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31)
2023(5462)
2022(4656)
2021(4436)
2020(3734)
2019(8613)
2018(8362)
2017(17027)
2016(9343)
2015(10027)
2014(10146)
2013(9780)
2012(9288)
2011(8320)
2010(8753)
2009(8078)
2008(8359)
2007(7562)
2006(6956)
2005(6429)
作者
(25476)
(21166)
(21016)
(20278)
(13649)
(10144)
(9751)
(8095)
(8083)
(7966)
(7117)
(7003)
(6876)
(6861)
(6854)
(6537)
(6468)
(6405)
(6226)
(6043)
(5444)
(5230)
(5150)
(4886)
(4822)
(4818)
(4686)
(4671)
(4245)
(4153)
学科
(35786)
经济(35756)
管理(32113)
(31326)
(25521)
企业(25521)
(14768)
(14360)
方法(13947)
数学(12215)
数学方法(12021)
(10040)
(10024)
贸易(10019)
中国(9972)
(9842)
(9780)
财务(9765)
财务管理(9748)
企业财务(9320)
(9093)
业经(7801)
(7677)
银行(7670)
农业(7305)
(7276)
地方(7018)
(6995)
(6519)
及其(6464)
机构
学院(130764)
大学(127647)
(57814)
经济(56586)
管理(50810)
研究(43882)
理学(43079)
理学院(42642)
管理学(42006)
管理学院(41746)
中国(35640)
(29781)
(26841)
科学(24468)
财经(22356)
(21937)
(21115)
(20759)
中心(20614)
(20204)
研究所(19403)
经济学(17391)
业大(17345)
北京(17182)
(16549)
财经大学(16400)
(16347)
农业(16207)
师范(16185)
(15977)
基金
项目(80019)
科学(64092)
研究(60804)
基金(58646)
(49978)
国家(49533)
科学基金(43112)
社会(38649)
社会科(36734)
社会科学(36726)
(31082)
基金项目(29937)
教育(28118)
自然(27716)
自然科(27067)
自然科学(27063)
自然科学基金(26610)
(25883)
资助(25359)
编号(25043)
成果(21270)
(18604)
重点(18128)
课题(17686)
(17481)
(16382)
(16223)
教育部(16097)
人文(15778)
(15471)
期刊
(68033)
经济(68033)
研究(43193)
中国(24750)
(24147)
管理(20045)
(19237)
(16669)
金融(16669)
学报(16458)
科学(16281)
教育(13386)
大学(13309)
农业(13032)
学学(12616)
业经(11949)
经济研究(11745)
财经(11515)
技术(11192)
(9909)
问题(9077)
(8089)
国际(6903)
世界(6738)
(6733)
技术经济(6512)
现代(6368)
商业(6345)
理论(6291)
财会(5749)
共检索到2059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德新  
宏观调控是国家管理经基本功能。无论从国外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看,还是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特征看,宏观调控是事关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大局的关键举措。现在的问题已不在于要不要宏观调控,而在于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使我国整个经济体制从“全统”和“直管”为特征的调控,向“放控结合”、“活而有序”、“活而不乱”为特征的调控转变。一、宏观调控的方式选择: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大问题。如果在这方面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改革就难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难以建立。在以往的经济运行中,面对不时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所采取的对策是不断...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晓晶  
本文概括了宏观调控新常态的九大特征:(1)突出供给思维,应对潜在增速下滑;(2)明确"上限"、"下限"和"底线",完善区间调控;(3)理解经济异质性与增长非均衡,重视结构性调控;(4)"牵手"战略规划与财政货币政策,拓宽宏观调控视野;(5)确立调控新指挥棒,重启地方竞争;(6)考量利益博弈,把握宏观调控政治经济学;(7)关注大国溢出效应,践行负责任宏观政策;(8)尊重"市场决定论",宏观调控不能包打天下;(9)推进"机制化"建设,构筑宏观调控基本遵循。必须指出,宏观调控新常态不是被动适应经济新常态,而是引领新常态的重要抓手;要明确当前宏观调控中,有些是会随着迈向新常态而被修正或淘汰的,有些是与...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刘云龙  
试论金融宏观调控问题刘云龙一、整顿金融秩序后的形势剖析由于金融已成为我国经济运行明显过热和社会投资失控的重要源头,因此,党中央和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整顿金融秩序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其一,整顿金融秩序,有利于遏止通货膨胀。措施之一是管住了货币发行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申瑞涛  
本文从分析投资与经济,投资与融资的内在关系出发,说明了货币政策对投资的影响力及调控作用的局限性,强调货币政策与投资政策配合的重要性。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周昌政  洪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对货币运动或价值运动的操作来组织和协调宏观经济运行,可以根据经济情况的变化让货币流入或流出经济系统而促使货币供应量发生变化,或在保持货币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实行货币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转移,从而从总量和结构两方面对经济产生影响。因此,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同时成为了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政策。但是,由于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殊性,和财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长明  
我国的实践和世界各国的经验证明,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对于能否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有着重要的直接关系,而作为政府的宏观调控行为,则对产业结构的变动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正确实施对产业结构的宏观调控,使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无论对达到我国本世纪末还是下个世纪中期的战略目标,都是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俞文青  
一、我国投资运行机制改革的现状和问题改革以来,我国投资运行机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1)过去集中的权力和利益结构向相对分散的方向转化。企业、地方政府及各类投资主体的权力和利益有所增强;(2)单一的由计划配置资源向二元方向转化,市场信息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明显增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彬  
1.进一步优化税制结构和社会保障费用分担机制。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优化税制结构,逐渐降低间接税比重,增加直接税比重,特别是全面推进"营改增"。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逐渐对社会保障费用标准和分担比例进行动态调整,形成合理的分担机制。此外,政府可根据情况采取加大退税力度等措施,有针对性地加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广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1979年至1992年,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8%,特别是从去年到今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高潮。1992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达到13%,今年上半年增长近14%,估计全年可达到12%。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综合国力进一步加强,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一些突出的问题和矛盾也随之暴露出来:投资规模增长过猛,金融秩序一度混乱,通货膨胀压力逐步积累,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有所加剧。从根本上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管怀鎏  
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关系资源配置能否最终达到整体优化、国民经济能否持续高效率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而“时滞”则是困扰宏观调控有效性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及早引起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沈卫平  沈世平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扩大,居民高低收入层分化正在进行。为了稳定社会,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政府要加强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整,并研究收入分配宏观调控的战略与对策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