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69)
- 2023(4025)
- 2022(3063)
- 2021(2817)
- 2020(2021)
- 2019(4656)
- 2018(4375)
- 2017(7835)
- 2016(4029)
- 2015(4373)
- 2014(4553)
- 2013(4540)
- 2012(4369)
- 2011(4365)
- 2010(4693)
- 2009(4724)
- 2008(4753)
- 2007(4512)
- 2006(4198)
- 2005(3597)
- 学科
- 济(21596)
- 经济(21567)
- 农(20359)
- 业(14002)
- 农业(13739)
- 管理(9834)
- 业经(9557)
- 企(7209)
- 企业(7209)
- 农业经济(6414)
- 方法(6328)
- 中国(6214)
- 学(5722)
- 发(5577)
- 制(5426)
- 发展(5039)
- 展(5026)
- 理论(4832)
- 地方(4715)
- 村(4451)
- 农村(4430)
- 数学(4352)
- 策(4318)
- 建设(4314)
- 数学方法(4294)
- 土地(4011)
- 收入(3858)
- 财(3797)
- 银(3738)
- 银行(3737)
- 机构
- 学院(71513)
- 大学(70199)
- 济(28880)
- 经济(28113)
- 管理(25683)
- 研究(23797)
- 理学(21771)
- 理学院(21537)
- 管理学(21213)
- 管理学院(21082)
- 中国(18711)
- 农(16001)
- 京(14602)
- 财(13865)
- 科学(13608)
- 所(11371)
- 中心(11289)
- 范(11265)
- 师范(11215)
- 农业(11074)
- 江(11053)
- 业大(10782)
- 财经(10760)
- 研究所(10149)
- 经(9624)
- 经济学(9324)
- 州(9260)
- 北京(9173)
- 师范大学(8844)
- 经济学院(8269)
- 基金
- 项目(43439)
- 研究(34843)
- 科学(34353)
- 基金(31252)
- 家(26296)
- 国家(25955)
- 社会(23625)
- 科学基金(22260)
- 社会科(21966)
- 社会科学(21963)
- 省(17296)
- 基金项目(16178)
- 教育(15189)
- 编号(15154)
- 划(13539)
- 成果(13217)
- 自然(12145)
- 自然科(11742)
- 资助(11739)
- 自然科学(11737)
- 自然科学基金(11521)
- 农(10639)
- 课题(10262)
- 发(10130)
- 国家社会(9777)
- 部(9636)
- 重点(9573)
- 性(9450)
- 村(9169)
- 制(9082)
共检索到1106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屠李 赵鹏军 张超荣
全球化、现代化、城镇化背景下我国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当前我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正如火如荼的开展,亟待进行相应的理论建设以指导实践。通过传统村落保护的理论源头——遗产保护理论的回顾,以及对国际遗产保护视野中的与传统村落相关的理论与方法的借鉴,进而提出价值导向的传统村落保护的理论框架:以维护传统村落的遗产价值为目标,以原真性和完整性为原则,关注传统村落的空间环境、功能用途、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政治环境的持续变化,建立协调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管理机制。
关键词:
传统村落 遗产保护 遗产管理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魏成 苗凯 肖大威 王璐
基础设施作为传统村落村民生活和生产的物质性载体,其完善与协调与否是衡量传统村落保护成效的重要标志。从分析传统村落基础设施的"适应性"、"生态性"以及"地域性"三个基本特征入手,运用与结合相关区划方法,以前三批2555个中国传统村落为基础,构建了传统村落基础设施特征区划,系统梳理了分区传统村落基础设施的典型特征,并对传统村落基础设施的保护提出了针对性的思考,以期丰富与深化传统村落保护的既有研究。
关键词:
中国传统村落 基础设施 区划 保护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马翀炜 覃丽赢
一、村落不再采取何种聚居方式是与人们采取何种特定的生产生活方式紧密相关的。一般而言,村落聚居方式是与农耕活动相适应的。在长期再生产过程中,村落不仅形成了一套与特定的自然环境相适应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经验,从而能够通过劳动从自然中获取所需要的生产生活资料,而且也在此过程中形成了特定的社会结构,并不断创造出文化并凝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马翀炜 覃丽赢
一、村落不再采取何种聚居方式是与人们采取何种特定的生产生活方式紧密相关的。一般而言,村落聚居方式是与农耕活动相适应的。在长期再生产过程中,村落不仅形成了一套与特定的自然环境相适应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经验,从而能够通过劳动从自然中获取所需要的生产生活资料,而且也在此过程中形成了特定的社会结构,并不断创造出文化并凝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村民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马翀炜 覃丽赢
一、村落不再采取何种聚居方式是与人们采取何种特定的生产生活方式紧密相关的。一般而言,村落聚居方式是与农耕活动相适应的。在长期再生产过程中,村落不仅形成了一套与特定的自然环境相适应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经验,从而能够通过劳动从自然中获取所需要的生产生活资料,而且也在此过程中形成了特定的社会结构,并不断创造出文化并凝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晓毅
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根基。当下,传统村落的保护受到各方越来越多的重视,仅列入建设部前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就有2555个村落。但是应该把传统村落保护成什么样子还不清晰。已知保护成功的案例大多是旅游开发,即通过吸引游客来维持传统村落的延续。旅游开发得当可以使传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春成 万志琴
面对传统村落迅速改变、消失的现实,传统村落保护受到了学界和政府的重视。采用比较分析法对我国当前传统村落保护的基本思路进行梳理,结果发现:着眼于民居、文物性建筑的保护思路因为不能照顾传统村落居住者的利益而无以为继;以旅游开发促进保护的思路表面上对推动传统村落保护效果显著,但长期看却存在诸多弊端,其核心缺陷仍然是未能考虑当地居民的利益;村庄整治为传统村落保护提供了最为需要的公共设施,不失为一种值得推广的保护思路。由于传统村落具有历史文化遗产与现实人居环境的双重属性,传统村落的居住者是传统村落的所有者,因此传统村落的保护必须服务于居住者的利益,并以此作为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出发点。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林珏
新贸易保护主义,系70年代中期以来的一种贸易保护主义。它发源和生长于美国,80年代下半期其思潮几乎席卷全球,成为一种国际思潮。与传统贸易保护主义相比,新贸易保护主义有着显著的特点和更广泛的理论基础。本文试对这两方面作一探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本光
就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理论基础进行了思考,认为人力资源会计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及其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生产力经济学、组织行为学、会计学、人事管理学.
关键词:
人力资源 会计 理论基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屠李 赵鹏军 胡映洁 张超荣
历史性城镇景观,作为一种认知城镇遗产的新视角和协调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新方法,引入其解决现阶段传统村落保护中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难以协调的困境,是必要且可行的。首先,厘清了历史性城镇景观的概念及其双重内涵;同时,阐释了历史性城镇景观方法中的核心理念——层积认知和整体保护,并分析了其在传统村落保护领域的适宜性;最后,提出了"基于历史性城镇景观方法的传统村落层积认知与整体保护"的理论框架:从层积和可持续性两个核心概念出发,以层积认知和整体保护为切入焦点,在对传统村落的空间和价值层积进行充分认知的基础上,探索其形成的背景机制,并据此从管理变化、民生改善与社区发展、保护与发展良性循环的建立三个方面提出整体保护策略及其实施的政策工具。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林婧
蓝碳的保护对海洋生态保护、海洋防灾减灾等具有重要意义,是海洋碳汇交易、海洋产业生态化建设的前提,也是极具发展潜力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手段。蓝碳保护的理论基础源于国际环境法的共同责任原则,民法中的有关物权理论,以及陆海统筹理论。蓝碳保护的制度困境则表现在气候融资机制效能有限,蓝碳资源产权不明晰,以及生态系统服务付费制度实现不易。因此,需要推动国际环境立法,更多关注蓝碳议题,建立统一碳汇市场,并探索综合性生态补偿机制在蓝碳保护上的运用。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叶六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个人信息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信息泄露和滥用造成侵权的现象层出不穷,个人信息的有效保护被提上日程。为实现对个人信息的有效保护,在构建完整的个人信息保护体系和具体的法律法规及管理办法时,要充分理解个人信息保护的本质内容,充分认识个人信息保护的机理,唯有建立在法理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理论基础上的个人信息保护体系,才最终能够切实达到保护个人信息的目的。
关键词:
个人信息 隐私权 信息保护 理论研究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彬 王巧玲
传统村落承载着人们的乡愁记忆,保护传统村落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浙江省义乌市推进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诉求,探索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实施路径,并提出了相应的用地对策与建议。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静芬 胡娟 唐荣 崔家兴
传统村落是我国农耕文明的重要积淀和乡村社会的关键组成.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的启动标志着我国传统村落保护范畴从单体走向群体.该文以鄂东地区89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从地脉、人脉、文脉三个维度构建社会记忆指标体系,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使用实地调研数据和空间坐标数据度量传统村落社会关联和空间格局,提出传统村落簇团(若干簇团的聚集成为簇群)的概念及识别方法.研究表明:1)传统村落具有丰富的地脉、人脉、文脉社会关联,集聚分布在孝感、武汉、黄冈的北部以及咸宁东部、黄石南部;2)综合考虑传统村落社会关联和空间格局,研究识别出7个簇团、2个簇群;3)根据网络密度,研究将传统村落簇团分为高协同性、中协同性、低协同性三类,并提出分类发展的建议.研究对于识别传统村落簇团与簇群、划定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社会关联 簇团 簇群 连片保护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崔景朋
传统村落的建筑作为文化遗存,其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以及文化景观,是该地区历史文化的载体。故在遵循保护文化遗产、挖掘文化资源、恢复文化遗产原真性等原则的基础上,把传统村落打造成保护"乡村记忆"、传承"乡村记忆"、宣传"乡村记忆"、展示"乡村记忆"的体验中心和生态博物馆,不仅是完整保护、展示当地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需求,也是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