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297)
2023(18950)
2022(15976)
2021(15063)
2020(12444)
2019(28181)
2018(27969)
2017(53285)
2016(29131)
2015(33151)
2014(33188)
2013(32912)
2012(31255)
2011(28376)
2010(28861)
2009(27413)
2008(27575)
2007(25048)
2006(22895)
2005(21469)
作者
(83121)
(69020)
(68864)
(65403)
(44386)
(32876)
(31285)
(26597)
(26309)
(25075)
(23668)
(23279)
(22431)
(22305)
(21644)
(21121)
(20494)
(20041)
(20021)
(19931)
(17566)
(16934)
(16732)
(15880)
(15628)
(15552)
(15481)
(15434)
(13813)
(13665)
学科
(129379)
经济(129201)
(101476)
管理(97362)
(88398)
企业(88398)
方法(48816)
中国(41211)
(39466)
(39384)
数学(39036)
数学方法(38603)
业经(36048)
(32009)
地方(27904)
农业(26361)
(26209)
贸易(26184)
(25492)
(24810)
财务(24766)
财务管理(24717)
(24034)
银行(24012)
企业财务(23380)
(23191)
(22626)
(22190)
金融(22186)
技术(22154)
机构
学院(422024)
大学(420646)
(184062)
经济(180244)
管理(160176)
研究(148218)
理学(134454)
理学院(132907)
管理学(131067)
管理学院(130221)
中国(120709)
(92256)
(91613)
科学(83144)
(74598)
财经(70135)
中心(67695)
(67492)
研究所(65859)
(65290)
(63491)
北京(59361)
经济学(56235)
(56125)
师范(55694)
业大(54049)
(53482)
(53032)
财经大学(51379)
经济学院(50359)
基金
项目(256892)
科学(204199)
研究(196174)
基金(186700)
(159671)
国家(158175)
科学基金(136360)
社会(126711)
社会科(120010)
社会科学(119982)
(98696)
基金项目(96978)
教育(90054)
自然(83764)
(82760)
自然科(81770)
自然科学(81749)
自然科学基金(80334)
编号(80152)
资助(76934)
成果(67664)
(58760)
(58601)
重点(57622)
课题(56545)
(54823)
国家社会(52320)
(51887)
教育部(51154)
(51059)
期刊
(223315)
经济(223315)
研究(141324)
中国(97062)
(74768)
管理(67340)
(62216)
科学(56267)
学报(56265)
教育(51151)
(50485)
金融(50485)
大学(44803)
农业(42229)
学学(41361)
技术(38457)
财经(36503)
业经(35941)
经济研究(35064)
(31627)
问题(29323)
(26708)
(24630)
国际(24277)
世界(22621)
技术经济(22550)
现代(20700)
图书(20027)
理论(19727)
(18947)
共检索到6904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胡迟  
"十一五"期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具有十大成长特征:东部地区一直占有优势、民营企业成长性较强、重化工分布特征明显、入围企业规模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增加,研发密度较低、经济效率持续上扬、经营的动态特性尚不稳定、并购活动比较频繁、国际化平持续增长但不稳定、主业方向比较集中。"十二五"时期中国制造业应当从以下方面着手,继续努力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即:实现长期稳健发展、增强战略管理能力、优化供应链管理、切实开展产业融合、有效实施产融结合、积极拓展新兴产业。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胡迟  
前不久,中国企业联合会按照国际惯例连续第6次推出了2010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各项数据显示,2010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分别比上一年增长了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胡迟  
《中国制造2025》提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十二五"时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一直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稳步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效,增长动力开始发生转换,产业结构趋于优化。目前,我国制造业正处在从产业链低端向高端"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既有前所未遇的挑战,也有前所未见的机遇。在新一轮全球产业链重组过程中,我国制造业面临来自发达国家与周边国家的双重竞争压力。"十三五"时期,制造业转型升级需在"十二五"时期成效的基础上,按照《中国制造2025》规划提出的发展路径继续推进,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质变。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姜迪  吴华珠  
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综合考虑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构建包括经济效益、研发创新、绿色发展等5个维度在内的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为研究样本,运用熵值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江苏及其他制造业大省的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对比分析,了解江苏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和不足。研究发现,江苏在绿色发展方面表现较好,但在经济效益、发展能力、研发创新、开放合作等方面与其他制造业大省仍有一定的差距。针对问题和不足,提出江苏制造业企业应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培养制造业人才队伍,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全球资源配置,主动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积极参与碳交易排放。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胡迟  
"十二五"时期以来,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发展阶段,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在新经济背景下扎实稳步推进。有关统计表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已取得积极成效,产业结构趋于优化。但迄今为止,制造业的总体态势及在国际产业链的相对位置还未发生"颠覆性"质变,业已开启的转型升级进程还需要坚持下去。未来转型升级的着力点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即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产业新趋势作为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继续推进"走出去"战略,有效发挥管理对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胡迟  
转型升级是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自"十二五"以来,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已经取得积极成效,但转型升级还远未结束。"十二五"时期,制造业应当从以下方面着手,继续推进转型升级。即提升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把握技术进步与创新的方向、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支撑作用、以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化制造、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成长、以管理创新作为降低成本的抓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胡迟  
《中国制造2025》提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十二五"时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一直在新常态的经济背景下稳步推进。转型升级业已取得显著成效,增长动力开始发生转换。产业结构趋于优化,目前,我国制造业正处在从产业链低端向高端"爬坡过坎"的关键性阶段,既有前所未遇的挑战,也有前所未见的机遇。在新一轮的全球产业链重组过程中,我国制造业面临来自欧美发达国家与周边国家的双重竞争压力。"十三五"时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需要在"十二五"时期成效的基础上,按照《中国制造2025》规划提出的发展路径持之以恒地继续推进,以最终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姜海宁  谷人旭  李广斌  
运用Arc GIS 9.2软件并基于点和面两个方面对2004—2008年的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间格局特征进行测度,具体结合核密度指数、Morans’I、Getis-Ord General G和Getis-Ord Gi*等指标,结果表明:基于点层面,企业总部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环渤海以及珠三角等区域,尤以前两者更显著;基于面的层面,全局空间集聚程度较低,其中热点区布局较稳定,并以长三角和环渤海为主,而珠三角有日益衰退趋势,而其增长格局呈现出极强的随机性和不稳定性;2004—2005、2005—2006和2006—2007年时段增长热点区与冷点区均集中在长三角、环渤海和珠三角。2007—2008年热点区范围与数量远高于前3个时段,而全国大部分区域已由次冷区转为次热区。以此为基础,本文结合城市的服务业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可达性、人力资源以及拥有权力等方面的11个影响因素,并采用Eviews 3.1软件对其进行定量测度和分析。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任泽平  
典型工业化国家的制造业发展趋势与结构演变规律性较强。迄今为止,中国制造业发展趋势与典型工业化国家的一般规律基本吻合,同时也表现出追赶国家的一些特点。本文根据典型工业化国家制造业结构变化及各行业比重峰值出现时点与人均GDP的相关关系,预测了2013-2022年期间中国各工业行业比重变化趋势:预计纺织、造纸、食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延续回落态势;冶金、建材等重工业部门比重在2015年前后达到峰值,随后持续回落;机械、电子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将继续上升,大约在2020年前后趋于稳定。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丁春燕  
<正>2022年,面对俄乌冲突激化、中美博弈加剧、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国内需求收缩等多重挑战,中国制造业企业努力应对超预期冲击,在总体上保持平稳发展的同时,多个方面继续取得积极进展。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总体营业收入和资产规模仍保持增长趋势,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丁春燕  
2020年,我国制造业大企业在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引导下,尽管面临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全球新冠疫情蔓延等多重危机,海外业务有所下滑,但总体仍呈现出持续向好的态势,营业收入、资产规模进一步扩大,资产负债率稳中向好,净利润增速出现大幅反弹,企业创新能力有所提升。面向"十四五",中国制造业企业需要进一步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把握机遇,应对风险,抓住重点,切实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王贵东  
在系统性整理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基础上,本文利用OP、LP、GMM、FE等方法,首次较为科学规范地测算了1996-2013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结果显示:30个行业的资本、劳动产出弹性分别处于0.2-0.4、0.3-0.6区间,TFP增速处于3.90-18.94%区间,且呈现一定的收敛趋势;中国的行业存在上下游TFP集聚现象,且与下游行业更为密切;中国各省的TFP在全国层面不具有显性特点,但在局部小区域具有较强的集聚现象;中国企业的TFP整体随时间波动上升,且企业间存在收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