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45)
- 2023(10007)
- 2022(8263)
- 2021(7919)
- 2020(6615)
- 2019(15247)
- 2018(15242)
- 2017(28864)
- 2016(16016)
- 2015(18744)
- 2014(18650)
- 2013(17766)
- 2012(16101)
- 2011(14577)
- 2010(15013)
- 2009(13786)
- 2008(13411)
- 2007(12055)
- 2006(10634)
- 2005(9889)
- 学科
- 济(61518)
- 经济(61421)
- 管理(49709)
- 业(43381)
- 企(36092)
- 企业(36092)
- 方法(27306)
- 数学(24310)
- 数学方法(23763)
- 中国(17703)
- 农(17602)
- 财(16923)
- 制(16455)
- 业经(14747)
- 地方(12901)
- 理论(11808)
- 农业(11376)
- 体(11346)
- 学(10374)
- 教育(10137)
- 银(10029)
- 银行(10022)
- 融(9789)
- 金融(9784)
- 技术(9720)
- 贸(9696)
- 务(9685)
- 贸易(9683)
- 财务(9636)
- 财务管理(9609)
- 机构
- 大学(221150)
- 学院(217932)
- 济(86094)
- 管理(84071)
- 经济(83990)
- 理学(71984)
- 理学院(71141)
- 研究(69934)
- 管理学(69561)
- 管理学院(69151)
- 中国(54563)
- 京(47522)
- 财(43576)
- 科学(40966)
- 江(35175)
- 所(33464)
- 中心(33335)
- 财经(32933)
- 农(32092)
- 业大(30423)
- 范(30382)
- 师范(30155)
- 北京(29802)
- 研究所(29755)
- 经(29691)
- 州(27644)
- 经济学(26130)
- 院(25917)
- 农业(24656)
- 财经大学(24316)
- 基金
- 项目(143445)
- 科学(114196)
- 研究(109070)
- 基金(103204)
- 家(88082)
- 国家(87343)
- 科学基金(76488)
- 社会(69191)
- 社会科(65438)
- 社会科学(65422)
- 省(57441)
- 基金项目(54000)
- 教育(52765)
- 自然(48487)
- 划(47735)
- 自然科(47381)
- 自然科学(47374)
- 自然科学基金(46508)
- 编号(45206)
- 资助(42480)
- 成果(37972)
- 课题(32531)
- 重点(32106)
- 部(32039)
- 制(31459)
- 创(30616)
- 发(30115)
- 大学(29301)
- 创新(28487)
- 教育部(28139)
共检索到3436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章豹 李姚矿 叶敏 洪天求
大学生产力促进中心是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全方位服务的综合性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是我国技术创新支撑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我国首家大学生产力促进中心——合肥工业大学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工作实践 ,对以大学为依托建立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必要性与基本依据以及大学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工作模式与运行机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大学 生产力促进中心 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于东红
全面建设小康,必须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力量。”这是党中央总结过去十三年工作得出的一条重要结论。省生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德权
我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在一定动力诱导因素激励下,形成了多样的发展模式,这是"中心"活动特点和社会功能的体现;但是,"中心"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危机挑战,需要采取恰当的战略和对策化解矛盾,实现"中心"顺利发展。
关键词:
生产力促进中心 模式 战略 品牌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常林朝,石岩,苏国平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三农”的科技需求,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为新型科技中介机构所具有的优势和特色,研究提出了生产力促进中心面向“三农”开展科技中介服务的对策。
关键词:
“三农” 科技中介服务 生产力促进中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宇英
广东专业镇生产力促进中心在建设专业镇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运用SWOT理论,分析广东专业镇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发展情况的优势、劣势和面临的机会、威胁,提出促进广东专业镇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发展战略选择,供政府决策参考。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杜传忠 疏爽 李泽浩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算法+算力”占据价值链高端,成为推动创新范式变革、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本文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入手,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历史地分析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基础,从“生产要素—组织形态—产业体系—技术创新”四个维度揭示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新质生产力是传统生产力在信息化、数智化生产条件下因科学技术持续突破创新和产业不断升级发展所衍生的新形式和新质态,其具有突出的创新性、广泛的渗透性、高效的提质性、明显的动态性和显著的融合性。新质生产力有利于提升生产要素质量,催生新型生产组织形态,实现核心主导产业、交叉融合产业、潜在关联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之间的互联互动,并赋能创新生态系统,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此,应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发展,加快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使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持续内生动力。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成亮 丁晓东
生产性服务价值网络是组织内部服务模块和外部服务模块的链接与耦合,价值网络突出表现在服务模块化、多样性关系链接、服务外部化趋势增强和组织边界模糊。生产性服务组织价值网络的运行机制是在不确定环境下的动力机制、自组织机制、约束机制及学习与创新机制的组合下共同作用的结果,知识技术深化分工和相互需求是价值网络发展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 价值网络 模块化 组织模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石连海
大学章程执行力是指大学章程能够发挥的管理效率和效力。国外的大学章程建设比较成熟,其执行力分为行政外推和组织内生两种模式。国外大学章程多元化的执行主体、明晰的权责分配、法制化的执行程序、完善的监督制度、良好的执行文化所构成的完善的运行机制保证了大学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我国大学章程执行力须处理好大学治理与权力的关系以及制度规约与文化塑造的关系。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晓凤 祁伟 张明秋
本文从探索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发展和研究现状出发,构建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灰色关联模型,对河北省各地区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及综合排序,分析各地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高河北省区域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晓江 张普礼 梁熠葆 罗怀晓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专业建设过程中,紧紧围绕装备制造业领域中的典型机床零件设计、加工、处理、测量与检测、装配与调试、销售及售后服务等环节,开设一系列相关专业,并以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依托校办实习工厂、校外实习基地,建立健全以职教集团为平台的工学结合管理运行机制,不断加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实现以产养教、以教促产,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朱道林
●让农民手中的土地充分实现财产价值,让农民能够分享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增值收益,让农民保护耕地能够得到实惠,这是成都模式的基本思路●将违法用地、超标用地乃至权属来源不明确的用地排除在外,不仅不予确权,甚至通过确权进行清理,这是部分地区对确权登记有抵触情绪的主要原因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李兆义
结合数字传媒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与运行的实践,从组织建制、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队伍建设等方面较详细地阐述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实验教学、科学研究,以及创新人才培养,以便更好地发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辐射作用。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刘冉 于奕峰 刘润静 戎欣玉
基于多年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探索,河北科技大学化工制药实验教学中心在创新管理模式、健全运行机制、完善管理细则、整合师资队伍、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实验中心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通过充分合理利用和挖掘教学资源,提高了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实现了实验中心资源高度共享,保障实验教学中心的高效运行。
关键词:
实验教学中心 管理体制 运行机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旭
军民结合促创新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文以我国重要的军民结合地区重庆个案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军民结合促创新产生的机制与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动力机制、竞争与合作机制、调控机制三大创新机制的建议,并构建了企业促创新模式、创新平台模式、军民两用创新模式等创新模式。
关键词:
军民结合促创新 机制 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