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81)
2023(8930)
2022(7210)
2021(6643)
2020(5796)
2019(12626)
2018(12666)
2017(24477)
2016(13292)
2015(15044)
2014(15042)
2013(14889)
2012(13748)
2011(11917)
2010(12430)
2009(11942)
2008(12590)
2007(11841)
2006(10503)
2005(9651)
作者
(38641)
(32684)
(32448)
(30372)
(20854)
(15399)
(14619)
(12705)
(12203)
(11934)
(10868)
(10842)
(10620)
(10214)
(10126)
(9760)
(9605)
(9563)
(9423)
(9226)
(8057)
(8041)
(7988)
(7507)
(7497)
(7208)
(7190)
(7124)
(6560)
(6465)
学科
(76949)
(72104)
企业(72104)
(63815)
经济(63725)
管理(59952)
方法(28583)
业经(25835)
(23485)
(22756)
数学(20389)
数学方法(20186)
(18926)
财务(18911)
财务管理(18890)
企业财务(17889)
农业(16906)
技术(16020)
中国(15146)
(13790)
理论(13618)
(13327)
(12887)
(12614)
企业经济(12158)
经营(11892)
(11000)
技术管理(10621)
(10385)
贸易(10379)
机构
学院(202604)
大学(195946)
(84811)
经济(83265)
管理(82943)
理学(71076)
理学院(70392)
管理学(69272)
管理学院(68920)
研究(58989)
中国(49107)
(41531)
(40675)
科学(35059)
(34417)
财经(32664)
(32381)
(29932)
(29508)
业大(28424)
中心(27362)
农业(27081)
研究所(26500)
(25553)
北京(25213)
经济学(24875)
商学(24641)
商学院(24405)
财经大学(23734)
(22757)
基金
项目(124550)
科学(100177)
研究(92500)
基金(91456)
(77636)
国家(76814)
科学基金(68738)
社会(60526)
社会科(57293)
社会科学(57277)
(50439)
基金项目(48329)
自然(44089)
自然科(43205)
自然科学(43194)
教育(42507)
自然科学基金(42501)
(39956)
编号(37750)
资助(37247)
(32106)
成果(29869)
(29251)
(27297)
重点(27005)
创新(26266)
(25815)
课题(25064)
国家社会(24606)
(24543)
期刊
(101716)
经济(101716)
研究(57623)
中国(41796)
(37335)
管理(37102)
(33474)
学报(27407)
科学(27337)
农业(22885)
大学(21857)
学学(20898)
技术(20349)
业经(19217)
教育(19159)
(17912)
金融(17912)
财经(17295)
经济研究(15253)
(15026)
(14488)
技术经济(13000)
问题(12854)
财会(11754)
商业(11073)
现代(10861)
世界(10511)
(10276)
(9783)
统计(9774)
共检索到3107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荣位  
"仁道和谐"在我国这样一个有着5000年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家,早已根深蒂固,深入人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的因素第一。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拔得头筹,就必须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将企业的"经营之道"与对员工的"人文关怀"统一起来。只有将全面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做细做小做实,才能使广大员工将企业视为自己的生命,为之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谐的劳动关系之灵魂与核心只能是"以人为本",而"人文关怀"在构建这一劳动关系过程中的作用,也是新形势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鲁虹  葛玉辉  
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因素。本文分析了现阶段企业劳动关系失衡的现象,阐述劳资双方的利益冲突是劳动关系失衡的根本原因。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探讨制度机制建设是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有效途径,并从完善"劳资自治"机制、外部利益制衡机制、劳动关系矛盾预防和处理机制三方面提出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具体制度创新建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薛永武  
本文在对劳动关系不和谐的表现及其因果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和谐劳动关系的两个本质特征,指出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应该确立员工在企业的主体地位,建立企业与员工之间新型的合作组织,形成共生共荣与积极的互动关系,体现出员工劳动的自由自觉性,促进员工生命活动的审美化,实现员工的创造性社会本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芝  
在当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筑设计企业在获得广泛发展的同时,也逐渐关注起企业劳动关系建立的相关内容,旨在创设出良好的企业劳工发展环境,企业逐渐意识到和谐劳动关系产生的重要性。文章阐述了民主管理的意义及其优劣,针对建筑设计企业在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和谐劳动关系下如何设立企业制度,最后就如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进行了探讨,希望对建筑设计企业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宁  彭仁贤  刘金山  
结合以SA8000标准为代表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本文将企业的成本收益纳入分析框架,通过动态最优化博弈模型考察SA8000是否有利于改善我国转型期较紧张的企业劳动关系。研究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我国企业缺乏改善劳动关系的动力;SA8000的影响力、国外企业的劳动关系投入等与改善劳动关系呈正相关,而通过SA8000认证的费用与其负相关;企业利润与改善劳动关系之间并非绝对的不相容,在保证企业利润的前提下,SA8000有利于改善我国企业劳动关系。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杨勇  高汝熹  
随着私营企业的发展,劳动争议案件数量持续增长。本文认为,私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应当从四个方面入手:完善企业民主管理,发挥工会组织调解功能;建立外部监督机制,规范私营企业合同管理;完善劳动力市场,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健全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有效防范劳动争议转化为劳动冲突。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贵军  
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在员工录用、合同管理、工时工资、工伤事故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认为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收入分配不公、劳动力供给过剩、有法难依、执法不力和员工技能缺乏、职业道德缺失,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工会、员工和其他组织的共同努力。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冯喜良  
本文认为,劳资双方构建劳动关系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劳动过程,而寻求效率、公平以及话语权的平衡是实现劳动过程的主要途径;作为构成劳动关系基本主体的雇主是影响劳动关系的主导因素,但只有在适当的压力机制下雇主才能积极推动和谐劳动关系的发展。文章在梳理中国雇主发展变化特征的基础上指出,通过对雇主形成合理的压力从而建立内生性的劳资双方的博弈机制,激发和促进雇主改善劳动关系的积极性,是中国劳动关系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逯爱英  
文章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构建和谐图书馆:即以人为本是核心、人际关系是关键、公平公正是凝聚力、诚实守信是品牌。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汪敏  
关键词: 社会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肖唤元  秦龙  
乡镇企业作为我国农村工业化的直接产物,在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各种原因导致的乡镇企业劳动关系的不和谐已经影响了乡镇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厘清乡镇企业不和谐劳动关系的种种表现,剖析其产生的原因,进而找到构建乡镇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具有突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贺秋硕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劳动关系领域的各种问题会伴随着改革的深化而不断产生,然而,目前我国在企业劳动关系研究,特别是定量研究方面还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因此,研究反映劳动关系管理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度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据此评价体系,对我国某市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度进行了定量评价。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晶  
在市场经济中和谐社会得以实现的基础则是要素关系中最重要的劳动关系的和谐。而要实现劳动—资本这一对带有相对对立性的社会关系和谐共融,单纯依靠市场自发调节显然是不够的。为此,寻求长期动态的劳动关系解决方案,就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衡量和评价一个社会是否处于和谐状态的关键因素。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胡磊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我国劳动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企业劳动关系呈现出稳定性降低、劳资谈判力差距总体上缩小、层级化特征依然凸显、争议潜在发生率上行、调控力量多元化等特点和趋向。新常态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意义重大而任务艰巨,需要在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健全中国式集体协商机制、突出劳动者分层保护和激励、提升劳动争议调处效能、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等多维度持续努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