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10)
2023(10672)
2022(8645)
2021(8253)
2020(6676)
2019(15304)
2018(15277)
2017(28508)
2016(15648)
2015(18157)
2014(18017)
2013(17747)
2012(16743)
2011(14987)
2010(15033)
2009(13791)
2008(13831)
2007(12164)
2006(11087)
2005(10337)
作者
(44770)
(37479)
(37375)
(35699)
(24298)
(17999)
(16916)
(14676)
(14612)
(13349)
(12957)
(12785)
(12129)
(11970)
(11730)
(11722)
(11189)
(10962)
(10803)
(10712)
(9532)
(9061)
(9018)
(8658)
(8468)
(8262)
(8248)
(8204)
(7630)
(7551)
学科
(70891)
经济(70811)
管理(40100)
(35168)
(25819)
企业(25819)
方法(25406)
中国(25218)
数学(22375)
数学方法(22090)
(20446)
地方(17294)
业经(14623)
(14066)
(13840)
(13821)
贸易(13811)
(13397)
农业(13201)
(13144)
(11029)
环境(10724)
(10035)
(10030)
银行(10018)
(9667)
(9578)
金融(9576)
理论(9367)
(8918)
机构
大学(226439)
学院(222440)
(96272)
经济(94180)
研究(85036)
管理(79325)
理学(66829)
中国(66041)
理学院(65873)
管理学(64646)
管理学院(64202)
(52106)
科学(50448)
(42988)
(42435)
中心(38622)
研究所(38287)
(36291)
(34288)
财经(33795)
北京(33626)
(32934)
师范(32680)
经济学(31138)
(31062)
(30898)
业大(30566)
农业(28191)
经济学院(27947)
(27431)
基金
项目(145432)
科学(115114)
研究(107153)
基金(107063)
(93748)
国家(92999)
科学基金(79275)
社会(70327)
社会科(66520)
社会科学(66504)
基金项目(56084)
(52413)
自然(49369)
自然科(48260)
自然科学(48248)
教育(48181)
自然科学基金(47375)
(46336)
资助(43848)
编号(42047)
成果(35180)
(32949)
重点(32719)
(32396)
国家社会(30456)
课题(30050)
(28854)
中国(28833)
教育部(28287)
大学(27648)
期刊
(112941)
经济(112941)
研究(74804)
中国(51150)
(34391)
学报(33957)
科学(33480)
(32457)
管理(30079)
大学(26487)
教育(26270)
学学(24347)
农业(23227)
(21636)
金融(21636)
技术(18725)
经济研究(18160)
财经(17434)
问题(16900)
业经(15748)
(15341)
(14129)
(13437)
世界(13149)
国际(12762)
资源(12381)
图书(12216)
(11671)
现代(10883)
(10685)
共检索到3553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范今朝  王剑荣  蒋瑶璐  
中国1980年代以来的行政区划调整,主要出于配合加速城市化战略的需要,因而多以增设市、镇建制(如撤县设市、撤(并)乡(镇)设镇),以及撤县(市)设区、撤乡(镇)设街道等形式出现。但近年来,个别地区也出现了相反的情形,即将已经撤并的县、市、区或镇、乡、街道重新分立,或将已经改设为街道的地区重新恢复为镇的建制。浙江省永康市芝英镇从2001年改设街道又至2009年重新恢复为镇的行政区划调整过程,就是一个乡镇层面行政区划"逆向调整"的典型案例。文章以永康市"2008行政区划调整方案"调研论证的过程为例,详细论述了芝英地区设街道以来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应该改"街"为"镇"的原因,阐明了进行调整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深入思考,对行政区划的"逆向调整"现象出现的原因、"逆向调整"中所需注意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冉  张婷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化则是通往进步的必然道路。而行政区划的范围、大小、结构直接影响城市化发展的速度、进程和质量。因此,作为上层建筑的行政区划就必须与城市化进程相适应,适时作出调整,以达到促进各种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城市化的健康持续发展。以江苏省为例,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城市化的发展和行政区划调整,通过建立"江苏省城市化指数综合度量指标体系",运用数学分析方法探寻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化发展的内在响应机制和规律,分析这一特殊的地缘现象对城市化发展的现实意义。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牡丹  何丹  杨传开  
行政区划调整是推进城市群一体化进程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手段。在长株潭城市群的构建过程中,长株潭城市群的行政区划不断地调整以适应经济体制的改革,适应区域一体化的需要,适应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推动着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随着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长株潭城市群的行政区划还将不断地调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建华  陈曦  戚伟  陈田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作为沿海发达省份之一,行政区划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动,城镇化进程也快速发展,城镇化率增长速度尤为突出。选取江苏省作为研究案例地,利用行政区划调整数据、历年的城镇化数据以及四普、五普、六普各县市区的城镇人口数据,详细分析了江苏行政区划的时空格局演变及特征,探索行政区划调整对城镇化进程的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得出:行政区划调整有利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县改市后城镇化率增长速度与没有调整的县相比每年高出0.79个百分点,县(市)改区后城镇化率增长速度与其他没有改区的县市相比每年高出0.83个百分点,并且县(市)改区令8个地级市的城市规模等级升格,说明行政区划调整具有显著的城镇化效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建华  陈曦  戚伟  陈田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作为沿海发达省份之一,行政区划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动,城镇化进程也快速发展,城镇化率增长速度尤为突出。选取江苏省作为研究案例地,利用行政区划调整数据、历年的城镇化数据以及四普、五普、六普各县市区的城镇人口数据,详细分析了江苏行政区划的时空格局演变及特征,探索行政区划调整对城镇化进程的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得出:行政区划调整有利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县改市后城镇化率增长速度与没有调整的县相比每年高出0.79个百分点,县(市)改区后城镇化率增长速度与其他没有改区的县市相比每年高出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谢涤湘  
行政区划调整是影响我国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与快速的城市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行政区划调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所引致的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以利于行政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区域竞争力。行政区划的调整,对我国城市化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随着区域协调制度的建立、地方政府分权制度的完善,我国的行政区划调整将逐步减少,代之以相关的社会、经济、法律手段。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开泳  陈田  
在分析了行政区划调整的背景和主要原因的基础上,以广州市近年来的城市行政区划调整为例,总结其成功经验,如保持历史文脉,相似相融;小区合并、大区分解;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对开发区的行政管理体制做了大胆探索;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相衔接等。分析了现行城市行政区划调整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包括国有资产的流失、行政设施的浪费、缺少经济推动的引导、行政区划面状蔓延而缺少长远规划和整体协调,并就我国现阶段大城市地区行政区划调整思路和方向进行了探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施宏  
探索有效的区域管治模式,以引导和促进都市圈的成长,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美国在区域管治实践中形成了不同的理论范式,经历了从传统区域主义到公共选择理论再到新区域主义的演进。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经历了四次行政区划调整高峰,从20世纪80年代的地方化的分权取向,到当前的集权化改革,其基本逻辑依然是过于注重行政力量,而对都市圈成长中市场力量的内在规律性以及跨区域合作网络的重要性关注不够。今后的都市圈发展推进策略,应当更多地运用市场机制,同时积极借鉴新区域主义的网络化合作模式,避免过于频繁的行政区划调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白小虎  
城市化进程中行政区划已成为城乡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的刚性约束。本文讨论了我国行政区划与产业空间变迁的关系。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行政区划的刚性在减弱,区域政府间推动行政区划的弹性调整,形成多中心产业空间引导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本文通过对杭州市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空间变迁和行政区划调整的实证研究,说明现阶段行政区划调整的可能路径及其对产业空间变迁和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范毅  冯奎  
改革开放以来,行政区划调整使高等级城市可以利用行政手段调动和集聚更多的资源,获得了优先发展机会。然而,这种做法的负面效应当前逐步显现,表现为城镇空间过快扩张、中小城市发展活力受到抑制、不同层级城镇差距扩大等。文章认为,当前行政区划调整模式的制度红利已充分释放,制度运行成本增大,已具备行政区划调整政策改革的基本条件,亟需通过行政区划改革,减少行政等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建立城乡要素的平等交换机制,推动城市发展转型和管理模式创新。
[期刊] 改革  [作者] 苏东坡  
在新型城镇化视角下,行政区划调整涉及领域既广且具有重要意义。经验事实提炼结合新型城镇化运行框架的分析表明,区划调整借助多条路径及效能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但制度缺失、运行失当可能使区划调整异化,带来新型城镇化现实问题与潜在威胁。需要具体分析制度环境并进行多维制度创新,将区划调整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维持在良性运行轨道上,获取最大的改革红利。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尔升  
本文以海南建省为案例,采用差分法和准实验法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估计了行政区划调整对缩小区域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行政区划调整对缩小区域差距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其正面影响的原因是行政区升格对地方官员的政治激励、中央的优惠政策和分权,其负面影响的原因是经济增长质量不高和人口的过量流入。本文认为,行政区划的调整有利于缩小区域差距。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邹伟  
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变了土地利用区位,有利于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和土地生态保护,农户土地利用行为也将进行一定的调整。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在乡镇区划调整中也存在一定不足,主要表现在:没有突破县(市)行政区划限制,不能在更大经济区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被撤乡镇政府驻地土地闲置低效,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等有待改善;集镇集体土地房产交易缺乏相应的规范。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婷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大量市县层面调整。行政区划的调整与城镇化进程中的城镇人口再分布密切相关。行政区划调整适应了城镇化进程的需要,为加快城镇发展,促进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迁移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撤县设区释放了一批中心城市的增长潜力,对城市群核心载体的培育,城市集聚效应的外溢发挥着重要作用。撤县设市脚步的放慢,影响了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的释放,不利于新时期我国城镇空间结构的优化完善。在此认识基础上,结合对未来城镇空间结构演化的趋势判断,提出了推进县改市进程等行政区划调整政策建议,并在GIS平台上识别了我国未来县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婷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大量市县层面调整。行政区划的调整与城镇化进程中的城镇人口再分布密切相关。行政区划调整适应了城镇化进程的需要,为加快城镇发展,促进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迁移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撤县设区释放了一批中心城市的增长潜力,对城市群核心载体的培育,城市集聚效应的外溢发挥着重要作用。撤县设市脚步的放慢,影响了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的释放,不利于新时期我国城镇空间结构的优化完善。在此认识基础上,结合对未来城镇空间结构演化的趋势判断,提出了推进县改市进程等行政区划调整政策建议,并在GIS平台上识别了我国未来县级行政区划调整的重点区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