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85)
2023(3524)
2022(2864)
2021(2937)
2020(2396)
2019(5680)
2018(5448)
2017(10074)
2016(5210)
2015(6249)
2014(5939)
2013(6120)
2012(5887)
2011(5628)
2010(5369)
2009(5033)
2008(4986)
2007(4129)
2006(3721)
2005(3572)
作者
(14341)
(12061)
(11978)
(11505)
(7778)
(5655)
(5381)
(4732)
(4685)
(4356)
(4120)
(4020)
(3970)
(3879)
(3821)
(3758)
(3663)
(3517)
(3389)
(3153)
(3095)
(2860)
(2802)
(2753)
(2741)
(2628)
(2567)
(2466)
(2375)
(2368)
学科
(27800)
经济(27774)
方法(12694)
管理(12005)
数学(11868)
数学方法(11840)
中国(11339)
(10870)
(8612)
贸易(8607)
(8526)
(7461)
企业(7461)
(6209)
(5166)
关系(5163)
(5023)
(4990)
(4825)
银行(4825)
(4752)
(4454)
金融(4454)
(4304)
(4179)
环境(4152)
出口(4150)
出口贸易(4150)
(4150)
业经(4085)
机构
大学(83121)
学院(78737)
(45274)
经济(44848)
研究(34285)
管理(27998)
中国(27832)
理学(23785)
理学院(23491)
管理学(23352)
管理学院(23182)
(18673)
(18513)
科学(17062)
(16931)
经济学(16324)
研究所(15458)
财经(15331)
经济学院(14688)
(14326)
中心(14018)
北京(12586)
(11958)
财经大学(11640)
科学院(10872)
(10275)
(10187)
师范(10140)
研究中心(10109)
社会(10077)
基金
项目(50485)
科学(41068)
基金(40569)
研究(37963)
(35727)
国家(35529)
科学基金(29761)
社会(27686)
社会科(26441)
社会科学(26438)
基金项目(20257)
资助(17381)
自然(16919)
教育(16763)
自然科(16573)
自然科学(16568)
自然科学基金(16328)
中国(15321)
(14432)
(13912)
(13677)
国家社会(13445)
编号(12900)
教育部(12137)
重点(11674)
成果(11254)
(11134)
人文(10801)
重大(10788)
社科(10660)
期刊
(46478)
经济(46478)
研究(29559)
中国(16154)
(13118)
科学(11605)
学报(11060)
管理(10992)
(9383)
经济研究(9217)
大学(8955)
财经(8819)
(8661)
(8351)
金融(8351)
学学(8206)
世界(8012)
国际(7959)
(7762)
问题(6796)
农业(6729)
教育(6349)
技术(5361)
(4853)
业经(4652)
技术经济(4314)
(3959)
贸易(3959)
经济问题(3936)
统计(3872)
共检索到1250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倪莉  
古代戏曲目录的提要内容和形式均极为丰富,如元《录鬼簿》为目录中人立传,是古代传录体提要的一种,如《曲品》、《远山堂曲品》、《远山堂剧品》以批评方式评论戏曲创作的状况,是典型的叙录体提要,又如《今乐考证》的提要内容采取了辑录体提要的形式。本文重点分析各时代戏曲目录提要的体例结构、内容及其客观性,以及与普通目录提要的区别。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倪莉  
戏曲目录研究无论对戏曲史的发展,或是对于目录学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对我国目前古代戏曲目录研究的现状进行全面总结,并分析其薄弱之处。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傅荣贤  
本文反省了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基本旨趣的中国古代目录在具体学术考辨中的缺陷,重点指出,古代书目囿于"著录一批文献"的刻板形式,与它所反映的学术之间并不存在严谨的并列关系,两者之间只是点与面的对应,目录在考辨学术时的错位甚至无能随处可见。此外,古代目录通过文献整序实现对学术的反思,作为反思结果的目录系统又会反过来影响学术的接受和认识,目录对于学术的这种反作用尚未引起足够关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范丽敏  
中国古代戏曲与小说由于反映对象较广,面对的观众群和读者群较大,所以典型地体现了中国的文化精神。这种文化精神由于生活环境有血缘、地缘和职缘的不同及受教育程度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三个层次:一是处于最下层的市民大众的文化精神,正面的为讲究诚信、公正、睿智和义气,负面的为极端的利己主义和市侩主义;二是处于中间位置的为社会上大多数人所遵从的正统文化精神,正面的为忠孝节义,负面的为愚忠、愚孝、愚节、愚义;三是处于最上层的、为少数文化精英所具有的哲学文化精神,表现为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对人的价值、国家与民族的命运的思考和探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魏静  
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并有着悠久深厚的农本思想。本文从不同的几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古代重农思想的体现,对农本主义的根源进行了探讨,指出中国古代的自然条件、人口增长和重农抑商思想是历代统治阶层农本思想的三大根源。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郭庠林  
试论中国古代的封建市场经济郭庠林市场经济,无论是哪一种社会形态下的市场经济,其本质就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组成的商品经济的固有规律—价值规律调节社会资源配置的经济形式,因而市场经济是调节经济的一种手段和方法,是调节不同经济利益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一种经济...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李寒光  
黄仕忠先生的《日藏中国戏曲文献综录》在以下几个方面最可称道。一、著录国内稀见戏曲品种、版本;二、准确得当的分类;三、详细的版本描述。为专科目录的编纂提供了典范。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傅荣贤  
研究视角的转换与研究材料的拓展,有助于推动中国古代目录学的发展。中国古代的目录结构既是一个书目检索系统,也与文化意义的表达和人伦价值的证成相关。作为检索系统,其语义化和语用化取向提供了不同于西方语法化的文献组织模式,对于纠谬西方式的理性偏正和理性滥用具有重要意义;在文化意义的表达上,基于古籍收集、整理和利用的古代目录学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与理解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独特性和惟一性,只要承认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就必然要认可古代目录学的现实意义;在人伦价值层面上,古代目录学另有超越旨趣。书目提供的文献规整性的"小序"直接对应于社会人伦之"大序",由此形成的理想诉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批判意义。对这...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徐寿芝  傅荣贤  
文献是古代目录系统的基本结构本位 ,凝聚着目录的基本特征。只有从古代文献的特征、以及不同目录学家对文献的不同态度出发 ,才能对中国古代目录学做出具有解释力的说明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傅荣贤  
中国古代文献的超文本内涵 ,导致识读主体对文献意义之阐释的多元化。旨在规范阐释行为和阐释结论的中国古代目录学 ,因此而具有独特的学术样态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傅荣贤  
长期以来,中国古代目录学在和历史学的结合中丧失了自己的研究本体,导致研究成果多局限于认知层面,不能提供独特的意义创造。认为古代目录学要想取得质的飞跃,必须首先从历史学中还原出来,建立独立的学科规范。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傅荣贤  
迄今为止的中国古代目录学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学科的理论畛域不明确、研究方法上多重视历史的还原而不是理论的重建、因而不能提供意义创造,导致中国古代目录学尚不是一门成熟的学科。文章最后指出了应努力的方向。
[期刊] 国家图书馆学刊  [作者] 王少帅  
从"宏观建构,理论言说"的著述理念、"结构谨严,定位准确"的学术理性、"史论结合,真知灼见"的论证方式等三个方面分析评述傅荣贤教授《中国古代目录学研究》一书的突出优点。该书在摆脱传统观念束缚的基础上,审察中西目录学之异同,继而揭示出我国古代目录学的核心价值,建构起较为完善的古代目录学理论,并指明了中西目录学有机结合的发展方向。但该书对中西目录学有机结合的具体操作论述稍显不足。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秋根  
大体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积累和货币积聚的增加,社会上的闲置资金增加,存款便会产生。中国古代商品货币经济起源较早,城乡人们有了闲置的货币,既可以深藏在地下,这便形成了所谓的窖藏,也可以购买土地或投入各式各样的工商业经营,进行高利放贷等等,这便形成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但是,在资金较少,不足以形成经营资本,却又不愿闲置钱财的情况下,该怎么办呢?为适应这一需要,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戴军  娄小平  
大学文化是由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大学人"在对知识进行传承、整理、交流和创新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与大众文化或其他社会文化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文化系统,大学文化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文章回顾梳理了中国古代大学的文化,探求其演化的内在轨迹,加深对中国大学文化的理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