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52)
- 2023(12203)
- 2022(10207)
- 2021(9464)
- 2020(7979)
- 2019(17931)
- 2018(17479)
- 2017(33620)
- 2016(17311)
- 2015(18761)
- 2014(18058)
- 2013(17292)
- 2012(15326)
- 2011(13364)
- 2010(12825)
- 2009(11498)
- 2008(10894)
- 2007(9065)
- 2006(7224)
- 2005(5877)
- 学科
- 济(65857)
- 经济(65785)
- 管理(59627)
- 业(58302)
- 企(52054)
- 企业(52054)
- 方法(34375)
- 数学(29802)
- 数学方法(29433)
- 财(19598)
- 技术(17819)
- 业经(16488)
- 农(16474)
- 中国(16364)
- 务(13939)
- 财务(13904)
- 财务管理(13881)
- 企业财务(13304)
- 技术管理(12915)
- 制(11861)
- 理论(11750)
- 贸(11319)
- 贸易(11312)
- 易(11038)
- 农业(10943)
- 划(10847)
- 学(10746)
- 地方(10451)
- 和(10251)
- 环境(10187)
- 机构
- 学院(229788)
- 大学(228468)
- 管理(100210)
- 济(95698)
- 经济(94092)
- 理学(88826)
- 理学院(88064)
- 管理学(86822)
- 管理学院(86359)
- 研究(64074)
- 中国(48128)
- 京(44042)
- 财(43319)
- 科学(36498)
- 财经(35947)
- 经(32929)
- 中心(31700)
- 江(31678)
- 业大(30677)
- 经济学(29676)
- 农(27989)
- 范(27897)
- 商学(27662)
- 师范(27641)
- 商学院(27408)
- 所(27374)
- 财经大学(27211)
- 经济学院(26882)
- 经济管理(26076)
- 北京(25984)
- 基金
- 项目(168521)
- 科学(137764)
- 基金(126801)
- 研究(126251)
- 家(108698)
- 国家(107752)
- 科学基金(96772)
- 社会(84848)
- 社会科(80653)
- 社会科学(80633)
- 基金项目(67831)
- 省(66212)
- 自然(61808)
- 自然科(60534)
- 自然科学(60523)
- 自然科学基金(59485)
- 教育(59216)
- 划(54945)
- 编号(49668)
- 资助(48636)
- 创(41317)
- 部(38168)
- 成果(37895)
- 创新(37674)
- 重点(37357)
- 国家社会(36006)
- 发(35279)
- 教育部(34311)
- 制(34257)
- 人文(34146)
共检索到3099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世权
本文针对理论上对价值创造相关问题仍存在分歧的现实,基于利益相关者治理视角对价值创造进行了解构。本文认为,价值创造的本原性质是以有效履约为目标的"创造知识"与"知识创造"的过程,也是以价值创造网络为平台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互补性"创出"的结果;其逻辑起点是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剩余及分配;价值创造的治理要义在于资本承诺、组织整合与内部人控制,关键利益相关者治理观更能促进价值创造的实现。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世权 王丹
针对学术界有关公司创业网络问题的认识仍存在分歧的现实,本文对公司创业网络的本质进行了解构,发现公司创业是基于利益相关者之间互动的价值创造过程,公司创业网络的本质是基于价值创造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契约,其形成的逻辑起点是网络合作剩余分配。在此之上,文章进一步建立了公司创业网络影响公司创业的内在机制和公司创业网络内部利益相关者价值创造过程两个理论模型来阐释公司创业网络对公司创业的作用机理,揭示了增进关系、加强互动、形成共生的公司创业网络治理要义,并且指出创业主体公司治理机制设计的关键在于秉承资本承诺、组织整合与内部人控制的关键利益相关者治理观,公司创业网络治理应该把重点放在信任、沟通与联合制裁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世权 刘桂秋
大学本质上是融"学术性"与"契约性"为一体的契约联合网络,大学、市场和社会三者之间是"异质共生与互补"的关系,大学社会责任的逻辑起点在于基于交换关系所衍生的"契约性"与"学术性",其本原性质可表述为基于"学术性"的契约之履行过程。大学社会责任可以分为学术责任、育人责任、政治责任、法律责任与伦理责任,大学社会责任的价值根源在于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大学社会责任履行可通过"学术力量主动"、"市场力量推动"与"社会力量引导"来予以实现。据此,可以构建包含价值根源、实现路径、责任与契约类型等在内的大学社会责任的履约机理模型。大学社会责任的履行要有一个"边界",其治理要义在于"有限度承担"而非"过度活跃"...
关键词:
大学本质 大学社会责任 学术性 契约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柳 张友棠
会计指数是经过提炼的企业会计信息,能够使政府更精准地把握宏观经济走势、微观经济特点,从而做出更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策略。从利益相关者角度来看,企业创造价值的来源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员工、政府和企业自身。编制基于会计指数理论的利益相关者价值创造会计指数,并对企业价值创造会计指数的应用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更有助于优化国家税收政策。
关键词:
利益相关者 价值创造 会计指数 增值额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文华
随着投资和经营理念的转变,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思想被广为接受,企业财务报告目标不能仅定位于满足投资者和债权人的信息需求,要扩展到满足企业直接利益相关者投资决策的信息需求。本文对满足企业直接利益相关者共性需求的企业价值创造过程、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财务分析和成果分享信息的财务报告进行了研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彭本红 谷晓芬 武柏宇
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服务型制造利益相关者数据,探讨制造商不同治理方式与项目绩效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制造商多采用合同治理和关系治理并重的方式,而合同治理和关系治理并弱的方式较少;制造商对其他利益相关者采用的合同治理程度越高,项目绩效越好;采用关系治理程度越高,项目绩效也越好;制造商对其他利益相关者采用合同关系并重方式取得的绩效比其他治理方式取得的绩效更好。
关键词:
服务型制造 关系治理 合同治理 项目绩效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世权
针对理论上对监事会制度去留的争论,按照企业本质→企业目标→公司治理机能→监事会的本原性质与作用机理→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创新这一思路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企业在本质上是融契约性与生产性为一体的一组契约联合网络,其目标是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取与维系。对此,要求公司治理承担着"对等"的两项机能——"保健机能"和"激励机能"。依此逻辑,监事会的本原性质是通过业务监督与财务监督活动的展开,为缔约者提供了一个减少缔约风险,增加缔约意愿的监督制衡机构的同时,又为以股东为首的利益相关者提供了一个参与机制。最后,指出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创新也应该以引入符合本原性质的监事会作为突破口。
关键词:
监事会 公司治理 董事会 审计委员会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刚
从利益相关者关系质量、连续质量改进理论出发,采用理论分析和逻辑推理方法,考察了利益相关者关系质量、质量维度、维度层次性,提出了利益相关者关系质量连续改进的构想,并建立由焦点企业、利益相关者及跨越二者边界活动所组成的关系质量改进框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关系质量改进下的价值创造逻辑、过程和机制,阐释了关系质量改进对焦点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产品和服务交易效率、资源和能力互补、业务和活动锁定以及网络价值传递的影响,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和价值创造实践提供借鉴。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先治 甄红线
公司治理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概念,从公司创造价值和价值实现角度看,基于价值的公司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本文研究了当前居于主流地位的基于股东价值的公司治理和基于利益相关者价值的公司治理两种模式,笔者认为两种治理模式都有其理论上的支撑和实践上的依据,二者的分歧多源于对基本理念、概念和范畴理解上的差异。针对我国当前国企改革的实践,我国公司治理如果完全采用基于股东价值的公司治理模式,需要与之配套的成熟公司控制权市场、经理人市场以及比较健全的法制环境,即相对完善的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在我国目前外部治理机制不成熟情况下,国有公司治理应借鉴基于利益相关者价值的治理模式,在公司治理中发挥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和相...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清刚 徐欣宇
在创新驱动的新常态下,社会责任已成为与资本、技术和人才同样重要的竞争要素。企业是创造价值和履行社会责任的统一体,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能够促进价值创造目标的实现。本文从两个维度探讨了企业社会责任价值创造的机理。首先,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横向分析对各个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履行如何创造价值,再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出发,纵向分析不同阶段,如何分配资源,使承担的各个利益相关者责任的价值最大化。本文使用大样本数据,以2010-2014年沪深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履行对各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并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社会责任 利益相关者 生命周期 企业价值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葛丽君
利益相关者理论强调公司不仅仅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还应当关注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它集中体现了对公司本质的新认识、对人力资本价值的重视,符合经济民主化的要求,对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公司应当推行职工参与制度,有效吸收职工参与公司内部治理;作为主债权人的银行应该有限地参与公司内部治理;但供应商、消费者、社区与政府却不宜介入公司的内部治理。
关键词:
利益相关者 人力资本 经济民主 公司治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林高飞 范英杰
当前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双循环"的经济发展迫切需要提升企业价值创造的能力,传统文化中的"和合共赢"文化为企业价值创造贡献智慧与力量。文章基于制度经济学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实证检验了和合共赢文化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结果表明:和合共赢有助于企业价值创造;管理会计应用在和合共赢文化提升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具有中介效应;利益相关者在和合共赢文化提升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具有不同的调节效应。
关键词:
和合共赢 管理会计 利益相关者 价值创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田小平
对一个企业来说,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和利益都会受企业财务行为的影响。因此,在企业财务决策的过程中,利益相关者应该有被考虑或进行商议的权利,应该具有参与企业财务决策和财务监督的权利。鉴于此,文章首先对财务治理的涵义进行综述,然后具体从出资者、经营者、员工、债权人(银行)以及供应商五类利益相关者的财权安排来对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共同治理进行讨论。
关键词:
利益相关者 财务共同治理 财权配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孙文
利益相关者理论是现代公司治理理论的核心,它涉及公司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和谐、公司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就是协调好社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在于通过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制度建设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加强和改善公司治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此外,还要注意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的动态性和风险累积性特征。
关键词:
公司治理 和谐社会 利益相关者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荣辉 孙卫平
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公司治理中应用的成功经验为高校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新一轮教育体制改革中,完善高校治理结构,建立多元治理的制度框架是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多元主体治理为核心,分析各利益主体不同的利益诉求,厘清权责关系,建立多元治理的法律基础,是构建多元治理模式,提高制度运行效率,最终实现高效资源最优化配置的关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