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47)
2023(6679)
2022(5211)
2021(5129)
2020(4162)
2019(9648)
2018(9778)
2017(19090)
2016(10222)
2015(11598)
2014(11604)
2013(11396)
2012(10192)
2011(9318)
2010(9769)
2009(8998)
2008(8766)
2007(8052)
2006(7273)
2005(6411)
作者
(28901)
(24816)
(24080)
(22991)
(15031)
(11829)
(10789)
(9571)
(9165)
(8597)
(8334)
(8174)
(7640)
(7637)
(7326)
(7265)
(7196)
(7008)
(6971)
(6802)
(6071)
(6035)
(6030)
(5890)
(5558)
(5540)
(5511)
(5183)
(5012)
(4887)
学科
(49199)
经济(49065)
(48586)
(36013)
农业(32389)
管理(21094)
方法(19908)
数学(18554)
数学方法(18065)
业经(16627)
(15039)
企业(15039)
农业经济(12324)
中国(11566)
(9968)
地方(9622)
(9463)
农村(9444)
(9184)
发展(8543)
(8537)
(8050)
建设(7579)
土地(7491)
(7065)
贸易(7061)
收入(7046)
(6945)
劳动(6943)
(6920)
机构
学院(149822)
大学(142346)
(61814)
经济(60543)
管理(60278)
理学(52824)
理学院(52358)
管理学(51112)
管理学院(50878)
研究(46507)
(46177)
中国(37479)
农业(34677)
业大(29837)
(28866)
科学(28512)
(24545)
中心(23406)
(22988)
(22828)
农业大学(21498)
研究所(20761)
经济管理(19622)
(19287)
财经(19246)
师范(19147)
(18078)
北京(17507)
(17464)
经济学(17007)
基金
项目(99974)
科学(78977)
研究(76034)
基金(71648)
(61521)
国家(60874)
科学基金(52842)
社会(48760)
社会科(45631)
社会科学(45619)
(41610)
基金项目(37710)
教育(34094)
编号(33601)
自然(32774)
(32737)
自然科(32029)
自然科学(32024)
自然科学基金(31427)
资助(29276)
(28220)
成果(25825)
(22528)
(21937)
课题(21900)
重点(21746)
(20544)
国家社会(19778)
创新(19107)
(19073)
期刊
(75391)
经济(75391)
(54295)
研究(38789)
农业(37060)
中国(33191)
科学(22237)
学报(22236)
业经(20614)
大学(18687)
学学(18016)
管理(17353)
(16404)
(16230)
(15495)
金融(15495)
教育(15366)
技术(14748)
农业经济(14441)
农村(13785)
(13785)
问题(11082)
(10376)
农村经济(9206)
世界(9039)
经济研究(8959)
统计(8846)
经济问题(8843)
财经(8684)
社会(8476)
共检索到2198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海燕  雷江平  黄敏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平权  
根据农村人口特点及其发展变化趋势 ,按照“立足当前 ,着眼长远 ,分类指导 ,逐步完善”的总体思路 ,将庞大的农村人口社会养老保障分解成三个板块 ,以建立“农村计划生育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为切入点和突破口 ,推进“农民合同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 ,带动“纯农户养老保障制度”的尽快起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毕可影  曾瑞明  梁瑞敏  
目前,传统家庭养老模式正面临着制度性瓶颈和一系列外生因素的冲击,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模式渐趋弱化。但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养老现状来看,传统家庭养老仍是农村主要养老方式之一,并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社会化养老也是养老模式发展的一种趋势。因此,在巩固和发展家庭养老的同时,也要发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化养老方式,在整合中不断发展以家庭作为养老载体并辅助于多种方式的农村养老模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胡豹  卫新  
国外农村养老保障几十年的探索历程与所积累的丰富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在具体介绍当前国外3种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其制度环境的分析,探讨了我国转型时期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阳义南  
一、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研究综述 为老年农民提供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是农民养老的核心问题。迄今为止,国内学术界对农村养老问题研究的非常多,其中的绝大部分也都集中于对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探讨和构建上。因此,笔者在分析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历史变迁基础上,将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和建议综合起来,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包含自我养老、社会养老、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的“四支柱模式”是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必然选择和发展趋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钟水映  
土地并不能够承担、也不该承担农村养老保障的角色。全面免除农业税,可能导致农地分配格局的固化,不利于土地的流转和农村人口城镇化。可以考虑把农业税转化为农民养老基金,建立农村"统账模式"的养老保障体系,并最终与城镇养老保障体系对接统一起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复兴  
本文提出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从城镇到农村都一直试图直接借鉴外国的经验和模式,甚至是直接照搬“套用”,从而使改革成为“移植型”的模式。因此改革创新必须从制度文化、历史分析、民族多样性以及跨学科研究等方面的新视角出发,来审视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创新问题。笔者把创新模式概括为:以家庭保障为主,以家庭家族为主线,建立农民个人养老帐户制度,纵向分散风险的养老保障制度,形成一种内源式生长、逐步向外扩展的中国特色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模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养卉  龚大鑫  
农村养老问题关系到农村老人生活水平的改善,更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建。文章从甘肃农村养老保障典型模式的调查研究入手,集中分析了甘肃农村现行的养老保障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甘肃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的对策及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复兴  
本文针对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改革中出现的直接套用外国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必须立足于 政治体制、经济实力和文化传统来创新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模式。即以家庭家族养老保障为主线,建立家庭 家族养老资源的纵向风险分散机制,形成一种内源式生长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并通过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障 体系反思城镇养老保障体系,最终建立起逐步由农村养老保障向完善城镇养老保障扩展的中国特色养老保障制 度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宗华  许淑华  
伴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农村养老保障模式也在发生嬗变,面临严峻挑战。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从其基本价值的角度来看,应把包括农民在内的民生当作社会保障的最重要的目标,而不应该单纯从改革的工具理性的角度上过分强调其经济意义。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敬波  
本文对我国现行农村养老保障的各种组织资源进行了梳理,列举了现行各类养老保障制度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制度模式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不同区域农村养老保障水平的现状,不同人群的养老方式,重构与地区经济发展非均衡战略相适应的分地区、分层次和分阶段进行设计和实施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可能的发展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丽敏  
我国农村老年人口数量庞大,老龄化速度迅猛。而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的大量流动与转移,又改变了农村家庭结构,严重冲击了中国传统的农村家庭养老模式。在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区域差异大,养老保险政策宣传不到位,基层养老服务严重滞后的背景下。要在充分考虑农村养老保障模式区域不平衡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采取非均衡多元化养老保障模式,以破解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维护国家安定和社会稳定。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周莹  梁鸿  
我国农村养老模式受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户籍制度、土地产权制度和计划生育政策等制度性瓶颈约束,同时伴随着中国的不完全城市化、工业化、国际化等外生性因素的冲击。由此可得出结论:基于土地基础上的传统家庭养老保障模式具有内生脆弱性和不可持续性,农村家庭养老模式转向社会养老模式是必然趋势。在这一过程中,迫切需要政府的扶持,以及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旭开  董捷  
当前,土地保障模式与土地利用效率发生严重矛盾,不但导致了土地保障能力(生产能力)的下降,而且影响了土地保障功能的发挥。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源在于"均田制",它使得农民以无偿方式获得了具有增长性资产价值的土地。因此,要达到土地保障功能与土地利用效率共赢的目的,必须对农村土地保障模式进行创新,即分区域、分阶段实行"土地租赁制"、"土地收益均分制"和"农民保障强积金制"等一整套相互配套的制度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夏维华  
从目前我国社会保障现状看,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能力还不足,社会保障筹资方式还较单一,筹资途径有限。由于各地基础经济条件和状况不同,农村财政保障实现了路径也不尽相同,在筹资方面要结合各地实际,创新筹资方式,加强农村财政保障,提高政府对农村社会保障补贴水平,同时借鉴国外优秀多元化、多层次的筹资模式,通过有选择的征收社会保障税、发行特种国债等,进而优化我国农村财政保障与社会保障筹资模式,扎实推进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