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79)
- 2023(17393)
- 2022(14694)
- 2021(14165)
- 2020(11625)
- 2019(27289)
- 2018(27190)
- 2017(51010)
- 2016(28674)
- 2015(32537)
- 2014(32959)
- 2013(31221)
- 2012(28583)
- 2011(25617)
- 2010(25908)
- 2009(22821)
- 2008(22188)
- 2007(19344)
- 2006(16664)
- 2005(14416)
- 学科
- 济(101771)
- 经济(101639)
- 管理(76425)
- 业(70490)
- 企(58946)
- 企业(58946)
- 方法(50247)
- 数学(43825)
- 数学方法(42989)
- 中国(31356)
- 农(28145)
- 财(26034)
- 教育(25495)
- 学(25202)
- 理论(23686)
- 业经(22673)
- 地方(19745)
- 制(19151)
- 农业(18466)
- 技术(17599)
- 贸(17330)
- 贸易(17321)
- 易(16820)
- 和(16784)
- 务(16188)
- 财务(16095)
- 财务管理(16057)
- 教学(15852)
- 环境(15194)
- 银(15154)
- 机构
- 大学(390867)
- 学院(387138)
- 管理(148648)
- 济(141040)
- 经济(137600)
- 理学(129266)
- 研究(128159)
- 理学院(127744)
- 管理学(124916)
- 管理学院(124197)
- 中国(89856)
- 京(84080)
- 科学(81215)
- 财(64908)
- 所(63832)
- 农(62195)
- 范(59769)
- 师范(59178)
- 业大(58938)
- 研究所(58665)
- 中心(58221)
- 江(57814)
- 北京(53253)
- 财经(52325)
- 农业(48687)
- 师范大学(47983)
- 经(47669)
- 技术(47503)
- 院(47209)
- 州(46569)
- 基金
- 项目(269283)
- 科学(211522)
- 研究(200664)
- 基金(190874)
- 家(166445)
- 国家(164962)
- 科学基金(141158)
- 社会(121714)
- 社会科(114963)
- 社会科学(114931)
- 省(107239)
- 基金项目(100260)
- 教育(99876)
- 自然(92436)
- 划(91779)
- 自然科(90309)
- 自然科学(90283)
- 自然科学基金(88581)
- 编号(84582)
- 资助(79553)
- 成果(70185)
- 重点(61243)
- 课题(60870)
- 部(60031)
- 发(57084)
- 创(56085)
- 创新(52057)
- 教育部(51894)
- 项目编号(51881)
- 科研(51299)
- 期刊
- 济(148537)
- 经济(148537)
- 研究(116219)
- 中国(81277)
- 教育(75844)
- 学报(63230)
- 科学(56062)
- 农(55740)
- 管理(54227)
- 财(49495)
- 大学(49108)
- 学学(44775)
- 技术(40381)
- 农业(38946)
- 融(27395)
- 金融(27395)
- 业经(25248)
- 财经(24700)
- 经济研究(23597)
- 图书(21805)
- 经(21070)
- 职业(20641)
- 业(20487)
- 问题(18936)
- 版(18675)
- 科技(18312)
- 技术经济(17384)
- 统计(17360)
- 理论(17117)
- 坛(17012)
共检索到5638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小飞
公民身份教育的复兴标识着公民教育从自我向共同体取向认同的重要转变。从符号认同、国民认同到多元认同是公民身份教育演变的基本逻辑。英国的主动公民、美国的多元价值、德国的政治教养、法国的共和人权、韩国的国民伦理、日本的"好公民"培养体系,代表了参与型、权利型、责任型等公民身份教育实践模式的基本类型。六国模式中尽管存在特定的背景差异,但对于构建本土模式、专设国家课程、支持教学民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中国特色公民教育发展路径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公民身份教育 共同体 实践模式
[期刊] 会计之友(上旬刊)
[作者]
江兰天
目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急需完善。本文认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应以校内实验环节为基础,以校外实习环节为补充,以校内外科研环节为高度,以手工和电算化两种形式为手段,形成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体系。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成文竞 石静 俞平高 曾蕊
为解决上海农业企业的高技能人才需求问题,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与光明食品集团上海五四有限公司紧密合作,构建并有效实施了基于"双主体"培养模式的园艺"全产业链"课程体系,实现了学生、学院、企业和社会的多赢。课程体系的构建关键要做好企业人才需求调研,确立培养目标,进行职业岗位与工作任务分析。课程体系的有效实施需要用教学组织模式改革、教学团队建设和教材建设等措施来保障。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甘玲
培养出符合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永恒追求的育人目标。为此,各高校都把健全人才培养模式作为重要发展任务。本文首先通过分析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四点内容,指出应该围绕人才评价体系来构建人才培养模式,而后从三个方面阐明了当前脱离人才评价体系指导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人才评价体系 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孟凡云 朱崇先 魏仲香 范海燕 曹庆景 赵岐刚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医学检验专业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基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双线并行、课证行赛四位一体"的梯度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以"单项基本技能—单项核心技能—综合技能"三级递进的实践教学模式;形成了"培训+测评"的教师培养模式;建立了"校企共育"养成教育模式。通过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得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亓呈明 胡立栓 孙雪 程肖冰
围绕物流工程信息化人才培养,在分析供应链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以供应链课程体系为实践教学改革突破口,提出了供应链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以库存管理为例,探讨了物流工程专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亓呈明 胡立栓 孙雪 程肖冰
围绕物流工程信息化人才培养,在分析供应链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以供应链课程体系为实践教学改革突破口,提出了供应链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以库存管理为例,探讨了物流工程专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姜兆华 姚忠平 赵力 龙军 孙秋 尹鸽平
介绍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学科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基于应用型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职业化高端人才,以技术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进行应用型研究生课程设置,构建了模块式课程体系;搭建了化工实验平台,建立了校内外实践基地,以确保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条件与质量;针对"双导师制"培养模式,采取了适应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学位论文管理措施等。目前应用型研究生培养工作逐步走向正轨,形成了学科、企业和学生多赢的局面。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海利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探索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校内外结合、课内外结合的职业能力训练,以期支撑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 职业能力 实践教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春
文章以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试点的"中职+本科‘3+4’"项目为例,借助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化培养的理念,从目标、措施、保障和体会等方面,全面深入地阐述了现代职教体系中"中职+本科‘3+4’"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
中职+本科 系统化培养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李正中 贾怀京
本文在调查研究科技信息专门人才的就业领域、社会对这类人才的业务要求,以及情报科学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论述了科技信息专业的培养方向、规格要求、教学体系和课程结构方面的总体思想与模式,提出本专业综合性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施中的理论和方法问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树伟 牛立蕊
改革当前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是提高我国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发力方式。中外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存在一定差异性,进行国内外培养模式的深入探讨及系统比较,有助于我国借鉴国外有效做法并实现有益经验的"本土化"重构。通过对中外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在培养形式、培养过程以及培养机制三方面的比较分析,发现我国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应该在其系统性、实效性、社会化方面进行改进。
关键词:
大学生 实践能力 培养模式 比较研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仇志海 李龙珠
创造、创新、创业教育三者是有机统一的,在高等院校开展"三创"教育对于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构建"三创"教育体系要把握工学结合的原则,要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能力为核心,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要通过明确定位、构建课程体系、建立保障机制、改革评价方式等来构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高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三创"教育体系。
关键词:
“三创”教育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国方 仲爱萍
中职—高校—企业共同育人的"六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与企业及高校共同建设的"三方"协同创新基地的优势,实施"六个协同":培养标准协同制订、课程资源协同开发、师资队伍协同培育、实践基地协同建设、企业文化协同融合、就业服务协同。
关键词:
校企联盟 协同培养 轨道交通专业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亚珍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决定了实践教学体系在整个高职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院校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的保障和主要的实现途径。文章探讨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分析总结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的存在主要问题,从能力培养的角度提出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和具体实施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实践教学体系 能力培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