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81)
- 2023(2375)
- 2022(1971)
- 2021(1846)
- 2020(1633)
- 2019(3755)
- 2018(3670)
- 2017(7684)
- 2016(4075)
- 2015(4845)
- 2014(4647)
- 2013(4697)
- 2012(4034)
- 2011(3569)
- 2010(3564)
- 2009(3597)
- 2008(3816)
- 2007(3556)
- 2006(3146)
- 2005(2946)
- 学科
- 企(24707)
- 企业(24707)
- 业(24505)
- 管理(21524)
- 济(16839)
- 经济(16817)
- 财(12701)
- 务(11322)
- 财务(11310)
- 财务管理(11296)
- 企业财务(10954)
- 方法(10300)
- 数学(8795)
- 数学方法(8739)
- 制(6843)
- 体(5981)
- 体制(5746)
- 公司(5172)
- 业经(4116)
- 理论(2955)
- 和(2804)
- 技术(2709)
- 组织(2695)
- 划(2652)
- 经营(2641)
- 策(2476)
- 贸(2420)
- 贸易(2418)
- 易(2356)
- 学(2353)
- 机构
- 大学(61690)
- 学院(61091)
- 管理(27094)
- 济(24221)
- 经济(23804)
- 理学(23767)
- 理学院(23585)
- 管理学(23272)
- 管理学院(23145)
- 财(15144)
- 研究(15098)
- 中国(13381)
- 京(12383)
- 财经(12112)
- 经(11012)
- 财经大学(9180)
- 商学(8930)
- 商学院(8882)
- 江(8584)
- 北京(8045)
- 科学(7765)
- 所(7275)
- 会计(7025)
- 中心(7024)
- 州(6976)
- 经济学(6949)
- 经济管理(6522)
- 范(6505)
- 师范(6447)
- 公司(6279)
- 基金
- 项目(36445)
- 科学(29647)
- 基金(28274)
- 研究(26619)
- 家(23748)
- 国家(23559)
- 科学基金(21497)
- 社会(17693)
- 社会科(16781)
- 社会科学(16778)
- 基金项目(14825)
- 自然(14745)
- 自然科(14394)
- 自然科学(14391)
- 自然科学基金(14160)
- 省(12946)
- 教育(12769)
- 资助(12221)
- 划(11264)
- 编号(10323)
- 部(8888)
- 成果(8619)
- 人文(8086)
- 教育部(8081)
- 重点(8014)
- 创(7537)
- 性(7464)
- 科研(7294)
- 项目编号(7289)
- 国家社会(7123)
共检索到891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胜
本文根据上市公司的特点,提出了上市公司购并所采用的价值评估方法,即帐面价值基础法、市场价值法、市场比较法、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法和折现现金流量法,这些方法在上市公司购并的实际操作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购并 价格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霞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渐完善,上市公司收购的资产评估应从传统的注重企业净资产价值的重置成本法转向以价值管理为基础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本文阐述了资产评估与价值评估的异同,重点讨论了企业价值评估对上市公司收购的意义,并介绍了以价值管理为基础的价值评估方法应该包括的内容。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焰 刘颖
公司购并模式与企业、产业发展的规律具有内在联系。我国上市公司购并从初始便以混合购并为主要形式,不仅购并后绩效不佳,也与企业、产业发展的规律相背离。本文综合竞争战略理论和核心能力理论,建立我国上市公司购并战略选择模型,以销售额增长率代表企业外部市场能力,以创值率代表企业内部核心能力,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述企业在竞争优势和核心能力的不同情况下,我国上市公司不同购并模式的选择,并对模型中的两个参数提出定量化计量思路。
关键词:
产业 上市公司 购并 竞争优势 核心能力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程凤朝 刘旭 温馨
并购重组业务中最核心、也是一直以来困惑实务界的问题就是标的资产交易定价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评估价值和交易价格往往混淆不清。本文针对收益法评估值作为并购重组交易定价的合理性问题,对2009-2011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案例中收益法预测值与实际值进行了T检验,并结合实践经验,推导出以评估值为交易定价的唯一依据既不科学也不合理,并详细阐述了企业价值评估与交易定价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工作,应促进企业价值评估与交易定价的有机结合,正确发挥评估在并购重组各阶段的作用。本文最后分别针对评估领域、并购交易主体双方以及监管部门提出建议:推动评估结论由单一绝对值向价值区间转变、注重博弈过程、精简行政审批以及并购重组市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宋霞 郭涵予
并购重组企业的评估价值与其交易价格的关系十分密切,由于对同一个标的企业采用不同的价值评估方法估出的价值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探讨并购重组企业的价值评估方法选择问题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通过分析2013年深圳证券交易所143宗并购重组案例所选用的估价方法,归纳出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的使用情况;探讨了并购重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使用条件,发现了最终影响并购重组价值评估方法选择的是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发展阶段和价值类型等因素;得出了收益法在未来的并购重组企业估价中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成本法在特定行业和特殊价值类型下使用的结论。
关键词:
并购重组 价值评估 评估方法选择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东 王竞达
资产评估作为并购重组活动中的重要中介,能够促进交易双方彼此了解,降低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起到重要的价值发现功能。近年来,资产评估行为不断规范,但并购重组价值评估活动受处罚现象仍时有发生,价值评估合理性仍需进一步提高,因此,如何提高并购重组价值评估的合理性就成为了关键所在。文章首先总结了当前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价值评估合理性测度方法,在从结果和过程2个维度确定了13个初始指标后,采用德尔菲专家打分法对初始指标进行筛选,经过两轮调研最终确定包含2个维度共11个二级指标的综合指标体系。文章深化了并购重组价值评估合理性相关研究,并为科学测度价值评估合理性提供重鉴。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聂志红
本文概述了购并价值分析的必要性,总结了实践中对目标企业独立价值评估的几种方法。在此基础上,尝试从定性的角度构造了一个购并整体价值评估框架,通过对框架的解析,期望能对企业购并过程中存在的是否进行购并、采取何种形式购并等决策问题,做出一些有益的分析建议。
关键词:
购并价值 价值创造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朱佳磊 曾繁荣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公司价值管理,价值评估理论和方法日益成为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运用理论分析与实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REVA理论为评估上市公司的主线,研究将REVA(修正的经济附加值)评估模型引入上市公司的价值评估,以期上市公司价值评估提供参考。
关键词:
价值评估 REVA 理论 实例研究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赵立新 刘萍
2010年度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总规模达到1194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2.7%,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规模占整体并购重组市场规模的比重已经超过50%。随着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活动日益活跃,如何对企业资产合理评估定价已经成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刘欢
自2015年以来,随着粉丝经济的发展,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热度的增长,明星效应越来越显著,影视公司对明星IP的争夺已经趋于白热化。在资本驱动下,影视公司以"高估值+业绩承诺"的方式获得明星资源,但高估值背后存在很大的风险和问题。本文通过唐德影视收购爱美神、暴风科技收购江苏稻草熊以及华谊兄弟收购东阳浩瀚和东阳美拉为例分析了影视行业上市公司高估值收购"明星"公司的成因及潜在的风险,希望"明星"公司高估值问题可以引起上市公司、监管部门及投资者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
“明星”公司 高估值 成因 风险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刘欢
自2015年以来,随着粉丝经济的发展,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热度的增长,明星效应越来越显著,影视公司对明星IP的争夺已经趋于白热化。在资本驱动下,影视公司以"高估值+业绩承诺"的方式获得明星资源,但高估值背后存在很大的风险和问题。本文通过唐德影视收购爱美神、暴风科技收购江苏稻草熊以及华谊兄弟收购东阳浩瀚和东阳美拉为例分析了影视行业上市公司高估值收购"明星"公司的成因及潜在的风险,希望"明星"公司高估值问题可以引起上市公司、监管部门及投资者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
“明星”公司 高估值 成因 风险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邵铁柱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杜江 赵昌文 谢志超
文章对相对估价法(比率估价法)在中国上市公司价值评估中的实用性与局限性进行了研究。首先,比率对流通市场的公司市值评估和对公司总市值评估结果不尽一致,其准确性有高有低;其次,对现金流及等价物的调整,增加了流通市场基于利润的比率定价的准确性,但对总市值的评估准确性没有更大的贡献;最后,采用预期收益要比当期收益会使市盈率定价更准确。
关键词:
比率 上市公司 价值评估 价值动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