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50)
2023(7652)
2022(6147)
2021(5620)
2020(5020)
2019(10904)
2018(10722)
2017(20556)
2016(11183)
2015(12596)
2014(12634)
2013(12569)
2012(11405)
2011(9592)
2010(10120)
2009(9974)
2008(10927)
2007(10119)
2006(8913)
2005(8439)
作者
(32043)
(27076)
(26756)
(25091)
(17397)
(12809)
(12165)
(10365)
(10092)
(10068)
(9167)
(8967)
(8862)
(8421)
(8288)
(8148)
(8038)
(7820)
(7798)
(7644)
(6832)
(6725)
(6629)
(6376)
(6152)
(6059)
(5989)
(5762)
(5396)
(5320)
学科
(75871)
(73425)
企业(73425)
管理(56849)
(50946)
经济(50874)
(25195)
业经(24533)
方法(21804)
(21627)
财务(21608)
财务管理(21585)
企业财务(20280)
(18960)
技术(14972)
农业(14311)
数学(13835)
数学方法(13670)
(13268)
(12603)
企业经济(11984)
(11747)
理论(11640)
(11386)
(11134)
经营(11127)
体制(10242)
技术管理(10073)
中国(9804)
决策(8890)
机构
学院(170896)
大学(162603)
管理(71975)
(70121)
经济(68828)
理学(61121)
理学院(60636)
管理学(59924)
管理学院(59619)
研究(45760)
中国(41008)
(39349)
(33817)
财经(29596)
(28540)
(28130)
(26496)
科学(26458)
(23688)
业大(22793)
商学(22381)
商学院(22209)
(22123)
农业(22061)
中心(21871)
财经大学(21126)
北京(20948)
研究所(20013)
经济管理(19460)
经济学(19364)
基金
项目(99424)
科学(79826)
研究(74653)
基金(72884)
(61365)
国家(60682)
科学基金(55001)
社会(48419)
社会科(45875)
社会科学(45864)
(40727)
基金项目(38573)
自然(35633)
自然科(34920)
自然科学(34913)
自然科学基金(34406)
教育(33365)
(31537)
编号(30570)
资助(29588)
(29398)
(24259)
成果(23991)
(21645)
创新(21573)
重点(21371)
(20717)
(20513)
(20276)
课题(19934)
期刊
(87728)
经济(87728)
研究(49506)
(40999)
中国(34301)
管理(32889)
(27576)
学报(21296)
科学(21165)
农业(18934)
大学(17356)
技术(17153)
业经(16951)
会计(16825)
学学(16651)
财经(15794)
财会(15726)
(15209)
金融(15209)
(13600)
经济研究(12887)
教育(12480)
(12443)
技术经济(11569)
问题(10790)
通讯(10595)
会通(10579)
现代(9471)
商业(9223)
世界(8901)
共检索到2680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杨凤清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吴裕舜  曾伟奇  陈慧玲  唐玲玲  
正确认识商誉的性质,是正确认识商誉及其他问题的基础。对于商誉比较权威的观点当属美国当代著名会计理论学家享德里克森的看法。他在其专著《会计理论》中介绍了三个论点:一是好感价值论;二是超额收益论;三是总计账户论。这三种观点从不同方面强调了商誉的特征、本质和计价方法。商誉的形成。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金茹  邓昊宇  
有关商誉的会计处理主要在《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准则》中进行规范,该准则于2006年颁布,实施16年以来未进行进一步修订。在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16个企业会计准则解释中,多次涉及企业合并有关商誉实际业务的规范问题,证监会也针对商誉的会计处理多次以监管文件等方式进行规范,同时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与金融工具一系列准则的修订中也涉及对或有对价的确认。基于上述原因,本文结合案例详细分析实务中商誉的会计处理,进而总结商誉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进一步修订企业合并准则的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余俊仙  
试论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余俊仙在现行财务会计制度中,对于商誉的核算并未作明确的规定。目前在理论上关于商誉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分歧,而理论与实务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会计实务上,一般只承认购入的商誉而不承认企业内部形成的商誉,当一个企业购买兼并另一个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卫华  夏瑛瑄  杨轶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朱清海  
合并商誉是企业控股合并时,控股公司购买被控股公司的价格与被控股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通常也称为购买商誉。在合并报表中如何反映合并商誉?笔者结合国内A股上市公司实际案例,对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作一简要分析。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蒋欣然  
文章通过对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合并商誉的解读以及对国内外合并商誉会计处理的对比,阐述了对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下合并商誉的初始确认和减值测试会计处理的理解和认识;分析了合并商誉与国际普遍做法的趋同之处和差异所在;对我国的商誉确认中负商誉计入当期损益的做法及减值测试中存在实务操作困难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上旬刊)  [作者] 刘正楼  
文章通过对国内外合并商誉会计处理规定的回顾,介绍合并商誉会计处理的最新潮流,剖析合并商誉减值测试法的利弊,并结合我国现阶段状况,建议我国对合并商誉会计处理宜采取逐步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的做法,不适宜从开始就直接选用减值测试法,以便于实务操作,并减少核算成本;待条件成熟再直接选用减值测试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庄怡  乔丽君  崔森  
商誉自19世纪末引起会计职业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和讨论,并开始出现在企业会计账面上,用来记录企业交易过程中实际交易价格与企业账面价值的差价。现如今,资本市场日益活跃,更多企业通过并购方式扩大规模加速发展,而在并购过程中产生的利润必须通过会计核算处理。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松年  闫佐  
试论控股兼并中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王松年,闫佐在国际上,有关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长期以来一直是会计界所争论的一个问题,有关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主要存在三种不同的会计解释,这三种不同的解释以不同的方式渗透于各国的会计实务,从而使合并商誉的实务处理呈现出多样...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珺  
近几年企业并购热潮如火如荼,企业合并中商誉的处理也成为了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选取了山西证券并购格林期货这一典型案例,发现当前我国会计准则在企业合并中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及披露机制中可能存在问题,本文拟寻求一种能够更准确地对合并商誉所蕴含的公允价值进行确认和计量的方法,并通过制度约束要求企业及时向外界披露关于合并商誉的信息。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珺  
近几年企业并购热潮如火如荼,企业合并中商誉的处理也成为了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选取了山西证券并购格林期货这一典型案例,发现当前我国会计准则在企业合并中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及披露机制中可能存在问题,本文拟寻求一种能够更准确地对合并商誉所蕴含的公允价值进行确认和计量的方法,并通过制度约束要求企业及时向外界披露关于合并商誉的信息。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刘健  黄菊珊  
《会计研究》1998年第8期刊登了徐泓、朱小平、杨万贵的《对商誉的再认识》一文(以下简称《徐文》),拜读之后,受益颇深。但对其中的一些观点存在异议,现提出与三位同仁商榷。一、关于被购企业净资产公正价格的计算问题商誉按其来源被区分为外购商誉(Pur-c...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唐海成  
在国家经济呈现"L"型走势的背景下,企业的重组、兼并成为常态化。产生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负商誉越来越受到关注。就目前来看,各个国家的理论界对于负商誉的实质、产生原因以及处理方式观点繁多,其理论研究依旧处于发展阶段。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张婷  余玉苗  
合并商誉一直是会计界争论较多的问题之一,本文试图以企业资源基础论对合并商誉的本质进行解释,先从无交易费用的理想情况着手建立模型并逐渐放松假设,考虑各种情况下合并商誉的含义以及出现合并负商誉的条件,最后对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提出一些建议。本文认为,合并正商誉的实质是被并购企业的异质性资源加入并购企业为其带来的商誉增值,合并负商誉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被并企业本身的价值因素而非交易费用。当被并企业的持续经营价值大于清算价值时,合并负商誉与企业本身的价值因素更相关;反之则与交易费用、清算成本更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