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2347)
2022(1803)
2021(1861)
2020(1586)
2019(3347)
2018(3471)
2017(6137)
2016(3731)
2015(4555)
2014(4752)
2013(4492)
2012(4405)
2011(4099)
2010(4465)
2009(4065)
2008(4431)
2007(4251)
2006(3877)
2005(3666)
2004(3288)
作者
(12294)
(10262)
(10097)
(9774)
(6657)
(5106)
(4706)
(3970)
(3928)
(3906)
(3568)
(3565)
(3392)
(3313)
(3283)
(3217)
(3121)
(3110)
(2985)
(2975)
(2749)
(2575)
(2542)
(2478)
(2389)
(2307)
(2240)
(2222)
(2203)
(2164)
学科
(14119)
经济(14091)
管理(11278)
(10579)
(8760)
企业(8760)
中国(5246)
方法(5192)
(5177)
(4674)
(4155)
理论(4032)
(4026)
业经(3741)
数学(3737)
教育(3722)
数学方法(3581)
农业(3404)
(2944)
(2922)
银行(2913)
(2802)
(2757)
地方(2752)
(2608)
金融(2608)
(2584)
(2582)
贸易(2581)
教学(2570)
机构
大学(59650)
学院(58292)
研究(21518)
(19199)
经济(18579)
管理(17896)
中国(16422)
理学(14534)
科学(14262)
理学院(14218)
(14125)
管理学(13690)
管理学院(13565)
(12073)
(11311)
研究所(10668)
(10640)
(10507)
(10296)
师范(10189)
中心(9687)
北京(9219)
农业(8904)
业大(8582)
(8512)
师范大学(8210)
教育(7828)
(7772)
财经(7739)
技术(7572)
基金
项目(31662)
科学(24004)
研究(23489)
基金(21404)
(18839)
国家(18609)
科学基金(15020)
社会(13555)
社会科(12604)
社会科学(12598)
(12339)
教育(11848)
(10764)
基金项目(10454)
编号(10150)
成果(9908)
资助(9594)
自然(9510)
自然科(9297)
自然科学(9294)
自然科学基金(9119)
课题(7929)
重点(7337)
(6966)
(6653)
(6548)
(6344)
项目编号(6202)
大学(6035)
教育部(5857)
期刊
(28306)
经济(28306)
研究(20072)
中国(16579)
教育(12686)
学报(12030)
(11629)
科学(9796)
(9191)
大学(9075)
学学(8224)
管理(8219)
农业(7789)
技术(5971)
(5766)
金融(5766)
图书(4612)
财经(4563)
业经(4204)
(4026)
(3982)
(3921)
经济研究(3682)
书馆(3562)
图书馆(3562)
问题(3512)
(3346)
(3299)
论坛(3299)
业大(3174)
共检索到1022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马健生  王勇  
儿童就是儿童,是个人发展的特殊阶段,决定着基础教育的特点。然而,在风行的后现代的话语中,儿童却往往被“人”所取代,淡出了教育理论的视野,由此所建构起来的许多“先进”教育理论或理念则与教育实践越来越远,声音越发地空洞而苍白,既无益于教育理论的发展,更无助于教育改革的健康推进。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马开剑  
泰勒原理是实践导向的,也必然是"技术理性"的,而后现代课程则是理论导向的,具有明显的"概念理性",两者分处于不同的话语平台,各具不同品格与价值。尽管泰勒原理在后现代语境中显示出局限性,但它不会在后现代语境中消亡。我国与西方国家在现代性发展水平上存在较大落差,在基础教育课改实践中,我们只能在现代与后现代思想的交融中重塑泰勒原理,使之重获新生。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方展画  颜丙峰  
后现代已经走向式微 ,但后现代的精神气质却发生着久远的影响。“后现代”是在对“现代化”的批判和否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景观包括 :否定和怀疑的理论本性、非中心化的解构策略、多元化的思维风格、富有建设性的创造精神、寄予关爱的全球视野。后现代观照下的高等教育有如下特点 :打破叙事范式 ,奉行实用的知识观 ;反对理性教育 ,追求多元的目的观 ;活化静态课程 ,倡导对话的教学观 ;立足本土文化 ,面向全球的发展观。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戚万学  唐汉卫  
后现代道德教育从各个角度向现代道德教育的统一性、整体性、权威性和理性化挑战,给人们展现一种开放的、多元的、批判的、平等和对话的道德和道德教育的新面貌。在道德教育的目标上,它瓦解了现代性的完人理想和标准化的人格追求;在教育内容上,它强调去中心化,关注那些边缘性的道德主题;在教育方式上,更主张“对话式”的教育方式;在师生关系上,它提倡主体间性。但后现代的道德教育观是松散和凌乱的,并不是一个严谨的体系,其内容歧义丛生、相互矛盾甚至是对立的,因此,对后现代道德教育观应冷静对待,全盘吸收和简单的排斥都是错误的。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戎庭伟  
与我国教育语境或现代中心论意义上的主体性概念不同,后现代主义者如福柯认为,主体性是历史地建构起来的,是话语论述、社会实践以及自我创造的产物,具有多样性、流动性和异质性的特点。从福柯之眼透视儿童主体性,我们更容易把握儿童的教育过程以及教育过程中儿童的处境,进而为思考儿童的教育之道以及儿童自身获得实践自由的可能性和现实路径,提供重要的思维工具与行动方向。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魏小琳  
当前高校课程体系改革取得了可喜成果,但还远不能适应教育创新的要求。后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以实践的观点展开教育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创新能力和批判怀疑精神。受此启发,高校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应实现几个转变:教学目的应从工具论向本体论转变,追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教学内容应从预设向生成转变,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教学过程应从教师权威向学生主体转变,提倡启发式教学;教学评价应从单一向多元转变,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学义  
后现代主义是西方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产物,它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对后起市场化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具有处理好经济与生态关系、规避生态环境风险的积极借鉴意义。本文主要涉及:(1)问题的提出;(2)后现代主义的生态价值取向;(3)后现代主义的生态经济学诉求;(4)后现代主义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甘永涛  
女性主义作为一种教育思潮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法国,传统女性主义教育持两种妇女观,一是“父权制”妇女观,二是“父权制”批判妇女观。但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有两种态度:一是激进女性主义的态度。二是当代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态度。现代女性主义教育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具有明显的先进性,但仍旧没有走出两性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对于传统女性主义教育的批判性重建,还必须从后现代文明中的精神内核和价值观念需求借鉴。只分析性地找出传统、现代、后现代三种女性主义教育类型地一般特征与具体表现还是不够地,女性主义教育学更重要的使命,是要整合这三种教育资源,女性主义教育建构尚需要实现传统、现代、后现代三重视野的“视界融合”。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樊亚峤  靳玉乐  
本文从探讨儒家课程思想入手,通过将儒家的课程思想与后现代主义进行对比,从超越"二元对立"迈向"中庸和谐",从反对"人类中心"迈向"化成天下",从消解"理性主体"迈向"内省体悟"三个方面来逐步勾画出了儒家课程思想中的后现代图像。并指出我们应该使用后现代主义来促进儒家课程思想在当代得到进一步发展。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聂荣鑫  
知识观是课程改革的基础,为课程改革提供了方向。本文在分析知识观及其对当前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基础上,区分了现代和后现代知识观的差别,并提出后现代知识观对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些重要启示,以避免当前课程编制中所出现的问题。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包国  
从后现代思潮的视角反思当代教育问题,应确立以下新的教育观念和研究领域:1.非决定论的教育哲学观,2.学习研究中的非逻辑认知,3.教育研究中的生理心理学,4.学习自组织理论,5.教育关怀与人道主义,6.社区网络与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发展。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丽华  
在以电视为主体的电子媒介普及的今天,电视已成为家庭环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成为当代社会文化的重要支柱。1992年到1993年的全国城市儿童媒介接触调查研究发现,电视是儿童接触率最高的媒介,约50%的儿童一周看电视3至5次,在大城市中,看电视的次数更多一些。由此可见,看电视已成为当代儿童生活的重要内容。儿童可直接通过电视来了解自然环境的状况,接受某些知识,并掌握所应遵循的社会行为规范。可以说,电视作为现代科学技术送给当代儿童的特殊礼物,已成为影响儿童社会化发展的新动因,它的影响已远远超过了其他大众媒介的作用,甚至可与家庭、学校等的影响相匹敌。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电视作为儿童接受...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回春萍  
文学童话自出现之日起,就处于与内部的文类传统和外部的客观现实持续、动态的互动之中。后现代童话也不例外,除了持续地与经典童话、民间传说、神话等进行互文对话之外,也始终处于与后现代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既共谋又批判的辩证关系之中。一方面,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为后现代童话的兴盛提供了灵感来源与读者保证,市场化的原则体现在童话从创作到发行的各个环节之中;另一方面,后现代童话因其作为上层建筑所具有的相对独立性又可以游离于现实之外,通过对消费社会中的各种问题的反思,呈现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固有矛盾,引发读者对社会现实以及个体生存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丁勇  
全纳教育是21世纪世界教育及特殊教育的重大发展趋势之一。全纳教育与后现代思潮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试图在揭示这种密切联系的基础上,从后现代的视角对全纳教育的内涵和特点作出新的诠释,以求从中得到有益于我国随班就读发展的启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小威廉姆·E·多尔  王红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