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1)
2023(826)
2022(740)
2021(668)
2020(645)
2019(1458)
2018(1436)
2017(2985)
2016(1644)
2015(1876)
2014(1872)
2013(1917)
2012(1909)
2011(1727)
2010(1665)
2009(1644)
2008(1484)
2007(1283)
2006(1157)
2005(960)
作者
(4603)
(3958)
(3951)
(3937)
(2545)
(1936)
(1816)
(1623)
(1566)
(1430)
(1410)
(1312)
(1303)
(1258)
(1246)
(1236)
(1218)
(1134)
(1072)
(1050)
(1028)
(1022)
(989)
(963)
(963)
(942)
(878)
(849)
(837)
(832)
学科
(11847)
经济(11841)
方法(6371)
数学(6132)
数学方法(6113)
管理(3677)
(3363)
地方(3176)
地方经济(2610)
中国(2578)
(2388)
企业(2388)
(1984)
(1800)
(1578)
金融(1578)
(1459)
贸易(1457)
(1442)
(1416)
(1324)
银行(1316)
(1289)
经济学(1217)
农业(1109)
环境(1076)
(1010)
业经(994)
收入(970)
(943)
机构
大学(24117)
学院(23492)
(13283)
经济(13144)
研究(8879)
管理(8319)
理学(7323)
理学院(7256)
管理学(7151)
管理学院(7115)
中国(6554)
(5341)
经济学(5070)
科学(4905)
经济学院(4700)
(4550)
(4546)
财经(4362)
研究所(4179)
(4018)
中心(3939)
(3911)
财经大学(3289)
业大(3229)
农业(3155)
(3111)
(2999)
北京(2819)
研究中心(2692)
科学院(2667)
基金
项目(16015)
科学(12685)
基金(12416)
(11107)
国家(11025)
研究(10630)
科学基金(9280)
社会(7767)
社会科(7424)
社会科学(7423)
基金项目(6306)
(5928)
自然(5819)
自然科(5715)
自然科学(5714)
资助(5712)
自然科学基金(5633)
教育(5014)
(4966)
(3957)
重点(3849)
国家社会(3631)
(3559)
教育部(3428)
编号(3374)
(3281)
经济(3269)
人文(3233)
(3089)
科研(3054)
期刊
(12875)
经济(12875)
研究(7587)
学报(4027)
(3993)
中国(3770)
科学(3644)
管理(3447)
(3224)
大学(2945)
学学(2880)
经济研究(2810)
财经(2459)
(2447)
金融(2447)
(2175)
农业(2146)
统计(1966)
问题(1900)
技术(1827)
(1617)
决策(1560)
技术经济(1542)
(1461)
(1406)
世界(1360)
业经(1299)
经济问题(1141)
商业(1136)
国际(1127)
共检索到346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郭文龙  
在上一期的文章中,笔者表达了试用期不能由单方强行延长的观点,这一立论的依据是,试用期乃是劳动合同的一部分,而劳动合同则是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合意的产物,不能由任何一方通过单方的行为来加以改变。基于这一前提,或许有人会问,既然单方改变不合法,那么双方协商一致变更试用期总可以吧?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磊  李海燕  杨杰  
试用期,常常因为“试用”二字,使人误以为在这个期间可以随意用工,如不签订劳动合同、随意解除劳动合同、规避违约责任,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劳动争议。那么,如何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期间,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该如何规范各自的行为?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畅  杨杰  江山  
新近颁布的《劳动合同法》中,对试用期制度作出了大量新的规定,在试用期期限标准、试用期待遇、试用期解除等方面的规定与以往相比都更加细化。相应地,这也对企业如何加强试用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文华  郭文龙  
我国《劳动法》规定,签订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由于《劳动法》对于约定试用期只是一个原则性的规定,一些用人单位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可能随意或单方规定试用期,由此产生纠纷。用人单位如何约定试用期才合法有效、如何确定试用期录用条件和试用期发生纠纷的法律救济途径等等,本刊从实务的角度对规范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行为进行讨论。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乔永利  
任何类别、层级新员工的试用期都应将"考察、培养、关怀"这三条主线贯穿始终。阿甲、阿乙、阿丙、阿丁、阿戊是ABC公司最近招进的一批新员工,他们同时入职,试用期都为3个月。试用期第一个月结束后,阿甲离职了,他说:我们办公室的人都冷若冰霜,经理对我好像有成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卢方卫  
随着人力资本对企业经营发展重要性的日益提高,各企业在注重内部人力资源开发的同时,亦需要不断从外部招募各类人才。如何有效使用和留住这些新员工,试用期管理是第一步。加强员工试用期管理,推动新员工与企业之间合作博弈机制的形成,建立起有效的相互信任关系,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形成新的竞争优势的有效之路。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晖  
《劳动合同法》登台已近一年时间,从该法的实施状况来看,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实质性规定。单就试用期的相关规定而言,《劳动合同法》更大程度上对劳动者的权益实施了保护,使其在与用人单位"抗衡"中的地位得到提升。在有关试用期的常见问题中,通过细心研读《劳动合同法》,我们将更明确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如霞  
见习期、学徒期和试用期制度(以下简称"三期"制度)是我国劳动法领域中极易被混淆的三项法律制度实践中,部分用人单位由于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三项法律制度的内容经常将见习期、学徒期和试用期混合规定于劳动合同中,以为这样做就可以实现最大限度地降低用工成本的目的。其实",三期"制度作为用人单位考核初入职场的劳动者是否合格的制度,有着自己独特的适用规则,若适用不当,非但不能给用人单位带来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叶国灿  
民营企业如何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求得生存并走向持续发展,这是摆在每个民营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从民营企业成长过程的角度剖析了民营企业的生命周期,指出了民营企业在其成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企业使命、组织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完善管理等方面探索了延长民营企业生命周期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