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6)
- 2023(966)
- 2022(753)
- 2021(729)
- 2020(586)
- 2019(1354)
- 2018(1347)
- 2017(2803)
- 2016(1631)
- 2015(1775)
- 2014(1695)
- 2013(1741)
- 2012(1633)
- 2011(1442)
- 2010(1425)
- 2009(1305)
- 2008(1329)
- 2007(1240)
- 2006(1145)
- 2005(1134)
- 学科
- 济(7697)
- 经济(7687)
- 业(4862)
- 劳(4728)
- 劳动(4711)
- 方法(4428)
- 数学(4170)
- 数学方法(4127)
- 农(3515)
- 管理(3433)
- 中国(3363)
- 动(2886)
- 农业(2639)
- 企(2358)
- 企业(2358)
- 动力(2302)
- 劳动力(2280)
- 人口(2239)
- 农业劳动(2098)
- 农业人口(2059)
- 法(1553)
- 贸(1457)
- 贸易(1457)
- 易(1438)
- 财(1421)
- 市场(1153)
- 理论(1131)
- 劳动法(1038)
- 融(1027)
- 金融(1027)
- 机构
- 大学(24144)
- 学院(23515)
- 济(11771)
- 经济(11628)
- 管理(8610)
- 研究(7646)
- 理学(7431)
- 理学院(7362)
- 管理学(7194)
- 管理学院(7146)
- 中国(5924)
- 财(5241)
- 京(4884)
- 财经(4409)
- 经济学(4309)
- 科学(4155)
- 经(4050)
- 经济学院(3889)
- 所(3866)
- 农(3712)
- 江(3557)
- 中心(3478)
- 研究所(3462)
- 财经大学(3343)
- 业大(3136)
- 北京(3063)
- 范(2979)
- 师范(2944)
- 农业(2877)
- 州(2729)
共检索到368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福田
本文所研究的劳动时间的缩短,是指狭义劳动时间的缩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劳动日的缩短。我国现行有关法律规定,劳动日的长度为8小时。在当今社会经济条件下劳动日能不能适当缩短一些? 第二,周劳动时间的缩短。我国目前实行每周劳动6天休息1天的制度,假定劳动日长度8小时不变,那么每周要劳动48小时。在当今社会经济条件下,每周能不能实行5日工作制?假定劳动日长度8小时不变,每周劳动40小时;假定劳动日长度缩短为7小时,每周劳动时间则为35小时。 第三,年劳动时间的缩短。我国现行有关法律规定,劳动者每年休息52个星期夭,7个法定假日。全年制度劳动时间为:8×(365-52-7)=2448...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林清
缩短工时与劳动力市场供求徐林清90年代中期我国劳动者失业问题将由隐性转化为显性,从此失业将直接地表现为劳动力市场上的供过于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和破产法的逐步实行,加上以后几年里经济增长速度会略低于前两年,劳动就业问题成...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学安
传统经济学的劳动力价值理论只有生产劳动力的生产费用(物化劳动),没有生产劳动力的劳动时间(活劳动)的耗费。劳动力的生产也有劳动时间的耗费。劳动力的自然再生产时间不形成劳动力的价值,劳动力的社会再生产时间、即学习劳动的时间形成劳动力的价值。劳动力价值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生产劳动力的物化劳动,如生活费用和学习费用等;二是生产劳动力的活劳动即学习劳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桑坤
长期以来,资本主义在农业生产领域所遭遇的障碍问题,尤其是小农经济的存续,使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解释地位遭受质疑。曼和狄金森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通过论述农业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的非一致性问题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辩护。此后围绕农业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这一议题,穆尼等学者与曼和狄金森进行了争论。文章以曼和狄金森的核心文章为切入点,系统梳理了这一争论的学术渊源、核心观点、分析框架及理论基础。回顾这一学术争论过程,围绕经典议题争论背后的新韦伯主义研究范式转向,对中国农业社会学有重大的启发意义。新韦伯主义范式强调从社会文化传统的角度去理解农业,并在具体分析上兼顾马克思宏观的政治经济分析与恰亚诺夫的微观个体行动,对于把握当下中国复杂多样农业转型与社会变迁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肖条根
明确书写票据缩短结算时间肖条根《票据法》出台以来,通过各级人民银行、专业银行的大力宣传,广大企业财会人员和银行会计职工都能认真填写、审核票据,特别对票据要素的完整和齐全尤为关切。但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也发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票据书写的不明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黄河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急剧变革,由长时间劳动而导致的"过度劳动"成了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和研究课题。本文通过讨论"过劳"的概念及其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发现围绕劳动时间问题的分析是一个重要的视角。为此,文章以缩短劳动时间为基调,探讨了防止"过劳"发生的方法和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解龙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三种含义 ,每一种含义都说明了特定的内容 ,它们分别形成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三维结构即时间、空间和实质内容 ,只有三位一体地理解和运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才能够体现它的完整含义与科学价值。其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其动态含义 ,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形成、变化与实现 ,都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劳动价值论 三维结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丛松日
《资本论》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两种含义的提法不准确,准确的提法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一般与个别、本质与现象。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一般决定的,但它必须而且只能通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来体现。所谓的“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必然导致供求价值论。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杨青龙 伍世安
按照马克思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Ⅰ"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Ⅱ"的分析思路,可从时空维度提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Ⅲ"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0"。从空间上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Ⅲ"是世界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0"是产品内分工中生产各种投入品(含中间产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时间上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Ⅲ"是社会总时间(包括总劳动时间和总休闲时间)中必须用于劳动的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0"是企业生产某种产品所必须付出的劳动时间。这四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不同的系统层次上统一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一概念之中。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刘秀梅 亢霞
本文首先根据理性假说理论构建了一个用于解释农户家庭劳动时间配置决策的基本理论框架 ,并导出了用于分析农户家庭劳动时间配置的经验模型。实证分析以我国内蒙古中南部农业区农户样本为基础展开。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 ,农户家庭时间配置符合理性行为假定。
关键词:
理性行为 农业劳动时间 非农业劳动时间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袁晓燕 石磊
男主外、女主内是传统的家庭分工模式,在倡导"男女平等"的今天,尤其是接受教育机会的平等是否影响了女性在家庭中的无偿劳动时间投入,是一个有着理论和现实价值的命题。该文采用Probit和Tobit方法,利用中国营养健康调查CHNS2011年的成年人及家庭样本,对接受更多教育是否减少了女性家庭无偿劳动时间这个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从劳动参与率还是从劳动时间两个维度,接受更多教育都没有显著降低女性的家庭无偿劳动,表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时间配置模式依然存在,也说明接受更多教育并不是有效降
关键词:
受教育程度 劳动时间配置 性别歧视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钟东仁
各种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错误理解,主要原因在于混淆了“社会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作者阐述了个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总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个量与总量等概念.认为个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调节行业或部门内部的生产和再生产;宏观调节机制是总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利用社会生产总量和社会需求总量的差量调节社会总劳动在各使用价值生产部门之间的合理分配.要使社会正常发展,总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宏观调节是第一位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袁晓燕 石磊
"男主外、女主内"是传统的家庭分工模式,在倡导"男女平等"的今天,尤其是接受教育机会的平等是否影响了女性在家庭中的无偿劳动时间投入,是一个有着理论和现实价值的命题。该文采用Probit和Tobit方法,利用中国营养健康调查CHNS2011年的成年人及家庭样本,对接受更多教育是否减少了女性家庭无偿劳动时间这个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从劳动参与率还是从劳动时间两个维度,接受更多教育都没有显著降低女性的家庭无偿劳动,表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时间配置模式依然存在,也说明接受更多教育并不是有效降低女性家庭无偿劳动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受教育程度 劳动时间配置 性别歧视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叶迪 史青
本文通过构建Bartik形式的出口需求冲击,分析了出口对不同技能工作者劳动时间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出口需求冲击使得非技术相对于技术劳动者的工作时长缩短,夜间劳动强度减小,因此出口贸易自由化在劳动时间结构上缩小了两类劳动者的福利差距。进一步研究表明,不同技能劳动者对出口需求冲击反应的不一致是贸易自由化下劳动时间结构变化的重要来源,且这种不一致可归结为个体劳动者劳动时间供给的差异。
关键词:
出口 劳动时长 夜间劳动强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