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18)
- 2023(2584)
- 2022(1990)
- 2021(1988)
- 2020(1649)
- 2019(3989)
- 2018(4047)
- 2017(8211)
- 2016(4407)
- 2015(5111)
- 2014(5101)
- 2013(5047)
- 2012(4531)
- 2011(4104)
- 2010(4378)
- 2009(3934)
- 2008(3910)
- 2007(3238)
- 2006(3120)
- 2005(2819)
- 学科
- 济(14971)
- 经济(14953)
- 管理(11663)
- 业(10367)
- 企(8291)
- 企业(8291)
- 土地(7893)
- 学(5514)
- 农(5305)
- 中国(4418)
- 教学(3851)
- 经济学(3830)
- 理论(3808)
- 方法(3606)
- 业经(3565)
- 问题(3467)
- 制(3366)
- 农业(3331)
- 财(3312)
- 地方(2999)
- 和(2797)
- 发(2745)
- 数学(2682)
- 数学方法(2586)
- 技术(2536)
- 资源(2455)
- 学法(2445)
- 教学法(2445)
- 教育(2426)
- 贸(2312)
- 机构
- 学院(60786)
- 大学(59398)
- 管理(22197)
- 研究(20928)
- 济(19263)
- 经济(18521)
- 理学(18223)
- 理学院(17961)
- 管理学(17600)
- 管理学院(17499)
- 中国(16274)
- 京(14425)
- 科学(13561)
- 农(11854)
- 所(10881)
- 江(10660)
- 业大(10137)
- 中心(9820)
- 研究所(9734)
- 农业(9482)
- 财(9336)
- 北京(9087)
- 范(8958)
- 师范(8864)
- 州(8448)
- 技术(8265)
- 院(8230)
- 省(7568)
- 财经(7150)
- 师范大学(6955)
- 基金
- 项目(38274)
- 科学(28988)
- 研究(28569)
- 基金(25491)
- 家(22927)
- 国家(22744)
- 科学基金(18837)
- 社会(15942)
- 省(15652)
- 社会科(14962)
- 社会科学(14952)
- 划(13923)
- 教育(13576)
- 基金项目(13455)
- 编号(13120)
- 自然(12682)
- 自然科(12335)
- 自然科学(12332)
- 自然科学基金(12064)
- 成果(10570)
- 资助(10329)
- 课题(9520)
- 重点(8757)
- 发(8451)
- 创(8126)
- 部(7998)
- 年(7736)
- 创新(7562)
- 计划(7332)
- 项目编号(7213)
共检索到972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正兴
在处理开发和保护这一对矛盾时,传统作法是“自上而下”的简单方式,由于它忽略了基层土地用户的愿望,实施时困难重重,效果不佳。本文“交互式土地规划”的出发点是协调个体和群体的利益冲突:既考虑代表全社会利益的政府规划(自上而下),又在具体规划中重视土地用户的切身利益(自下而上),鼓励所有当事人的积极参与,既鼓励开发,又鼓励保护,因而具有许多优点,容易实施。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向东 刘卫东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以来,现代土地利用规划(简称规划)涌现出很多理论流派,充分理解和掌握代表性理论的主要特征及其流变,对于开展规划研究和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现代规划理论的演变历程进行梳理和探究,以期有助于促进对现代规划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按时间顺序将现代规划理论演变分为4个阶段,阐述了每一阶段不同规划理论流派的产生背景、主要观点和实践影响,具体包括20世纪50年代前的"物质形态规划论"、"马克思主义规划论",60年代的"综合理性规划论"、"渐进规划论"、"人本主义规划论"、"自由主义规划论",70-80年代的"新马克思主义规划论"和"新自由主义规划论",以及90年代以来的"沟通规划论"、"可持续规划论"、"新制度主义规划论"和"公共政策规划论"等。这些理论派别有着不同的视角和侧重点,相互之间存在着或创新、或继承、或反叛、或补充的复杂关系。最后指出,现代规划理论深受多学科知识和规划实践的影响,具有深刻的时代烙印,并伴随产生了丰富的文献成果;尽管中国学者在现代规划理论构建中作出了一定贡献,但与欧美学者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未来尚需付出更大努力。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理论演变 文献综述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郑伟元 李宪文 刘康
我国开展土地利用规划只有短短十几年时间,无论是规划理念还是规划工作制度都还不够成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对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怎样做才能使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更加完善,使其更好地发挥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作用?本文提出的应对之策虽有待进一步细化,但不无积极意义。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晓炜 赵世强
研究目的:通过对现阶段中国土地利用规划内在特点分析,指出土地利用规划风险存在必然性和多样性。研究方法:基于土地利用规划实践。研究结果:土地利用规划中的风险可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环境风险、政治风险和技术风险。针对这些风险,建立了土地利用规划中实施风险管理的科学程序,提出了具体的风险管理措施。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风险管理 措施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耀林 国洪艳 唐旭 孔雪松
研究目的:研究网络环境下土地利用规划决策的用地冲突解决机制,兼顾规划决策公平与效率。研究方法:从博弈视角研究用地冲突解决机制,构建相应规划决策博弈模型与算法;搭建网络参与式规划平台,展示规划决策博弈过程。研究结论:(1)参与者之间的博弈过程可以较好地均衡各方利益,保证规划决策公平。(2)网络参与式规划方式扩大了公众参与的广度,提高了规划决策的效率。
关键词:
网络参与式土地利用规划 博弈 层次分析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高平 蔡玉梅
阅读提示:2010年9月2日,全国国土规划的前期研究和编制工作正式启动。如何处理好国土规划与其他专项规划之间的关系,并逐步健全完善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蔡玉梅 谢俊奇 杜官印 纪文燕
研究目的:建立适合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和方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研究结果: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环评宜采用规划导向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在程序上主要采取与规划过程并行的方式,并与土地利用规划的空间体系相适应,选择相应的模式。研究结论:评价对象的差异决定了战略环评与项目环评的方法有所不同,宜从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特点出发,使评价的方法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钱寒峰 杨涛 杨明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如何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协调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关系是规划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了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互动规划模式,指出交通系统不仅要适应城市的发展,而且还要引导城市的发展。分别从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交通走廊与城市空间发展、差别化分区和交通战略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规划的方法。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土地利用 交通分区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关小克 李乐
当前,土壤污染、大气污染、噪音污染、水污染等多种污染问题涌现,这与土地利用规划及后期管理中环境公义设计和管制模式的缺失不无关系。可以说,这种缺失严重影响了我国城乡、区域之间的社会、经济、生态均衡发展。如何维护和提升自然环境的生态功能、构建宜居的生活环境、实现精明增长,将是一种极大考验。何为环境公义缺失?环境公义就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维持经济可持续性、生态可持续性和社会公平性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纪昌品
土地利用规划学作为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等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这门学科成为大学生掌握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程序的重要实践平台。由王万茂与韩桐魁合著的《土地利用规划学》一书,对高校土地利用规划专业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帮助。该书紧密结合了土地利用规划学国内外前沿科研成果,系统地阐述了该学科的基本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彦 欧名豪 陈哲
土地利用规划是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龙头",对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起到了关键作用。公众参与理念引入土地利用规划以来,有效增强了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实施的有效性。在对参与式土地利用规划理念进行诠释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土地利用规划公众参与的现存问题及原因,基于宏观角度设计参与式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框架,并从组织、表达、回应、激励、监督五个方面构建了参与式土地利用规划运行的保障机制体系。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卉 王群
从不确定性角度出发,分析了土地利用规划管理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不确定性因素,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基于不确定性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弹性-滚动-监测"模式,并系统阐述该模式的核心内容和实施保障机制,以缓解和减轻土地利用规划管理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不确定性因素的负面影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许炎 黄富民
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之间存在相互推动、相互制约的关系。文章从交通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着手,从交通容量限制的角度出发,对城市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相互适应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种基于交通容量约束下的城市规划方法,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强化了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够有效反映交通容量对土地开发强度的影响。
关键词:
交通容量 城市规划 土地利用 容积率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董祚继
研究目的:深入探讨从土地利用规划到国土空间规划的重大变革,明晰国土空间规划的观念、体系、任务、方法和实施要求,以期对正在开展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国土空间规划要着力强化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念,在规划体系建设中处理好空间规划与发展规划,国家规划与地方规划,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之间的关系,把重塑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和推动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自然资源资产保值增值同时作为新时代规划的主要任务,全面推进空间规划基本理论、基础性方法和前沿性方法研究,创新规划实施的行政、法治、经济、社会和技术机制。研究结论:国土空间规划作为空间规划体制改革的产物,既要继承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在内的原有空间规划的优点,也要注意克服其不足,根据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的战略需要,在规划观念、规划体系、规划实施等方面进行全方位、重构性变革,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空间规划理论和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