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52)
2023(8672)
2022(7036)
2021(6583)
2020(5441)
2019(12445)
2018(11849)
2017(22483)
2016(12010)
2015(13203)
2014(12563)
2013(12619)
2012(11589)
2011(10666)
2010(10355)
2009(9538)
2008(9232)
2007(7786)
2006(6798)
2005(6226)
作者
(36008)
(30097)
(30077)
(28349)
(18917)
(14590)
(13266)
(11892)
(11540)
(10521)
(10290)
(9846)
(9586)
(9583)
(9410)
(9235)
(9062)
(8866)
(8677)
(8480)
(7557)
(7386)
(7223)
(6818)
(6778)
(6677)
(6477)
(6229)
(5967)
(5955)
学科
(54091)
经济(54039)
管理(31566)
(31525)
方法(25152)
(23383)
企业(23383)
数学(23193)
数学方法(23093)
中国(18867)
(14519)
(14481)
贸易(14476)
(14231)
(13037)
(10487)
业经(10368)
(10324)
农业(9742)
(8652)
银行(8616)
产业(8328)
(8312)
(8209)
金融(8209)
环境(8186)
(8152)
(7800)
地方(7487)
(7373)
机构
大学(179180)
学院(175470)
(84873)
经济(83871)
研究(67196)
管理(65683)
理学(57984)
理学院(57302)
管理学(56537)
管理学院(56223)
中国(50869)
科学(40127)
(37792)
(35059)
(34937)
(34303)
研究所(31882)
财经(29197)
业大(28698)
中心(28635)
经济学(28567)
农业(28048)
(27086)
经济学院(25980)
北京(23986)
(23685)
(22717)
财经大学(22107)
科学院(21301)
(20879)
基金
项目(124142)
科学(98960)
基金(95443)
(86649)
国家(86007)
研究(84193)
科学基金(72544)
社会(59010)
社会科(56234)
社会科学(56223)
基金项目(50293)
自然(47050)
自然科(46072)
自然科学(46054)
自然科学基金(45346)
(44095)
(39131)
资助(38817)
教育(37642)
(29287)
编号(29233)
重点(28621)
国家社会(26777)
(26690)
(26126)
中国(25647)
教育部(25000)
创新(24611)
科研(24387)
大学(23382)
期刊
(83488)
经济(83488)
研究(52414)
学报(33856)
中国(31260)
(30525)
科学(30421)
大学(25226)
(24813)
学学(24261)
管理(22855)
农业(20780)
经济研究(16396)
财经(15476)
(14863)
金融(14863)
(13447)
(12563)
(12221)
问题(12118)
业经(11877)
教育(11375)
国际(11364)
技术(11310)
世界(11153)
技术经济(8849)
(8679)
业大(8467)
科技(8166)
统计(7984)
共检索到2501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车伟  蔡昉  
在分析就业弹性变化的基础上 ,本文考察了入世对就业的影响。总体上来看 ,WTO对就业的影响在方向上和目前就业的发展和变化趋势一致 ,这就决定了入世对就业不会造成净负面影响。但分三次产业来看 ,入世对就业的影响是不同的。农业是受入世影响和冲击最严重的行业 ,但农业因此而损失的就业机会只相当于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的极小一部分 ,约占 0 .7~ 1 %左右 ,入世对农业的影响和冲击主要体现在收入而不是就业上 ;入世对工业就业的影响有正有负 ,这要依具体工业行业特点而定 ,但增减相抵 ,入世对工业就业仍然具有增加效应 ;最后 ,入世将大大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 ,第三产业就业是中国入世最大的收益者。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延中  
“入世”对我国工业就业的影响更主要地体现在调整就业结构、转换就业体制和发育劳动力市场等方面。中国要采取积极政策措施弱化“入世”对工业就业的冲击 ,通过深化改革调整就业结构 ,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实施积极劳动政策健全劳动力市场体系 ,通过激励创业扩大就业 ,使“入世”成为我国调整工业就业结构、健全劳动力市场体系的促进力量。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唐东波  
本文利用中国经济普查数据研究对外贸易和FDI等全球化因素对中国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进出口贸易的扩张并未提高中国的高技能工人就业比例,该结论与H-O模型一致;FDI与高技能工人就业比例显著正相关,验证了Feenstra-Hanson外包理论中有关资本流入影响就业结构的基本判断。进口贸易对国内就业结构的负作用主要表现为中间品进口对高技能劳动力的替代效应,而出口贸易对就业结构的不利影响则主要发生在劳动密集型行业。此外,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外资企业及沿海地区的FDI强化了出口贸易对国内就业结构的负面效应。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加入WTO对中国就业的影响,既有短期问题,又有长期问题,既有就业机会问题,又有就业环境问题。从近期来看,劳动力的岗位调整要加剧;从远期来看。就业机会总体上仍然是不断增加的。因此,我们在应对加入WTO后的就业问题时,既要抓体制建设,完善政府与市场就业之间的关系;又要抓制度建设,协调劳动与资本的冲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爱文  莫荣  卢爱红  
就业结构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尺。就一般意义上讲,就业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就业结构包括就业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城乡结构、行业结构、性别与年龄结构、所有制结构、技术结构、地区结构,狭义的就业结构是指就业的产业结构。本报告重点研究就业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与城乡结构。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二震  任志成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FDI)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之一是促进中国就业结构的演进。FDI促进中国就业结构演进主要有两个路径:一是推进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二是促进劳动力素质结构升级。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就业导向性引资,并通过发展外资经济来促进就业和劳动力素质的提升。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教华  
加入WTO,意味着中国企业需要按照国际惯例开展贸易活动。会计作为国际贸易交往的通用语言,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中介作用。加入WTO后,大量国外的会计思想和观念在不断涌入,越来越多的国外会计师事务所将进入中国的会计市场开展业务,为国内企业提供会计服务。这既是推动中国会计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机遇,也给中国会计行业带来巨大的挑战。本文试就中国会计业将要面对的影响、挑战及其应对措施作些探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昕  
加入WTO对中国就业的影响可以从长期与短期以及水平和结构这一两维角度去进行分析。笔者认为 ,加入WTO在长期中必然会通过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促进中国就业的增长 ,而在短期中 ,由于入世步骤的逐步实施 ,再加上中国 2 0年来改革开放政策的执行、市场机制的基本形成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提前进行等原因 ,中国在加入WTO后不会出现有些人所担心的那种新的失业高峰。但是 ,政府的宏观就业管理体制可能会受到更进一步的冲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周大鹏  
企业国际化对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OFDI是企业国际化的主要实施途径。本文借助我国OFDI数据,贸易数据和三次产业就业变化数据构建了面板数据模型,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OFDI对促进出口和产业升级总体上具有正面影响,但资源寻求型OFDI影响较大,技术寻求型和市场寻求型OFDI的影响相对较低,这对我国制定OFDI政策的方向选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涂淼  
文章基于2010—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多变量状态空间模型,并借助卡尔曼滤波算法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就业结构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整体而言,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优化就业结构;受经济基础、数字基建等因素的影响,数字经济发展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表现为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最强,中部次之,对西部与东北地区的影响有限;综合比较就业结构影响因素后发现,相较于产业结构与劳动力技术供给能力,数字经济发展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相对较弱,但正处于不断增强态势。据此,研究提出未来应推进教育改革,实现劳动力的数字素养提升;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高端制造业就业吸纳能力;探索就业优先政策,弱化数字经济“就业破坏”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唐东波  
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正经历着高技能劳动力需求旺盛,而低技能劳动力相对过剩的时代。但这一结果并不符合传统贸易理论的基本判断。本文基于全球化纵向"交叉协作"理论分析了垂直专业化贸易对国内就业结构的影响,并利用2004年的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对这一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来自OECD等发达国家的中间品进口份额(VSSH)上升有助于提高中国制造业的高技能劳动力就业比例,从亚非拉等低收入国家进口中间品份额(VSSL)的增加将带来劳动力技能水平的相对下降。(2)企业出口比例的提升,尤其是一般出口显著强化了VSSH与高技能劳动力就业比例的正相关性,而加工出口则不利于这种...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小萌  陈建先  师磊  
本文基于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Greenaway et al.(1999)模型,探讨进出口贸易对中国就业结构的影响。采用2000~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评估了进出口贸易对中国就业和就业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了经济增长、就业刚性、进出口和工资对就业影响之间的系统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出口贸易对我国存在着显著的劳动就业效应,而进口贸易对我国就业影响不明显;进出口贸易对产业就业的影响存在分化现象。出口贸易显著促进了第二产业的就业,也带动了第三产业就业的增加,但对第一产业的影响有限;进口贸易对第二产业就业存在着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影响不显著。工资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唐宜红  马风涛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与贸易发展迅猛,大量的中间品贸易把不同国家从事不同工序生产的企业联系起来,使国际分工深入到产品内部。国际垂直专业化对参与国的劳动力就业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考察了国际垂直专业化对中国工业部门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经验验证的结果表明,国际垂直专业化促进了中国工业部门非熟练劳动力的相对就业,降低了熟练劳动力的相对就业,并且不同类型工业部门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对劳动力就业结构存在差异化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涂淼  
文章基于2010—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多变量状态空间模型,并借助卡尔曼滤波算法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就业结构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整体而言,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优化就业结构;受经济基础、数字基建等因素的影响,数字经济发展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表现为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最强,中部次之,对西部与东北地区的影响有限;综合比较就业结构影响因素后发现,相较于产业结构与劳动力技术供给能力,数字经济发展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相对较弱,但正处于不断增强态势。据此,研究提出未来应推进教育改革,实现劳动力的数字素养提升;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高端制造业就业吸纳能力;探索就业优先政策,弱化数字经济“就业破坏”效应。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龙正平  研究生·200083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