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908)
- 2022(751)
- 2021(814)
- 2020(640)
- 2019(1582)
- 2018(1487)
- 2017(2540)
- 2016(1400)
- 2015(1701)
- 2014(1620)
- 2013(1566)
- 2012(1482)
- 2011(1399)
- 2010(1429)
- 2009(1410)
- 2008(1372)
- 2007(1133)
- 2006(1135)
- 2005(1102)
- 2004(969)
- 学科
- 济(5701)
- 经济(5696)
- 管理(3509)
- 业(3404)
- 企(2824)
- 企业(2824)
- 中国(2229)
- 方法(2094)
- 农(1946)
- 学(1738)
- 数学(1597)
- 数学方法(1558)
- 地方(1506)
- 财(1461)
- 理论(1390)
- 业经(1214)
- 制(1203)
- 农业(1194)
- 贸(1154)
- 贸易(1152)
- 教育(1140)
- 易(1094)
- 银(987)
- 银行(986)
- 融(979)
- 金融(978)
- 行(954)
- 务(864)
- 财务(859)
- 财务管理(858)
- 机构
- 大学(20242)
- 学院(19823)
- 济(7791)
- 研究(7643)
- 经济(7621)
- 管理(6424)
- 中国(5623)
- 理学(5258)
- 理学院(5179)
- 管理学(5071)
- 管理学院(5027)
- 科学(4530)
- 京(4296)
- 所(4109)
- 财(4019)
- 农(3604)
- 研究所(3528)
- 江(3322)
- 范(3315)
- 师范(3287)
- 中心(3285)
- 省(3002)
- 财经(2957)
- 北京(2896)
- 农业(2828)
- 州(2784)
- 业大(2745)
- 经(2717)
- 四(2706)
- 川(2696)
共检索到362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燕连福 王驰
刘宗周作为晚明大儒,面对王朝逐渐走向末路的现实,有志于"正人心以正天下"。针对当时阳明学流弊横行之现状,通过与阳明后学辩难,不仅批判了当时流行的禅学化心学及其理论源头"四无"说,更是依据自己的"慎独""诚意"思想,对阳明四句教进行了批判,以堵塞王学末流之弊。他批判了阳明四句教中对"心""意"的界定,认为"意"是"心之所以为心者",肯定了"意"所具有的本体特征。并对"意"与"念"进行了区分,不仅肯认了"意"所具有的道德属性,还将"知""好"等认知属性也归于"意",使得"意"贯穿本体界和经验界,为"诚意"张本。他又借助于其他理学学派的理论资源,以"意"为核心,对阳明四句教进行了重构,将阳明学所忽略的现实世界纳入格致的范围,成为了实学兴起的先声。
关键词:
刘宗周 阳明四句教 批判 重构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朱晓鹏
早年自称"出入佛老三十年"的王阳明,中晚期则高扬自我良知的主体性精神,对佛老思想特别是道术进行了批判:其一,弃绝了道教的长生术,认为真正的良知学只需追求成德成圣即可成就长生久视之境。其二,否定有神论,以良知本体论代替了道教等传统有神论,并进一步否定各种鬼神、秘技、巫术等。其三,批判了佛老的出世观,指出佛老之弊正在于其丧失家庭和社会的道德责任的出世行为。当然,王阳明对佛老思想的批判也有其局限性,应作客观的分析评判。而王阳明一生与道家道教的这种复杂关系是具有典型性质的,可以成为我们深入理解中国思想史的一个重要
关键词:
王阳明 佛老 良知 批判
[期刊] 求索
[作者]
周建刚
王阳明晚年“天泉证道”提出“四句教”,他的弟子王畿进一步提出“四无说”,引发了晚明理学的重大争议。方以智家族与泰州学派、东林学派多有关联,方学渐等人对“四句教”持批判态度。方以智与父祖辈不同,他一方面肯定“无善无恶”论在哲学本体论上的正面价值,另一方面,则从“体用贯通”的角度出发,指出先天心体(无善无恶)与后天之用(为善去恶)的相互渗透与贯通,从而杜绝以心体为空谈。在新发现的史料《密之先生杂志》中,保存了方以智本人的“新四无说”。这说明,方以智的哲学与阳明学有深刻关联,他的努力方向是“由虚返实”,为阳明学开出一条“虚实结合”“经世致用”的新途径。
关键词:
方以智 四句教 四无说 《密之先生杂志》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慕良
当前学界对于刘宗周思想的定位,多因其有改造王学之功而称其为王学之殿军,但对于其所理解王阳明之学是否即为得王学之"真",缺少一定的反思性思考。认真研读刘宗周阐述及评价王阳明思想的重要著作《阳明传信录》,对该书中刘宗周评"四句教"、"良知"、《大学》等按语与王阳明本人的思想作比照考察,发现刘宗周对于王阳明思想的"批评",实际是其对于"致良知"的"误读"。总体来看,刘宗周是继承于"湛学"的思维模式,将具有现象学意义上"自明性"前提的自然存在的"良知"理解为可界说的"知识性"存在,这种解读方式在学理上乃是"心学"之倒退。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或为合理把握刘宗周思想及梳理宋明理学的发展脉络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良知 王阳明 刘宗周 《大学》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斌贤
以米定斯基和康斯坦丁诺夫为代表的旧教育史观具有简化论、依附论、斗争论、规律论、线性论、工具论等特征,其核心是以简化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为基础,以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概念的教条化为手段,以教育史研究目的的工具化为结果。这种教育史观的消极影响是阻碍我国教育史学科发展的根本原因。批判旧教育史观的目的在于正本清源,科学确立教育史学科重建的出发点。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郝瑞娟
在现当代文学史上,老舍以自己的方式坚持对中国文化进行批判和反思。在老舍的众多作品中,《猫城记》的批判意识最为显著。作者在科学幻想的基础上讲述了猫国社会和猫国人的生存方式与精神状态,以此来揭示当时病入膏肓的中国现实社会。文章在文化批判的背景下,从思想观念、文化教育、社会制度和外来文化的接受等方面对小说作了全面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本民族的思想心态和文化体制。这一主题对发掘《猫城记》在老舍创作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反思当下的社会现实具有极大的意义。
关键词:
老舍 《猫城记》 文化批判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应强
大学精神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是我国社会发展转型及其触发的高等教育转型的一种表现。大学精神的传统在现代遭遇到严重挑战,必须重建大学精神。大学精神的重建,需要对现代大学进行准确定性与定位,需要守望大学的精神传统,需要注入时代精神的质素。知识分子在大学精神重建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提升人性、教化社会、泽被人类是现代大学文化使命的核心和根本。
关键词:
大学精神 大学传统 知识分子 大学使命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建吉
学生评教作为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我国大学得到广泛的运用。学生是教学过程的重要主体,在教学质量评价中处于独特的位置,因此学生评教的运用具有合理性。学生评教的终极目的在于促进教学的改善,当前一流本科教育的"金课"建设必然需要作为教学共同体成员的学生的建设性声音,但事实上在许多大学中,学生评教的目的有异化的倾向,经常被用于教师评价,甚至用于关于教师的人事决策;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局限了学生评教在教学改进上应有的作用。有效的学生评教必须定位于教师教学的改善,借助于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同时在人事决策中也要特别审慎地运用学生评教结果。
关键词:
金课 大学 学生评教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速炎
近年来,建设"生态城市"、"花园城市"、"山水城市"、"绿色城市"的口号响彻中华大地,从小城市到大城市,全国共有100余城市将其作为奋斗目标和发展模式。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梁江 刘冀生
”核心能力就像是海市蜃楼:从远处看五光十色、雄伟壮丽;一旦接近,却是一堆沙砾。“ ——麦肯锡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玲
本文从三个课例入手,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课本与语文教学中的一些误区:以狭隘的科技取向淡化人文关怀,对现有知识背后隐藏的不平等的权力关系缺乏警惕,因此导致人性尊严的丧失,助长夸张、空洞的抒情与虚伪的形式。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顾瑾
以质询、反思、否定、创造为基轴的德育批判是德育实现时代跨越、增促社会进步、谋求人的发展的重要环节。对德育批判精神的探讨,不仅是为了呈现一种德育的精神诉求,也是为了揭示与形成一种更为深刻有力的批判教育的品质。本研究认为:加强德育实践的批判性检视、培育德育主体的批判性人格、弘扬德育的社会批判精神,不仅是德育实践的理性之声、德育主体的生成之道、德育功能的实现之基,也是造就批判性公民的重要进路。
关键词:
德育 批判 否定 创新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谌启标
尼尔·波兹曼关于学校批判的理论以及学校重建的主张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学校的功能。尼尔·波兹曼梳理了美国当代学校批判运动的简明历史,并提出了学校批判的具体主张。他界定了理想学校的特征,对于传统学校的叙事神话予以了批判分析,提出了理想学校的全新叙事神话,并指出重建教学活动,重建学校的设想。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爱国
人文社会学思维方式,是一种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它的每一次转变,都会对很多学科的研究范式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从人文社会学角度,对会计研究中的规范和实证研究方法进行了诠释。然后,从后现代主义的三种理论——符号学、福柯的系谱学以及后结构主义角度对会计和会计研究进行了批判性的解读,试图从批判中构建一种更加开放的、多元化的理论研究体系。
关键词:
人文社会学 后现代主义 会计研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汪丁丁
卢卡斯(Robert E.Lucas)及“理性预期”学派的工作,于1995年得到诺贝尔经济学奖委员会的承认。在此,我想借介绍卢卡斯的工作之机,发挥一下我对经济学存在的基本问题的看法。 这篇文章分成三节。第一节综述卢卡斯本人的主要工作,这些工作又分做“早期”,“中期”,和“后期”。因为从新闻中知道诺贝尔委员会奖励的是他“发展和应用理性预期假设,由此改变了宏观经济分析和深化了我们对经济政策的了解”,据我的理解这是卢卡斯“中期”的工作,又被称为对凯恩斯主义的“卢卡斯批判”。第二节评价卢卡斯及“合理预期”学派在整个经济学中的地位。第三节讨论经济学存在着的基本问题以及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经济学未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