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1750)
- 2022(1576)
- 2021(1797)
- 2020(1336)
- 2019(3680)
- 2018(3198)
- 2017(4762)
- 2016(2788)
- 2015(3163)
- 2014(3200)
- 2013(3211)
- 2012(3228)
- 2011(3105)
- 2010(3084)
- 2009(3122)
- 2008(3028)
- 2007(2316)
- 2006(2201)
- 2005(2278)
- 2004(1978)
- 学科
- 济(11531)
- 经济(11526)
- 管理(5901)
- 业(5540)
- 中国(5260)
- 企(4656)
- 企业(4656)
- 方法(3863)
- 学(3517)
- 数学(3013)
- 教育(2977)
- 数学方法(2968)
- 财(2732)
- 农(2584)
- 贸(2571)
- 贸易(2570)
- 易(2500)
- 制(2472)
- 融(2464)
- 金融(2464)
- 和(2418)
- 理论(2414)
- 世界(2093)
- 研究(2056)
- 银(2044)
- 银行(2042)
- 行(2002)
- 出(1989)
- 业经(1957)
- 地方(1928)
- 机构
- 大学(39832)
- 学院(35830)
- 研究(18079)
- 济(16110)
- 经济(15812)
- 中国(13872)
- 管理(11858)
- 科学(9772)
- 京(9600)
- 理学(9444)
- 所(9347)
- 理学院(9239)
- 管理学(9071)
- 管理学院(8977)
- 研究所(8317)
- 中心(7892)
- 财(7831)
- 范(7246)
- 师范(7219)
- 北京(6646)
- 教育(6379)
- 院(6237)
- 师范大学(6172)
- 江(5854)
- 财经(5595)
- 农(5420)
- 经(5227)
- 部(5078)
- 科学院(4976)
- 经济学(4708)
共检索到756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吴慰慈
在中国近现代图书馆学领域中,刘国钧先生是一位里程碑式的学者。他是中国近现代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学研究及图书馆学教育发展的拓荒者、参与者与见证人。从推动图书馆事业建设,到开展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从研制分类法、图书馆目录的理论与实践、译介MARC、开辟中国书史研究,到提倡科学的图书馆学教育思想,刘国钧几乎在图书馆工作与图书馆学研究的所有专门领域都有卓越的建树。回顾与总结刘国钧先生生平和学术成就,对我国图书馆事业建设与图书馆学研究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刘宇初
2019年11月13日,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联合主办的"图林硕望,薪火相承——纪念图书馆学家刘国钧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与会学者围绕刘国钧先生的学术成就、生平经历、事业贡献、人文精神等展开交流与研讨,深入梳理总结刘国钧先生在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图书馆事业发展、图书馆学教育等领域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切实学习体会刘国钧先生热爱祖国、执着事业的精神品格。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程焕文
文章回顾了陈独秀、李大钊、张申府、毛泽东立足北京大学图书馆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以杜定友和刘国钧的图书馆人生为观照,阐述图书馆的学的致用性,认为图书馆学就是关于图书馆的科学,致力于图书馆的发展是最基本的图书馆学精神。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陈源蒸
最早提出刘国钧先生是“要素说”代表,是源于对他的错误批判。刘先生是提出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是图书馆的第一人。他认为图书馆学研究的内容是图书馆事业的性质、规律及其各组成要素的性质和规律。全面评价刘国钧先生的图书馆学思想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参考文献45。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孟昭晋 王锦贵 李国新
论证刘国钧在中国目录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对刘国钧在目录学领域的四方面成就加以概述 ,而以刘编《中国图书分类法》为重点 ,指出刘以其创新的“九分法”最终结束了“四分法”时代。其以我为主 ,“为我国之图书作”的精神是图书情报界年轻一代应予发扬的。
关键词:
刘国钧 中国目录学史 《中国图书分类法》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裴俊生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吴稌年 顾烨青
文章把对刘国钧先生《什么是图书馆学》一文的研究划分为四个不同阶段,分析产生这一经典之作的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认为这是图书馆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部开创之作、奠基之作和方法论之作。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岱宗仰止——陈岱孙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文集》汇集了陈岱孙先生的亲友、学生、后辈校友等数十人对陈岱孙先生的回忆文章120余篇,收录了陈岱孙先生的数十张珍贵照片,全方位地展示了陈岱孙先生将近一个世纪人生历程中治学和为人的方方面面。本书对于研究中国早期经济学教育有着特殊的意义,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和史料价值。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为纪念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陈岱孙教授诞辰120周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将于2020年5月中旬起举办"岱宗仰止:中国经济学教育的时代使命"纪念活动。陈岱孙先生学贯中西,授业育人,桃李满天下,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和经济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缅怀陈岱孙先生的学术品格和崇高人格,弘扬其情怀、精神与思想,是所有中国经济学人念兹在兹之事。《经济科学》将协办此次活动,以共同纪念这位对杂志创刊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首任主编。
关键词:
陈岱孙 纪念活动 高等教育事业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昂
1月4日下午,民盟上海市委与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共同举办“纪念沈志远先生诞辰120周年座谈会”。民盟中央常委、民盟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丁光宏出席并讲话,他总结沈志远先生是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和哲学家,为辩证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杰出贡献,毛泽东评价他是“人民哲学家”,当之无愧;他一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忠诚于党和社会主义事业,其精神应当得到发扬光大。民盟上海社会科学院委员会主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韩汉君研究员指出,沈志远是民盟的创始人之一,
关键词:
学说史 马克思主义 座谈会 沈志远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希群
汪振儒先生作为北京林业大学资深教授,不仅是我国著名的林业教育家、植物学家、树木生理学家,而且是我国树木生理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树木生理和森林生态学领域造诣深厚。他不仅学术上享有崇高的声誉,而且还是北京林业大学建校的创始人之一,深受几代北林人的爱戴。他以101岁高龄仙逝,以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见证了中国林业科学从近代到现代的曲折发展过程,同时也伴随着北京林业大学从无到有,从艰苦创业到外迁解散,再到复校发展并迎来新世纪的全部事件,为北京林业大学从零开始发展壮大并能够在国内外拥有今天的学术地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可以说,他的个人历史就是中国林业科学发展近现代史的缩影,总结整理汪先生的人生经历,尤其是他在林业科学研究和教育方面的事迹,对研究中国林业发展史具有很重要的价值。他1908年生于北京,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是清华大学第一届毕业生,之后在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工作和清华大学、广西大学任教,1935年赴美留学,1936年和1939年先后获得康奈尔大学森林学硕士和杜克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39年回国后,他一直从事高等院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担任广西大学农学院、北京大学农学院、北京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教授,编写了中国第一部林业专业适用的《植物生理学讲义》,精通英、德、俄、日、拉丁语并编译和审定了《德汉林业名词》《英汉林业科技词典》《日汉林业科技词典》和《林学名词》,翻译了有影响的植物生理学方面论著《树木生理学》《木本植物生理学》,他是我国林学专业第一个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博士生导师,并培养了我国林业界自己培养的第一位博士何平;担任《中国植物学杂志》(复刊)主编,《生物学通报》《北京林学院学报》《森林与人类》首任主编和《林业科学》副主编。汪振儒在我国林学、森林生态学、植物生理学领域具有极高的学术威望,他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见证了从中华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巨变,见证了中国植物学、树木生理学、森林生态学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中国高等林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汪振儒 年谱 林业教育家 树木生理学家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白国应
本文概括著名图书馆学家杜定友的精神有8点,即:敬业献身精神、刻苦钻研精神、开拓进取精神、艰苦奋斗精神、讲究实效精神、读者至上精神、尊师重教精神、爱国主义精神
关键词:
图书馆学家,杜定友,精神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刘锋 何建新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杨继国
王亚南先生提出的“以中国人的资格来研究政治经济学”是一次方法论的巨大革新,表现了中国人的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在经济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许多经济学研究者的“座右铭”,时常被提及和引用。其本义是在批判奥地利学派的基础上,用《资本论》的原理和方法,结合中国特殊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制度,建立中国自己的经济学。但其丰富内涵尚未系统研究,甚至众说纷纭,理解各异。基于此,王亚南先生还提出了“中国经济学”范畴,号召研究“广义政治经济学”,其身体力行的成果就是《中国经济原论》。这是马克思经济学“中国化”的首次尝试。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仍然需要牢记王亚南的倡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