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96)
- 2023(11281)
- 2022(9439)
- 2021(8664)
- 2020(7347)
- 2019(16249)
- 2018(16149)
- 2017(30313)
- 2016(16933)
- 2015(19068)
- 2014(19088)
- 2013(18764)
- 2012(17346)
- 2011(15689)
- 2010(15824)
- 2009(14850)
- 2008(14820)
- 2007(13595)
- 2006(12198)
- 2005(11083)
- 学科
- 济(65038)
- 经济(64959)
- 管理(55934)
- 业(46909)
- 企(37759)
- 企业(37759)
- 方法(25964)
- 数学(22322)
- 数学方法(22176)
- 中国(20084)
- 财(19796)
- 农(19050)
- 地方(16783)
- 制(16700)
- 学(15276)
- 业经(14328)
- 银(13522)
- 银行(13474)
- 贸(13460)
- 贸易(13453)
- 易(13072)
- 行(12791)
- 农业(12412)
- 务(12069)
- 财务(12029)
- 财务管理(11999)
- 体(11505)
- 融(11451)
- 金融(11443)
- 企业财务(11325)
- 机构
- 学院(245039)
- 大学(244239)
- 济(95351)
- 经济(93054)
- 管理(92428)
- 研究(85093)
- 理学(77546)
- 理学院(76532)
- 管理学(75341)
- 管理学院(74854)
- 中国(66943)
- 科学(55338)
- 京(53152)
- 农(48729)
- 财(47990)
- 所(44961)
- 研究所(40946)
- 业大(40298)
- 中心(38904)
- 农业(38788)
- 江(38401)
- 财经(36765)
- 北京(33475)
- 经(33145)
- 范(31701)
- 师范(31237)
- 院(30949)
- 州(30848)
- 省(28525)
- 经济学(28123)
- 基金
- 项目(160793)
- 科学(124359)
- 基金(114585)
- 研究(112792)
- 家(103288)
- 国家(102418)
- 科学基金(85123)
- 社会(70516)
- 社会科(66714)
- 社会科学(66697)
- 省(63665)
- 基金项目(61291)
- 自然(56245)
- 自然科(54803)
- 自然科学(54779)
- 划(54644)
- 自然科学基金(53757)
- 教育(50917)
- 资助(45654)
- 编号(45437)
- 重点(36914)
- 成果(36506)
- 发(35314)
- 部(34400)
- 创(33244)
- 课题(32350)
- 计划(31453)
- 创新(31269)
- 科研(31080)
- 国家社会(29065)
- 期刊
- 济(110311)
- 经济(110311)
- 研究(70742)
- 中国(51187)
- 学报(45437)
- 农(42782)
- 科学(39673)
- 财(37326)
- 管理(35698)
- 大学(32961)
- 学学(31341)
- 农业(28309)
- 融(24884)
- 金融(24884)
- 教育(24823)
- 技术(19802)
- 业经(18951)
- 财经(18237)
- 经济研究(17426)
- 业(16313)
- 经(15678)
- 问题(15103)
- 版(12997)
- 商业(12320)
- 资源(12171)
- 贸(12092)
- 科技(12065)
- 业大(11607)
- 理论(11456)
- 技术经济(11329)
共检索到3747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潇潇 朱传耿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这四类功能区的划分打破了行政区管理的局限,促使区域管理摒弃传统的“内向型行政”,奉行“主体功能区行政”,促进产业政策与区域政策相结合,构建了合理的地域分工体系,并且将资源与环境纳入区域管理的评价体系,区域评价更具针对性。它把主体功能的完成情况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消除了传统考核指标过于偏重经济发展的弊端,有助于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制度。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区域管理 创新思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鹏 曾刚
文章用新区域主义的发展理念和内涵来解读或考量我国的主体功能区规划,通过探讨新区域主义在区域发展、规划以及治理方面的主导思想,旨在给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开展以及今后的治理提供相关的启示和建议。
关键词:
新区域主义 主体功能区规划 政策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美玲 米文宝 周民良
限制开发区域作为我国主体功能区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经济长期处于欠发达状态的地区,也是当前学术界热点区域之一。文章在总结限制开发区域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限制开发区域研究的基本状况、存在的不足,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1)加强限制开发区域"主体功能建设"的相关理论研究;(2)限制开发区域细分的理论方法及细分后不同区域发展机理及发展模式的研究;(3)限制开发区农户生计问题研究;(4)生态补偿、绩效考核等相关政策的研究。
关键词:
限制开发区域 主体功能区建设 综述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耀军 巫锡炜 张敏敏
改革开放促进了区域联系,人口流动也越发频繁。人口之所以从一个地区流动到另外一个地区,是因为流入地对其有吸引力。文章使用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得到的省际人口流动矩阵,借鉴测度吸引力的RIA指标,测算了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人口吸引力。结果显示:以广东、浙江、上海、北京、江苏为代表的东部沿海的优化开发区吸引力最大,以山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为代表的中西部偏远的限制开发区吸引力最小。为了引导人口有序流动,促进人口合理分布,利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顺利实施,优化开发区要促进产业升级、合理控制人口规模,重点开发区要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提升产业层次;限制开发区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做好精准扶贫。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邓玲 杜黎明
长期以来,同质化政府对异质区域进行同质化管理引发区域发展的不协调。针对这种状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通过主体功能区划,加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分类指导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本文在分析同质化政府管理引发的区域发展不协调现象的基础上,对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区域协调功能进行研究,并提出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区域协调 同质化政府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耀军 陈伟 张颖
人口均衡发展是主体功能区规划顺利实现的最关键因素。利用ArcGIS软件为分析工具,以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以主体功能区内的县为分析单位,结果表明:主体功能区中人口规模重点开发区最大,人口密度重点、优化开发区最高;主体功能区人口素质优化开发区最高,限制开发区最低;人口年龄结构以优化开发区劳动年龄人口比例最高。进一步分析发现,人口迁移方向与主体功能区规划有冲突,人口科技文化素质与主体功能区建设有差距,大量劳动年龄人口聚集在优化开发区与规划初衷相背离。只有不同类型的主体功能区实施不同的人口和产业政策,并注重优势互补;人口政策与其他公共政策多管齐下,相互协调;充分把握主体功能区规划过程中的人口再分布规律,未雨绸缪,才能促进区域人口均衡的实现,促进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人口均衡 区域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玉
"十一五"规划提出了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创新构想。目前,正进入逐步细化、实践操作的阶段。主体功能区建设在我国是一种全新的探索,许多问题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实践推进中也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韩学丽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建设与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相结合,克服了"四大板块"在区域划分上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优化了国土开发格局,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文章分析了主体功能区建设对今后区域发展的积极影响,并提出在实践操作上解决机构建设、法律保障、生态补偿、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等问题,使主体功能区建设更加完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段七零
目前关于主体功能区的研究,一是区划实证研究偏多,而理论研究偏少、偏浅;二是从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需要怎样的政策这个视角来研究的文献很多,而忽略了对现行区域政策与主体功能区诉求政策之间的对接研究;三是在主体功能区政策研究的三个维度中,行为主体这个维度的研究偏少。该文针对上述问题从财税、投资、产业、土地、人口、环境保护、政绩考核等方面总结概括四类主体功能区的不同政策诉求,并给出现行区域政策与主体功能区诉求政策之间进行对接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政策诉求 政策对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建新 霍小平
从对主体功能区建设和城市功能作用的认识出发,以均衡空间的构建为目标,对城市功能的调整进行了研究。认为在主体功能区建设背景下,应推动城市由部门专业化向功能专业化转型,强化城市的"源"功能,避免"孤立发展",完善城市网络,充分发挥城市的组织带动作用,以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城市功能 均衡区域 陕西省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冯更新
现阶段,我国区域经济是在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导向下不断发展的,并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实践证明,现阶段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正确道路。"主体功能区"的概念,是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明确提出的;构建主体功能区,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创新,也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杏梅
主体功能区建设是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认为主体功能区建设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创新,在分析行政区经济管理模式下导致的区域发展不协调的基础上,探讨了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区域协调功能,提出加强主体功能区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行政区经济 区域协调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涂文明
坚持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平衡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区域实现所必需持有的区域观,主体功能区理论的提出有利于在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平衡基础上推动工业化发展。主体功能区与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区域实现具有共生耦合关系,二者的终极目标是推动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道路 主体功能区 共生耦合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圣云 马仁锋 沈玉芳
随着发展观的演进,区域发展范式也在不断转向,出现了可持续发展范式、伦理公平发展范式和民生福祉发展范式3种区域发展主流范式。主体功能区理论的提出及在国家级省级层面的实施便是当今中国区域发展在此趋势下的理论创新和重要实践。研究认为,区域发展范式转向对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有3个方面的启示:(1)主体功能区在理论上虽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却对人的发展和民生福祉、社会保障等关注程度不够;(2)主体功能区规划在方法论上以空间规划为主,但在规划编制与实施过程中未能充分融入民意、赋权于民;(3)主体功能区规划在目标取向上重视国土空间开发秩序,但在规划编制及实践中对影响空间秩序的社会空间结构的考虑和研究不足。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靳利飞 刘天科 南锡康 刘芮琳
主体功能区战略是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战略,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重大意义。主体功能区战略发端于思想、框定于规划、推进于战略、巩固于制度,落脚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适用于生态文明新时代。针对当前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中面临的问题,应找准主体功能区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定位,在全国层面带状划定城镇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以及战略性矿产资源成矿区带、水资源过度利用区基础上,采取“县+乡镇/街区”的差别化政策单元,健全差异化政策体系,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区域协调 政策单元与手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