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66)
- 2023(5929)
- 2022(4842)
- 2021(4106)
- 2020(3346)
- 2019(7495)
- 2018(7250)
- 2017(13535)
- 2016(7244)
- 2015(8245)
- 2014(8127)
- 2013(8436)
- 2012(8184)
- 2011(7805)
- 2010(8088)
- 2009(7425)
- 2008(7167)
- 2007(6354)
- 2006(6127)
- 2005(5568)
- 学科
- 济(58123)
- 经济(58083)
- 地方(17851)
- 管理(17836)
- 方法(14647)
- 中国(14204)
- 数学(12971)
- 数学方法(12906)
- 业(12323)
- 学(12296)
- 地方经济(12293)
- 企(9039)
- 企业(9039)
- 业经(8516)
- 环境(7913)
- 农(7450)
- 经济学(7030)
- 发(6649)
- 财(6488)
- 城市(6479)
- 制(6167)
- 和(5785)
- 融(5698)
- 金融(5698)
- 产业(5642)
- 资源(5523)
- 体(5348)
- 农业(5317)
- 银(5087)
- 银行(5077)
- 机构
- 大学(118843)
- 学院(118047)
- 济(58939)
- 经济(57689)
- 研究(49897)
- 管理(38867)
- 中国(36133)
- 理学(32497)
- 理学院(31944)
- 管理学(31379)
- 管理学院(31150)
- 科学(30574)
- 所(26123)
- 京(25724)
- 财(24577)
- 研究所(23711)
- 中心(21100)
- 经济学(20045)
- 财经(19411)
- 农(19060)
- 江(18703)
- 院(17966)
- 经济学院(17618)
- 经(17482)
- 范(16484)
- 师范(16324)
- 北京(16269)
- 业大(15883)
- 科学院(15876)
- 农业(14831)
- 基金
- 项目(75196)
- 科学(59974)
- 基金(56453)
- 研究(51068)
- 家(50358)
- 国家(50025)
- 科学基金(42330)
- 社会(35145)
- 社会科(33394)
- 社会科学(33385)
- 基金项目(29929)
- 省(28121)
- 自然(27189)
- 自然科(26539)
- 自然科学(26536)
- 自然科学基金(26019)
- 划(24373)
- 资助(22166)
- 教育(21473)
- 发(18214)
- 编号(18025)
- 重点(17737)
- 部(15874)
- 国家社会(15531)
- 发展(14661)
- 成果(14596)
- 展(14497)
- 创(14449)
- 计划(14223)
- 济(14192)
共检索到1906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朱和平
试论六朝南方城市大量涌现的原因、表现及城市经济的特征朱和平学术界对六朝社会经济的发展虽多有论述,但是,作为商品经济摇篮和最发达地的城市,却尚无专文论及。本文拟就这一时期城市大量涌现的原因、表现及城市经济的特征作一肤浅探讨,冀希同仁教正!一、南方城市大...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曦
本文指出了污水处理工程的国民经济评价应坚持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评价原则,分析了定性评价中应着重考虑的问题,提出了国民经济评价中定量分析的几种方法和主要参数。
关键词:
污水处理 国民经济 评价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涛
唐宋之际,伴随着南方城市网络的形成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南方城市市场也形成了网络状结构。作为一个整体,这一市场网络在与北方城市进行经济贸易的过程中,显示出了独特的地位,成为全国主要的商品发散地。南北城市间的经济运动也显现出了非均衡性的发展态势,这一发展态势的形成是有着深刻的原因和影响的。
关键词:
唐宋之际 城市 市场网络 非均衡性运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春阳 杨培峰
收缩城市最早出现在欧美国家,中国在经历快速城镇化发展后,部分地区也开始出现收缩,但中外收缩城市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本文从收缩城市的复杂属性出发,提取动因机制及表现特征为主要研究要素,对中外收缩城市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1)在动因机制方面,去工业化是引发早期西方城市收缩的核心因素,区域性去工业化引起山西等地区城市收缩;全球化引发西方单一产业地区收缩,在中国表现为资本向沿海地区集聚,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人口迁移;郊区化导致美国等西方国家中心城市及地区人口流失、内城收缩,在广义郊区化进程下中国的城市中心与郊区中心共同发展;(2)在表现特征方面,国外收缩城市普遍为中度收缩,处于收缩后期,中国普遍为低度收缩,处于收缩初期;国外房屋空置体现"真实"收缩,中国房屋空置在村镇层面体现"真实"收缩,大中城市出现"虚假"收缩;国外收缩集中在区域中心地区及城市,空间分布呈"中心空洞,边缘丰满",空间规模呈"人口流失—空间收缩",中国收缩集中在区域村、镇等边缘地区及县级市,空间分布呈"中心丰满,边缘空洞",空间规模呈"人口流失—空间扩张"。
关键词:
收缩城市 动因机制 表现特征 比较研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吕靖烨
随着我国城市的日益发展,城市社区外部不经济问题日益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如何治理社区商业外部不经济,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日常生活购物与消费等方面的问题则是当务之急。而加强社区商业环境规划,加大政府对社区商业的投入、制定扶持社区商业发展,规范经营的政策、建立健全社区商业行业规范,形成有效的行业监督机制、采取以连锁经营为主的业态多元化发展等是解决社区商业外部不经济之良策。
关键词:
社区商业区 外部不经济 表现 治理策略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卢华语
六朝商人诗含以商人为题者、商人所写者、不以商人为题而实写商人者、借叙事抒情而涉及商人者等四种类型,其传递出的信息是:1.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2.城市商业畸形繁荣;3.封建政权不抑富商巨贾,抑商、贱商主要针对中小商人,这为研究六朝的商人和商业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关键词:
六朝 商人诗 信息 商业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常兴 安鲁
六朝时期由于民族矛盾纷争和战乱频繁,掀起了中国历史上北人南迁的又一次高潮。大量南迁移民不仅为江南地区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垦辟出大量的土地,并且在南方广泛种植和推广北方的旱地作物,同时铁器牛耕等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劳动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推广应用。以江南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基础,其手工业和商业也都蓬勃兴起,大型商业城市纷纷出现。六朝移民不仅推动了江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促成了江南经济区的形成,而且为隋唐以后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
六朝 永嘉南渡 农业发展 江南经济区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赵宗波 李海燕 童翠萍 张盈芳
有关城市的丛书一直络绎不绝地在上市,但都基本集中于耳熟能详的几座历史文化名城或者是旅游热都,而且也基本上是从文化观光的角度来介绍景点的好处和逛街的去处的。2005年9月,南京师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尚勇敏 曾刚 倪外 朱贻文
碳排放控制与经济增长的双重挑战使中国经济增长方式选择成为令人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利用1997—2011年中国53个地级以上城市数据,通过聚类分析将其分为四类城市,并分析不同类型城市经济增长方式演变的特征与路径选择。研究结果表明:从经济规模与碳排放量的关系来看,经济增长方式呈现出绿色增长、棕色增长和黑色增长三种类型,且不同类型城市经济增长方式演变轨迹上存在较大差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在总体上是一个由黑色增长、棕色增长向绿色增长螺旋式演进的过程;不同城市应综合考虑当前的经济条件和功能定位选择适合自身的经济增长方式。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城市 经济增长方式 绿色增长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培
文章在利用Malmquist指数和一系列反应地区差异的统计指标对中国216个地级市1990~2004年城市经济增长的效率和差异进行描述的基础上,针对2000年以来中国城市经济表现出的新特点,采用因子分析和空间计量方法分析了影响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990~2004年中国216个地级市的TFP整体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城市经济的地区差异明显且呈扩大趋势。2000年以来影响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因子强度依次为:地理位置因子、产业结构与市场化水平因子和要素投入因子。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艺
研究城市经济圈发展战略,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构建成都城市经济圈,推动成都与周边城市的经济一体化,带动四川乃至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在对成都城市经济圈的范围界定、基本情况和基本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就成都城市经济圈对卫星城镇建设和外圈城镇区域经济建设的带动效应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由点到面"和"由面及点"的带动发展思路。
关键词:
成都城市经济圈 区域特征 带动效应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琳 蔡丽娟
基于经济实力和城市产业互补性视角修正引力模型,结合GIS可视化,对1998-2012年中三角城市群的城市经济联系强度与空间结构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15年中三角各城市对外经济联系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城市间经济联系差异扩大,城市经济联系空间结构基本维持以武汉为中心以及以长沙、新余组团为中心的两大圈层式扩散形态,呈北部与中南强、东部弱的空间分异特征;武汉城市圈、泛长株潭城市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之间跨界联系具有明显的非均质性,互动集群式发展结构尚未形成;产业互补性在城市经济联系中的重要性逐渐显现,新余、益阳、萍乡等城市在非中心城市的对外经济联系中表现突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中三角城市群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