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19)
- 2023(13042)
- 2022(10637)
- 2021(9778)
- 2020(7836)
- 2019(18144)
- 2018(18076)
- 2017(34190)
- 2016(18303)
- 2015(20926)
- 2014(20970)
- 2013(20507)
- 2012(18888)
- 2011(17523)
- 2010(17804)
- 2009(16293)
- 2008(16027)
- 2007(14108)
- 2006(12929)
- 2005(12144)
- 学科
- 济(91626)
- 经济(91546)
- 管理(46088)
- 业(44192)
- 方法(34035)
- 企(32694)
- 企业(32694)
- 中国(31730)
- 数学(30552)
- 数学方法(30027)
- 农(24204)
- 地方(23783)
- 业经(19741)
- 贸(17415)
- 贸易(17398)
- 易(16857)
- 农业(16187)
- 发(15340)
- 制(14984)
- 学(14957)
- 银(14700)
- 银行(14686)
- 财(14539)
- 行(14338)
- 融(14290)
- 金融(14289)
- 环境(13581)
- 地方经济(12350)
- 理论(12225)
- 技术(11931)
- 机构
- 学院(265475)
- 大学(264458)
- 济(117967)
- 经济(115665)
- 研究(99108)
- 管理(97794)
- 理学(82806)
- 理学院(81795)
- 管理学(80191)
- 管理学院(79694)
- 中国(77024)
- 京(58984)
- 科学(58021)
- 财(50999)
- 所(49765)
- 研究所(44969)
- 中心(43732)
- 农(41628)
- 财经(40028)
- 江(39851)
- 北京(38426)
- 经济学(37571)
- 范(37054)
- 师范(36731)
- 经(36469)
- 院(35936)
- 业大(35449)
- 经济学院(33657)
- 州(32407)
- 农业(32137)
- 基金
- 项目(171859)
- 科学(136709)
- 研究(127151)
- 基金(125249)
- 家(109158)
- 国家(108318)
- 科学基金(92889)
- 社会(83215)
- 社会科(79094)
- 社会科学(79075)
- 省(65483)
- 基金项目(64575)
- 教育(58110)
- 自然(57493)
- 自然科(56274)
- 自然科学(56265)
- 划(55770)
- 自然科学基金(55228)
- 资助(52183)
- 编号(50334)
- 发(42664)
- 成果(41075)
- 重点(39300)
- 部(38203)
- 课题(36432)
- 国家社会(35544)
- 创(35363)
- 发展(34866)
- 展(34317)
- 创新(33298)
- 期刊
- 济(136346)
- 经济(136346)
- 研究(87262)
- 中国(59166)
- 农(39873)
- 管理(39023)
- 科学(37725)
- 学报(37264)
- 财(36159)
- 教育(32082)
- 大学(29349)
- 融(28118)
- 金融(28118)
- 农业(27533)
- 学学(27313)
- 技术(25067)
- 经济研究(23485)
- 业经(22107)
- 财经(20233)
- 问题(19168)
- 经(17656)
- 业(15620)
- 贸(15489)
- 世界(14919)
- 统计(14389)
- 国际(14276)
- 技术经济(13915)
- 策(12972)
- 现代(12546)
- 图书(12538)
共检索到4178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冯娟 曾菊新
结合城市化的新观念,提出了中国城市化发展新理论模式——中国城乡网络化发展模式。城乡网络化发展模式建立在区域综合协调发展基础之上,指的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城乡之间各种经济活动主体构成一个有序化的关联系统及其运行过程,并通过这个过程获得一种特有的网络组织功能效应。同时,还在此理论基础上针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各自的现实条件,分别对其实施城乡网络化发展进行了初步构想。
关键词:
城市化 城乡互动 城乡网络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征平 俞晓玲
城市化动力问题, 是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发展水平与速度的重大问题。新中国建立之后, 由于其城市化动力主要来源于政府的政治抉择, 因而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客观经济规律的内在作用, 也使整个城市化水平明显低于其工业化发展水平。在今天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 其城市化动力模式对市场机制作用的吸纳, 亦成为当前加速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城市化 动力模式 产业 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成新 郝兆印 孙雪 任柏华 姚士谋
21世纪被誉为"城市时代"。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一直处于快速发展轨道,2011年全国城市化率达到51.3%,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成为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和转折点。而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社会矛盾凸显、环境负荷加重的关键时期,城市化模式亟待创新。本文在从城市发展质量、城乡二元矛盾、城市社会分层和资源环境危机等方面阐释我国城市化模式转变必要性的基础上,基于科学发展观理念提出,今后应该采取多元集约型协调发展的人本城市化模式,并从发展速度、扩张模式、动力机制、区域分工、城乡关系等方面提出我国城市化新模式实施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城市化模式 路径 科学发展观 中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全胜
中国城市化道路形成了独特模式,积极参与了全球化进程,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特色城市化模式是改革开放的实践推动的,促进了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让制度变迁发挥了更大作用。中国城市化道路需要科学方向,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冒进态势,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吸纳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就业水平。中国城市化不能重复欧美模式,必须节约资源,优化空间结构,引导土地合理开发和利用,盘活闲置土地,提高空间利用率,提高城市规划水平和管理水平,建构合理紧凑的空间结构,发展公共交通,注重集约发展,建设低碳社区和低碳新城,走循序渐进的生态发展道路。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自然 张平 刘霞辉
2012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已达到52.57%,跨过了城市化率50%这一重要临界点。根据国际城市化经验,在这个临界点之后,城市化进程将从量变转向质变,主要标志是经济增长动力因素发生了根本转变:经济增长动力由城市化初期的产业发展带动城市发展,转变为城市化中后期的以"空间资源配置"推动增长的阶段,空间集聚推动着技术进步、知识溢出和经济结构快速调整。本文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城市化理论研究。第二部分,对1990—2011年中国264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客观评价,了解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第三部分,提出城市化转向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选择。
关键词:
城市化 模式 产业 聚集 可持续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罗文岚
转变中国城市化发展模式需要对土地制度进行反思和改革。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改革可以成就几亿农民工的真正城市化;征地制度的改革将倒逼政府用心于集约型城市化发展模式;破除农地转非农地的国家垄断使得农民持续分享城市化的成果;建立统一的建设用地交易市场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城市化发展方式的转变;确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法的权威,可以均衡城市化发展与耕地保护等价值目标。
关键词:
城市化 土地制度 集体土地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简新华 刘传江
城市化是工业化的产物,是社会经济现代化进程的大势所趋,也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世界城市化发展进程及其特点,接着考察同步城市化、过度城市化、滞后城市化和逆城市化四种模式的特征、成因及影响,在此基础上总结城市化的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有益启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英明
我国的城市群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发生显著变化,集聚式城市化开始成为新的发展模式之一。本文对中国城市群区集聚式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区域效应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城市群区集聚式城市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群区 集聚式城市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廖建平 周拥军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推进城市化进程成为新世纪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的重大战略抉择。本文通过对中外城市化进程的时空差异的比较和中国具体国情特点的分析 ,提出了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
城市化 发展模式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郝寿义 陈波翀
本文利用耗散结构理论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建立了开放条件下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模型。模型表明,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面临资源的硬约束和制度约束,表现为市场和政府共同推动的开放特征。模型提出了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城市化快速发展,强调了以土地换保障为核心的制度创新的重要性。
关键词:
城市化 耗散结构 经济全球化 经济势能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倪晓宁 包明华
城市化是适应大工业生产的结果,适度规模由工业化所需劳动人口决定。中国内部存在多重工业化水平,城市化水平因不同工业化水平和发展路径有所区别。因此应设立城市化比例指标,使其反映适度城市化水平时不受工业化水平高低影响;建立基于DEA(数据包络分析)的CCR城市化度量模型,根据地区数据进行绩效评估,寻找适宜的城市化参照标准;根据实证结果提出城市化层次发展战略,即按照实际工业化水平选择适宜参照标准,制定地区城市化发展具体目标和政策,避免不必要的指标追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韩刚 袁家冬 韩宗白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已具有相当规模。但是,与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相比,仍有些滞后。因此,采取多种方式最大限度满足不同投资主体的城市建设投融资需要,对于推进我国新型城市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城市化建设投融资模式的比较,对我国城市化建设投融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在预测未来我国城市化建设资金规模的基础上,对我国城市化建设投融资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
城市化 建设融资 融资模式 中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智环
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从一般性来看可选择特大和大城市发展模式、中等城市发展模式、县城发展模式和建制镇城市化模式。但西部地区最好是选择以县城为重点的城市化发展模式,这是由西部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人文历史状况、区域分工特点和西部地区的经济与政治条件决定的。为加快西部地区城市化的发展,应采取各种有效办法促进西部地区县城城市化的发展。
关键词:
城市化 西部地区 县城城市化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波翀 郝寿义
本文建立了不确定条件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城市化决策模型,对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比较静态分析。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决定了城市化发展的速度。以土地换保障为核心的制度创新,增加了制度约束线的纵截距和斜率,推动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福利水平的改善。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赵方 袁超文
本文在Diamond(2016)模型基础上,引入户籍和土地供给规则等因素,比较了当地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中的高、低学历劳动力的迁移动机差异,探讨中国城市发展背后的微观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影响中国劳动力迁移的主要因素还是工资水平;对于流动人口而言,城市的舒适度也是影响他们迁移的重要因素,存在福利洼地。(2)影响房价最重要的因素是迁移人口的增减。(3)高、低学历劳动力之间有互补性,但劳动力市场的回报更偏向于高学历劳动力。
关键词:
流动人口 高、低学历劳动力 空间均衡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