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92)
- 2023(2838)
- 2022(2411)
- 2021(2138)
- 2020(1905)
- 2019(4360)
- 2018(4220)
- 2017(9370)
- 2016(4879)
- 2015(5701)
- 2014(5502)
- 2013(5726)
- 2012(5483)
- 2011(4890)
- 2010(4807)
- 2009(4449)
- 2008(4378)
- 2007(3864)
- 2006(3280)
- 2005(2865)
- 学科
- 济(30528)
- 经济(30495)
- 方法(20782)
- 数学(19870)
- 数学方法(19827)
- 业(17503)
- 管理(15470)
- 企(12754)
- 企业(12754)
- 财(7569)
- 中国(7224)
- 农(7218)
- 贸(5418)
- 贸易(5418)
- 劳(5394)
- 劳动(5377)
- 农业(5308)
- 易(5259)
- 务(4966)
- 财务(4963)
- 财务管理(4952)
- 企业财务(4840)
- 融(4191)
- 金融(4191)
- 业经(4040)
- 地方(3986)
- 制(3785)
- 银(3575)
- 银行(3570)
- 行(3358)
- 机构
- 大学(77048)
- 学院(74860)
- 济(38937)
- 经济(38513)
- 管理(32089)
- 理学(28714)
- 理学院(28515)
- 管理学(28257)
- 管理学院(28112)
- 研究(20048)
- 财(18298)
- 中国(15924)
- 财经(15642)
- 经(14463)
- 经济学(14202)
- 京(14146)
- 经济学院(13149)
- 财经大学(11968)
- 江(10142)
- 中心(9844)
- 商学(9822)
- 商学院(9745)
- 经济管理(9184)
- 科学(8906)
- 融(8812)
- 业大(8701)
- 金融(8682)
- 所(8569)
- 北京(8559)
- 农(8531)
- 基金
- 项目(50475)
- 科学(41758)
- 基金(40423)
- 研究(37318)
- 家(33567)
- 国家(33331)
- 科学基金(30227)
- 社会(27359)
- 社会科(26242)
- 社会科学(26238)
- 基金项目(21131)
- 自然(18444)
- 教育(18268)
- 自然科(18103)
- 自然科学(18101)
- 资助(17910)
- 自然科学基金(17825)
- 省(17780)
- 划(15010)
- 编号(13724)
- 部(13165)
- 教育部(12367)
- 国家社会(12210)
- 人文(11974)
- 成果(10974)
- 重点(10828)
- 大学(10647)
- 创(10376)
- 社科(10304)
- 制(10101)
共检索到1025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穆忱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杨晓惠 于姝
电子证据具有与传统证据形式截然不同的一些特点,如可以广泛存储、快速复制和传播,并且具有精确性和全面性。但电子证据在管理方面比较脆弱,易被篡改、盗取或删除,在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审理过程中,对其的认定问题日渐凸显。因此,应结合其特殊性,重点对电子证据客观性(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对于电子证据证明力的把握也要谨慎对待。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冬颖 邹颖 彭迪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领域现暂无全国统一性证据规则,既不利于仲裁活动便捷性与灵活性特点的有效发挥,也不利于仲裁程序与诉讼程序的衔接。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办案实践,本文就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证据规则的建立和运用提出设想。
关键词:
劳动仲裁 证据规则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陶春明
在仲裁案件中,各方当事人谁掌握的证据材料越充分,就对谁越有利,因此,当事人往往在提出其主张的同时,也提出大量的证据以证明自己主张的成立。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有些案件的当事人在提出其主张的同时,却不能或很难提供有效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主张,这就使仲裁庭在审理案件时面临着是否需要自行收集证据?本文拟专门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鑫超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法理基础是权利人对义务人的请求权。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以下简称仲裁时效),是指权利人于一定期间内不行使请求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请求权,就丧失该请求权的法律制度。仲裁实践中,关于二倍工资和带薪年休假争议仲裁时效存在争议,本文就此来谈谈个人的观点。第一,二倍工资仲裁时效怎样起算。仲裁时效的起算直接影响到双方当事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汪鑫
劳动争议仲裁作为我国处理劳动争议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统计数据为基础,结合120份劳动争议文书,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研究我国劳动争议仲裁现状。研究发现,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处理方式逐步从仲裁裁决向仲裁调解转变;全国劳动争议仲裁服裁率偏低,仲裁机构对劳动争议案件分流作用不足;劳动争议主体单方胜诉的比例下降,而双方部分胜诉的比例显著增高,政府的角色从单一的保护劳动者权益开始向调节劳动双方利益转变。
关键词:
劳动争议处理 仲裁调解 劳动仲裁文书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嵇月婷 柴静 李彦君 唐鑛
近年来,全国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受理案件数一直居高不下,劳动争议仲裁作为劳动争议案件起诉法院之前的必经程序,有助于降低解决矛盾成本,减轻法院工作负担。同时,伴随着劳动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劳资双方维权意识日益加强,选择律师作为仲裁委托代理人的当事人比例在逐年上升,但由于律师代理要收取一定的费用,因此也可能会增加当事人的维权成本。本研究利用微观仲裁文书数据和实证分析方法 ,研究律师委托代理能否真正在劳动争议仲裁中发挥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作用,增加当事人的胜诉可能性。结果发现,只有一方请律师代理时,可以显著增加其获得
关键词:
劳动争议处理 仲裁 调解 律师代理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谢劲 陈言章 莫于川
劳动仲裁与诉讼在审理上衔接不意味着证据上也要衔接,相反劳动仲裁与诉讼衔接中证据应以"不衔接"为规则。在调查取证方面,劳动仲裁委员会应当根据申请人的申请,委托证据所在地的基层法院进行。诉讼中,应当给予当事人重新举证质证的机会,而不受劳动仲裁举证范围的限制,重新进行认证。法院不应以提交《仲裁裁决书》作为劳动争议案件立案的前提,《仲裁裁决书》在诉讼中也不具有证据资格。劳动仲裁阶段当事人的"自认",在诉讼中不具有约束力。劳动仲裁阶段已经出庭提供证言的证人在诉讼中原则上仍应再出庭作证。
关键词:
劳动仲裁 裁审衔接 证据规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