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93)
2023(6393)
2022(5351)
2021(5542)
2020(4707)
2019(11185)
2018(11038)
2017(20658)
2016(11297)
2015(13697)
2014(13420)
2013(12842)
2012(11555)
2011(10868)
2010(10986)
2009(10016)
2008(9697)
2007(8392)
2006(7422)
2005(6825)
作者
(30093)
(24988)
(24983)
(23998)
(15988)
(11806)
(11369)
(9820)
(9647)
(8936)
(8596)
(8497)
(8164)
(7953)
(7768)
(7721)
(7580)
(7245)
(7188)
(7019)
(6371)
(6056)
(6007)
(5745)
(5720)
(5523)
(5492)
(5372)
(4989)
(4921)
学科
(49147)
经济(49107)
管理(26984)
方法(26348)
数学(24620)
数学方法(24128)
(23856)
(18929)
企业(18929)
中国(17266)
(11734)
贸易(11725)
(11547)
(10930)
教育(8970)
理论(8573)
(8131)
业经(8120)
(7747)
(7727)
(7073)
银行(7072)
(6871)
农业(6674)
(6591)
金融(6590)
教学(6491)
环境(6333)
(6237)
(6169)
机构
大学(164801)
学院(156742)
(71315)
经济(70159)
管理(59190)
研究(56886)
理学(51325)
理学院(50706)
管理学(49527)
管理学院(49221)
中国(42873)
(36035)
科学(31729)
(29498)
(27545)
研究所(25242)
中心(24456)
财经(24189)
北京(23977)
(23479)
经济学(23464)
师范(23341)
(22364)
(21154)
经济学院(21077)
(20648)
(20361)
业大(20021)
师范大学(19182)
财经大学(18255)
基金
项目(103723)
科学(83332)
研究(78181)
基金(77103)
(66715)
国家(66258)
科学基金(57028)
社会(50901)
社会科(48394)
社会科学(48383)
教育(39421)
基金项目(38895)
(37259)
自然(35553)
自然科(34868)
自然科学(34862)
自然科学基金(34257)
资助(33899)
(33260)
编号(30570)
成果(26382)
(25299)
重点(23836)
大学(22848)
课题(22671)
教育部(22429)
中国(22027)
国家社会(21845)
(21764)
(21750)
期刊
(72012)
经济(72012)
研究(54236)
中国(35054)
教育(30504)
管理(22889)
学报(21819)
科学(21602)
(21131)
大学(18870)
(18499)
学学(16000)
技术(15620)
经济研究(13579)
农业(13395)
财经(12792)
(12621)
金融(12621)
(11168)
(10395)
统计(10196)
世界(9724)
问题(9503)
业经(9490)
国际(9269)
(9131)
(8628)
技术经济(8487)
图书(8332)
决策(8023)
共检索到2393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闻晋  胥青山  胡承群  
一、中国大学校长现状概览中国现职大学校长绝大多数是"硬专家"。他们拥有教授头衔,在某一学科领域有所建树,其中不少名牌大学的校长还是两院院士、博士生导师等。另有少数校长可以称为"软专家",他们多是从软科学研究、科技组织管理、行政领导等岗位上经过多年实践,一步一步走上校长工作岗位的。与前者比较,他们的专业色彩不浓,但长于行政组织的协调管理与指挥。为了研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黄明东  刘永   郭梅  
大学校长的任期和大学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大学校长应有一个较长的任期。我国大学校长的任期较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的发展。大学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较长的校长任期做保障,大学校长要有自己独到的教育思想,要制定学校章程。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鲁捷  王佳  
大学校长(团队)是高校精神的塑造和维系者。要正确评价一个大学,首先要正确评价该校的校长。笔者提出将国家高级人才培育基地的核心领军人才校长视为核心人力资本进行评价与激励,使他们视校长这一岗位为毕生珍惜的荣誉,能为大学发展担责,而不仅视之为完成组织任务和自身职业生涯的某个过程,应始终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看待大学管理,由此,把评价理论及时引入对大学校长的评估管理之中很有必要。还通过比较国外大学校长评价实践,指出我国大学校长评价中存在的五个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通过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福友  韩玉志  
近一二十年来,美国大学校长一职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与此同时,校长领导在院校的发展变革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每个院校不得不重视校长的遴选。本文研究了在此过程中出现的新变化及其原因,探讨了过渡期校长的作用,阐述了过渡管理模式的内涵与实践中的问题,并提出了其中的意义及启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姜峰  
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德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大众化和国际化演变。大学在国内和国际范围内与经济社会互动交融,从"象牙塔"的学府演变为现代大型"学术企业"。大学的管理理念、制度和结构在过去20多年中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中,大学校长的地位和作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传统上主要由各学院教授轮流担任的象征性职位被赋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郭俊  孙钰  黄鑫  
大学校长作为大学的首席学术领袖,其教育学术背景对其教育理念与办学实践具有重要影响。研究以115所"211工程"大学校长的基本信息作为样本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中国大学校长的教育学术背景的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大学校长的选拔需兼顾本校校友与外校精英、内部选拔与外部选拔,需兼顾理工与人文社科知识背景、博士生教育与教授背景,需注重知名大学求学背景与国际化视野,需关注高等教育科学素养与综合治理能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白保中  陈小丽  朱世武  
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能力的竞争,是人才数量和质量的竞争,也是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和人才选用机制的竞争。大学做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其校长的个性特征和治学理念,对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显著性影响。本文拟从这两个角度透视中国部分知名大学校长的个人经历及治学理念,通过对比和归纳发现一些颇有价值的结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作宇在2008年第6期《学术界》撰文指出,大学校长本身是学术精英,对于有过行政经验的新校长而言。大学校长的岗位冲击不大,岗位适应需要的时间不长。而无论前期有无行政经验,除非是校长在不同学校的流动.否则新任校长都是新手。校长面临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应强  索凯峰  
对759所公办普通本科高校校长的调查研究表明,该群体的特征是:男,50多岁,中共党员,有博士学位,由本校副校长升任现职,已担任校长职务4.6年,是某研究领域的专家,承担教学科研任务,有学术兼职和社会兼职。该群体的任职情况及特点是:(1)校长的产生方式主要有内部升迁、平行调动、"空降"、公开选拔四种;(2)校长的"土著"特征明显,在选拔时存在选择本地人、本校毕业、有本校工作经验的倾向;(3)各层次高校的校长职务调迁总体是向上的,部属高校校长多在本层次高校间横向流动;(4)校长任期偏短,任现职的平均时间远低于美国大学校长;(5)校长有着多重社会角色,并非全职化管理大学。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靳宇倡  刘钰  
近代中国大学的发展与名校长的办学理念紧密相关,民国时期中国大学精神达到了一个高峰,他们的教育理念对于大学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巨大的作用,他们的教育理念,值得当代高等学校借鉴。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楚廷  
"校长是大学的灵魂",这并非一个实然命题。大学校长的理念与大学理念之间并不直通。大学校长的特征及其作用使其与政府官员十分不同,因而任职条件也很不一样。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冯建明  
在中国,大学校长是一个极为特殊的群体。说特殊,是因为他们身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即不同人群分别赋予他们不同的角色期待。大学校长是什么?官员?教师?政治家?科技专家?教育专家?管理专家?社会活动家?好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宣勇  钟伟军  
校长管理专业化对于推进中国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探讨和梳理现有相关研究,从现代大学内外部治理结构和中国特色制度环境出发,建构大学校长管理专业化的"两体三维"理论框架。大学校长管理专业化包含政府与大学校长两个关键的主体,需要校长个人实现"专心、专长、专职",需要从制度层面完善校长的"动力、权力、能力"。基于这一理论框架,有必要从大学校长管理专业化的角度探讨提升大学治理能力的具体路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Melanie E.Corrigan   文东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