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58)
2023(7554)
2022(6432)
2021(5741)
2020(4443)
2019(10392)
2018(10177)
2017(19454)
2016(10410)
2015(11732)
2014(11856)
2013(11840)
2012(11501)
2011(10734)
2010(11186)
2009(10231)
2008(10342)
2007(9491)
2006(8893)
2005(8328)
作者
(31681)
(26567)
(26387)
(24725)
(17130)
(12753)
(11938)
(10263)
(10166)
(9663)
(9062)
(8782)
(8676)
(8593)
(8462)
(8036)
(7923)
(7639)
(7618)
(7611)
(6903)
(6608)
(6566)
(6052)
(6037)
(6008)
(5965)
(5954)
(5408)
(5312)
学科
(53759)
经济(53712)
(31423)
管理(28894)
(23768)
企业(23768)
地方(20575)
中国(18475)
(16444)
方法(14404)
业经(13367)
数学(11817)
地方经济(11759)
农业(11713)
数学方法(11622)
(10316)
(9868)
银行(9857)
(9803)
(9776)
金融(9775)
(9674)
(9602)
(9467)
贸易(9454)
(9040)
(8688)
环境(8300)
技术(8214)
(8152)
机构
学院(157683)
大学(153886)
(67219)
经济(65732)
研究(60077)
管理(57298)
理学(47767)
理学院(47116)
管理学(46290)
管理学院(45964)
中国(45838)
科学(35403)
(34409)
(31204)
(30800)
研究所(27897)
中心(26400)
(25893)
(25803)
(23742)
师范(23540)
财经(23344)
北京(22620)
(21593)
(21494)
(20868)
业大(20306)
农业(19733)
经济学(19707)
(19149)
基金
项目(96069)
科学(75693)
研究(73366)
基金(67232)
(58090)
国家(57541)
科学基金(48743)
社会(46530)
社会科(44133)
社会科学(44125)
(38596)
基金项目(34675)
教育(33264)
(32291)
编号(30532)
自然(29422)
自然科(28702)
自然科学(28699)
自然科学基金(28169)
资助(27794)
(27600)
成果(25843)
发展(22686)
课题(22681)
重点(22275)
(22272)
(20810)
(19841)
国家社会(18700)
(18577)
期刊
(87130)
经济(87130)
研究(53450)
中国(37878)
(26120)
管理(24167)
(22291)
科学(21997)
教育(21479)
学报(21177)
(18818)
金融(18818)
农业(17665)
大学(16408)
业经(16010)
学学(15147)
技术(14434)
经济研究(13668)
财经(11706)
问题(11262)
(10146)
(9361)
(9231)
国际(8677)
商业(8430)
(8363)
论坛(8363)
世界(8313)
图书(8181)
技术经济(7998)
共检索到2618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夏永祥  
回顾建国40多年来我国对东西部地区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过程,可以看出,其间经历了一个由均衡发展向非均衡发展的转变过程。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30年中,为了改变西部地区原有的经济、技术和社会落后面貌,在“一五”计划期间和“三线”建设时期,国家的许多重点建设项目安排在西部地区,为此在资金、人力和物力等生产要素的区际配置上,实行了明显的向西部地区倾斜政策。倾斜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地区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夏永祥  
历史回顾与评说回顾建国以来40多年中我国东西部地区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过程,可以看出,其中经历了一个由均衡发展向非均衡发展的转变过程。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30年中,我国基本上是追求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均衡发展,为了改变西部地区原有的经济、技术和社会落后面貌,在"一五"计划期间和六七十年代的大规模"三线"建设中,国家的许多重点建设项目安排在西部地区,实行了明显的向西部地区倾斜政策。这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主要是基于下列主客观因素和内外部因素: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定勇  杨华明  
本文以东西部国家骨干高职建设院校为实例,以"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数据为依据,比较分析了东西部国家骨干高职建设院校非均衡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加快西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以期逐步缩小东西部高职教育发展的差距,促进区域高职教育均衡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文利  
改革开放后我国实施的不均衡战略是造成东西部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目前东西部收入差距的水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要积极落实地区经济均衡发展战略,努力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和地区居民收入差距。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高翔  王爱民  安成谋  
我国客观上长期存在东、中、西三大梯度发展带,为加快国民经济发展,我国选择实施了非均衡发展战略。本文就其实践成效、未来趋势及此背景下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如何求得自身发展,尽快缩小同东部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作一探讨。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顾六宝  王孟欣  
以拉姆齐模型的储蓄内生化分析框架为依据,采用均衡积累率的动态模拟测量公式,通过对数据的重新定义与口径调整,测算出我国东、西部地区均衡积累率的相关参数,模拟出东西部经济增长中的均衡积累路径,并对我国东、西部地区均衡积累路径进行比较分析。结论为:虽然我国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但西部地区资本积累水平仍处于低水平运行的非均衡增长状态,仍具有低积累水平和低人均资本存量的特征;而东部地区在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因下,其投资冲动带来的资本扩张效应丝毫不亚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政策效应,积累水平已远高于均衡积累率。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茆长宝  陈勇  
本文从量与质两个方面对人口内部均衡发展概念进行界定——在人口发展过程中,人口内部影响因素在发展数量、质量等方面逐步实现均等或协调,而这种均衡是暂时的、相对的,且不断的由低级均衡向高级均衡发展演替。在此基础上从人口发展、人口内部均衡度、人口内部均衡发展梯度、人口内部均衡可持续发展度四个视角构建人口内部均衡发展评价模型,并对西部地区进行实证分析。主要结论:(1)2000~2007年间,西部人口发展、人口内部均衡度及人口内部均衡可持续发展度呈增长态势,其增速高于同期全国水平,且西部各省间发展差距较大;(2)西部地区人口发展水平较低,位于0.48~0.59之间,属由启蒙后期进入过渡前期阶段;(3)西部人口内部均衡度低,位于0.35~0.42之间,属由轻度失调进入濒临失调阶段;(4)西部人口内部均衡可持续发展度较低,位于0.455~0.544之间,属过渡阶段。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邓大才  
制度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东西部发展的差距不仅是经济发展上的差异 ,从本质上来看 ,是制度安排、制度结构和制度利用效率的差距。本文从东西部制度非均衡的表现着手来探讨西部地区制度供给和制度安排滞后于东部的原因 ,并以此提出了西部完善制度、创新制度的一些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席鸿建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析了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选择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阐述了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以及实施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可行性,提出实施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六大关键措施。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胜德  姜桂莉  
在西部大开发的政策背景下,强调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并非意味着否定非均衡发展战略,相反,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非均衡发展战略不仅将是我国区域经济整体发展战略的长期选择,而且也是西部地区实现经济赶超的有效途径和必然要求。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段雨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呈现出非均衡发展的特征。地区间税负差异是地区经济差异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不管要素可否自由流动,税负差异均通过影响地区的要素变动,从而影响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中国的地区税负差异导致了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焦力军  
本文从美国“新经济”投资战略出发,在“均衡投资”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上海 对外直接投资现状、特点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产业选择、投资区域选择、投资主体选择、投资方式 选择、管理结构、政策支持等角度对上海实施“均衡投资”发展战略进行了全面分析。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翟博  
新中国建立后,共和国就把提高民族素质、普及义务教育当做崇高而神圣的责任。从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到把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再到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是教育思想的升华、教育工作重点的转变。均衡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历史和现实的双重选择。在整个国家教育体系和教育战略布局中,必须始终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积极推进县(市、区)域内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依法保证每个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基本权利和享有均等的受教育机会,着力统筹地区、城乡、学校、群体教育均衡发展,构建教育均衡发展制度机制。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周鸿卫  彭建刚  
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应与我国初等发达时期非均衡协同发展战略相适应。建立和发展多层次发展极是我国初等发达时期非均衡协同发展的战略重点,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战略使命应为该战略重点提供金融支撑。符合条件的地方发展极都应有城市商业银行,只有处于特定层次和发展阶段发展极的城市商业银行才可能跨区经营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马树超  王琴  唐林伟  
我国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是指职业学校发展的均衡性,它伴随经济体制的转型而呈现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当前正处于从非均衡阶段向协调发展阶段的转型时期。本文提出采取区域推进策略,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通过实施资源倾斜、质量提升、分类指导、合作发展等战略,提升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总体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