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49)
2023(8626)
2022(7132)
2021(6381)
2020(5190)
2019(11441)
2018(10999)
2017(20732)
2016(11034)
2015(12172)
2014(12035)
2013(11900)
2012(11493)
2011(10567)
2010(11069)
2009(10411)
2008(9510)
2007(8505)
2006(7884)
2005(7701)
作者
(32490)
(26723)
(26595)
(25129)
(17044)
(12829)
(12056)
(10532)
(10249)
(9706)
(9203)
(8941)
(8630)
(8592)
(8433)
(8328)
(7868)
(7775)
(7715)
(7640)
(6956)
(6622)
(6584)
(6217)
(6193)
(6074)
(6033)
(6004)
(5520)
(5339)
学科
(50439)
经济(50396)
(29631)
管理(27191)
(25931)
金融(25928)
中国(24954)
(23730)
银行(23712)
(23170)
(22072)
企业(22072)
地方(20371)
(15135)
业经(13366)
方法(12804)
(12640)
(12491)
中国金融(11100)
农业(11057)
数学(10861)
数学方法(10784)
地方经济(10420)
(10114)
(9231)
贸易(9215)
(8876)
(8367)
(7936)
环境(7926)
机构
学院(152843)
大学(149293)
(66127)
经济(64643)
研究(59622)
中国(52270)
管理(51663)
理学(42177)
理学院(41610)
管理学(40985)
管理学院(40685)
科学(34809)
(33383)
(32611)
(31342)
中心(28517)
(28383)
研究所(27780)
(25306)
财经(24291)
北京(21904)
(21876)
农业(21797)
(21425)
(21188)
(21109)
(21063)
业大(20980)
师范(20946)
经济学(20927)
基金
项目(93585)
科学(72886)
研究(71471)
基金(64947)
(56297)
国家(55723)
科学基金(46828)
社会(45095)
社会科(42919)
社会科学(42913)
(38922)
基金项目(33580)
(31770)
教育(31591)
编号(29317)
(27588)
自然(27569)
自然科(26925)
自然科学(26918)
自然科学基金(26426)
资助(26422)
成果(24763)
发展(22632)
(22236)
课题(21871)
重点(21754)
(20388)
(19728)
创新(19126)
(18523)
期刊
(83150)
经济(83150)
研究(53648)
中国(40597)
(34398)
金融(34398)
(28693)
(24538)
学报(23641)
管理(21431)
科学(21235)
教育(19764)
农业(18677)
大学(18204)
学学(17003)
业经(14579)
经济研究(13407)
技术(13368)
财经(12493)
(10764)
问题(10492)
(9570)
(8686)
国际(8641)
世界(7905)
理论(7649)
(7510)
论坛(7510)
商业(7459)
(7342)
共检索到2661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贺水金  
迄今为止,学术界尚无人研究全面抗战爆发所引发的金融恐慌问题。该文在深入研读国民政府财政部档案、时人论述及仔细耙梳《银行周报》、《中央银行月报》报道的基础上,归纳提炼出抗战初期金融恐慌呈现五方面特征:1.债市暴跌;2.汇率贬值;3.拆息飙升;4.存款大量挤提,资本外逃严重;5.上海房地产交易,先萎缩、后繁荣。各地金融影响程度不一。重庆金融几近崩溃,其原因:一是四川金融内生不稳定性所致;二是重庆金融业与工商业、地方财政深度融合带来的后果;三是金融业经营缺乏稳健性;四是战争加剧了重庆金融枯窘程度。最后,论文认为抗战初期金融恐慌程度被削弱,主要在于:法币政策改变了中国货币供给弹性,当全社会出现系统性危机时,国家银行有能力充当最后贷款人,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从而有效地化解金融危机;政府与金融界紧密合作,精准施策;上海金融业行业自律管理和30年代初期建立的风险应对机制,成为抗战初期协助政府化解危机的第二道防线;危机时期国家银行成功地发挥了最后贷款人角色。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李超民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有关财政建设的讨论,对于凝聚中华民族抗战共识,形成发展的系统的全民族抗日战争财政思想,推动国民党政府建立国防财政体制,实施财政税收和金融体制的改革,抵制日货与废除日债,建设现代化财政金融制度和筹措国防经费等,奠立了理论基础。战时,中国共产党提出全民族全面、持久抗战主张,最终形成发展的、系统的全民族抗日战争财政思想,保证了对日作战经费的筹措。而对于国民党政府的战费筹措与金融稳定措施,也应当给予相应的积极评价。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孙群英  刘克  占弋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朱荫贵  
本文对南京政府时期为中心的外国在华银行业进行了整体分析。认为 1 92 6年时中国金融力量的发展已基本可以与外国在华银行业相抗 ,南京政府时由于多种因素的配合 ,外国在华银行业的发展在某些领域某种程度上受到遏制。但是 ,由于外国在华银行业是以其在中国政治经济力量为基础得到发展的金融势力 ,因此 ,在不平等条约、租界等特权未曾废除 ,外国势力在中国高人一等并处心积虑扩大侵略的局面不曾发生根本改变前 ,外国在华银行业的优势地位同样是不可能发生根本变化的。本时期日本银行业在本国政府对华侵略政策支持的背景下 ,在关内外迅猛扩张 ,并在关外迅速占据统治地位的史实 ,正好典型的证明了这一点。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山丽杰  吴林海  钟颖琦  徐玲玲  
随着各种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和担忧。其中,添加剂风险已成为食品安全风险中比较突出的风险之一。文章基于江苏省内经济发展程度存在显著差异的南部(苏南)、中部(苏中)、和北部(苏北)三个地区657名消费者的实际调研数据,以计划行为理论与结构方程模型为主要分析工具,研究了影响公众食品添加剂安全风险感知及其恐慌行为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蓝庆新  赵乐祥  
近日,中美经贸冲突不断升温,美方在公布301调查报告以及宣布对中国约600亿美元的商品增加关税之后,又准备对总值1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对华贸易战态势显现。针锋相对,中国也对美国约6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25%关税,中美贸易战之势似乎不可避免。然而,在笔者看来,中美之间贸易冲突升级是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提升,中美两国进入大国博弈的体现。考虑到现阶段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谭雅玲  
当前国际金融心理恐慌大于实际状况,政策预期作用大于实际调整力度,但市场应对与驾驭能力可以掌控波动的价格与调节的策略。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磊  
文章重点总结、梳理了金融危机传染渠道领域理论与实证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各国经济基本面之间的相互关联性是危机传染的关键渠道,尤其是银行信贷、证券投资和私人资本流动等金融关联性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投资者情绪及其非理性行为也可能在危机传染中起到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金融危机传染性难以避免,但一个国家可以通过改善自身的宏观经济状况、提高宏观政策应对能力,以增强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全球范围内积极有效的政策协调与合作,对于控制危机传染的可能性及传染程度也至关重要。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春峰  
一、导言:两种矛盾的观点 1997年7月开始的东亚金融危机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其原因在于,与以往的金融危机相比(如1993年的欧洲货币危机、1994—1995的墨西哥危机),此次危机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第一,危机发生在经济高速增长,一直为经济学家视为良好典范的东亚五国(泰国、印尼、韩国、马来西亚、菲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向春江  
九十年代迄今共发生了三次较严重的金融危机,即1992~1993年的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4~1995年的墨西哥比索危机;1997年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这三次危机都由一国开始而演变成大规模的地区性危机甚至波及全球,随之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不安。其中,19...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向春江  
危机在一国内部是如何传导的为了对危机爆发提供一个一般性的解释,首先应弄清危机在一国内是如何传导的。关于危机在一国内的传导机制有着两种危机模型解释:第一代危机模型(又称典型危机模型)和第二代危机模型。1、第一代危机模型。它是70年代中期美联储官员斯蒂芬...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常树华  
对辛亥革命以前至抗日战争爆发前夕的云南金融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与研究,并对此前的云南货币及金融机构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云南是一个落后的边疆省份,由于多种原因,造成云南货币及金融业发展的特殊性。从对云南金融史的研究中可以看到金融业对云南近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及军事的巨大影响。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洛林  余永定  李薇  
日本爆发金融危机之后王洛林,余永定,李薇一、当前日本面临战后最严重的金融危机1990年泡沫经济破灭之后,日本经济一直处于萧条状态,金融业的困难也越来越大,到1995年终于发生了战后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危机的主要表现是:1.金融机构受到不良债权的严重困扰...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陶长高  郑磊  
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金融监管制度和政策的不完善。本文回顾了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前的金融监管模式和监管体系特点,并对对冲基金等金融机构由谁监管、如何监管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如何处理监管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如何对监管者实施监管等四个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得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一些启示。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璐瑶  
在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中,中国由于是唯一的银本位国家,受到的外部冲击不同于其他国家,直到1934年6月才发生金融恐慌。为了摆脱金融恐慌,政府1935年6月进行了币制改革,虽然取得了成功,但也为此放弃了外汇管制。这场特殊的历史经历表明:外部资本的大量涌入很可能会对一国经济和金融造成不稳定的影响;内部金融体系风险管理机制的缺乏和政府不适当的经济政策也会对一国的经济和金融造成严重的冲击。在今天人民币升值的形势下,仍需以史为鉴,在资本管制上采取适当措施以防范国际资本流入和金融系统监管不善带来的危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