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77)
- 2023(6223)
- 2022(4867)
- 2021(4926)
- 2020(3773)
- 2019(8574)
- 2018(8648)
- 2017(14876)
- 2016(9382)
- 2015(10352)
- 2014(10503)
- 2013(9713)
- 2012(9098)
- 2011(8570)
- 2010(9002)
- 2009(8019)
- 2008(7878)
- 2007(7530)
- 2006(6991)
- 2005(6265)
- 学科
- 农(47895)
- 农业(32009)
- 济(32000)
- 经济(31883)
- 业(28086)
- 教育(19391)
- 中国(14319)
- 业经(14134)
- 管理(13208)
- 农业经济(12267)
- 发(11340)
- 发展(10366)
- 展(10244)
- 村(9379)
- 农村(9360)
- 制(8066)
- 地方(7627)
- 土地(7592)
- 企(7442)
- 企业(7442)
- 方法(7164)
- 学(7073)
- 劳(7069)
- 劳动(7068)
- 建设(7058)
- 理论(6798)
- 策(6591)
- 收入(6546)
- 数学(6533)
- 数学方法(6429)
- 机构
- 学院(123944)
- 大学(122055)
- 研究(45209)
- 济(43379)
- 经济(42214)
- 农(42116)
- 管理(40244)
- 理学(34819)
- 理学院(34322)
- 管理学(33560)
- 管理学院(33319)
- 农业(31363)
- 中国(30065)
- 教育(28421)
- 范(27957)
- 师范(27871)
- 京(26738)
- 科学(26062)
- 业大(24361)
- 所(22672)
- 师范大学(22347)
- 江(21176)
- 中心(21114)
- 研究所(20196)
- 农业大学(19173)
- 财(18069)
- 北京(17285)
- 州(16516)
- 职业(15390)
- 技术(15209)
- 基金
- 项目(76520)
- 研究(67809)
- 科学(61260)
- 基金(50804)
- 家(42574)
- 国家(41846)
- 社会(41068)
- 社会科(37926)
- 社会科学(37918)
- 教育(37213)
- 科学基金(34774)
- 省(33153)
- 编号(33115)
- 成果(29180)
- 划(28089)
- 农(26700)
- 基金项目(26592)
- 课题(24562)
- 年(21104)
- 发(19205)
- 性(19034)
- 部(19000)
- 资助(18785)
- 规划(18378)
- 自然(18291)
- 重点(17924)
- 自然科(17767)
- 自然科学(17763)
- 自然科学基金(17450)
- 制(17223)
共检索到2017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柳翔浩
由于受教育权的破坏、受监护权的转移、发展权的限制,已出现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成就感不强,失学现象严重;心理问题突出,性格形成出现偏差和情感交流欠缺;道德品行产生偏离等不良后果。法律保障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权问题的重要路径,具体解决途径包括:对进城农村留守儿童给予法律救济;制订父母返乡就业的相关法律和保障制度;完善学校教育补偿制度来补偿家庭教育权的缺失,以实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受教育权 法律保障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小根 傅林峰
随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步伐的大大加快 ,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权利进一步得到尊重和保障。但目前我国特殊教育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制约和影响着残疾儿童少年接受平等的和适当的教育。为此 ,需要采取特殊措施发展特殊教育事业 ,依法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权的实现 :大力普及义务教育 ,保障残疾少儿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完善特殊教育体系 ,满足残疾少儿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保障残疾少儿接受适当教育的权利 ;加大特殊教育的投入 ,为残疾少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完善和落实特殊教育政策 ,保障残疾少儿受教育权的实现。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韩保庆 王胜今 张敬霞
文章使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基线数据和2018年追访数据,研究了留守经历对农村儿童成年后受教育水平的影响以及非认知能力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第一,童年时期父亲外出务工会提高农村儿童成年后的受教育水平;第二,童年时期母亲外出务工整体上并未对农村儿童成年后的受教育水平产生显著影响,但是对农村女孩成年后的受教育水平有显著的消极影响;第三,父亲外出务工会通过非认知能力中的顺同性、外向性和开放性提高农村留守儿童成年后的受教育水平,母亲外出务工会通过非认知能力中的严谨性和外向性降低农村留守儿童成年后的受教育水平。要重点关注母亲外出务工的农村留守儿童,尤其是母亲外出的留守女童的教育问题,同时要关注农村儿童的非认知能力发展。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祁君
接受教育是现代社会人人平等享有而由各国政府保障的基本人权,受教育权成为对公民一生有重大影响的权利。我国将受教育权规定为公民的一项宪法权利,受我国宪法和法律保护。受教育权能否为公民实际享有,取决于权利保障体系是否健全。完善我国受教育权的法律保障,应健全教育法律体系,完善教育行政管理措施,明确受教育权的可诉性。
关键词:
受教育权 宪法权利 法律保障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祥 王媛 陈恩伦
随着城镇化建设加快,近年来我国流动儿童的规模持续增长。然而,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社会格局在制度、政策和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固有弊病,以及各级法律法规对相关责任划分的不明确、政策体系不连贯等现实因素的影响,流动儿童的受教育权并未得到充分保障。应从完备流动儿童就学程序、明晰流动儿童受教育权利内容、建立严格的权责监督体制等三个方面,来构建具有可操作性的流动儿童受教育权制度保障体系。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受教育权 制度保障体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杜晓利
法学界将迁徙自由作为一项基本人权予以关注。公民的迁徙自由权反映到教育领域的突出问题,就是对流动儿童初中后受教育权的保障。由于初中后教育连接高考,也是改变人生发展的重要契机,保障流动儿童初中后教育权要从实现社会善治、维护社会公正、促进社会发展的高度去认识和把握。本文基于迁徙自由的视角,分析了影响城市流动儿童初中后教育问题的现实安排与障碍,并在对流动儿童初中后教育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何青洲 李亮
学龄前儿童受教育权利的保障是国家、社会和家庭共同义务。从我国学前教育的现状看,学龄前儿童受教育权利被忽视。对学龄前儿童受教育权利保障进行法律分析,发现学龄前儿童受教育权利保障存在立法模糊的问题;学龄前儿童受教育权利背后社会利益的分配问题,体现为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个体权利与国家责任不平衡;在立法上明确学龄前儿童受教育权的家庭责任、监管民办学前教育、政府主体责任、财政供给制度等可以促进学龄前儿童受教育权利保护。
关键词:
学前教育 受教育权 学龄前儿童 保障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科静 王亚琦 吴海涛
解决儿童贫困问题是从根本上消除贫困的关键,儿童贫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文章从我国农村女性受教育程度的角度出发,通过儿童健康、教育、医疗三个维度,分析了农村女性不同受教育程度对儿童多维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儿童多维贫困的影响越显著,提高农村女性受教育程度对于缓解儿童多维贫困有重要作用。应加大农村女性教育投资力度、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创造有利于农村女性受教育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
农村女性 受教育程度 儿童多维贫困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石连海
受教育权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残疾儿童作为我国公民的一部分,其受教育权利的实现是国家文明进步的标志,他们受教育的权利与正常儿童一样也应得到保护,但是由于社会、家庭、学校、儿童自身等方面的原因,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权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因此,我们必须强化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
残疾儿童 受教育权 保障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家勤
保障残疾儿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不仅是政府的义务,而且是家长的义务。这种家长义务既是道义上的,也是法律上的。我国现有立法对家长义务的认识不到位、对家长义务内容规定不全面、对家长义务未履行时的制裁不合理等制度缺陷是导致残疾儿童受义务教育的入学率低、教育质量不理想的原因之一。从残疾儿童受教育权法制保障的角度讲,更新立法理念,强化家长的义务主体地位,将家长义务全面系统地纳入特殊教育法规体系,并增强其明确性和强制性,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的重要举措。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栋洋
农村留守儿童因长时间缺乏父母的陪伴与关怀,在心理、情感、观念等多方面都存在问题;因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受监护权、受教育权、人身权、发展权等难以得到有效保护。为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权利,必须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法,完善委托监护制度和监护监督机制,建立儿童伤害强制举报制度,并通过法制宣传强化权利意识,进一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权益缺失 法律保护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段文星
由于我国在社会福利支配方面采用的是二元社会结构,当农民进城务工之后,其留在农村的学前子女成了学前留守儿童,只得接受封闭式监护和过份的关爱与呵护,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发育和健康成长,也增加了进城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因此,只有改造我国传统的福利模式,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福利作用,大力发展农村托幼事业,才能确保农村学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留守儿童 福利 托幼事业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不断增长和寄宿制学校建设不足的矛盾,江苏省近期将新建、扩建一批寄宿制学校,力争首批能满足10万名留守儿童的住宿需要,确保所有想寄宿的留守儿童都能在寄宿制学校学习和生活。同时,江苏将进一步加大扶困助学力度,按照留守儿童优先的方针,扩大对寄宿留守儿童的帮扶范围。对农村留守儿童实施新的"两免一补",尽早对所有寄宿留守儿童免除住宿费用,提供免费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柳翔浩
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部分学生表现出学业成就感不强,失学现象较为严重;学生性格形成出现偏差和情感交流欠缺,道德品行产生偏离等不良表征。法律救济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受家庭教育权利实现的重要路径,通过对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进城给予法律救济;制订父母返乡就业的相关法律和保障制度来补偿家庭教育权利的缺失,以实现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家庭教育权 法律救济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泽云
数据截取是研究儿童入学时经常被忽视的问题,文章提出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加以解决,并根据2004年在云南省一个县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影响农村受教育水平的因素。结果发现,农村儿童受教育水平在整体上已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女孩入学受到的限制更大,更依赖于家庭经济条件和社区内的学校供给;在家庭层面上,有兄弟姐妹、出生在少数民族家庭、母亲文化程度较低、母亲不曾加入过共青团及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儿童面临更少的受教育机会;在社区层面,富裕村子里的儿童将接受更多的教育,村里外出打工人员比例较高有可能刺激儿童较早地结束教育,本村有一所完全小学则能显著改善儿童的入学状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