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1128)
- 2022(1092)
- 2021(1017)
- 2020(888)
- 2019(2009)
- 2018(1945)
- 2017(3617)
- 2016(2273)
- 2015(2343)
- 2014(2334)
- 2013(2358)
- 2012(2201)
- 2011(2059)
- 2010(2097)
- 2009(1959)
- 2008(2180)
- 2007(1957)
- 2006(1674)
- 2005(1615)
- 2004(1363)
- 学科
- 济(6658)
- 经济(6644)
- 业(4703)
- 人口(4351)
- 学(4291)
- 管理(4277)
- 中国(3712)
- 企(3474)
- 企业(3474)
- 方法(3066)
- 数学(2514)
- 数学方法(2433)
- 农(2244)
- 国人(1994)
- 中国人(1946)
- 财(1942)
- 制(1813)
- 农业(1673)
- 问题(1425)
- 地方(1318)
- 理论(1246)
- 研究(1246)
- 策(1178)
- 务(1176)
- 财务(1174)
- 财务管理(1172)
- 业经(1167)
- 企业财务(1141)
- 壤(1107)
- 土壤(1105)
- 机构
- 大学(35417)
- 学院(33834)
- 研究(17148)
- 科学(13068)
- 农(12565)
- 所(11268)
- 中国(10769)
- 济(10541)
- 研究所(10441)
- 经济(10261)
- 农业(10111)
- 业大(9037)
- 管理(8963)
- 京(8266)
- 理学(7570)
- 理学院(7420)
- 省(7199)
- 管理学(7071)
- 管理学院(7003)
- 农业大学(6567)
- 中心(6541)
- 室(6294)
- 院(6034)
- 江(5958)
- 实验(5766)
- 科学院(5666)
- 业(5527)
- 实验室(5498)
- 北京(5422)
- 重点(5250)
共检索到531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卓祖航
什么是相对过剩人口,相对过剩人口是相对于什么而言的,目前学术界至少有以下四种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相对过剩人口是相对于生产资料吸收劳动力的程度和水平而言的;第二种看法认为,相对过剩人口是相对于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内的生产条件而言的;第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阎海琴
《人口研究》1987年第三期发表了卓祖航同志的题为《试论两种不同性质的相对过剩人口》的文章,读后颇受启发。但同时感到,文中亦有值得商榷之处。谨写下文,不妥之处,请予指正。 一、卓祖航同志在文中指出“其实在马克思的人口理论中,相对过剩人口不仅有相对于生产力水平的过剩人口,而且还有相对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徐长玉
现阶段,我国只存在相对于生产资料而言的过剩人口,不存在相对于生活资料和自然环境而言的过剩人口。我国之所以存在相对过剩人口,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同时也是资本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必然结果。此外,劳动供给增加、经济结构调整、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也是重要的原因。我国相对过剩人口的规模不会出现日益扩大的趋势,相对过剩人口既有消极的作用,又有积极的作用,为此应当努力把相对过剩人口的规模控制在适宜的限度内。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贺志强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逐渐触及一些深层次问题,在较大范围内出现了企业的富余人员和下岗职工,失业人数明显增加,据统计,我国1997年失业率已达3%。这已成为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对这一现象应给予认真的研究和妥善的解决,以有利于我国社会...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何临勇
作者认为,作为技术进步、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产物的相对过剩人口,不仅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而且是市场经济特有的人口规律。
关键词:
相对过剩人口,市场经济,人口规律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宗正
相对过剩人口理论是马克思分析资本积累趋势而得出的著名理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在于剥削剩余价值。为了剥削更多的剩余价值,资产阶级就必须不断地把剥削得来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也就是资本积累。“没有积累,资本就不能构成生产的基础”要彻底阐明资本积累的运动规律,就必须研究资本的有机构成。马克思早在《雇佣劳动和资本》和《工资》手稿等著作中已经开始探讨资本有机构成学说。在1857—1858年《资本论》的第一个手稿里,马克思从价值增殖过程考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义平
两种不同性质的粗放经营李义平1从经济发展的过程来看,事实上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粗放经营,一种是原本意义上的粗放经营,另一种是社会主义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粗放经营。原本意义上的粗放经营不但不是不讲效率,而且正是遵循效率原则对特定稀缺资源的反映,真正只...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友,陈丽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否存在过剩人口,如果存在,又如何认识这一现象,这是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问题的重要课题之一。认真研究这一课题,对于加深理解社会主义人口规律在初级阶段的具体表现形式,制定适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劳动人事管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哈平安
手语的运用有不同的方式。有的手语运用与有声语言之间存在对应 关系。有的手语运用与有声语言之间没有对应关系。根据这种差异,我们可 以把手语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这两种类型的手语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价值。 明确这两种手语的异同对于手语研究和聋教育研究都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
聋人 手语 有声语言 聋人手语 教学手语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辛仁周
有些同志在研究过剩人口问题时,把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生产力水平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而产生的过剩人口叫做“生产力压迫人口”型过剩人口,把我国目前存在的过剩人口称作“人口压迫生产力”型过剩人口。这种划分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在《强迫移民》一文中的论述。马克思在该文中指出:“现在(指资本主义社会——作者注),不是人口压迫生产力,而是生产力压迫人口”①。我认为这种提法是值得商榷的。其理由如下: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童年成
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导致市场相对过剩的原因的探析,不同于马克思从基本经济制度层面进行的剖析和凯恩斯从有效需求(不足)角度进行的论证,而是从无效供给(偏多)角度对市场相对过剩现象做了进一步论证。认为:无效供给(偏多)同样是市场过剩的重要原因之一,无效供给有它独特的运行机制,竞争、有用信息不足、价格刚性和制度性缺陷是形成无效供给的原因。
关键词:
市场过剩 有效需求 无效供给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徐桂兰 王晋中
我国现阶段出现的相对过剩是由粗放型经济增长引发的低水平过剩 ,这种过剩更多是一种无效供给 ,它导致了与消费需求之间难以有效地衔接 ,影响了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方向 ,违背了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规律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童年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导致市场相对过剩的原因,马克思从基本经济制度层面进行了剖析,凯恩斯从有效需求(不足)角度进行了论证,而无效供给(偏多)同样是市场过剩的重要原因之一。无效供给有它独特的运行机制,竞争、有用信息不够、价格刚性等是形成无效供给的重要因素。事实上,市场经济的相对过剩运行特性,应是这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市场经济 过剩运行 无效供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