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02)
2023(2247)
2022(1844)
2021(2000)
2020(1417)
2019(3489)
2018(3530)
2017(4696)
2016(3914)
2015(4538)
2014(4698)
2013(3771)
2012(3508)
2011(3334)
2010(3624)
2009(2918)
2008(2875)
2007(2720)
2006(2582)
2005(2528)
作者
(8087)
(6549)
(6439)
(6396)
(4191)
(3199)
(3142)
(2829)
(2588)
(2466)
(2308)
(2252)
(2191)
(2151)
(2097)
(2083)
(2002)
(1967)
(1960)
(1959)
(1938)
(1715)
(1702)
(1594)
(1583)
(1544)
(1500)
(1425)
(1406)
(1399)
学科
教育(18471)
中国(8970)
理论(5887)
教学(5642)
(4105)
(4032)
经济(4028)
管理(3780)
(3351)
(3292)
发展(3251)
改革(3191)
高等(3172)
思想(3139)
(3129)
研究(3058)
政治(3007)
思想政治(2853)
政治教育(2853)
治教(2853)
德育(2832)
学校(2812)
教育改革(2796)
学法(2599)
教学法(2599)
(2317)
技术(2314)
(2275)
学理(2259)
学理论(2259)
机构
大学(47575)
学院(42065)
教育(25817)
研究(19364)
(17912)
师范(17864)
师范大学(15024)
(12254)
科学(10595)
职业(10573)
教育学(10002)
(9496)
技术(9351)
北京(8866)
研究所(8617)
(8557)
管理(8391)
(7891)
经济(7386)
教育学院(7344)
职业技术(7214)
中心(7097)
中国(7050)
(6979)
理学(6871)
理学院(6642)
(6501)
管理学(6305)
管理学院(6177)
技术学院(6086)
基金
研究(25098)
项目(22989)
教育(21240)
科学(19622)
成果(14005)
编号(13253)
课题(13188)
社会(12581)
基金(12527)
(11630)
社会科(11501)
社会科学(11499)
(11304)
(10396)
(9874)
国家(9616)
规划(9180)
(8410)
研究成果(7741)
项目编号(7716)
年度(7625)
(7378)
科学基金(7373)
(7203)
重点(7018)
(6983)
教育部(6939)
(6928)
阶段(6893)
(6653)
期刊
教育(44689)
研究(25541)
中国(19734)
职业(10671)
(9635)
经济(9635)
技术(8139)
技术教育(6994)
职业技术(6994)
职业技术教育(6994)
大学(5202)
高等(5192)
学报(4910)
成人(4713)
成人教育(4713)
(4577)
论坛(4577)
高等教育(4559)
科学(4118)
(3870)
职教(3624)
发展(3605)
(3605)
(3427)
比较(3379)
(3265)
教研(2992)
高教(2992)
管理(2879)
学学(2850)
共检索到785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潘懋元  谢作栩  
本文从分析美国马丁·特罗教授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论的传播、验证和修正入手 ,考察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践过程 ,探讨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的过渡阶段的特点 ,从而揭示了高等教育从精英向大众过渡阶段所存在的局部质变推动总体量变的特征。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徐玉珍  
全纳教育是一种持续的教育过程,全纳教育的实施必须要很好地把握学生发展的三个重要过渡阶段,即从家庭到学校的过渡阶段;学校教育之间的过渡阶段和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阶段。只有把握好这三个阶段的过渡,才能促进学生的平稳发展,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最大程度地实现所有学生的社会价值。这些阶段的平稳过渡也有助于全纳教育的发展和全纳社会的实现。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革  
对过渡阶段中国保险经济的分析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王革目前在我国,人们在探讨金融执法部门对保险业实施监管的政策及效果时,通常都是从市场经济运行存在缺陷——“市场失灵”,以及政府干预存在失误——“非市场缺陷”两方面对保险监管的利与弊加以考虑和分析,并利...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李兴洲  侯小雨  赵陶然  
在如期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整体任务之后,"十四五"时期我国农村工作的重点已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转变。脱贫攻坚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政治、政策、实践与发展基础,但在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过渡阶段,还存在认知博弈与思维转化、人才培育与政策设计等一系列的观念与实践问题亟待探讨与厘清。从国际反贫困理论模型与实践举措中汲取有益经验,我国在过渡阶段应做到"延续"与"突破"并重,坚定政策与法律的统筹引领、紧抓农村产业发展、激发农民自觉意识、发挥教育在农村人才培养培训中的支撑作用,全面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姜澄宇  陈夏初  
现有的高校后勤系统与学校脱钩并纳入社会的后勤服务市场体系,需经过一个过渡阶段。如何制定过渡阶段的政策,需正确分析高校后勤社会化过渡阶段的基本矛盾,及时总结经验,分析未来发展趋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从1993 年开始的后勤管理改革已取得一定的成绩,本文在此基础上,对高校后勤社会化过渡阶段中的政策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潘懋元  
精英教育机构不应承担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任务。为减轻大众化给精英教育机构带来的压力,在高等教育增长的规模速度和增长方式上,应变"控制发展"或"加快发展"为"适度超前发展",变"内涵式发展"为"外延式发展"或两者并重,以外延式发展为主。高等学校可分为三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学校应合理定位,办出特色,在各自层次和类型中争创一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国际上一般认为,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以上,即可认为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1999年1月13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到2010年我国高等教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家福  刘生  
进入大众化阶段的中国高等教育必然要求大学的办学实践趋于多样化。大学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可以规避同质化带来的恶性竞争,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大学形成支撑可持续发展的差异竞争优势。大学实现差异化发展,必须重视特色建设,形成核心竞争力。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范文曜  
要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的巨大优势 ,抢占知识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赢得新经济发展和高质量人才的竞争 ,就必须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九五”期间 ,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各个领域 ,我们成功地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 ,为我国进入大众化的高等教育阶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发展大众化的高等教育 ,需要逐步克服“精英教育”阶段不适应新发展的观念 ,逐步确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创新观念和制度。要建立新的人才评价和选拔办法 ,扩大高等教育的有效供给 ,建立新的就业制度和政策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毕琳  
本文针对联机目录系统的使用给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带来的变化 ,分析期刊目录管理计算机化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 ,并探讨应当采取的对策。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孔钢城  雷环  
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和规模持续增长,到2006年,高等教育在校人数达到2500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达到了22%。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必须重新审视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树立新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建立更加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从而使我国的高等教育达到数量和质量的和谐统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瑞文  张海水  朱曦  
2012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总人数已达到《教育规划纲要》2020年的预期规模。2011—2020年间,我国高等教育毕业生累计总规模将达到一亿人,其中普通高校毕业生为7 000万人。在20世纪90年代,普通高校毕业生数仅能满足白领岗位需求的三分之一;新世纪前十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数已开始大于白领岗位总需求人数;未来十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有40%左右须进入蓝领岗位就业,成为知识型工人、知识型农民和知识技能型商业服务人员。即使未来十年高等教育总招生规模按年均1.5%低速增长,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也将突破4 000万人,有望提前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这一形势的重大变化呼唤高等教育转型发展,要求各...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张力  刘亚荣  
本文从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框架出发,通过对我国不同类型高校的典型问卷调研和背景分析,对1999年扩招以后高等教育的宏观特征、学校管理和教学方式等变化情况进行了初步梳理,试图给出一个新的政策视角,以甄别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晓宇  董子静  
通过对高等院校的生均成本和总成本进行分析发现,我国本专科教育依然符合规模经济现象,但在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中,研究生培养处于规模不经济状态。在我国多产出的高等学校中,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之间的范围经济现象显著存在。对此,高职高专院校可以挖掘现有的潜力,扩大招生规模;研究型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可以将发展战略转变为控制规模,提高质量;单一从事科学研究的机构可以发展和加强人才培养功能,或者寻求与高等教育机构的合作甚至合并。大众化条件下应对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实行分类管理,加强针对性,以促进其充分发挥多样性的功能和特点。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黄静  屠中华  
把招生质量置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历史场景中,按照研究生招生流程,结合研究生教育的特点把研究生招生质量解构为三种重要的质量内涵:结构质量、生源质量和选拔质量。基于结构质量、生源质量和选拔质量分析和思考我国现有研究生招生质量保障体系的不足之处,提出健全我国研究生招生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