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74)
2023(5030)
2022(4498)
2021(4421)
2020(3857)
2019(9232)
2018(9155)
2017(17770)
2016(10211)
2015(11779)
2014(12038)
2013(11220)
2012(10113)
2011(9017)
2010(9452)
2009(8116)
2008(7807)
2007(6939)
2006(5989)
2005(5293)
作者
(27390)
(22617)
(22573)
(21539)
(14359)
(10727)
(10284)
(8872)
(8670)
(8363)
(7793)
(7583)
(7387)
(7175)
(6997)
(6983)
(6916)
(6701)
(6685)
(6426)
(5891)
(5746)
(5607)
(5267)
(5154)
(5132)
(5118)
(5098)
(4724)
(4467)
学科
(39309)
经济(39283)
管理(25661)
(23581)
方法(20839)
(20369)
企业(20369)
数学(18943)
数学方法(18450)
中国(10277)
理论(10123)
(8877)
教学(8525)
(8317)
(7490)
业经(7485)
(7070)
地方(7023)
技术(6651)
(6163)
(6007)
贸易(6002)
学法(5885)
教学法(5885)
(5831)
教育(5753)
产业(5527)
农业(5463)
结构(5439)
(5404)
机构
学院(139348)
大学(128747)
管理(50483)
(50064)
经济(48922)
理学(43670)
理学院(43184)
管理学(41913)
管理学院(41671)
研究(40849)
中国(29458)
(27204)
科学(26332)
技术(23149)
(22371)
(21632)
职业(21308)
(20631)
(20593)
业大(19955)
研究所(18854)
中心(18580)
(18153)
师范(17932)
财经(17906)
(17751)
北京(16901)
技术学院(16258)
(16160)
农业(16062)
基金
项目(92246)
科学(72389)
研究(70035)
基金(62823)
(54190)
国家(53734)
科学基金(46690)
(40745)
社会(40278)
社会科(38146)
社会科学(38135)
教育(37658)
(33125)
基金项目(32757)
编号(31606)
自然(30945)
自然科(30294)
自然科学(30289)
自然科学基金(29708)
资助(27607)
成果(24705)
课题(23703)
重点(21906)
(19907)
(19853)
(19849)
(19726)
创新(18334)
项目编号(18316)
规划(18036)
期刊
(51894)
经济(51894)
研究(36453)
中国(29116)
教育(27616)
学报(19601)
技术(19255)
管理(19121)
(18312)
科学(18028)
(17462)
大学(15149)
学学(14182)
职业(13409)
农业(12277)
(9839)
金融(9839)
业经(9224)
统计(8992)
经济研究(8855)
财经(8792)
技术教育(8673)
职业技术(8673)
职业技术教育(8673)
(8174)
(7774)
论坛(7774)
(7602)
决策(7458)
(7029)
共检索到1958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曹毅  蒋丽华  罗群  
构建中高职衔接专业结构模型是实施中高职衔接体系构建的重要任务,是建立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基石。运用职业分析方法,以职业岗位(群)为基础,以能力本位为核心,建立中职与高职有效衔接的"三角形"专业结构模型;构建专业结构模型,凸显了中高职分层次人才培养的定位要求,提高了中高职专业衔接的适应度,降低了专业种类设计的复杂性。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齐守泉  石伟平  
中高职专业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中枢,但在专业规格、专产互动、人力资源匹配、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课程结构等方面存在脱节错位现象。针对这些问题通过构建"一体两维深内涵"中高职专业衔接生态结构模型,提出中高职专业有效衔接的五条路径:专业规格上,建立职业教育类专业学位体系解决缺位问题;专业设置上,通过专产结构吻合度指数解决脱节问题;专业结构上,以专业人力资源预警机制与职业发展报告制度解决脱位问题;专业培养目标上,设计"$"型螺旋递进式人才培养目标解决移位问题;课程衔接上,引入"课相"理念解决错位问题。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曹毅  蒋丽华  罗群  谢军  
中高职衔接标准的构建是解决中高职衔接问题的关键。为建立中高职衔接标准,首先应构建中高职衔接分层模型,其具体要求是从开放性和扩展性的角度对职业教育体系中每一层级的教学目标、内容、功能及输入和输出接口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教育行政机关可制定具体的中高职衔接标准,这一标准的核心内容是人才培养目标和能力标准。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汤光伟  
目前,我国中职升高职以纸笔考试为主,缺乏直接升学的通道,制约了中高职的进一步发展。我们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探索建立中职生综合素质评价升学、中高职贯通培养、保送升学等灵活多样的中高职衔接模式,拓宽中职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小平  曹毅  杨埙  
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为例,通过对中高职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的比照分析,指出目前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基本设计思路、课程体系框架及实施方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杨文芳  张敏  
聚焦中高职协同衔接课程设计,首先分析了中高职协同衔接的意义,再根据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中课程体系现状调查,从国外中高职现状及经验借鉴,提出我国中高职衔接的可行性建议,重点探讨课程体系设计,最后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进行课程体系设计。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荣  李曙生  张斌  
针对日益增多的单招生源和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的要求,基于中高职衔接的专业群建设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热点问题,以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建设专业群——机电装备制造技术专业群为例,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做好中高职衔接的专业群建设,使专业群建设持续化、成效最大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杜怡萍  
本文通过大量调查和深入研究,分析了目前中高职院校专业培养目标的现状,指出了中高职培养目标高度重叠、缺乏层次等问题,提出了目标定位必须把握就业领域、目标岗位、职业能力3个要素,并通过就业领域、目标岗位、发展速度、职业能力、职业层级及资格,去区分中职与高职的专业培养目标,实现中高职培养目标的有机衔接。中高职衔接专业培养目标由总体培养目标、中职学段培养目标和高职学段培养目标三部分组成,采取"行业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的方式,能够清晰、具体、全面地表述培养目标。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沈凌  
统一的课程标准是构建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的核心。以中高职衔接的工程机械专业《机械制图及CAD》课程标准为例,其开发与设计过程中,以工程机械专业职业(岗位)群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中高职课程目标,课程结构以识读和绘制图样的任务为线索,设计相应的内容模块,使学历与职业资格证书内容、标准得以衔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澍清  
制定中高职衔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中高职衔接工作的关键,在中高职衔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实践中,应遵循人才系统培养规律,明确编制的基本原则,并以中高职能力差异及其"接口"分析为基础,构建中高职有效衔接的课程体系,以加强通识教育为特色,以制定中高职有效对接的管理办法为保障,为中高职衔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龙根  杨福祥  孟鑫沛  
中高职衔接作为完善现代职教体系的关键一环,其亟待解决的问题引起职教界的高度关注。目前中高职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专业契合度差,专业设置衔接困难;课程内容重复或断层,课程体系衔接失效;就业岗位职业标准界定不清,职业能力衔接模糊。采取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逐层推进的技术路径,细分机械制造专业岗位和职业能力,构建中高职职业能力和课程体系衔接模型,以解决中高职衔接的本质问题,实现中高职人才培养的合理衔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芦京昌  
本文就浙江省中高职衔接工作在操作层面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讨论,从选拔方式、课程衔接、提前介入、工具课和技能课等几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完善选拔比例、加强课程衔接、高职提前介入、抓好工具课和技能课等改革建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国庆在《江苏高教》2013年第3期撰文分析了中高职课程形成的路径、展开的逻辑、课程分段的处理以及课程任务的分担四大问题。就课程形成的路径而言,目前许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是按对照式或下延式路径展开。这两种设计路径不能满足中高职衔接最为重要的目的,即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兴洲  耿悦  
目前,中高职衔接已成为应对职业教育外部改革与内在发展需求的必然趋势,而课程衔接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中高职衔接背景下"课程链"的建构是对课程衔接实践理念指导的初步探索。以德、美两国为代表的国际背景为基础,从"课程链"的内涵、意义、建构的具体要求以及保障等四个方面来阐释,强调课程衔接要依据社会发展需求、人才培养规律和职业发展规律,突出衔接的灵活性、人本性与规律性等特征,在国家政策、优质师资队伍以及评价机制等保障体系下,以课程衔接推进中高职的有效衔接,逐步建立与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宋春林  
"十三五"期间,新的发展形势对我国职业教育提出更高要求,着力完善现有职业教育体系,搭建中高职衔接的"立交桥"意义重大。当前中高职衔接中存在办学特色不足,校企合作深度不够,教育衔接存在脱节,师资交流浅且经验不足等四个方面问题。针对中高职衔接失调特征,应在以下方面着力突破:建立中高职衔接保障运行机制;推动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衔接;加强师资建设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