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86)
- 2023(5990)
- 2022(5017)
- 2021(4202)
- 2020(3505)
- 2019(7937)
- 2018(7621)
- 2017(15289)
- 2016(7707)
- 2015(8692)
- 2014(8728)
- 2013(9107)
- 2012(8861)
- 2011(8121)
- 2010(8406)
- 2009(7836)
- 2008(7366)
- 2007(6732)
- 2006(6378)
- 2005(6014)
- 学科
- 济(67209)
- 经济(67179)
- 管理(19782)
- 方法(19317)
- 业(18941)
- 地方(18924)
- 数学(17258)
- 数学方法(17215)
- 地方经济(14206)
- 企(13714)
- 企业(13714)
- 贸(13029)
- 贸易(13024)
- 易(12684)
- 中国(12436)
- 业经(12022)
- 农(11720)
- 出(11367)
- 产业(11340)
- 学(9581)
- 财(8779)
- 农业(8304)
- 口(8156)
- 出口(8155)
- 出口贸易(8155)
- 经济学(7695)
- 环境(7321)
- 制(7114)
- 发(6834)
- 结构(6798)
- 机构
- 学院(125024)
- 大学(123527)
- 济(73946)
- 经济(72987)
- 研究(47368)
- 管理(46024)
- 理学(39014)
- 理学院(38609)
- 管理学(38259)
- 管理学院(38016)
- 中国(35183)
- 财(29878)
- 经济学(25769)
- 京(25029)
- 科学(24093)
- 财经(23625)
- 所(23306)
- 经济学院(23087)
- 经(21314)
- 研究所(20732)
- 中心(20050)
- 江(19388)
- 财经大学(17166)
- 院(16558)
- 农(16079)
- 北京(15911)
- 州(14792)
- 科学院(14672)
- 范(14342)
- 师范(14261)
- 基金
- 项目(76341)
- 科学(61388)
- 研究(57781)
- 基金(56867)
- 家(48164)
- 国家(47850)
- 社会(41863)
- 科学基金(41331)
- 社会科(40087)
- 社会科学(40081)
- 省(29362)
- 基金项目(29301)
- 教育(23872)
- 资助(23526)
- 划(23110)
- 自然(22688)
- 自然科(22131)
- 自然科学(22128)
- 自然科学基金(21763)
- 编号(20968)
- 发(20031)
- 国家社会(18690)
- 发展(17612)
- 济(17460)
- 展(17395)
- 部(17374)
- 经济(17324)
- 重点(17100)
- 成果(16407)
- 创(15779)
共检索到2031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姚枝仲 何帆
预计2009年中国GDP增长率将达到8.5%。2010年外需状况可能进一步有所好转,但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意愿仍然不会出现实质性的好转,决定2010年经济形势的是财政货币政策的调整力度。如果当前的财政刺激政策力度不减,货币政策适度宽松,2010年的GDP增长率将达到11.6%左右,全年CPI增长率将维持在2.9%的合意水平,但是到2010年4季度,CPI增长率将上升到4.8%,通胀压力将卷土重来。同时,受宽松货币政策和外资流入的影响,资产泡沫尤其是房地产市场泡沫将成为影响宏观稳定的最大威胁。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彬斌
研发投入强度增长通过改变劳动力市场的技术需求结构,促使不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的劳动者提前退出就业。本文考察不具年龄优势的劳动者微观行为对宏观技术环境变化的响应问题,即行业研发投入增长带来的潜在技术进步,对41~59岁年龄段劳动者退出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考虑行业特征、劳动者个人基本特征及其家庭特征在内的基本结果表明,2002—2010年各行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增长显著提高了劳动者提前退出就业的概率;并且该效应具有持续性,2002—2010年的研发投入强度增长也提高了劳动者在2011—2015年退出就业的概率。行业研发投入强度增长对劳动者提前退出就业的偏效应非恒定,研发投入强度增幅越大的行业中劳动者提前退出的概率提升越大,此效应还随劳动者年龄的增加而加大,学历相对较低者、非技能型劳动者、女性劳动者以及迁移者受到的平均冲击也更大。劳动者提前退出劳动力市场的现象,是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的一个矛盾,完善相关政策应充分兼顾生产者效率和劳动者福利。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俊青 苗二森
资源错配差异是影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差距的重要因素。构建了资源错配、企业进入退出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动态微观机制,运用1998—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微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资源错配会形成外生行业壁垒,致使企业之间表现出不同的边际生产力,直接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更高的税率和融资成本会进一步加重资源错配的扭曲效应。(2)当存在行业壁垒时,企业选择较低的全要素生产率可以缓解收入扭曲效应,内生地决定行业进入和退出门槛,进而导致市场承载过多的低效率企业。这不仅抑制了市场机制对企业的正常更迭效应,还挤压了企业的利润份额,影响了企业技术投资,最终致使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缓慢。在处理内生性问题和更换核心指标测度方法后,实证结果依然稳健。分样本研究还发现,资源错配的改善对非国有企业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论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冯中越
短缺经济即供给约束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市场常态,而过剩经济即需求约束则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常态。我国在确定改革的目标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短短几年就形成了买方市场格局,经济增长由供给约束转向需求约束,这不但对于众多的刚刚确立市场主体地位的企业是...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田丰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为稳定出口以确保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就业水平,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刺激政策,其中出口退税以其在有效性、精准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的诸多优势成为中国"保出口"的重要工具,不仅短时间内多个行业的出口退税率连续大幅调整,而且未来进一步调整的呼声依然高涨。然而作者的分析认为,中国较低的出口价格弹性一方面导致一半以上的出口退税支出事实上补贴了外国进口商和消费者,另一方面导致出口退税政策在经济刺激效果方面显著劣于同等数额的政府购买支出。因此,不能高估出口退税率调整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严成樑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延迟退休和内生出生率的OLG模型,考察延迟退休对人口出生率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新古典增长框架和内生增长框架下,无论是现收现付社会保障制度还是完全基金社会保障制度,延迟退休都使得均衡状态出生率上升。延迟退休对内生人口出生率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渠道实现:一方面,延迟退休使得老年时期收入增加,这会减少年轻时期的储蓄,年轻时期选择更少的时间劳动,投入更多的时间抚育子女,这使得人口出生率上升;另一方面,延迟退休使得资本存量减少,为实现年轻时期的消费,个体必须提供更多的劳动,这使得人口出生率下降。在本文的框架下,延迟退休对人口出生率的正向影响大于负向影响。延迟退休对经济增长的...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雄浪 王舒然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产业集聚、知识溢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在全国层面上,中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知识空间溢出现象,知识溢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积极作用;基于多样化集聚而形成的产业集聚更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在区域层面上,东中部产业集聚的本地溢出效应比西部地区更加显著,而东部的专业化知识溢出的作用有所削弱;对外开放水平对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影响程度也不同,东部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对推动邻地的经济增长效应更为显著。为实现更高质量的产业集聚水平,提升知识溢出效应,促进经济增长,提出促进产业互补,提升多样化溢出效应,以及加强知识空间积累,提升知识和人才储备,拓宽技术升级范围,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集聚 知识溢出 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晓红 王皓 朱明侠
基于中国156个高新区城市2000—2017年面板数据,通过门槛回归等模型并加入技术差距等因素,分析了产业集聚、FDI技术溢出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1)各个城市间的技术水平存在差异,产业集聚对高新区所在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正向效应,且技术溢出和产业集聚的作用程度依赖于城市间的技术差异;(2)产业集聚、技术溢出与技术差距表现出非线性关系,不同程度的技术差距对产业的集聚效应以及技术溢出效应会产生不同影响作用;(3)技术溢出和产业集聚对技术中等城市的经济增长影响效果最显著,对技术较弱和发达城市则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彦龙
基于2007~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对称和非对称倒"U"方程检验民生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产业结构对其效果的影响,对最优民生支出和偏离最优规模的效率损失进行测度,然后研究消费和生产性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产业结构对其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民生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非对称倒"U"关系,多数省份低于最优规模,但正向最优规模靠拢;产业结构会提高最优民生支出规模,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民生支出规模低于最优规模,但西部地区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最优规模,偏离最优民生支出的效率损失从东、中到西依次递减;消费和生产性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负,产业结构对消费性支出效果的影响不显著,但会减轻生产性支出的抑制效应;产业升级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会随着民生和生产性支出的扩张而增大,但受消费性支出扩张的影响很小。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茂华 王弟海
关于产业结构变化对实际产出增长率的影响效应分解,以往研究忽略了产业关联的作用。产业增长不仅会直接影响经济增长,还会通过影响其他产业间接作用于经济增长。产业关联的实证研究表明,工业实际产值增长会促进服务业产值增长,但是会降低农业产值增长;服务业实际产值增长会抑制工业产值增长,并且会降低服务业相对价格增长率;农业实际产值增长会降低服务业相对价格增长。考虑产业关联的经济增长率分解结果显示,1979—2022年中国工业产值增长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净效应为5.72%,其中通过影响其他产业产值增长和价格结构变化的间接效应为1.2%;服务业产值增长拉动经济增长的净效应为2.49%,其中间接效应为-1.18%。进一步研究表明,工业增长净效应能够解释中国省级地区间实际产出增长率差异的78%。上述结论意味着,1979—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主要由工业增长拉动(贡献率为64.1%),这一结果要高于未考虑产业关联时的直接效应(贡献率50.68%);服务业增长的相对效应对经济增长产生较大阻碍作用。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三次产业 产业关联 增长率分解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国峰 王永进 李坤望
开发区的高速增长到底是源自寻求"政策租"所导致的短期"虚假繁荣",还是通过集聚效应推动企业迅速成长而形成的长期表现?回答好这一问题,对于开发区政策的效果评价和进一步完善至关重要。然而,现有研究对此却语焉不详。文章在识别开发区企业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开发区对企业进入、退出和成长的作用,以及开发区增长效应的可持续性,揭示了开发区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微观机制。研究发现:(1)开发区会吸引高效率企业进入,并降低开发区内企业的退出风险,从而使得开发区内净进入企业数目显著增加,这意味着开发区政策是吸引企业入驻并加强集聚经济的重要因素;(2)开发区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就业增长、生产率增长和销售增长,这表明开发区政...
关键词:
开发区 企业动态成长 政策优惠 集聚经济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金雪军 卢佳
本文通过理论模型证实了汇率和出口退税政策对出口总量有影响,且运用中国的数据实证检验发现了汇率和出口退税对出口的影响具有地区差异。平抑贸易顺差应该根据地区特点制定差异化的政策:东部地区可以实施出口退税率进一步下调或者取消出口退税政策,一方面减少顺差,另一方面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中西部地区出口本身受人民币升值影响较大,为保护当地产业发展,不宜再采取下调和取消出口退税政策。
关键词:
人民币升值 出口退税 贸易顺差 地区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