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4)
2023(1205)
2022(1018)
2021(1008)
2020(624)
2019(1283)
2018(1060)
2017(1773)
2016(976)
2015(961)
2014(988)
2013(1013)
2012(1035)
2011(908)
2010(983)
2009(942)
2008(998)
2007(904)
2006(842)
2005(928)
作者
(2845)
(2310)
(2273)
(2218)
(1508)
(1126)
(1023)
(902)
(881)
(880)
(791)
(770)
(769)
(752)
(705)
(684)
(680)
(660)
(649)
(640)
(621)
(597)
(583)
(549)
(547)
(540)
(499)
(482)
(463)
(461)
学科
(3264)
经济(3261)
管理(3049)
(2694)
(2616)
企业(2616)
理论(1739)
教育(1698)
(1579)
中国(1529)
(1094)
方法(1048)
教学(1005)
业经(942)
(905)
(889)
(831)
思想(824)
(762)
政治(739)
学法(695)
教学法(695)
(680)
银行(679)
(676)
金融(676)
(662)
(647)
思想政治(644)
政治教育(644)
机构
大学(16991)
学院(16214)
管理(5248)
(5213)
经济(5061)
研究(4939)
理学(4314)
理学院(4237)
管理学(4142)
管理学院(4103)
(3699)
中国(3573)
(3515)
师范(3505)
(3225)
科学(2953)
师范大学(2857)
(2846)
(2580)
财经(2385)
北京(2364)
教育(2336)
(2283)
研究所(2225)
(2164)
中心(2118)
(1853)
财经大学(1727)
(1614)
技术(1601)
基金
项目(7476)
研究(6253)
科学(5909)
基金(5292)
(4352)
国家(4272)
社会(3932)
科学基金(3730)
社会科(3667)
社会科学(3665)
教育(3102)
成果(2752)
编号(2719)
基金项目(2630)
(2560)
(2328)
自然(2114)
自然科(2070)
自然科学(2070)
自然科学基金(2035)
资助(1968)
课题(1810)
项目编号(1789)
(1744)
(1678)
(1657)
教育部(1641)
重点(1622)
大学(1573)
人文(1569)
期刊
(8363)
经济(8363)
研究(7357)
教育(4278)
中国(3945)
管理(3593)
(3024)
学报(2822)
大学(2240)
图书(2086)
科学(1995)
学学(1894)
财经(1686)
书馆(1521)
图书馆(1521)
(1520)
科技(1403)
(1350)
技术(1219)
(1169)
金融(1169)
(1167)
经济研究(1056)
业经(1053)
(1032)
(1028)
科技管理(973)
情报(958)
(897)
论坛(897)
共检索到285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殷满堂  
在文学批评史上,刘勰的《文心雕龙》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巍然屹立的高峰”(杨明照语);也是最具有中华民族品格的一部文学批评巨著。但是若从文学批评的形态上来考察《文心雕龙》,刘勰的文学批评究竟属于哪一种形态的文学批评?《文学雕龙》与先秦两汉时期以德为本的儒家伦理道德批评是否同质同构?下面拟就刘勰与前代文学批评进行比较从而探讨刘勰文学批评的时代精神,重新审视《文心雕龙》在文学批评史上的意义。
[期刊] 求索  [作者] 高楠  
要解决文学批评无关痛痒的问题,需要从理论上清楚一个重要的批评规定性,即文学批评是一定问题场域中的批评。批评同样是在一定问题场域中所产生的问题的引导下展开,批评的问题是接受链上阅读问题的一般性提升。阅读与批评问题的形成基于怀特海所说的重要性,重要性的跃出是结构性的,即它以一般现实生活为广泛基础,这一基础内化为批评者的心理背景,在具体阅读与批评时,一般社会生活状态及批评心理背景对象性地转化为"同格环境",问题场域便在"同格环境"中形成并因此确认一定的重要性问题,阅读与批评就此展开。批评的问题场域具有突出的当下性与本土性特点。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侯丁月  
沈从文是文学批评的大家,在他的文学批评作品中,能感受到其对文学的追求和信仰,同时也反映出一个知识分子在时代洪流中面临的心理选择和精神归属。沈从文文学批评强调文学创作对美的感悟和把握,认为对人性的剖析是保持作品活力的关键,他秉持客观与公正的批评态度,注重将批评融入个人文学创作经验,并追求质朴诗意的散文化批评语言,这些造就了沈从文文学批评的独特风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雷晓敏  
刘勰的审美亮色主要集中在《文心雕龙》一书当中。择其大要,可以归纳为集锦美、普泛美和造化美三个大类。刘勰及其《文心雕龙》的品格主要集中在仕心美、文心美和道心美三个方面。刘勰礼佛、护法、出家,是其审美活动的重大表征。此类审美活动用智度来表述,更为恰切。智度是大乘佛学用语,为三世纪时印度龙树所创,意为"以大智慧到彼岸"。对刘勰而言,"以大智慧到彼岸"是其审美的更高境界。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郜元宝  
一批评是由批评家主动发起的一场精神会话,它以作家作品为中心,又不免要涉及一个时代的文学整体以及相关的社会文化问题,因此这场精神会话注定是综合性的、多边的,它所涉及的问题范围视乎需要,也是可以无限伸展的。批评的魅力正在于此。批评首先当然不能只是批评家的自说自话,也不能像那些媒体明星一样,撇开作家作品,隐匿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丽娟  
作为一种文类,旅行书写的范畴宽泛而庞杂。人们通常将以实地旅行和想象的旅行为基本生产条件的书写统归为旅行书写。叙事者往往以第一人称形式记载所到之处的外在景观和文化体认,以一种介于科学发现和虚构小说之间的文学形式创作,因此,旅行书写兼具科学性和自传性两种特点。旅行书写的形式包罗万象,如回忆录、游记、新闻记实、书信、指南、自白、虚构小说、诗歌、翻译、戏剧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沈虹  
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宋代文学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诠释了中国文学从雅到俗的转变过程。“雅”指词、文、诗等上层文人文学,“俗”指戏曲、小说等流传于社会下层的文学作品。宋代文学作品的富集为我国古代文学研究提供了帮助和借鉴,由此衍生的文学批评研究开辟了宋代文学研究新视角。宋代文学批评是研究宋代文学内涵的重要途径,以往研究中关于批评话语特色的研究较少。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潘淑闲主编的《宋代文学批评的象喻特色研究》从象喻角度出发,对话语特色进行系统化审视,为宋代文学批评研究提供了新途径。
[期刊]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作者] 赵涛  
编纂于清乾隆年间的《四库全书总目》,是中国古代学术文化进入成熟、总结阶段的目录学巨作。它在开展规模宏大的文学批评时,始终站在清代学术思想、美学观念与文学批评的理论高度,以历史的眼光去审视《文心雕龙》等文学理论批评的历代作品,并以提要形式进行评论,凸显出内涵丰富的史学价值判断和史家精神气象,标志着古代文学批评的成熟与完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罗瑞   魏婉  
<正>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高级思维技能,涉及对问题、观点、证据和论据的深入分析和评估。批判性思维的核心在于对信息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要求人们不仅仅接受信息,还要对信息进行评估、分析和判断。这种思维技能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复杂的问题,并作出明智的决策。英美文学是批判性思维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在英美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文字表达思想、情感和观点,读者则需要通过批判性思维来理解和评估这些观点,分析作品主题、人物、情节和语言。
关键词: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丁宏宣  
刘勰是我国梁代的一位杰出的文学理论批评家,他的《文心雕龙》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刘勰(公元465—520),字彦和,原籍山东莒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何斌  
明清的吴中与浙东两地在文学领域体现出地域优势,同时又具备辐射全国的力量,明初的浙东文人宋濂更是具有超越宗派、引领一代的影响力。在他之后,不同地域文学各自发展,吴中归有光、王世贞等以自己的理论创作影响文坛,钱谦益更是努力秉守正脉,努力融合不同地域传统的优势,为明代文学的总结与清代文学的开拓做出贡献。黄宗羲与清代全祖望等浙东后学在继承地域传统的同时,也对吴中等地文学进行了批判学习。两地文人在继承各自道统、文统的基础上就学术、思想等多方面问题进行了不断探讨,在不同历史时期又根据各自时代的特点提出新的见解,从而推动了中国文学不断发展。
[期刊] 求索  [作者] 詹艾斌  
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的一种重要的批评理论与观念,审美批评与改革开放之初确立的文学审美论相伴而生。其时,审美批评是一种主流的文学批评倾向,在根本意义上说,它更表现为一种主流的文学批评观念,并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核心旨趣,也存在一定的理论限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结构包括社会审美风尚的深刻变化,审美批评出现了严重的泛化倾向,进而遭遇到了空前的危机。这种危机在表面上看是一种批评方式的危机,而实质上是一种审美观念、批评观念的危机。面对这种挑战,审美批评需要在当前的时代性精神境遇下寻求重建,以有力推进新时代批评观念与批评实践的创新发展。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曹树基  
针对刘志论文对我的误读与批评,本文再次解释传统中国的地权结构。本文强调,在刘志论文发表之前,学术界并没有忽视地权的分割。我的产权模型解决了地租、押金与利率的关系。在这个模型中,普通租佃和永佃、田底、田面与典,可以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中得到解释。摘引零星资料,以人文主义的勇敢来挑战社会科学的结构与体系,很不合适。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成德  
读者反应批评中国农科学杂志社咨询专栏编辑组:《中国软科学》开辟了咨询业的专门栏目,我觉得应当有更多的从事咨询工作的专家、学者就如何提高咨询质量的问题发表意见,同时也要选择一些通过咨询尝到了甜头的企业来阐述他们对咨询作用的看法。因为企业经营咨询,最终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义先  
邮编:100038北京 3814信箱中国软科学杂志社采编部主任您好!您于11月7日的来信已经收到,我很乐意参加贵刊将举行的 CNII 讨论,因为这刚好是我的本行。我现在将上次提到的那篇有关当前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问题一文寄上。此文是我参加政协后并经过数个月的调查研究之后而成的。有关详细报告已经以政协提案的形式报送有关部门,此稿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