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13)
- 2023(5761)
- 2022(4549)
- 2021(4204)
- 2020(3147)
- 2019(7164)
- 2018(6903)
- 2017(13431)
- 2016(7414)
- 2015(8089)
- 2014(7982)
- 2013(8064)
- 2012(7406)
- 2011(6833)
- 2010(7095)
- 2009(6688)
- 2008(6562)
- 2007(6158)
- 2006(5633)
- 2005(4941)
- 学科
- 农(47861)
- 济(39107)
- 经济(39068)
- 农业(32039)
- 业(25553)
- 中国(16014)
- 业经(14730)
- 农业经济(12268)
- 地方(11578)
- 管理(11050)
- 发(10486)
- 劳(9694)
- 劳动(9677)
- 村(9344)
- 农村(9315)
- 方法(9188)
- 发展(8759)
- 展(8756)
- 数学(8584)
- 数学方法(8558)
- 土地(7741)
- 人口(7211)
- 制(7098)
- 建设(7036)
- 收入(6880)
- 农业劳动(6457)
- 动力(6263)
- 城市(6222)
- 劳动力(6135)
- 及其(6119)
- 机构
- 学院(110927)
- 大学(104151)
- 济(50375)
- 经济(49265)
- 管理(41859)
- 农(41400)
- 研究(39194)
- 理学(36392)
- 理学院(35983)
- 管理学(35495)
- 管理学院(35289)
- 农业(30922)
- 中国(30632)
- 业大(23857)
- 科学(23268)
- 京(21846)
- 所(19261)
- 中心(19102)
- 农业大学(18990)
- 财(18006)
- 江(17395)
- 研究所(17349)
- 范(15765)
- 师范(15692)
- 经济管理(15223)
- 发(15029)
- 经济学(14830)
- 财经(14444)
- 业(14223)
- 省(14101)
- 基金
- 项目(74883)
- 科学(60117)
- 研究(57879)
- 基金(54736)
- 家(46969)
- 国家(46413)
- 科学基金(40295)
- 社会(39771)
- 社会科(37169)
- 社会科学(37161)
- 省(30421)
- 基金项目(30060)
- 农(26305)
- 编号(24763)
- 划(24031)
- 教育(23560)
- 自然(23385)
- 自然科(22844)
- 自然科学(22841)
- 自然科学基金(22407)
- 资助(19993)
- 成果(18616)
- 发(18433)
- 国家社会(16848)
- 部(16534)
- 课题(16027)
- 重点(15908)
- 发展(15637)
- 展(15438)
- 制(15268)
共检索到1674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章玉钧 郭正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志彬 徐玉龙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费思兰
中国自80年代早期社会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随着工作流动性的增加,劳动市场的二元结构开始解体。虽然这种变化不可逆转,但是一些阻碍社会性或职业性流动的障碍仍然存在。尽管迁移到大城市的农村劳动力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但是他们却要受一定的限制,只能从事当地劳动力所不愿从事的工作或从事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指定的工作。这不可避免地制造出一个社会性的"移民下等阶级"。本文试图阐示在蓬勃成长的劳动市场中,农村移民的工作在多大程度上是被"指定"的,他们对工作的选择到底是对市场力量的反映还是政府干预的结果。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景熙 李晓梅
改革开放30年来,上亿农村劳动力实现了向城镇非农产业大规模转移,而我国沿袭至今的劳动就业统计制度突出的缺陷是将三部分人——在农村从事纯农的农民,在城镇从事非农工作但户口在农村的农民工,游移于乡城间"亦工亦农"的农村劳动力——排除于劳动统计计量之外。不解决这部分劳动力就业的统计计量的问题,则很难准确回答"中国的失业率究竟有多高?"。为此,确定严格的、便于与国际接轨的劳动就业标准,从而构建我国统一的、规范的劳动就业市场至关重要。本文着重探讨了游移于农村与城市之间、就业岗位、就业时间不固定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失业不充分的计量问题。作者在对国内外就业和失业定义和计量标准进行比较和评价基础上,结合我国实情...
关键词:
城乡 统筹 就业 不充分就业 计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其仁
机会与能力*———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流动周其仁一、就业机会:发展战略、体制和政策取向(一)发展策略、体制选择和农村就业农民的就业机会首先并不是由他们本人的就业意愿和劳动技能所能决定的。国家的经济发展策略和经济体制选择,外生地决定着农民就业空间的容...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洪明 苏里坦 佟德福
本文通过对新疆农村劳动力总量、质量、就业现状及农业劳动力剩余状况的分析 ,剖析了新疆农业剩余劳动力非农就业率低的原因 ,提出了应对措施 ,供参考
关键词:
新疆 特色 劳动力 流动 就业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胡杨 彭怡
本文在分析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论述了城市化对农业产业化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作用。同时指出,要从根本上实现农业产业化、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只有尽快转移目前农村过多的剩余劳动力,而城市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最后,文章对近期加快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应采取的措施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城市化 农村劳动力转移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白南生 李靖
文章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现状与趋势。从横向看,中国城市化率还偏低;从纵向看,中国城市化低于工业化的偏差正在扭转;从结构看,劳动力仍较多地聚集于农业生产,是资源配置的最大错位。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最大特点是在打破城乡要素分割的基础上实现的。但由于受到就业、生活、交往等多个层面的社会排斥,大多数农村流动劳动力未能实现稳定定居,处于"半城市化"阶段,农民工问题成为中国城市化的核心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将会加快,统筹城乡成为公平发展的要求,这些都给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亦扬 张文武
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和177个城市匹配的微观数据,从异质性视角对城市规模、政策筛选如何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城市规模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具体表现为,城市规模每增加1%,农村劳动力流入的概率增加0.21%~0.59%。但上述效应具有政策筛选异质性,明确的劳动力政策有利于吸引高技能农村劳动力,模糊性的政策则更有利于低技能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规模与政策筛选对农村劳动力流入的作用在不同地区表现各异,在东中部地区显示为对农村劳动力流入的促进作用,但在西部地区则不利于吸引农村劳动力流入。研究结论为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重战略背景下优化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设计提供了证据支撑。
关键词:
城市规模 政策筛选 农村劳动力流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亦扬 张文武
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和177个城市匹配的微观数据,从异质性视角对城市规模、政策筛选如何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城市规模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具体表现为,城市规模每增加1%,农村劳动力流入的概率增加0.21%~0.59%。但上述效应具有政策筛选异质性,明确的劳动力政策有利于吸引高技能农村劳动力,模糊性的政策则更有利于低技能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规模与政策筛选对农村劳动力流入的作用在不同地区表现各异,在东中部地区显示为对农村劳动力流入的促进作用,但在西部地区则不利于吸引农村劳动力流入。研究结论为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重战略背景下优化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设计提供了证据支撑。
关键词:
城市规模 政策筛选 农村劳动力流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丁守海
本文试图比较我国各地城市部门对当地农村劳动力和外地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效应。文章首先在新古典框架内构建两类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增长模型,并得出理论命题:随着技术进步率的提高,城市部门对当地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效应会趋于减弱,而对外地劳动力会逐渐增强。文章进一步利用面板数据,对我国东中西三地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综合运用最小二乘法、组内变换模型、随机效应模型,以及逐步引入额外回归因子等方法,验证了上述结论。本文的分析,有利于我们从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的角度,认识各地技术路径的选择。
关键词:
城市部门 就业弹性 农村劳动力转移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彭小辉 张碧超 史清华
本文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03—2013年村级数据,运用固定效应的面板Tobit模型,在控制了时间、个体固定效应和其他变量的基础上,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和离婚率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农村劳动力双向流动都会显著提高农村离婚率,但与劳动力流入相比,流出对离婚率的影响更明显;从流动方向和区域视角看,劳动力流出对内陆地区农村离婚率的影响更明显,而劳动力流入对沿海地区农村离婚率的影响更明显。同时,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家庭孩子数量以及经济状况等因素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农村离婚率。农村劳动力流动是农村离婚率上升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随着劳动力流入的逐年增加,其对农村离婚率的影响不容忽视,是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应引起政府决策层的高度重视。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莫荣 贾红梅 李宏
为及时掌握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的动态情况,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全国选择了100个农村劳动力输出、输入或中转数量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