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58)
2023(6223)
2022(5292)
2021(5138)
2020(4163)
2019(9697)
2018(9331)
2017(17352)
2016(9195)
2015(10562)
2014(10211)
2013(10394)
2012(9853)
2011(9269)
2010(9022)
2009(8258)
2008(8259)
2007(7154)
2006(6493)
2005(6186)
作者
(26051)
(21766)
(21732)
(20810)
(14108)
(10356)
(9766)
(8413)
(8267)
(7629)
(7607)
(7295)
(7227)
(7209)
(7051)
(6774)
(6515)
(6393)
(6205)
(5925)
(5527)
(5235)
(5213)
(4968)
(4935)
(4883)
(4848)
(4513)
(4392)
(4291)
学科
(43445)
经济(43402)
管理(25644)
(24925)
(19462)
企业(19462)
方法(17922)
数学(16042)
数学方法(15905)
中国(15404)
(12020)
(11468)
贸易(11458)
(11280)
业经(8583)
(8303)
(8268)
地方(8202)
农业(7597)
(7270)
(7258)
银行(7246)
(7098)
(6847)
(6753)
关系(6559)
(6514)
金融(6514)
(6330)
环境(6242)
机构
大学(136766)
学院(134782)
(67266)
经济(66334)
研究(54874)
管理(50688)
中国(43314)
理学(43130)
理学院(42576)
管理学(42122)
管理学院(41833)
(30250)
科学(29896)
(27475)
(27336)
研究所(24997)
中心(23150)
财经(22182)
经济学(21828)
(21734)
(20487)
北京(19671)
经济学院(19542)
(19488)
(19200)
(17749)
师范(17604)
科学院(17141)
农业(17080)
业大(16781)
基金
项目(87570)
科学(70359)
基金(66781)
研究(65084)
(59058)
国家(58670)
科学基金(49399)
社会(44380)
社会科(42317)
社会科学(42310)
基金项目(33879)
自然(29933)
(29624)
自然科(29285)
自然科学(29276)
教育(29139)
自然科学基金(28810)
资助(27949)
(26728)
编号(24450)
(21528)
中国(20863)
重点(20291)
成果(20237)
国家社会(20021)
(19681)
教育部(18698)
(18000)
课题(17468)
人文(17329)
期刊
(73743)
经济(73743)
研究(44843)
中国(28886)
管理(21426)
(20140)
科学(19812)
(19660)
学报(18716)
大学(14609)
农业(14466)
学学(13617)
(13382)
金融(13382)
教育(12944)
经济研究(12850)
财经(11841)
(11331)
技术(11231)
世界(10783)
国际(10398)
(10387)
问题(10166)
业经(10102)
(9707)
技术经济(7095)
资源(6652)
现代(6373)
(6370)
论坛(6370)
共检索到2135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正礼  梅旭荣  
在分析中国粮食安全基本观点的基础上,提出并论证了中国粮食安全的出路在于构建"以我为主"的粮食安全体系;阐述了实施"藏粮于田"与"农田生态保育"战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了三大战略的内在关联特征,提出了将其纳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科学规划和实施农田保育重大工程等战略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宫芳  吴志华  
大粮食安全战略的基本内容与逻辑顺序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大粮食消费、生产与流通,其核心是在原有农业开发的基础上,寻找开发利用新的资源。由于它较好地兼顾生态与社会发展,对减缓传统粮食增产压力、提升粮食安全层次、增强粮食安全后劲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需要从强化耕地等基础资源的保护与比较优势的作用发挥、优先发展营养素农业、强化农业技术与组织创新等方面努力。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周振亚  罗其友  李全新  张晴  刘洋  
中国长期以来采取靠增产确保粮食安全的政策,随着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粮食增产潜力也越来越小。本文从用粮的角度,对中国的节粮空间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中国在畜牧养殖业、食物和酒类消费、粮食加工仓储等环节共有5 490万t的节粮潜力。全面实施节粮战略是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一条重要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廖西元  李凤博  徐春春  申红芳  方福平  
我国粮食安全所面临的"农民之困惑、地方政府之心病、中央政府之无奈"的突出问题,关键在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缺失。为此,必须以综合生产力为基石、市场调节力为重点、主权控制力为保障,重构我国粮食安全的国家战略。本文通过分析综合生产力、市场调控力、主权控制力现状,提出了实现从"生产粮食"向"经营粮食"的观念转变,精心设计利益协调、特殊保障两个制度,切实提高产区政府抓粮、广大农民种粮两个积极性,牢牢把握粮食收购加工、投入品经营两个主动权,积极用活粮食出口、加工转化两个调节器等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关鑫   魏琨翔   梁泽恒   姜文来  
[目的] 水安全、能源安全与粮食安全3者关系密切且复杂,关乎着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开展多维资源视角的中国粮食安全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时代价值与理论回响。[方法] 研究在梳理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下粮食安全相关理论的发展脉络与文献概念性、分析性和设计性解析的基础上,尝试从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中剥离出关联性关系,构建水—能源—粮食关联的中国粮食安全理论,并探索水—能源—粮食关联的中国粮食安全多元治理方案。[结果] (1)从关联性理论与纽带关系关联层次中出发,以双要素框架为基础,形成了以粮食安全要素为核心,内部系统水资源要素和农业能源要素、外部系统综合要素为投入的中国粮食安全理论框架;(2)从依据、原则、手段、路径、目标五个方面解析了水—能源—粮食关联的中国粮食安全理论内涵,并界定了理论研究范畴;(3)依据理论框架和内涵,设计了包括粮食生产保障系统、水资源投入系统、农业能源投入系统与综合要素保障系统四大系统,共20个指标的水—能源—粮食关联的中国粮食安全指标体系。[结论] 采取包括水—能源—粮食多元管理部门政策合作方案、联合执行方案、技术与基础建设整合方案在内的粮食安全多元治理方案,将有助于推动我国水—能源—粮食系统的平衡发展,有效提升“区域—国家”的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浩  贾林州  赵清斌  
为了维护并巩固美元的霸权地位,美国把实现粮食霸权纳入了其全球战略的核心,从而形成了美元、石油和粮食三位一体的美元战略体系。通过粮食战略,美国不仅攫取了全球粮食市场的垄断利润,而且获得了地缘政治和币缘政治风险溢价,增强了美元霸权的信用基础。本文对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提出实施以农业资源占有为导向的"新重农主义"政策,将粮食安全纳入人民币国际化的国家整体战略框架中,重构我国的粮食安全体系,为人民币信用提供物质基础。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翟虎渠  
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并取得了重大成就。在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粮食增长面临资源环境等制约情况下,粮食安全战略必须以科技为根本手段,以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为可靠基础,依靠优势区域增产提升保障能力,以国家政策支持作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有效供给的重要支撑。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元红  刘长全  国鲁来  
本文基于国际公认的粮食安全概念,构建了包括供给、分配、消费、利用效率、保障结果、稳定性、可持续性和调控力等8个方面的指标体系,对中国粮食安全保障的现状、趋势、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粮食安全当前处于较高水平且近年不断提升。中国粮食安全保障有多重优势,自给率、人均热量和蛋白供给等多项指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甚至超过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营养结构不合理、环境可持续性较差等。未来提高中国粮食安全水平要在保障粮食生产能力、稳定粮食产量的基础上,调整产出结构、采用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重视需求管理、减少不舍理消费和损耗、适当降低储备率。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龙方  曾福生  
进入新世纪,粮食安全问题仍然是关系到中国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要保障新世纪中国的粮食安全,必须有明确的目标。目标的确定要以中国粮食供求状况和发展趋势为依据。新世纪中国粮食安全目标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体系,包括总目标和具体目标。而实现这些目标的模式有多种选择,从我国的具体情况考虑,应该选择内外结合型、适度安全型和经济型的粮食安全模式。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胡岳岷  刘元胜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关国计民生和社会政治稳定的首要问题。在不同的价值维度下,粮食安全的绩效不尽相同。农业发展的阶段性,使粮食安全的价值维度有了与时俱进的拓宽,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数量安全维度,而是将数量安全、品质安全、生态安全与健康安全形成一个有机统一体。然而,在现阶段却存在诸多影响粮食安全当代价值维度统一性和整体性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粮食安全对国家安全的保障作用。因而,有必要在全面客观分析基础上,选择合意的战略,发展现代农业,走绿色农业发展道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确保粮食安全的实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振亚  罗其友  李全新  何英彬  张晴  刘洋  
我国粮食生产受资源环境的约束,增产难度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食物需求也在发生变化,调整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势在必行。本文从用粮的角度,对中国粮食的节粮潜力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我国在畜牧养殖、食物和酒类消费、粮食加工仓储等环节共有5490万t的节粮潜力。实施节粮战略既可以提高我国粮食安全的保证能力,也可以为我国农业资源环境的治理和修复提供政策空间。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唐金成  张伟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社会稳定的基石。粮食安全风险日益暴露亟待重视,而保险作为分散风险的最佳手段,对化解粮食安全风险意义重大。本文阐述了中国粮食安全现状及问题,从保险业角度提出创新解决路径;从政府、保险企业、农户三个层面指出保费补贴平均化、保险监管制度失灵、保险产品赔付率高、保险产品存在缺陷、农户投保意愿差和农户投保能力不足等保险业支持粮食安全战略的现实困境;提出了深化保费补贴率差异性改革、加快保险监管体系构建、提升保险企业风控能力、优化险种设计、提高保险宣传展业水平和增加农户收入盈余,促进保险业与粮食安全战略协同发力,切实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稳定实施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彭克强  
笔者一项研究曾表明,中国粮食生产长期遭受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与破坏,自然灾害成为影响中国粮食生产的最持久因素。为深化粮食生产与自然灾害关系的研究,本文基于中国旱涝灾害频发的具体国情,尝试对1978-2006年粮食生产与旱涝灾害之间的关系展开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旱灾和涝灾是中国最频发且影响粮食生产最重的两大自然灾害。这为中国应将着力强化农业水利设施建设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作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方向的政策主张提供了有力的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