)
- 社会(42492)
- 社会科(40431)
- 社会科学(40423)
- 省(35847)
- 基金项目(32680)
- 教育(29917)
- 划(29337)
- 自然(28675)
- 自然科(28083)
- 自然科学(28079)
- 自然科学基金(27605)
- 编号(25602)
- 创(24930)
- 创新(22175)
- 资助(21967)
- 发(20024)
- 重点(19670)
- 成果(19587)
- 课题(18722)
- 部(18142)
- 国家社会(17920)
- 业(16967)
- 制(16527)
共检索到1795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民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国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任务。影响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形成的最重要的机制包括交互学习、知识生产、临近和社会根植;制度、人力资本、经济发展状况是决定区域技术创新系统内在机制形成及其能力高低的三个关键性支持条件。
关键词:
区域竞争力 技术创新 区域经济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戴书春 朱跃钊 陈红喜
科技型企业为地区的发展注入了创新能力,这也正成为地区经济获取竟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针对我国科技型企业创新产品少、创新能力弱的问题本文结合区域创新系统理论探索科技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如何形成,提出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三阶段,即形成阶段、培育阶段、提升阶段。同时,将协同创新这种开放式模式融入到创新能力的发展阶段里,对我国的科技型企业由点到面进行创新能力形成机理和创新路径的解析,并结合相关创新机制提出推动科技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区域创新 技术创新 协同创新 创新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薛辉 杨艳艳
基于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空间面板数据,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对低碳技术创新产出的时空演变进行研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对低碳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机理进行探析。研究表明:(1)低碳技术创新产出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空间集聚现象明显;(2)东部地区的低碳技术创新产出较高,中西部地区低碳技术创新产出较低,各区域低碳技术创新产出呈现上升的趋势;(3)R&D人员投入、项目投入和经费投入促进低碳技术创新产出,且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更大;(4)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对低碳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作用为负,且对西部地区的抑制作用更明显。本研究的政策建议为:发挥东部地区的经济优势,推动创新要素的合理流动,带动西部地区创新发展;改进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降低能源强度、碳排放强度,促进低碳技术创新;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区域创新协调发展、联合减排、优化创新空间格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薛辉 杨艳艳
基于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空间面板数据,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对低碳技术创新产出的时空演变进行研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对低碳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机理进行探析。研究表明:(1)低碳技术创新产出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空间集聚现象明显;(2)东部地区的低碳技术创新产出较高,中西部地区低碳技术创新产出较低,各区域低碳技术创新产出呈现上升的趋势;(3)R&D人员投入、项目投入和经费投入促进低碳技术创新产出,且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更大;(4)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对低碳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作用为负,且对西部地区的抑制作用更明显。本研究的政策建议为:发挥东部地区的经济优势,推动创新要素的合理流动,带动西部地区创新发展;改进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降低能源强度、碳排放强度,促进低碳技术创新;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区域创新协调发展、联合减排、优化创新空间格局。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文元 梅强 王邦兆
本文从技术创新的内涵出发,从技术创新环境角度研究技术创新区域集群的机理,为各地方政府制定技术创新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技术创新 集群 区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鹏 刘兰风 魏峰 张治栋
文章基于可获得的统计数据,对于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从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和技术创新环境三大方面提出了18项指标的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发现总体规模、相对产出和相对投入为主要成分,揭示了各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差异与原因,并采用聚类分析法,对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类别判断与分析。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程刚 李傲翔 李旭辉
探究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绿色创新能力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对于加快产业结构绿色转型、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1—2021年中国省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度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绿色创新能力,借助Dagum基尼系数、方差分解方法及QAP方法揭示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绿色创新能力的空间差异、结构来源和形成机理。研究发现:(1)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水平呈稳步上升态势,并兼具东高东北低与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2)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绿色创新能力地区差异在样本考察期内呈波动上升趋势,区域间差异成为空间非均衡的主要原因;(3)人力资本差异是造成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绿色创新能力不平衡的主要结构来源,资金投入差异、经济效益差异、对外开放差异对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绿色创新能力差异的影响程度依次减弱,而区域绿色创新能力差异形成机理存在地区异质性。研究结论对于揭示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绿色创新能力差异现状、推动形成优势互补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格局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跃 卜曲 彭春香
利用中国大陆30个省份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建立综合指标体系测量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和经济增长质量,运用Moran’s I指数观察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质量的空间结构和特征。区域之间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空间集群特征明显。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其关系及作用路径,结果表明: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对经济增长质量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直接效应上;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对本区域经济增长结构性、稳定性、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均有积极的作用,区域间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仅对经济增长结构和生态环境具有正向带动作用;劳动力数量是一把"双刃剑",对本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积极和消极...
关键词:
区域技术创新 经济增长质量 经济模型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庄之乔
本文利用我国大陆地区除西藏外的30省市19982014年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检验技术创新对能源利用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地区往往拥有较低的能源利用强度,而技术创新能力偏低的地区则具有较高的能源利用强度;同时,技术创新对能源利用强度的消减作用具有显著的空间外溢效应,即某一省份创新能力提升对能源利用强度的消减效应通过邻近省份最终又回到所在地区。
关键词:
技术创新能力 能源利用强度 中国经验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本刊编辑部 迟凤玲
每个人生来资质不同,当然并不是说智力相差太大,而是说有些人适合学文科,有些则适合学理科;有些人适合做理论研究,有些人却适合做技术类的工作。但社会的普遍观念是人人都需要上大学,上了大学这个人才基本算是成功的,然后是体面的工作、加薪升职,这样才算圆满。但这种教育理论和文化氛围忽视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和需要接受大学教育,有些工作也不是必须要那些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才能胜任。这也是目前我国技能型工人缺乏的原因之一。与我国社会对教育的观念相似,对技术创新能力水平的追求也呈现出类似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邵云飞 唐小我 陈光
我国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相差较大,本文首先介绍了用SPSS进行聚类的依据,并对中国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着重探讨了用系统聚类方法进行聚类的过程及其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通过讨论评价区域技术能力的方法,有助于加深对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认识。
关键词:
区域 技术创新能力 系统聚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殷尹,梁梁
本文首先对我国技术创新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总结,然后给出了区域技术创新系统的定义,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将影响因素分为三个层次,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短期评估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
关键词:
创新 区域 评估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邵云飞 唐小我 陈光
本文首先概述了企业层面以及区域层面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评价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原则,构建了可操作性强的线性模型来评价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然后就该模型进行了实际应用,对我国大陆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技术创新能力指数进行了排序比较。并按东中西部地区对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分析,从中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可以为制定地区经济发展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 线性模型 应用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千慧雄
金融部门对实体经济技术创新存在着主体功能和攫取两个方向的双重作用。主体功能作用通过甄别机制、监督机制、风险分散机制、人力资本积累机制等促进技术创新;攫取则是金融部门瓜分实体经济发展成果的过程,这对技术创新将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文章通过对中国省域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金融资源动员能力和配置能力主要体现了金融的主体功能能力,金融机构的微观盈利能力则体现了金融部门的攫取能力;金融资源动员能力的提高会增强金融系统对高风险创新活动的包容性,金融机构攫取能力的提高对低端创新活动的抑制作用更显著,金融资源配置能力的提高则会使金融系统倾向于支持低风险技术创新。另外,东部地区虽然有充足的金融资源,但金融部门市场势力也更强大,对实体经济的攫取能力也更强;中西部地区则由于金融资源稀缺,金融基础设施薄弱,金融主体功能能力仍处在边际报酬递增的阶段。因此,中西部地区的金融体系建设应着重金融基础设施投资,提高金融系统的主体功能能力;东部地区则应强调市场改革,适当削弱金融机构的市场势力,抑制其攫取能力。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新功
社会资本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保证,其作用机理是在区域内形成技术创新的风俗、文化、政策等,从而在整个区域内养成共同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使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朝更高的方向演进。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区域创新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