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99)
- 2023(9209)
- 2022(7199)
- 2021(6631)
- 2020(5719)
- 2019(13274)
- 2018(13222)
- 2017(26118)
- 2016(13793)
- 2015(15594)
- 2014(15338)
- 2013(15121)
- 2012(13397)
- 2011(11727)
- 2010(12249)
- 2009(11648)
- 2008(11666)
- 2007(10622)
- 2006(9369)
- 2005(8907)
- 学科
- 业(76738)
- 企(72659)
- 企业(72659)
- 济(67099)
- 经济(67020)
- 管理(59037)
- 方法(33192)
- 业经(26146)
- 数学(25578)
- 数学方法(25088)
- 财(24298)
- 农(21876)
- 务(18645)
- 财务(18609)
- 财务管理(18592)
- 企业财务(17516)
- 技术(16609)
- 农业(15929)
- 贸(15583)
- 贸易(15576)
- 易(15267)
- 制(14931)
- 理论(13700)
- 中国(13676)
- 策(13569)
- 划(13013)
- 和(12421)
- 企业经济(12197)
- 经营(11930)
- 出(11867)
- 机构
- 学院(203253)
- 大学(195534)
- 济(89348)
- 管理(88127)
- 经济(87864)
- 理学(75665)
- 理学院(75077)
- 管理学(73910)
- 管理学院(73559)
- 研究(56061)
- 中国(48953)
- 财(42661)
- 京(40167)
- 财经(33529)
- 江(31994)
- 科学(31593)
- 农(31490)
- 经(30360)
- 业大(27504)
- 所(27233)
- 中心(26620)
- 经济学(26562)
- 商学(25472)
- 商学院(25247)
- 州(25030)
- 北京(24889)
- 农业(24522)
- 财经大学(24522)
- 经济学院(24120)
- 经济管理(24099)
- 基金
- 项目(128409)
- 科学(103833)
- 研究(95572)
- 基金(95250)
- 家(80713)
- 国家(79978)
- 科学基金(72249)
- 社会(62825)
- 社会科(59865)
- 社会科学(59849)
- 省(51803)
- 基金项目(49707)
- 自然(46649)
- 自然科(45720)
- 自然科学(45713)
- 自然科学基金(44984)
- 教育(43693)
- 划(41060)
- 资助(39936)
- 编号(38476)
- 业(32209)
- 创(30478)
- 成果(28700)
- 部(28282)
- 重点(27888)
- 创新(27501)
- 发(27091)
- 国家社会(26024)
- 制(25532)
- 课题(25485)
- 期刊
- 济(101065)
- 经济(101065)
- 研究(58180)
- 管理(38880)
- 财(37873)
- 中国(37588)
- 农(29875)
- 科学(24834)
- 学报(23031)
- 技术(22486)
- 农业(20491)
- 融(20196)
- 金融(20196)
- 业经(19447)
- 大学(19284)
- 学学(18445)
- 财经(17332)
- 教育(16351)
- 经济研究(16060)
- 经(14971)
- 技术经济(14117)
- 业(13901)
- 问题(13100)
- 贸(11997)
- 统计(11990)
- 财会(11948)
- 策(11567)
- 商业(11148)
- 现代(10885)
- 世界(10430)
共检索到3064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贺小刚
业务退出主要有两种处理方式 ,即出售和解散 ,选择何种退出方式将影响到业务退出的绩效。本文结合企业代理理论和资源学派的相关观点 ,从业务资源的适应性、业务的进入方式、业务的寿命、业务规模、企业特性及业务的产业特性等方面就业务退出模式的建立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业务退出 出售 解散 退出模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青 慕国庆 颜昌军
根据国家有关的产业政策、宏观经济形势,结合资源耗竭型企业的实际,从战略角度寻找资源耗竭型企业有效的退出途径,探索这些企业的重建之路,无论对资源耗竭型企业本身的发展,还是促进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以及保持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有鉴于此,本文以衰老型煤矿企业分类退出为例,研究资源耗竭型企业退出问题。 本文的煤矿企业分类退出,是指将煤矿城市、煤矿企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岳永兵
建立宅基地退出机制是实现集体建设用地高效利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必然要求。文章首先定义了宅基地退出的内涵,并从宅基地退出内涵出发,分析了宅基地退出典型模式、不同模式的特点及缺陷,指出宅基地退出实践中存在农民利益难以保障、退出补偿有待规范等问题。文章最后从正确认识宅基地退出目的、全面客观评估宅基地价值、稳妥选择退出路径、完善相关管理环节四个方面提出了建立宅基地退出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
宅基地退出 内涵 模式 机制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贺小刚
市场退出与进入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必然规律 ,它们共同促进了企业的发展。本文认为 ,企业业务退出可以起到以下几方面作用 :实现战略转移 ;充分利用企业资源 ;降低经营风险 ;解决代理问题等。因此 ,战略业务退出将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成长 ,这也就从理论上修正了传统的企业寿命观。
关键词:
企业寿命观 业务退出 企业成长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贺小刚
本文认为,在确定战略业务退出时机时应同时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一是企业待退出业务的生命周期;二是企业业务间资源的衔接度;三是退出业务与待进入业务的市场竞争度。基于业务退出时机的定性分析,本文根据业务退出方式的不同提出了相应的业务退出时机模型,即停产时机模型、出售时机模型、关闭时机模型和转产时机模型。
关键词:
业务退出 时机选择 Intel公司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胡鹏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杨蕙馨 王军
准确把握企业进入退出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位置,分析企业进入退出壁垒,并将其与中国的制度因素相结合,考察进入退出壁垒的失效,从而可以看出进入退出理论在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思路与对策方面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进入 进入壁垒 退出 退出壁垒 国有企业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其仔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一个有趣的现象是 ,国有企业的退出并不总是顺序选择的 ,政府在选择退出的国有企业时 ,会选择部分好的企业先于部分差的企业退出 ,即采取逆退出策略。既有的讨论国有企业退出的文献以及把企业退出与激励相联系的理论很难对此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本文从国有企业退出与激励机制设计约束相结合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其结论是 ,国有企业的逆退出现象可以从预算约束的硬化条件下棘轮效应的角度加以理解。政企不分格局的改变会对政府采取逆退出策略起到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政府采取逆退出策略有利于国有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子荣
我国加入WTO后,一些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国有外经贸劣势企业,无疑只能逐步退出市场。劣势企业退出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建立合理的“退出通道”是实现国有外经贸劣势企业退出的关键,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实施不同的退出方式。劣势企业退出市场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并直接影响国有资产存量和社会稳定,必须非常慎重。
关键词:
WTO 劣势企业 退出市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欣 王金依 郑家冉
以往研究认为社会情感财富抑制了家族企业业务退出,但这种解释忽略了社会情感财富的多维性,也未考虑到业务退出带来的各种经济和非经济收益。本文基于社会情感财富混合博弈观点,提出不同维度的社会情感财富可能是左右家族企业业务退出的关键因素,并采用文本分析技术构建社会情感财富指标进行实证检验。基于制造业上市家族企业2008~2019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约束型社会情感财富抑制了家族企业的业务退出,延伸型社会情感财富则促进了家族企业的业务退出;两类社会情感财富的作用还受到绩效困境的影响,相比非绩效困境情境,绩效困境下追求约束型社会情感财富的控制家族更不愿意实施业务退出,而追求延伸型社会情感财富的家族企业会更加积极地实施业务退出。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程广林 景浩
本文针对国有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低效问题,探讨如何依法合规地解决部分低绩效员工的"退出"问题。文章分析了国有企业低绩效员工退出路径,并根据相关法规要求提出了构建国企低绩效人员"退出"机制的系列操作建议。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员工退出 绩效 劳动合同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关昕宇 张俊 温琳
受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和过剩产能的出清影响,辽宁省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优势逐步减弱,经济效益指标增速放缓,行业亏损面持续扩大,僵尸企业集中显现,不仅降低了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而且影响着经济增速质量和金融稳态运转,如何推动以僵尸企业有序退出市场为首要着力点的供给侧结构改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