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89)
2023(10239)
2022(8337)
2021(7470)
2020(6490)
2019(14364)
2018(14219)
2017(27349)
2016(15011)
2015(16688)
2014(16646)
2013(16566)
2012(15145)
2011(13475)
2010(13875)
2009(13505)
2008(13806)
2007(12865)
2006(11579)
2005(11059)
作者
(45231)
(37919)
(37792)
(35633)
(24402)
(18014)
(16947)
(14456)
(14373)
(13801)
(13091)
(12745)
(12574)
(12345)
(12263)
(11472)
(11383)
(11196)
(11143)
(10867)
(9592)
(9395)
(9333)
(8848)
(8699)
(8650)
(8415)
(8386)
(7682)
(7529)
学科
(80828)
(76375)
企业(76375)
管理(68539)
(65461)
经济(65333)
(28211)
业经(27104)
方法(26399)
(23071)
(21142)
财务(21122)
财务管理(21097)
企业财务(20025)
(19962)
数学(18306)
数学方法(18140)
农业(16711)
技术(16630)
(15276)
中国(14814)
(14650)
(14630)
体制(13525)
(13121)
理论(13037)
企业经济(12374)
经营(12116)
技术管理(11030)
(10542)
机构
学院(226412)
大学(222030)
(95713)
经济(93909)
管理(90162)
理学(76350)
理学院(75638)
管理学(74703)
管理学院(74291)
研究(73310)
中国(59734)
(50300)
(46893)
(43125)
科学(43067)
财经(38312)
(37894)
(37398)
(34587)
农业(34110)
业大(33951)
研究所(33521)
中心(33135)
北京(29198)
(28559)
经济学(28518)
财经大学(28109)
商学(26331)
(26323)
商学院(26102)
基金
项目(141451)
科学(112750)
基金(104321)
研究(102546)
(90847)
国家(89987)
科学基金(78493)
社会(66460)
社会科(62962)
社会科学(62944)
(56439)
基金项目(54653)
自然(51602)
自然科(50423)
自然科学(50403)
自然科学基金(49598)
(46247)
教育(46159)
资助(42734)
编号(39890)
(35816)
(33145)
(32219)
成果(32166)
重点(31722)
(31646)
创新(30128)
(30005)
课题(28054)
国家社会(27448)
期刊
(116689)
经济(116689)
研究(68834)
中国(48405)
(44980)
(41608)
管理(41408)
学报(34786)
科学(33112)
农业(28040)
大学(27238)
学学(26143)
(23355)
金融(23355)
技术(20854)
业经(20659)
财经(20597)
教育(18651)
(17744)
经济研究(17625)
(17001)
问题(14709)
技术经济(13316)
财会(13198)
现代(12034)
世界(11802)
会计(11612)
(11403)
(11031)
经济管理(10643)
共检索到3553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吕立志  
为使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顺利运行,避免陷入管理困境,必须明确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和运行的约束条件,即:以人为本,把人的需要作为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的出发点;及时、全面和准确的信息沟通是激励约束机制运行的效果和成本;企业发展目标与员工个人目标的客观统一是激励约束机制长效运行的保证;合理性、针对性是激励约束机制实施的现实基础。只有在符合这些约束条件的基础上,才能使一个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成为规范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两种配合机制。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倪显利  
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理念,本文结合目前我国软件行业的发展状况,分析了软件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通常存在的问题,从软件企业如何建立人才激励和约束机制的诸多方面加以探讨,冀望为软件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探索出科学的管理方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深  
建立企业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黄深文章认为,搞好国有企业改革,重要的一条是调动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建立起一整套企业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1、利益机制,包括物质利益机制和精神利益机制。2、市场机制,企业经营者通常受到产品市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光进  赵莹  
循环经济是一种比传统经济更为安全有效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体的耦合行为是体系内部经济实体之间根据相互依存度而建立有效经济联系的理性行为。文章的目的是设计一个理论模型,探讨循环经济体耦合行为的有效激励模式及其约束条件,厘清其约束与激励机制,为深入进行循环经济理论研究提供一种分析框架。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罗知  赵奇伟  严兵  
基于国有企业改制的样本,本文利用双重差分法发现,在相同条件下,国有企业长期投资水平低于非国有企业,这可能是造成国有企业投资非效率的重要因素,而这一点却是既有文献所忽视的。本文从委托—代理的理论视角出发,剖析国有企业董事长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以期揭示国有企业长期投资偏低的深层原因。文中利用国有企业董事长总任期刻画其约束机制,利用国有企业董事长的持股数占总股本的比例来测度其激励机制。OLS回归结果显示,国有企业董事长总任期越短,长期投资越少,而持股比例对长期投资无显著影响;非国有企业董事长总任期对长期投资无显著影响,而持股比例越高,长期投资越少。为克服OLS回归中的内生性问题,论文进一步利用Ⅳ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国强  宋琳  范建红  
企业跨边界的技术经济合作形成了网络组织,网络组织的有序运作依靠一系列治理机制来维系,激励约束机制是其中的机制之一。经济与人文两个层面的激励与互赖关系、自我履约、抵押品三个向度的约束是网络组织有效治理的必要条件,要实现网络组织的协同效应,增强网络组织的综合能力,激励约束机制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覃合  
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促进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要解决小企业发展瓶颈的“贷款难”困境,必须对当前银行贷审委“集体决策集体负责”激励约束机制进行重构,即构建一个贷审委的分离决策均衡激励约束机制,使每个贷审委委员每次信贷决策均受到奖惩,从而调动银行对小企业的信贷积极性,以促进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的解决。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黄桂田  
企业作为一种在分工基础上构建起来的群体性协作经营组织,由于存在所有者、经营管理者和劳动者等多个利益主体,这些利益主体在企业内部能否形成一种增进企业整体效率的合力,他们之间是合作还是不合作或者在多大程度上合作,取决于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的制度安排。因而,寻求一种有效率的激励与约束相对称的制度安排,是现代企业理论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始于30年代,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本文认为,国有企业的低效率是与国有企业低效率的激励约束机制密切相关的,高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的重塑是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传统国有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是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政府主导型机制,其集中的表现是激励约束的外部化和软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是市场主导型的内部化、硬化的高效机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容达  何婧  
数字经济时代,企业能否利用数字技术驱动企业创新,是其增强竞争优势和重塑核心价值的关键。基于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年度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数字技术应用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应用显著提升了企业研发投入与创新产出,该结论在双重差分、工具变量等多重稳健性策略下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技术应用通过降低企业成本,缓解市场垄断程度促进企业研发投入与创新产出,并通过提高产品多元化促进企业创新产出。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技术应用驱动企业实质性创新,而非策略性创新。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技术应用显著提升了非国有企业、高科技企业的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对国有企业、非高科技企业的影响不显著,对成熟期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为成长期企业。此外,有力的高学历人才支撑和有效的金融支持是数字技术应用驱动企业创新的重要内外部条件。研究揭示了数字技术应用驱动企业创新的影响效果、作用机制、效应差异及其约束条件,对企业如何有效利用数字技术促进企业创新,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玉珍  
建立国企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是深入国企改革的关键 ,而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和方式是建立国企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的先决条件。对国企经营者的物质激励有五个方面 ,同时必须建立相应的精神激励和约束机制。只有这一套机制的建立、完善和有效运行 ,才能激发国企经营者的积极性 ,使国企尽早摆脱困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晓维  
企业拥有独立的、完整的经营权是搞活国有企业的必要条件。但是,如果在企业拥有经营权后,不能对经营者加以有效的约束—激励,经营者就有可能以其个人(或集团)的效用目标替代国有资产目标,企业仍然不会有活力。因此,对经营者的有效约束—激励,是搞活国有企业的充分条件。本文通过国有企业在不同产权安排下对经营者实施约束—激励的成本和效力的比较,讨论了优化国有资产产权结构,降低约束—激励成本的一般规则。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淑君,王丽静,黄群慧  
在分析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约束问题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 ,本文提出了对国有企业进行分类改革、建立有效的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的思路。针对国有企业现阶段面临的问题 ,本文进一步给出了改善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的十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叙果  
委托代理理论揭示了国有企业低效率的原因 ,指明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即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但是该理论在中国的运用遇到了制度性障碍。本文试图分析制度性障碍产生的根源 ,以及弱化和解决制度性障碍的办法 ,期望对国有企业改革有所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