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26)
- 2023(4415)
- 2022(3821)
- 2021(3675)
- 2020(3145)
- 2019(7363)
- 2018(7389)
- 2017(13791)
- 2016(7553)
- 2015(8352)
- 2014(7836)
- 2013(7720)
- 2012(7427)
- 2011(6489)
- 2010(6362)
- 2009(5645)
- 2008(5343)
- 2007(4614)
- 2006(4005)
- 2005(3696)
- 学科
- 济(26493)
- 经济(26472)
- 管理(13880)
- 业(13545)
- 贸(11838)
- 贸易(11836)
- 易(11622)
- 出(10771)
- 农(9662)
- 地方(9079)
- 企(9019)
- 企业(9019)
- 方法(8722)
- 口(7839)
- 出口(7835)
- 出口贸易(7835)
- 中国(7756)
- 数学(7738)
- 数学方法(7657)
- 财(6656)
- 农业(6498)
- 业经(5954)
- 学(5497)
- 关系(4270)
- 制(4159)
- 融(3957)
- 金融(3955)
- 银(3880)
- 银行(3850)
- 环境(3831)
- 机构
- 学院(94431)
- 大学(93120)
- 研究(35352)
- 济(35009)
- 经济(34084)
- 管理(30893)
- 理学(25939)
- 中国(25651)
- 理学院(25508)
- 管理学(24923)
- 管理学院(24745)
- 科学(24206)
- 农(21328)
- 京(20902)
- 所(18949)
- 研究所(17446)
- 业大(17432)
- 农业(17023)
- 中心(16621)
- 财(16093)
- 江(15326)
- 范(14364)
- 师范(14246)
- 省(14072)
- 院(13387)
- 北京(13070)
- 州(12884)
- 南(12440)
- 财经(12326)
- 技术(11466)
- 基金
- 项目(67117)
- 科学(50307)
- 研究(48528)
- 基金(45707)
- 家(41247)
- 国家(40864)
- 科学基金(33200)
- 省(28666)
- 社会(28502)
- 社会科(26877)
- 社会科学(26869)
- 基金项目(24794)
- 划(22994)
- 自然(21810)
- 教育(21668)
- 自然科(21232)
- 自然科学(21225)
- 自然科学基金(20807)
- 编号(19966)
- 资助(18496)
- 成果(16261)
- 发(15446)
- 重点(15318)
- 课题(14714)
- 部(13819)
- 创(13750)
- 计划(13154)
- 科研(12963)
- 创新(12886)
- 科技(12231)
共检索到1476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云山
云南具有最适合茶树生长的环境条件,有着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种植面积居全国首位。“普洱茶”作为一个有特定内涵的云南茶叶传统名牌,它的资源优势尚未成为现实的经济优势。普洱茶业的生产、销售和管理等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据此提出了做大做强普洱茶的对策。
关键词:
普洱茶 产业 对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平盛 刘本英 成浩
普洱茶是云南特有的历史名茶。从史籍记载、茶马贸易、佛教、民族文化和文学等角度,对云南普洱茶文化的历史地位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旨在说明云南是中华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普洱茶在中华茶文化史上,过去、现在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
云南 普洱茶文化 历史地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保继刚 陈苑仪 董宇恒
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村镇发展研究一直是学界持续关注的重点领域。从产业和村镇社会经济视角切入,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和参与观察,梳理了易武镇普洱茶产业在复兴过程中各生产主体对不同的生产组织和利益分配模式的权衡选择,及其在产业、土地和人口三方面助推乡村振兴的实现过程,并揭示其作用机制。研究认为:(1)对于拥有资源禀赋的农业型村镇而言,可再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无可替代的稀缺自然资源是其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对于农民而言,明确掌握这些资源的产权,能成为其维持生计、提高收入的重要保障。(2)在现代化农业的生产和经营体系构建中,可适当扶持更多本地茶农建设中小型加工茶厂,生产、加工普洱古树茶和台地茶,结合普洱茶文化,引导当地从农业主导转变为农业、加工业与服务业协同发展,通过多元化产业增强社会经济韧性。(3)政策应更多地倾向于明晰农户对资源的产权和提高农民自身的能力当中,让农民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也有能力加入加工流通环节,由单纯务农身份转变为拥有加工和销售茶叶产品能力的经营者,在实现身份转变的同时提高收入。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家华 杨广容 陈立佼 吕才有
介绍了云南农业大学龙润普洱茶学院为突破校—茶区之间的"地域制约",搭建特色明显、功能互补的校外实践基地网络;以及构建校内实践基地和专业实践体验中心的思路与做法,并从开展周末实践教学、第三学期实践教学、体验式实践教学和深入茶区茶企,定岗实习几个方面论述了多元化、多样性、综合性的实践教学方式在达成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茶学 实践教学 平台构建 创新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学敏 沈培平 郝春 王玉海 李咏涛 徐蕾 赵辉 廖竞谦 安晓玥
近年来,普洱茶的保健功能逐渐被科学证实,市场不断升温。但作为普洱茶原产地的思茅市,其普洱茶产业竞争力严重不足。本文从茶叶相关产业联系出发,以波特竞争优势理论和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理论为依据,提出沿着两条线索,即横向的左右互动和纵向的由上至下,拓展普洱茶相关产业发展,确定了优先发展生态茶园、茶叶机械制造业、深加工、包装流通、普洱茶文化产业和普洱茶旅游产业等六大产业重点,以此来提升普洱茶产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
普洱茶 茶产业 相关产业 竞争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杨 胡小静 周红杰 张新富 龚加顺
以0.1%(按干物质计)接种量接种黑曲霉,相对湿度50%,40~45℃密封发酵,10 d翻堆1次,发酵40 d完毕,进行普洱茶“固态发酵”,研究了不同翻堆样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规律,以及新老工艺普洱茶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结果表明,在翻堆样中茶总糖、多糖随发酵进程延长呈增长趋势,发酵40 d的4翻样中总糖含量最高达(9.49±0.23)%,多糖最高达(1.68±0.32)%,寡糖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由(2.7±0.22)%增加到(4.03±0.51)%,最终降为(2.15±0.62)%.以老工艺(粗)为对照新工艺加工的普洱茶多糖含量差异不显著,寡糖含量差异显著,新工艺原料含量为(7.02±0...
关键词:
云南普洱茶 碳水化合物 总糖 多糖 寡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洋 何春阳 李晓兵
本文选取普洱茶树的起源地云南作为研究区,综合考虑普洱茶树的自然立地条件与大规模种植的便利条件,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建立栽培型普洱茶树大规模种植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进而划分适宜性等级、分析统计适宜地区的土地数量和空间分布规律,为大面积推广种植普洱茶树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结果表明:1)建立的适宜性评价模型能定量、直观地获取适宜地区的土地数量与空间信息,可操作性较强,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2)云南省内,共有面积约为6400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1.68%的土地比较适宜大规模种植栽培型普洱茶树,还具有较大的规模化种植潜力;3)自然立地条件是决定普洱茶品质及其价值的至关重要因素,普洱茶是云南特有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颖 周芳梅 杨秀莲 陈婷 刘斯桐 王白娟
文章以云南勐库大叶种普洱茶为原料,利用高压脉冲电场(HPEF)对茶样进行处理,检测经HPEF处理前后茶样的总灰分含量,比较不同加工工艺(生茶和熟茶)、不同年份和不同等级的普洱茶经过处理的茶样总灰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同年份的生茶和熟茶总灰分含量有差异,其中生茶的总灰分含量比熟茶低;不同年份的普洱茶,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总灰分的含量呈现上升趋势;等级越低茶叶的总灰分含量越高。所选的16组茶样中有3组已经超过目前国标规定的总灰分含量。经不同条件HPEF处理后的茶样,总灰分含量都明显减少。研究结果提供了用物理手段降低茶叶总灰分的方法,对了解和掌握茶叶中灰分限量指标以及云南普洱茶总灰分的检验监控现状...
关键词:
普洱茶 高压脉冲电场(HPEF) 总灰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唐小琴 陈喻虹 马燕 段红星
为初步了解云南普洱茶中吡虫啉残留状况,从茶叶市场中随机选取了30份样品(10份生茶20份熟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吡虫啉残留量。结果显示,4份普洱生茶检测出吡虫啉,占总样品数的13.3%,但含量均未超出国家规定MRL0.5 mg/kg。普洱熟茶中未检出吡虫啉。为了进一步研究分析吡虫啉在茶汤中的浸出规律,用蒸馏水对这4份普洱茶样进行提取、测定,结果显示,随着浸提时间的延长,茶叶中的吡虫啉浸出率呈现递增的趋势,但浸出率都很低,浸提45 min后,其最高浸出率为6.59%。本研究为普洱茶的生产和健康饮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普洱茶 吡虫啉 农药残留 浸出率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跃鸿 刘学敏
本文系统阐述了普洱茶功能论、普洱茶价值论、功能价值实现论,简称"三论"。功能论认为,中国普洱茶主要有保健养生功能、价值投资功能、生态环保功能和社会文化功能等四大功能。价值论认为,普洱茶的价值应包括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等三个完整的部分;经济价值是开发茶资源和发展茶产业的初始促动力,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则为其提供可持续的发展力。实现论认为,市场是实现普洱茶价值和功能的主要场所,市场价格是主要实现形式;但普洱茶的生态、文化价值与功能并不能完全在市场通过价格形式得到实现,还需要辅以其他非市场的实现形式和载体。
关键词:
普洱茶 功能论 价值论 实现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学敏 沈培平 徐蕾 王玉海 李咏涛 郝春 赵辉 廖竞谦 安晓玥
本文认为,我国普洱茶历史悠久,迄今仍是一种重要的特种茶饮品,其特殊性在于产地独特、功效独特、文化独特;普洱茶销售市场经历了从以出口为主到国内市场地位逐步上升的变化过程,传统市场升温,新兴市场扩展,品种内涵凸显,增长幅度可观。普洱茶生产和市场销售中也存在某些问题,一是标准滞后,品牌杂乱;二是生产分散,技术落后;三是市场销售行为不规范等。文章提出,要加大产品的创新力度,确立生产和销售的相关技术标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强市场制度的建设,促进普洱茶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
普洱茶 生产特征 市场结构 普洱茶产业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黔生 刘卓慧 宋全瑞
地理标志农产品承载着独特的品质和特色的声誉,与一般农产品相比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以及良好市场信誉。地理标志农产品在市场上的质量安全事故为农产品的质量和信誉带来了损害,本文以普洱茶为例,应用8D理论,对普洱茶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进行了探究。首先,应用专家打分法确定急需解决的质量问题为技术能力;其次,在运用8D理论对普洱茶质量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时,我们结合人、机、物、法、环法对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进行了鱼骨图分析,并运用5WHY法最终确定了根本原因,实现了降低普洱茶质量安全风险的目的,为保障和提高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
关键词:
地理标志农产品 质量管控 普洱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婷 蒋明忠 彭文 冯博 王白娟
利用电子鼻技术对云南普洱熟茶进行香气分析及判别,为普洱熟茶的品质分级及筛选提供理论依据,促进普洱熟茶品质判别的数字化。采用电子鼻技术对具有典型代表的9个云南普洱熟茶进行了检测。通过Winmuster软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线性判别法LDA和传感器区别贡献率分析法(Loadings)对样品进行分析。PCA分析结果显示,可以将同品牌不同年份的普洱熟茶香气完全区分开,且效果较好,区分度可达99.9%。LDA分析结果显示,通过线性判别,选择合适的判别式,可以较好地将同一品牌不同年份的普洱熟茶区分开,说明不同
关键词:
电子鼻 普洱熟茶 香气 品质判别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智 张冬英 黄业伟 张行 邵宛芳
以普洱熟茶为材料,以水为溶剂,利用正交法优化茶多酚的提取工艺。结果显示,普洱熟茶茶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为∶固液比1∶25,浸提时间45 min,提取温度80℃。此提取工艺具有高效省时、操作简便、提取结果稳定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普洱熟茶多酚提取方法。
关键词:
普洱熟茶 茶多酚 提取工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彬 赵平 熊昌云
【目的】研究优化施肥技术对普洱现代茶园茶叶品质的影响,为现代茶园茶叶品质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茶树良种云抗14号为供试材料,设置不施肥、常规施肥和2个不同施肥方式的处理进行小区试验。【结果】与空白对照相比,施肥能提高茶叶内含物质。与常规施肥对照相比,施肥处理可明显提高茶叶中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和儿茶素的含量,其中儿茶素含量增加幅度为1.36%~1.93%,儿茶素中C、EC和EGC提高了0.3%~0.46%、0.24%~0.33%、0.39%~0.62%。施肥处理茶叶儿茶素及C、EC和EG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总体而言优化施肥技术效果最佳。【结论】在茶园中,优化施肥技术能明显提升普洱现代茶园茶叶品质,建议在生产中推广。
关键词:
优化施肥 现代茶园 茶叶品质 儿茶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