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97)
- 2023(10667)
- 2022(8580)
- 2021(7836)
- 2020(6626)
- 2019(14443)
- 2018(14515)
- 2017(27312)
- 2016(14635)
- 2015(16413)
- 2014(16623)
- 2013(16323)
- 2012(14890)
- 2011(13234)
- 2010(13716)
- 2009(13110)
- 2008(13212)
- 2007(12411)
- 2006(11191)
- 2005(10230)
- 学科
- 业(80735)
- 企(64174)
- 企业(64174)
- 济(63122)
- 经济(63026)
- 管理(55746)
- 农(45037)
- 农业(30018)
- 业经(28034)
- 方法(22276)
- 财(22264)
- 中国(18239)
- 制(16751)
- 技术(16513)
- 务(16393)
- 财务(16361)
- 财务管理(16348)
- 企业财务(15419)
- 数学(14761)
- 数学方法(14678)
- 体(14647)
- 策(14496)
- 理论(12868)
- 地方(12712)
- 和(12626)
- 划(12393)
- 企业经济(10590)
- 体制(10509)
- 经营(10334)
- 技术管理(10260)
- 机构
- 学院(216910)
- 大学(205743)
- 济(91048)
- 经济(89238)
- 管理(88495)
- 理学(74997)
- 理学院(74368)
- 管理学(73475)
- 管理学院(73084)
- 研究(68603)
- 中国(56723)
- 农(52242)
- 京(43440)
- 财(42423)
- 科学(40060)
- 农业(39710)
- 江(36948)
- 业大(36453)
- 所(34278)
- 中心(32918)
- 财经(32319)
- 研究所(30389)
- 经(29099)
- 州(28553)
- 北京(26578)
- 经济管理(26407)
- 省(25382)
- 经济学(25205)
- 范(24945)
- 师范(24688)
- 基金
- 项目(136915)
- 科学(108839)
- 研究(107046)
- 基金(97025)
- 家(82737)
- 国家(81754)
- 科学基金(71670)
- 社会(68338)
- 社会科(64218)
- 社会科学(64202)
- 省(57987)
- 基金项目(51776)
- 教育(46792)
- 编号(45897)
- 划(45150)
- 自然(43632)
- 自然科(42624)
- 自然科学(42612)
- 自然科学基金(41903)
- 资助(37361)
- 成果(36052)
- 业(34895)
- 创(32307)
- 发(31427)
- 课题(30948)
- 部(29797)
- 重点(29750)
- 农(29710)
- 创新(29280)
- 制(28896)
- 期刊
- 济(117815)
- 经济(117815)
- 研究(62483)
- 农(56304)
- 中国(51774)
- 农业(37644)
- 财(35840)
- 管理(35617)
- 学报(30098)
- 科学(29993)
- 业经(27369)
- 大学(24364)
- 学学(23140)
- 教育(22825)
- 融(22819)
- 金融(22819)
- 技术(22412)
- 业(19318)
- 财经(16198)
- 经济研究(15661)
- 问题(15551)
- 农村(14277)
- 村(14277)
- 经(14055)
- 农业经济(13920)
- 技术经济(13256)
- 世界(12368)
- 科技(12005)
- 版(11931)
- 现代(11249)
共检索到3437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振玉 贺晓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仕伟 卢凤君 孙世民
针对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中存在与面临的主要问题 ,结合所承担的长春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项目 ,从建设目的与环境条件、规划思路与建设目标、功能定位与产业发展分析、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及总体布局等方面 ,阐述了农业科技园区的规划思路和内容 ,提出综合性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应凸显功能定位准确、优势产业突出、空间结构清晰、区域城乡联动的发展理念 ,重点构筑产业、技术和服务三大平台 ,吸引技术、人才、资金等多方位的投入要素和政府、企业、科教机构、村集体、农户等多元化的建设主体 ,聚集区内外各种资源 ,培育龙头企业 ,带动区域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研究结果对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农业科技园区 总体规划 规划思路和内容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柏齐
(一)“农业科技园区”指的是在一定的地域内,以当地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科研、教育、技术推广等单位为依托,充分发挥农业科技进步的优势,广泛应用国内外先进适用的高新技术,综合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各种生产要素,使之成为某一区域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高产高效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样板。“农业科技园区”,具有科学技术含量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高,资金投入产出率高,产品加工增值率高,农业商品率高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相互结合等特征。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耕地稀缺,农业资源相对贫乏的发展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建立与发展,将扬科技进步之长,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敬华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是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和发展的基本能力之一。本文提出了农业科技园区科技创新的内容,分析了园区科技创新的制约因素,并对园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进行探讨。
关键词:
农业科技园区 科技创新 能力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卢凤君 孙世民 任爱胜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尹丽莎
2001年,国家科技部、农业部等6部委联合启动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试点工作。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分3批建立了65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500多个省级各类科技园区和2000多个其他各级农业科技园区。作为现代化农业的载体,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也普遍存在园区科技水平较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产业覆盖范围窄等问题。由此,本文首先对国外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成功经验进行深入分析,其次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剖析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最后借鉴国外经验,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国外 农业科技园区 经验 规模化 借鉴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尹丽莎
2001年,国家科技部、农业部等6部委联合启动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试点工作。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分3批建立了65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500多个省级各类科技园区和2000多个其他各级农业科技园区。作为现代化农业的载体,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也普遍存在园区科技水平较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产业覆盖范围窄等问题。由此,本文首先对国外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成功经验进行深入分析,其次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剖析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最后借鉴国外经验,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国外 农业科技园区 经验 规模化 借鉴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肖洪安 王芳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翟虎渠 曾希柏 沈贵银 蒋和平
根据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现状,对评价指标体系设立的程序、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指标权重的确定等进行了相应讨论。在此基础上,根据有关指标的变化设计了相应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该体系可用于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评价。
关键词: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 指标体系 评价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欧 吴文良
农业科技园区由于其发展历史很短 ,且又以超常规的速度向前发展 ,正在出现或亟待解决的问题也与日俱增。因此 ,开展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对促进园区的管理引入竞争机制、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 ,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我国国情出发 ,构建了农业科技园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体系权重 ,建立了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最后选取十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
农业 科技园区 评价 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尤飞 蒋和平
文章应用区域发展、农业经济等相关理论,分析了农业科技园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回顾了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贡献和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演变趋势,提出了农业科技园区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农业科技园 新农村建设 理论与趋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夏岩磊
运用参数估计、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构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成效的多维评价(极化效应、扩散效应以及两者综合效应)体系,从空间分析视角考察园区地理布局与增长极效应的关系,估算增长极效应程度,并对长三角区域16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成效进行评价。结果发现:(1)长三角区域的农业科技园区总体极化效应系数高于临界值,在整体上很好地发挥了要素集聚作用;(2)浦东、常熟、南京等10家园区扩散效应显著,已逐步发挥创新能力辐射的功能;(3)园区形成增长极的过程伴随着内在的发生规律,增长极的形成过程就是逐步突破空间地理限制,跨区域发挥平台作用的过程。建议以增长极理论为指导促进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发展,为农业科技园区创造成为区域农业经济增长极的条件;短期聚焦国家级科技园区同层次间的极化效应,长期聚焦国家级园区向次级园区的扩散效应,充分利用国家支持科技创新政策,发挥以人才为核心的技术外溢等效益,实现美好乡村建设目标。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克辉 陈宗淦
本文从农业现代化的特征出发,论述了建立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的时代意义,並对比分析了我国近年来生产实践中出现的各种形式的农业科技实验区、开发区和科学园等的实际资料,根据其性质、功能、规模和科技含量,提出农业高新技术同区的模式及其技术开发路线,为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蔡志强 刘禹宏
目前农业科技企业发展中存在产权不清、创新动力不足、资金缺乏等问题,而在政府主导下的农业科技园区发展中存在定位不准、重物质投入、轻科技创新等问题。本文首先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市场经济对农业科技企业发展的要求,进而探讨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功能定位、功能建设及其对农业科技企业发展的作用等问题,阐释了农业科技园区与农业科技企业发展的互动机制,最后对我国农业科技企业及农业科技园区的互动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