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42)
- 2023(4609)
- 2022(3722)
- 2021(3749)
- 2020(2897)
- 2019(6635)
- 2018(6913)
- 2017(10595)
- 2016(7289)
- 2015(8213)
- 2014(8775)
- 2013(7630)
- 2012(7083)
- 2011(6648)
- 2010(6934)
- 2009(6102)
- 2008(5919)
- 2007(5535)
- 2006(5005)
- 2005(4709)
- 学科
- 教育(19901)
- 济(14289)
- 经济(14259)
- 管理(13640)
- 中国(12440)
- 业(9173)
- 理论(9044)
- 学(8268)
- 教学(7368)
- 企(7267)
- 企业(7267)
- 制(5878)
- 农(5488)
- 体(5328)
- 财(4956)
- 发(4580)
- 发展(4063)
- 展(3939)
- 研究(3835)
- 方法(3799)
- 学法(3735)
- 教学法(3735)
- 高等(3695)
- 革(3626)
- 技术(3612)
- 思想(3581)
- 银(3570)
- 银行(3557)
- 政治(3539)
- 地方(3526)
- 机构
- 大学(93640)
- 学院(89095)
- 研究(37590)
- 教育(28776)
- 范(23996)
- 管理(23969)
- 师范(23815)
- 济(23297)
- 京(22995)
- 科学(22630)
- 经济(22236)
- 中国(21455)
- 师范大学(19557)
- 理学(19476)
- 所(19411)
- 理学院(19051)
- 管理学(18419)
- 管理学院(18206)
- 研究所(17586)
- 江(16984)
- 技术(16326)
- 北京(15627)
- 中心(15623)
- 农(15150)
- 职业(14985)
- 院(13704)
- 财(13657)
- 州(12850)
- 业大(12315)
- 农业(11805)
- 基金
- 项目(53876)
- 研究(47479)
- 科学(42525)
- 基金(33157)
- 教育(30726)
- 家(28752)
- 国家(28320)
- 社会(25363)
- 社会科(23485)
- 社会科学(23481)
- 省(23263)
- 编号(23047)
- 成果(22703)
- 科学基金(22380)
- 划(21915)
- 课题(20374)
- 年(17401)
- 基金项目(16083)
- 重点(13989)
- 规划(13944)
- 项目编号(13682)
- 部(13239)
- 资助(13156)
- 性(13035)
- 发(12890)
- 度(12627)
- 自然(12456)
- 体(12396)
- 研究成果(12272)
- 自然科(12131)
共检索到1563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平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主体性教育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逐步得到推广,但传统的旧教育观念及其教育方法,在目前的学校中仍时有表现。有的教师不爱护学生,不尊重学生,甚至对学生进行体罚和语侮;有的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造成学生责任心的缺乏;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喜亭 成有信 褚洪启 黄崴 田慧生 陈建翔
从本期起,本刊开辟“博士论坛”专栏,作为中青年博士和在读博士生进行教育问题研讨的学术园地。本专栏将在四项基本原则指导下,依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开展学术讨论,重点研讨教育实践中的热点问题和深层次的教育理论问题。本期发表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孙喜亭教授和成有信教授所主持的“教育学博士论坛”第二次学术研讨会的发言摘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尹艳秋 叶绪江
从个人主体性到主体间性是现代社会对人性发展的要求 ,也是主体性发展的必然。教育作为促进人的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 ,也必将实现主体间性教育对个人主体性教育的超越。主体间性教育在教育目的上表现为主体共同体主义 ;教育过程是师生间以教育资料为中介的交往活动 ;课程设置上呈现“人化”的特点。
关键词:
个人主体性 主体间性 教育 交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黄崴
主体性教育理论缘起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呼唤、反思传统教育和回归历史潮流的需要。其发展经历了 2 0世纪 80年代初期和中期对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讨论 ,80年代末到 90年代初演化为对教育者、受教育者主体性的讨论 ,在 90年代中期以后由理论进入到实践 ,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主体性教育理论是一种时代的哲学 ,是本体的、价值的和实践的 ,促进着中国教育思想和实践由传统向现代转型。
关键词:
主体性教育理论 反思 哲学思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左永强 高强 赵明媚
主体性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塑造学生主体人格,推动学生主体行为特征和能力发展的现代教育。高校在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中要不断强化和建立有利于学生主体教育的机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高校 主体性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应飚 吕春凤
主体性教育是一种培育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主体性教育的目的;高校主体性教育实践活动包括:主体性观念树立、大学生个性教育、高校主体性教学、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和交往、高校主体性教育管理等方面内容。笔者系统地论述了主体性教育思想的理论内涵,提出了实现主体性教育的实践模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申作青
主体教育思想强调承认并尊重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将受教育视为能动的、自主的、独立的个体,通过启发、引导使受教育者得以主动、健康成长。而教育者则必须加强师德建设,切实做到为人师表,在学习、德行等各方面为学生树立最现实的榜样。
关键词:
主体性教育观念 教师 为人师表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和学新
主体性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的一个热点。 2 0 0 1年 ,学者们围绕这一主题 ,在教育主客体关系、主体性与主体性教育、主体间性与教育交往、主体性教育的目标及其实施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关键词:
主体性 主体性教育 主体性教育理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黄崴
从传统到现代:中西方主体性教育思想历史走向评析黄崴主体性教育思想指的是把教育看作是以教育的主体性方式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过程的观点或主张。这既反映了现实主体性的发展水平和人们对应具备的主体性的需要,也反映了人们对主体性及其教育的认识水平。从历史来看,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天宝
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早期,人与人之间主要表现为一种整体性的依赖关系,个体缺乏独立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近代社会从“群体本位”进入“个体本位”,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开始确立,个体处于一种单子式的生存和发展之中;进入当代社会以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共在”、“共生”开始成为人的基本生存和发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苏小菱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也是实现就业的主体。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前提和基础。高校要基于市场的选人需求和学生个人成长要求,通过强化学生学习主体、主体参与、主体规划、行为主体意识,构建多维度、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
主体性教育 学生就业 就业竞争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范笑仙 赵金秀
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是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主体性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具有内在契合力,它的引入与培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水平,实现上网自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主体性教育 网络道德 大学生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昌瑞
一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有一段精采的论述:“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的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马克思依据哲学发展的历史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